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19)
- 2023(9068)
- 2022(8223)
- 2021(7848)
- 2020(6705)
- 2019(15665)
- 2018(15754)
- 2017(30626)
- 2016(17008)
- 2015(19171)
- 2014(19257)
- 2013(19069)
- 2012(17423)
- 2011(15641)
- 2010(15461)
- 2009(14056)
- 2008(13448)
- 2007(11493)
- 2006(9860)
- 2005(8551)
- 学科
- 济(61758)
- 经济(61688)
- 管理(46456)
- 业(43464)
- 企(36280)
- 企业(36280)
- 方法(30139)
- 数学(26009)
- 数学方法(25714)
- 农(16491)
- 中国(15339)
- 财(14821)
- 学(14652)
- 业经(13900)
- 地方(12834)
- 贸(11457)
- 贸易(11453)
- 易(11109)
- 农业(11056)
- 理论(10992)
- 和(10804)
- 制(10272)
- 技术(10116)
- 环境(9968)
- 务(9708)
- 财务(9650)
- 财务管理(9635)
- 教育(9457)
- 企业财务(9074)
- 融(8794)
- 机构
- 大学(236925)
- 学院(234070)
- 管理(94913)
- 济(86194)
- 经济(84100)
- 理学(82776)
- 理学院(81849)
- 管理学(80432)
- 管理学院(80015)
- 研究(78005)
- 中国(55763)
- 京(51122)
- 科学(50902)
- 所(40079)
- 农(38835)
- 财(37962)
- 业大(37156)
- 研究所(36848)
- 中心(34751)
- 北京(32654)
- 江(32538)
- 范(32390)
- 师范(32100)
- 财经(31206)
- 农业(30612)
- 院(28502)
- 经(28398)
- 州(27210)
- 师范大学(26170)
- 技术(25375)
- 基金
- 项目(166036)
- 科学(128625)
- 研究(121800)
- 基金(118258)
- 家(103198)
- 国家(102301)
- 科学基金(86804)
- 社会(73149)
- 社会科(69108)
- 社会科学(69088)
- 省(65291)
- 基金项目(63765)
- 自然(57750)
- 自然科(56344)
- 自然科学(56332)
- 教育(55670)
- 划(55517)
- 自然科学基金(55306)
- 编号(50866)
- 资助(48878)
- 成果(41712)
- 重点(36703)
- 部(36201)
- 发(34948)
- 课题(34835)
- 创(34458)
- 创新(32031)
- 科研(31987)
- 项目编号(31676)
- 大学(30965)
共检索到330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常君 杨水平 姚小华 王开良
在浙江杭州余杭区长乐林场美国山核桃种质资源收集园内设点采样,对其果实性状变异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山核桃果实性状在不同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10个参试无性系果实性状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单果质量,为4.60~46.41 g(变异系数CV为19.75%),其次是果长2.49~7.85 cm(变异系数CV为12.78%),以及果径1.50~3.90 cm(变异系数CV为8.42%),长径比的变异幅度最小,为0.96~2.42(变异系数CV为7.29%);不同无性系果长与果径呈紧密的线性相关,即随着果长的增大,果径也随之增大;不同无性系果长、果径两个指标与单果质量均达到极显...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 果实 无性系 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永荣 李晓储 吴文龙 翟敏 郭忠仁
对南京地区20世纪50—60年代引种的66个薄壳山核桃实生单株果实性状测定表明:单株间单果质量、出仁率、含油率、果型指数、果壳厚度、果横径、果宽度、果纵径性状均有显著差异,具有明显选择改良潜力;果型指数与单果质量、出仁率、含油率、果壳厚性状间无相互制约关系,可按果型指数分类、选择。经果型指数性状分类进行综合坐标法评选,从11个大果型指数类群中选出4个优良单株,其果型指数、单果质量分别比对照群体均值增加11.90%17.26%、2.81%21.84%,果壳厚度除Ⅱ东27外,多数小1.96%13.73%,单果出仁量增加8.01%24.33%,单果含油量增加6.14%31.14%;比江苏省地方优良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深梅 奚建伟 洪俊彦 夏国华 李岩 黄兴召 朱先富 黄坚钦
[目的]探讨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为种质资源收集、优选、改良提供理论支持,为大别山山核桃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从19个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种群中选取198个单株,测定其果实和叶片的表型性状共16个,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等方法揭示大别山山核桃表型性状与地理分布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结果] (1)大别山山核桃的16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表明大别山山核桃的表型多样性非常丰富;(2)各表型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64%~26.59%,平均变异系数为9.63%;果实表型与叶片表型的种群内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6.16%和15.42%,果实表型平均变异系数较小,性状相对稳定;(3)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性状间达极显著相关的有60对,达显著相关的11对;(4)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平均方差分量百分比分别为49.28%和17.53%,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66.25%,表明大别山山核桃表型变异主要来自种群间;(5)当距离系数为0.04时,19个种群被分为4类,聚类情况基本与经度的变化一致。
关键词:
