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1)
- 2023(1834)
- 2022(1625)
- 2021(1526)
- 2020(1280)
- 2019(3045)
- 2018(3110)
- 2017(5910)
- 2016(3357)
- 2015(3830)
- 2014(3830)
- 2013(3797)
- 2012(3771)
- 2011(3479)
- 2010(3673)
- 2009(3406)
- 2008(3520)
- 2007(3400)
- 2006(3152)
- 2005(3147)
- 学科
- 济(12674)
- 经济(12654)
- 业(12056)
- 企(11209)
- 企业(11209)
- 管理(10926)
- 中国(3861)
- 业经(3632)
- 策(3581)
- 农(3524)
- 方法(3449)
- 制(3429)
- 地方(3215)
- 贸(3173)
- 贸易(3170)
- 易(3101)
- 划(3017)
- 财(2928)
- 经营(2864)
- 技术(2701)
- 理论(2667)
- 银(2589)
- 银行(2589)
- 行(2495)
- 计划(2494)
- 决策(2486)
- 和(2391)
- 农业(2346)
- 数学(2304)
- 数学方法(2243)
- 机构
- 大学(50244)
- 学院(49504)
- 济(20035)
- 经济(19502)
- 管理(18808)
- 研究(18735)
- 理学(15333)
- 理学院(15130)
- 管理学(14960)
- 管理学院(14824)
- 中国(14180)
- 京(11690)
- 科学(9762)
- 财(9719)
- 所(9657)
- 江(8610)
- 范(8417)
- 研究所(8406)
- 师范(8385)
- 北京(8019)
- 中心(7714)
- 财经(7129)
- 州(6829)
- 师范大学(6777)
- 院(6660)
- 教育(6624)
- 经(6296)
- 农(5878)
- 技术(5497)
- 系(5470)
共检索到88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钊龙 韩召颖
自特朗普政府将中国正式确定为美国首要战略竞争对手以来,美国战略界就美国对华战略展开了新一轮争论。其中,对华威胁认知、对华冷战思维及对中俄的大国战略是此次论争的焦点。分析表明,美国战略界关于中国构成美国唯一战略竞争对手的认知虽基本趋于一致,但在美国有无夸大中国威胁,尤其是在对华全面遏制、意识形态对抗与中俄战略取向问题上仍存在一定分歧。国际环境重大变迁、中美实力格局复杂形态以及美国战略目标内在矛盾等多重因素共同决定了美国战略界的此轮争论不会很快结束,美国对华战略目前也并未“尘埃落定”,中美关系仍处于由双方实际战略互动渐进塑造的阶段。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谈东晨 钮维敢
拜登执政后美国对华战略如何调整备受瞩目,美国一些智库则积极"兜售"相关政策主张,其中大西洋理事会发布的《更长电报:走向新的美国对华战略》匿名报告受到广泛关注。该报告反映出美国智库对华战略构想中区别于传统冷战思维的新内涵,在战略认知上更新涉华判断,臆想当前中国战略"脆弱点",批判特朗普政府对华"政治惯性",主张从外部瓦解中国;在战略目标上力推拓展核心利益、重塑国际秩序,强调"共同威胁"以重振霸权体系,旨在护持冷战后美国霸权地位;在战略布局层面,提出振兴国家权势和加强对华威慑、明确与华竞争合作界限并煽动意识形态斗争,以全面遏制中国。该报告肆意抹黑中国,错误界定中国国家利益,对中国充满恶意偏见和误判,其战略布局根本无法撼动中国大战略根基。值得警惕的是,该报告的部分战略与政策构想在拜登政府近期政策实践中已有体现,暴露出美国政治精英与知识群体在涉华政策方面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共同认知。在中美战略竞争常态化下,必须厘清两国关系的"常量"与"变量",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尤其维护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计秋枫 刘维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海军获得快速发展,引起了西方尤其是美国战略界对中国海军发展的广泛研究。美国政界、军界和学界人士认为中国海军的发展动因是汲取历史教训、解决台湾问题、扩张在南海的势力范围、增强在关键海峡海道的影响力和实现声望战略;而中国海军发展的主要表现则是舰队规模和质量提升、反介入战略和反海盗行动等;美国战略界一些人担忧中国海军的持续发展将挑战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
关键词:
美国 战略界 中国 海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华 朗晓龙 于晓燕
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对外经济战略逐步由以加强与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合作为中心转而开始向亚太地区倾斜,形成了“新太平洋共同体”的亚太经济战略。这一战略是在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及美国全球战略相应变化的背景下,由多种原因促成的。与...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金翠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力报告》[1]的主要内容,继而剖析了报告中的两个新关键词“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和“两面下注”,并对“两面下注”的美国对华新战略进行政策解读,最后提出对未来美国对华战略的展望。
关键词:
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两面下注 政策实践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成光 陈成鑫
