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31)
- 2023(7139)
- 2022(5951)
- 2021(5368)
- 2020(4237)
- 2019(9745)
- 2018(9619)
- 2017(17567)
- 2016(9935)
- 2015(11027)
- 2014(11184)
- 2013(11122)
- 2012(11105)
- 2011(10342)
- 2010(10870)
- 2009(9902)
- 2008(10033)
- 2007(9062)
- 2006(8468)
- 2005(7917)
- 学科
- 济(45989)
- 经济(45940)
- 管理(22536)
- 业(22343)
- 地方(17650)
- 中国(16700)
- 企(15554)
- 企业(15554)
- 农(14025)
- 业经(11364)
- 方法(11137)
- 地方经济(10021)
- 学(9908)
- 农业(9901)
- 发(9686)
- 融(9248)
- 金融(9247)
- 数学(9004)
- 数学方法(8825)
- 银(8734)
- 银行(8716)
- 行(8601)
- 贸(8104)
- 贸易(8093)
- 环境(8008)
- 制(7827)
- 易(7719)
- 财(7430)
- 发展(7124)
- 展(7097)
- 机构
- 大学(146078)
- 学院(145592)
- 研究(61520)
- 济(58023)
- 经济(56553)
- 管理(48913)
- 中国(45650)
- 理学(39776)
- 理学院(39106)
- 管理学(38323)
- 管理学院(38038)
- 科学(37650)
- 京(34690)
- 所(32787)
- 研究所(29487)
- 农(27965)
- 财(26663)
- 中心(26100)
- 江(25018)
- 范(24349)
- 师范(24112)
- 北京(23100)
- 院(22749)
- 农业(21674)
- 业大(21272)
- 州(20201)
- 财经(19821)
- 师范大学(19621)
- 省(19511)
- 科学院(18314)
- 基金
- 项目(89266)
- 科学(69183)
- 研究(66939)
- 基金(61330)
- 家(54177)
- 国家(53657)
- 科学基金(44100)
- 社会(40482)
- 社会科(38255)
- 社会科学(38247)
- 省(35986)
- 基金项目(31654)
- 划(31338)
- 教育(30606)
- 编号(27493)
- 自然(27232)
- 自然科(26541)
- 自然科学(26529)
- 发(26091)
- 自然科学基金(26014)
- 资助(24980)
- 成果(24019)
- 课题(21209)
- 重点(21051)
- 发展(20942)
- 展(20555)
- 部(19022)
- 创(18269)
- 创新(17141)
- 年(16959)
共检索到249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顾建民
美国工程硕士计划的由来及其发展顾建民美国关于4年制学士学位是不是工程专业的适当准备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仍未结束。近年来,由于技术、社会和工程专业的巨大变化,也由于4年制本科计划本身似无回旋余地,以应对由上述变化所引起的各种挑战,美国越来越多的工科院校...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孙禺 郑燕康 刘颖 罗燕春 吴振一 王孙禺
近年来美国工程硕士计划改革动向王孙禺郑燕康刘颖罗燕春吴振一60年代,美国的许多工科大学(包括MIT、达特茅斯学院、康奈尔大学等)都把工程硕士学位的培养向研究型发展,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学生,也产生了相当一批有成就的校友。但是,作为工程教育的一种趋势,越...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秦荣 姬红兵 张文修
回顾了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说明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效果,如:初步建立起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调节机制,增强了培养单位的自律意识、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等,指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冯平 练继建 姜忻良
介绍了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把工程硕士培养与学科建设和发展相结合,通过与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承担单位的合作办学,既培养高水平的工程人才,又使学科建设聚焦于国民经济的重大需求,全面推动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构建了与学科建设密切结合的高层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学科建设 工程硕士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红 李汉邦 郑晓齐
美国工程硕士教育按教育对象分类,可分为以本科应届生、科学硕士应届生和在职工程技术人员为招生对象三个层次;按教育的取向分类,可分为工程科学教育、从业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不同的梯次。多数专业在传统的工程领域内开办,但越来越多的专业具有跨学科性质,由多个学科联合开办。专业的教育重点针对学生的需求,越是实践性的专业对课程学习的要求越高。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工程教育 职业教育 美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海英 汪航
随着我国工程硕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背后涉及教育发展中的模仿与借鉴、政府职能和定位问题、企业在工程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社会地位和工程教育本身的社会地位等一系列问题,本质上是政府、社会、企业、工程教育机构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层次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从教育内部进行变革,政府、用人单位乃至全社会对工程教育的认识的协调一致更是必不可少的环境与条件。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工程教育 社会评价 教育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秦荣 张文修
本文论述了工程硕士教育发展调节机制的概念及其必然性,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性是工程硕士质量的本质,技术创新是工程硕士质量的核心,竞争是工程硕士教育发展调节机制的灵魂。指出了竞争导致生源市场和人才市场的倾向性,造成了文凭事实上的不平等,强化了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质量意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发勤 吴向清 田薇
围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明确工程硕士教育的内涵与定位、完善培养模式、改进教学过程、扩展生源渠道以及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系统,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高等工程技术教育体系是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质量控制 可持续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大钟 陈希
MIT的“科学学士/工程硕士五年贯通计划”郑大钟陈希8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的工程教育面临了一系列新的因素。首先,冷战的结束使军备竞赛失去了动力,许多相关的研究计划被取消。随之而来的是,政府经费开销模式的转变和国内经济状况及在结构上的相关变化,使由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皓明
阐述了工程硕士教育的诞生与发展是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产物,是时代的要求。提出要树立全面的质量观,从用人单位、学生、学校三方面正确评价工程硕士教育质量;同时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从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出发,从培养模式、职业资格认证、学位标准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工程硕士教育。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创新 教育 质量观 发展观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会杰 聂钢
通过对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于1999年启动的工程硕士远程教育计划即MEPP计划的简要介绍,着重分析了MEPP计划在招生、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与管理人员、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特点,并从中得出我国开展基于Internet的工程硕士远程教育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裴旭 张淑林
笔者分析了理科主导型大学工程硕士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若干突出性制约因素,从现代大学的神圣使命、理科主导型大学的比较优势等方面探讨了理科主导型大学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充分和必要根据,并结合制约因素从明确目标定位、严格招生自律、突出塑造特色、追求管理创新、促进学科发展等五个层面提出了理科主导型大学发展工程硕士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理科主导型大学 工程硕士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福莹 肖宏 王加春 漆汉宏
介绍了燕山大学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机地融入到"卓越计划"中,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正确把握学位论文规格和标准等方面,积极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 卓越计划 研究生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曲 虹
作者就目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中面临的生源不稳定、不可预测等有关问题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谈了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