大别山山核桃 种群 果实 叶片 表型变异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解红恩 黄有军 薛霞铭 许长寿 刘力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果实生长成熟过程可分成2个阶段:5月初至8月初是果实增大物质增长阶段,其中6-7月是果实快速生长期,至8月初果实生长基本稳定。8-9月是种仁储藏物质的积累和转化阶段;在种仁成熟过程中,山核桃种仁粗脂肪质量分数不断升高,采收时达最高值690.2 g·kg-1;粗蛋白和可溶性糖不断减少,分别从8月5日的117.38和56.05 mg·g-1降至采收时的最低值93.63和19.67 mg·g-1;果实成熟过程中种仁可溶性糖和粗蛋白不断转化成为粗脂肪,种仁粗脂肪与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粗脂肪与粗蛋白的相关系数为-0.991 3(P<0.01),与可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常君 任华东 姚小华 王开良 周燕 周振琪
[目的]探明山核桃无性系果实形态结构特征、内含物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及其变异规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山核桃无性系测定试验林11个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山核桃果实除青果果长和坚果果长无性系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外,其它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种仁富含脂肪(52.64%58.51%)、蛋白质(55.07 65.50 mg·g-1)、可溶性糖(0.26%0.68%)和K、Ca、Na、Mg、Ze、Mn、Fe等矿质元素,种仁蛋白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各氨基酸含
关键词:
山核桃 无性系 果实性状 营养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庆平 黎其万 董宝生 束继红
本试验对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山核桃中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定标方程研究。定标就是建立常法测定值与近红外光谱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山核桃中的粗脂肪用索式抽提法进行测定,蛋白质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用近红外光谱仪收集样品的光谱数据,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经典法测定值与光谱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定标结果表明,粗脂肪的相关系数高达0.99,变异系数为0.83,经检验测试证明其定标方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日常快速准确地测定山核桃中粗脂肪含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白坡 钱银才 戴文圣 王宇熙
经多年研究认为,美国山核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不能形成规模生产的主要原因是:实生树结实晚,产量低而不稳。本研究中的13个品种实生后代,仅有0.3%的植林产量较高而稳产。实生后代坚果质量普遍趋轻;中、大果型品种后代很少出现超亲本的植株。无性系引种,坚果质量同样趋轻。实生苗穗条高接在大树上,童期明显缩短,5~6a开始挂果。各品种实生后代,核仁成分差异甚大,其中含油量后代株间相差40.10%。多数品种后代表现为雌雄异熟性(90.70%),且雄先型占优势。雌雄异熟性与结实或产量没有直接联系。产量与雌花量、授粉条件和花期气候有关。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引种,实生苗,变异(遗传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芬 姚小华 王开良 任华东 常君
对33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核果以及产量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了各无性系果实、核果性状以及产量等12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12个指标在33个无性系之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性状、核果性状以及产量等12个指标在33个无性系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33个无性系果实性状以及产量之间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鲜果产量(变异系数为85.78%),其次是果质量(12.05%)、果皮厚(11.29%)、果高(6.34%)、果型指数(5.74%)、果径(5.31%),这与33个无性系核果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单株核果产量、核质量、出核率、核高、核型指数、核径)保持一致;不同无性系果...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果实性状 核果性状 产量比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玉洁 姚小华 王开良 常君 傅松玲 滕建华 邵慰忠
果枝率的高低和结果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果实产量,因此调查果枝及结果性状对于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实验以山核桃为试材,研究了果枝及结果性状在不同无性系间(内)、不同树冠部位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无性系的果枝率、结果枝数均有差异,大部分无性系的果枝率均在50.00%以上,徐坑4号的果枝率最高;22个无性系每枝结1个果和每枝结2个果的占多数,每枝结4个果的果枝仅占果枝的0.55%;大源4号、大源6号的7—8月落果率均低于其它无性系;大源4号、徐坑1号、徐坑88号的坐果率高于其它无性系,高岭3号、大源4号、徐坑2号的每母枝果枝数和每母枝结果数均较高;山核桃结果母枝的直径集中分布区为4.01~6.00 cm,在此分布区的结果枝数量占总数的66.53%,结果枝直径集中分布区为3.01~4.00 cm,在此分布区的结果枝数量占总数的63.82%;结果母枝直径与母枝长度成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母枝直径与结果枝直径成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母枝果数与每结果枝簇数为极显著正相关,每结果枝果数与每结果枝簇数为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山核桃 结果枝 结实性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兵兵 姚小华 张成才 邵慰忠 杨雨晨 刘林秀