[目的/意义]通过对《2024—2026年情报界开源情报战略》以及《国家安全战略》、《国家情报战略》等美国官方战略涉及开源情报的部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美国开源情报战略的演进逻辑,把握美国开源情报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开源情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内容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梳理美国开源情报战略的叙述演进,考察开源情报战略转向,预测美国开源情报工作未来发展趋势,进而对我国开源情报工作得出有益启示。[结果/结论]美国开源情报战略成阶段性演进,经历了密源情报的补充手段时期、全源情报的组成要素时期和大国竞争的战略工具时期。未来将持续落实以数据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强化数据保护,注重创新,并将开源情报领域开始作为情报界的先验领域。未来我国一方面要深化数据核心地位,实施数据驱动的情报工作模式,设立专职情报协调部门,同时与其他开源情报组织合作,借由情报披露赢得大国认知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反开源工作,注重数据安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美中经济和安全评议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安会)是美国国会为评估美中经贸关系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而专门组建的一个跨党派委员会,自2001年起每年都向美国国会提交报告,并作为美国国会议员评论中美关系的重要依据。2005年11月,经安会发表了其2005年度报告,报告涉及美中经贸关系、中国的技术发展及其对美国国防工业的影响、中国军事力量及其对美国利益的影响、中国的地区战略以及中国对媒体和信息的控制五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50多项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汤建中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邓兵
本文从国际体系及国家两个层次 ,对决定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的诸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还较为弱小 ,不足以在全球甚或地区性问题上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 ;但是 ,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崛起不容忽视 ,加之中美两国在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基本点上客观存在的根本差异 ,造成了美中之间的深刻对抗 ,进而决定了美国对华战略虽势必会随情势的变化而在协调矛盾的过程中有相应调整 ,但其“接触加遏制”的基本战略取向将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昝廷全
本文利用系统经济学方法,首次提出了临界战略的概念。由于经济系统的非平衡和非线性特征,当控制参数变化到某一个临界值时,经济系统将出现具有多重解的分岔点。经济系统在分岔点上的选择就成为临界战略。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临界状态的三个特点和临界战略的典型结构。
关键词:
经济系统 临界战略 分岔点 临界状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田庆立
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展对华合作体现为如下战略意图:从国家安全层面看,与中国的积极合作能够有效地遏制和抗衡前苏联的扩张,形成日、美、中对抗前苏联威胁的态势;基于经济战略上的考量,通过对中国现代化提供资金和技术合作,可以确保能源来源的多元化和进军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从情感因素方面考虑,日本政界人士对侵华战争中的罪行普遍抱有"负罪感",通过对华援助与合作的方式进行某种补偿,成为推动日本开展对华合作的促动因素之一。总之,对日本决策者而言,日本开展对华合作是贯彻和落实其综合安全保障战略的重要一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谢世清 向南
1997年起,世界银行对华战略经历了四个阶段。本文首先总结这四个阶段战略各自的内涵、援助主题和目标;其次,介绍世行对华贷款数额与部门、地区结构整体变化趋势;再次,对比分析四阶段战略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探讨世行对华战略演变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包括世行细化减贫目标及实现方式、更关注被援助方的独特发展问题、关注议题发生变化、更加致力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行长个人因素、重大国际事件和中国经济变化。
关键词:
世界银行 对华战略 贷款 演变原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秦琳
当前,中国半导体崛起将危害美国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已经成为一项“华盛顿共识”。美国率先发起对华半导体竞争战略,试图从征收惩罚性关税、加大投资限制、强化出口管制层面来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并从加大投资、推行优惠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来增强美国半导体实力,以实现维护美国半导体领导力的目标。然而,美国对华半导体竞争战略面临以下现实问题,包括供应链本土化难度大、阻碍半导体技术创新、损害盟友利益等。中美权力转移背景下,美国以提升半导体竞争力作为对华半导体竞争战略的核心,同时对中国展开更加精准的技术脱钩,中美半导体竞争的态势将愈演愈烈。在此基础上,本文为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半导体竞争战略提出三点对策:(1)加强对话交流,减少美国对华战略误判;(2)寻找战略间歇,突破美国封锁;(3)构建国内产业生态,加速技术创新。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半导体竞争 芯片与科学法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