- 年份
- 2024(7035)
- 2023(9498)
- 2022(7951)
- 2021(7061)
- 2020(5868)
- 2019(12797)
- 2018(12622)
- 2017(23904)
- 2016(12226)
- 2015(13391)
- 2014(12874)
- 2013(12871)
- 2012(12137)
- 2011(11169)
- 2010(11533)
- 2009(10759)
- 2008(10113)
- 2007(9327)
- 2006(8412)
- 2005(7662)
- 学科
- 济(72771)
- 经济(72716)
- 管理(39855)
- 业(39631)
- 企(32790)
- 企业(32790)
- 方法(22520)
- 技术(19779)
- 数学(19480)
- 数学方法(19357)
- 地方(17908)
- 中国(16430)
- 业经(14287)
- 农(14105)
- 技术管理(13208)
- 地方经济(13012)
- 财(11928)
- 学(11448)
- 农业(10610)
- 融(10142)
- 金融(10142)
- 制(10121)
- 贸(9496)
- 贸易(9487)
- 银(9261)
- 银行(9242)
- 环境(9173)
- 易(9143)
- 产业(9113)
- 行(8956)
- 机构
- 大学(180349)
- 学院(180287)
- 济(91071)
- 经济(89565)
- 管理(69490)
- 研究(65522)
- 理学(59445)
- 理学院(58818)
- 管理学(58152)
- 管理学院(57768)
- 中国(48733)
- 财(38525)
- 京(36910)
- 科学(35019)
- 所(32114)
- 财经(30405)
- 经济学(30036)
- 中心(28838)
- 研究所(28746)
- 经(27650)
- 江(27630)
- 经济学院(26842)
- 北京(23635)
- 农(23350)
- 院(23269)
- 范(23200)
- 师范(23045)
- 财经大学(22371)
- 业大(21518)
- 州(21427)
- 基金
- 项目(115516)
- 科学(93454)
- 研究(88438)
- 基金(84704)
- 家(72863)
- 国家(72292)
- 科学基金(62927)
- 社会(60623)
- 社会科(57787)
- 社会科学(57774)
- 省(45247)
- 基金项目(44163)
- 教育(40040)
- 划(37132)
- 自然(36781)
- 自然科(36049)
- 自然科学(36043)
- 自然科学基金(35463)
- 编号(33501)
- 资助(32946)
- 创(30623)
- 创新(27651)
- 成果(27207)
- 发(26994)
- 国家社会(26337)
- 部(26171)
- 重点(26130)
- 课题(24082)
- 教育部(23273)
- 制(22896)
共检索到286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肖晶
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技术创新能够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能够创造出新资源或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促进,能够衍生出新的知识和技术;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创新和转变,使得知识性要素的地位越发突出。美国的技术创新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呈波浪型上升态势。由于美国拥有完善的技术创新法律体系,拥有全面的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技术的创新研发,从而使美国的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保证经济增长长久不衰。
关键词:
美国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文博
我国当前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初级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尚未完成技术全面引进,在挖掘技术创新红利的道路上依然有很大的机会。因此,我国应该审时度势,抓住这一经济增长效应大幅增长的时期,努力挖掘技术潜力,顺利实现对于"经济新常态"的跨越。结合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不足和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我国应加速推动技术创新从外部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技术创新要素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制度与技术创新环境营造。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技术扩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扬 睢党臣 孟望生
提升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文章基于对各省级单位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量化评估,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省级层面的技术创新会抑制绿色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自主的技术创新活动可能对绿色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构成阻碍;而引进外部技术再结合本土模仿创新的模式,则有助于推动绿色经济效率的增长。具体到作用机理,技术创新之所以会限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它影响了绿色技术变化的效率;技术引进与模仿创新则通过提升绿色技术的效率追赶和变化,共同促进经济绿色增长效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
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前者提高生产率,因而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后者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不一定加速增长。产品创新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工业经济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证明了这一趋势。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 后工业经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闻岳春 苏云
技术创新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融资困难却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以此为背景,对美国技术创新投融资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国内实际,对解决我国技术创新融资难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融资 风险投资 资本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雪峰
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低。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索了美国从欧洲的追随者到成为创新大国的经验,指出我国企业要根据自身体制特征、技术情况,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创新经验选择合适的创新策略,政府及社会也要为之创造相应条件。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政府作用 企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蔺楠 李世超 于岩岩