【目的】探究薄壳山核桃成分组成、含量差异及各品质性状之间相关性,为优良种质资源的挖掘和优良新无性系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50个无性系的种仁含油率、脂肪酸、酚类物质含量、核果质量、核果高、核果径、仁质量等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各性状之间相关性,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含油率均处于70.09%~79.99%之间,其中JD25、JD13、JD6、JH3、JD23、XS3、JD27和JD28含油率均值较大。(2)油脂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且脂肪酸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其中JH1、JD21、XS3、JD27和XS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无性系。(3)各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为0.38%,最为稳定;总黄酮与缩合单宁变异系数为51.22%和49.88%,属高度变异。(4)采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50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其中XS12、XS1、JD23、XS3、JH1、XS8、JD30和JD29排名靠前。【结论】综合含油率和主成分分析模型排名考虑,分别选择各自排名前3和两者共有的无性系,即JD23、XS3、XS12、XS1、JD25、JD13和JD6作为优良种质资源和优良无性系进行培育与选育。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淑贞 丁立忠 楼君芳 张秋月 吴继来 胡国良
山核桃干腐病Macrophoma caryae是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的一种新病害。研究发现,该病每年3月下旬始发,至11月下旬以菌丝体在病组织越冬。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蔓延,选择14种药剂对它们开展单稀释倍数抑菌试验,并将抑菌效果好的3种药剂进行8种梯度稀释倍数试验,再按筛选出的最佳防治药剂及其稀释倍数进行实地防治试验,获得最佳防治药剂和方法。结果表明:当4-5月山核桃干腐病的病原菌孢子发生盛期,在病株上喷洒体积分数为80%402抗菌剂乳油1∶100~1∶2 5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1∶100~1∶2 500倍液和95%硫酸铜晶体1∶100~1∶500倍液的可选配比溶液...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童根平 王卫国 张圆圆 徐温新 窦春英 盛卫星 虞青平 叶正钱
对石灰岩母岩土壤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开展定位研究。通过对土壤养分及山核桃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变化的动态分析测定,研究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水平现状及季节性变化,探讨山核桃叶片养分的变化规律及与土壤养分水平及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与10a前相比较,山核桃林地土壤氮、磷、钾养分积累明显,但是土壤酸化严重,土壤pH4.5。对山核桃叶片养分动态分析显示,随着山核桃的生长、开花、结果和果实膨大直至成熟,山核桃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分别变幅在10.6~15.4,0.9~2.2和5.2~11.8g·kg-1。叶片养分水平与果实之间养分供应源库关...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习学良 范志远 邹伟烈 廖永坚 董润泉
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是世界重要的干果油料树种。为丰富国内良种资源,1999年从美国引种10个品种接穗。通过系统观测分析,以丰产性、坚果质量和叶片抗黑斑病Xanthomonas juglandis能力等3方面加权评分,初步筛选出7个丰产、优质和抗病的品种。5年生树上高接第3年全部结果,第5年产坚果3.8~6.2 kg.株-1,坚果易取整仁,出仁率为55%~60%,仁含脂肪719.4~761.3 g.kg-1、氨基酸(有17种)69.4~106.8 g.kg-1及丰富的矿质元素等;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90%,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比多不饱和脂肪酸高3.0~5.3倍(与油橄榄O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海军 生静雅 刘广勤 陈亚辉 曹福亮
为了解薄壳山核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进程,为薄壳山核桃栽培管理提供参考,2012-2013连续2年,对4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波尼’、‘威斯顿’、‘肖肖尼’、‘马汉’果实纵横径生长动态进行测量,构建果实纵横径生长的Logistic模型,并对果实进行解剖,观察记录不同品种发育进程。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生长呈典型的"S"型曲线,Logistic拟合系数均超过0.9614,与实测数据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因此,Logistic模型可准确地预测薄壳山核桃果实的生长发育。拟合方程确定了各品种果实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的时间节点;结合解剖结果,明确了各品种果实发育进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思羽 杨辉 韩姣 张大伟 赵珊珊 张忠辉 郭忠玲 杨雨春
以长白山14个核桃楸种源的结实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核桃楸种源结实性状的种源变异规律,分析了空间地理变异和地形因子对不同种源核桃楸结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楸不同种源的单株产量、干果质量、干果宽等差异显著,其中单株产量差异最为明显,其变异系数高达36.12%,而干果质量、干果长和干果宽变异较小,变异系数的范围为2.25%~6.67%。PCA分析表明,PC1综合反映了核桃楸的果实产量、干果质量和树木高生长信息;而PC2则综合反映了果实表型性状和径生长信息,如干果长、干果宽和胸径。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变量对核桃楸单株产量、干果质量、干果长、干果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