2007年"美国竞争法案"授权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院NIST启动新的"技术创新计划"(TIP)取代"先进技术计划"(ATP)。TIP旨在通过支持高风险、高收益的技术研究,解决美国关键国家需求领域面临的社会挑战。从ATP到TIP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美国技术创新资助政策理念和运行机制的调整,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本文力图把握美国技术创新政策调整的最新动态,剖析政策变迁背后的动力机制,以期为我国政府技术创新资助项目的设立与实施与调整提供启示与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永刚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技术创新乘数效应则是一个有待拓展的重要理论命题。技术创新通过扩散产生引致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的传播、采用的过程。考察技术创新乘数效应的内在运行机理可以发现,技术创新乘数效应是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联结经济和速度经济等形态生成的,并与福特制、丰田制和温特制等组织载体相耦合。研究技术创新乘数效应,有助于揭示当前我国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成效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当前,中国已成长为开放型经济大国,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成刚 杨兵 苗启香
选取2006-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具有动态、积极的正向连续性特征。在直接效应方面,本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呈显著正向影响,而周边地区技术创新呈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呈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呈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融合缓解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程度,提升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的促进效果。在间接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转型是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中间传导环节,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为正向中介效应。本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周边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小于间接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力 刘敦虎 魏奇锋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整体创新绩效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协同共生的视角,以两阶段网络DEA为分析方法,以成都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动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两阶段效率值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时间上:在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的交互作用下,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的效率差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态势,并符合地理邻近、技术邻近以及制度邻近的发展规律。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产出阶段是创新效率提升的瓶颈,鉴于此,未来城市群发展需着力于政策协同、资源协同、空间协同,提高创新一体化程度,从而形成区域创新的整体规模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文宝 李后强
研究印度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印度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小幅正向效应,适当扩大其支出规模是合理的;20世纪90年代以前支出规模的扩大是产出效应提高的主要原因,90年代以后支出效应提升主要得益于优化支出结构、完善支出机制和强化支出管理;国防、利息、财政补贴、医疗等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为负,而教育和养老服务的增长效应为正;行政支出的增长效应短期为正,长期为负;经济建设支出短期不显著,长期为正。本文最后针对中国实际给出了几点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贡慧 陈建安
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孰为因果莫衷一是。通过对1956-2008年日本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日本政府财政投资性支出与财政消费性支出均与经济增长长期内存在稳定的正向协整关系及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财政支出增长的格兰杰因,而财政支出无论是投资性还是消费性支出都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从这一结论出发,我国应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确保质量、提高效益。
关键词:
日本政府 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文宝 李后强
研究印度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印度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小幅正向效应,适当扩大其支出规模是合理的;20世纪90年代以前支出规模的扩大是产出效应提高的主要原因,90年代以后支出效应提升主要得益于优化支出结构、完善支出机制和强化支出管理;国防、利息、财政补贴、医疗等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为负,而教育和养老服务的增长效应为正;行政支出的增长效应短期为正,长期为负;经济建设支出短期不显著,长期为正。本文最后针对中国实际给出了几点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嫣然 吕寒 蔡建峰
文章从数字经济的协同渗透效应和挤出效应出发,结合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利用2016—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验证了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适度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并以此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且数字经济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未兵 傅元海 王展祥
技术进步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的结果,并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仅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理论上,由于技术引进依赖、技术创新的机会成本和逆向溢出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受技术差距、消化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利用我国1996—2011年28个省区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GMM)进行估计发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负相关,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效应有利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中,要继续坚持通过利用外资引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