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42)
- 2023(8980)
- 2022(8115)
- 2021(7809)
- 2020(6589)
- 2019(15427)
- 2018(15595)
- 2017(30146)
- 2016(16696)
- 2015(18886)
- 2014(18966)
- 2013(18755)
- 2012(17104)
- 2011(15345)
- 2010(15183)
- 2009(13733)
- 2008(13164)
- 2007(11187)
- 2006(9592)
- 2005(8303)
- 学科
- 济(60609)
- 经济(60538)
- 管理(45253)
- 业(43119)
- 企(35949)
- 企业(35949)
- 方法(30023)
- 数学(25968)
- 数学方法(25671)
- 农(16336)
- 中国(15126)
- 财(14620)
- 学(14264)
- 业经(13541)
- 地方(12738)
- 贸(11263)
- 贸易(11259)
- 农业(10921)
- 易(10917)
- 理论(10821)
- 和(10698)
- 技术(10083)
- 环境(9912)
- 制(9903)
- 务(9583)
- 财务(9525)
- 财务管理(9510)
- 教育(9307)
- 企业财务(9012)
- 划(8695)
- 机构
- 大学(233318)
- 学院(230627)
- 管理(94158)
- 济(85256)
- 经济(83182)
- 理学(82283)
- 理学院(81351)
- 管理学(79952)
- 管理学院(79545)
- 研究(77389)
- 中国(54663)
- 科学(50652)
- 京(50498)
- 农(39734)
- 所(39719)
- 业大(37410)
- 财(37204)
- 研究所(36664)
- 中心(34496)
- 北京(32168)
- 范(31907)
- 江(31732)
- 师范(31628)
- 农业(31495)
- 财经(30587)
- 经(27857)
- 院(27807)
- 州(26636)
- 师范大学(25817)
- 技术(25293)
- 基金
- 项目(164405)
- 科学(127770)
- 研究(120244)
- 基金(117516)
- 家(102954)
- 国家(102063)
- 科学基金(86521)
- 社会(72218)
- 社会科(68247)
- 社会科学(68226)
- 省(64766)
- 基金项目(63369)
- 自然(57907)
- 自然科(56502)
- 自然科学(56488)
- 自然科学基金(55451)
- 划(55360)
- 教育(55099)
- 编号(50212)
- 资助(48414)
- 成果(40942)
- 重点(36494)
- 部(35926)
- 发(34860)
- 课题(34411)
- 创(34331)
- 创新(31915)
- 科研(31703)
- 项目编号(31224)
- 大学(30695)
共检索到323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易科 佟汉文 朱展望 陈泠 邹娟 张宇庆 高春保
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小麦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研究小麦赤霉病抗性机理对于解决小麦赤霉病这一世界性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赤霉病的抗性表现形式,将小麦赤霉病抗性分为五个大类,分别为抗侵入(type i)、抗扩展(type ii)、籽粒抗感染(type iii)、耐病性(typeⅣ)和抗毒素积累(type V)。小麦赤霉病的抗性机理可以分为形态机制和生理机制,形态抗性机制是被动的,株高、抽穗期、花期长短、花药挤出程度、有芒无芒、穗长、穗密度、颖壳张开程度和穗部蜡质程度等形态特征均可能与赤霉病抗侵染特性有关。细胞学研究表明,病原菌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艳 刘亚辉
将宁夏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单饱分离的纯培养菌系10个有效菌株,分别接种在12个小麦品种和宁夏主栽小麦品种永良4号上,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菌系间存在较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对于不同品种其致病力不同,菌系和小麦品种间均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将宁夏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的70个单孢纯培养菌株接种在宁夏主栽品种永良4号上,结果显示中致病力菌株占41.4%,弱致病力菌株占40%,强致病力菌株占18.6%。
关键词:
禾谷镰刀菌 小麦赤霉病 致病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凤仙 张忠山 张匀华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河南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病情指数每增加1%.产量损失率约增加0.5%;病穗率每增加1.3%.病粒率约增加0.5%.根据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制定出亩产300kg、350kg、400kg不同产量水平麦田的赤霉病防治指标.即病情指数(%)分别为2.3~2.7、1.9~2.3、1.6~2.0;病穗率(%)分别为11.7~12.3、11.2~11.7、10.9~11.4.在赤霉病严重发生年份,防治指标可适当降低.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危害损失 防治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伟 陈曦 邱坤 王蓓蓓 邓斌 姚卫平
针对安徽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型精度不高问题,基于安徽省中南部滁州、庐江、池州和宣城4个代表站历年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发育期及对应气象资料,采用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基于雨日和雨量的综合降水指数气象等级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滁州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关键为始穗前5d至始穗后25d、庐江为始穗前8d至始穗后20d、池州为始穗前7d至始穗后24d、宣城为始穗前4d至始穗后24d。对建立的区域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和预测检验发现:滁州地区预测模型的拟合准确率和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6.8%和92.0%,庐江分别为87.6%和70.0%,池州分别为85.6%和88.0%,宣城分别为88.3%和84.0%。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区域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型可用于安徽省中南部农业气象业务服务。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气象等级 预报 降水 安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青梅 康振生 段双科 黄丽丽
2001~2003年,对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前2,3 d和接种后2,3,5 d喷施三唑类杀菌剂,与接种未喷药对照相比,戊唑醇可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减少76.47%~78.67%,籽粒中毒素含量减少64.19%~81.39%,增产10.81%~21.15%;羟菌唑可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减少74.64%~82.06%,籽粒中毒素含量减少42.43%~88.01%,增产11.01%~13.35%;大田示范试验中,处理区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比对照区平均减少91.92%;对照药剂多菌灵与利德隆对小麦赤霉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高建 沈杰 徐浩宇
针对智能识别小麦赤霉病方法中分割患病麦穗图像效果不佳的问题,运用中值滤波方法对患赤霉病麦穗图像进行降噪预处理,采用基于阈值的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基于聚类的k-means算法在RGB、HSV和Lab颜色空间中对小麦扬花期到黄熟期感染赤霉病的麦穗图像进行分割,提取出麦穗的病害部分。采用试验田环境下扬花期到黄熟期200张患赤霉病的麦穗图像进行分割试验,结果表明:将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化为Lab颜色空间并对a分量采用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进行分割的效果最佳,误分率仅有1.1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利锋 赵燕驹 马国良 徐雍皋
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穗期多雨、气侯温暖的地区,中国以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发生最重。但近年来,以前仅零星发病的北方麦区赤霉病发生逐渐加重,在青海省,该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报告了采自青海省的赤霉病标样的鉴定结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昌华 李建洪 张玉群 王沫 刘晟
芽胞杆菌HCH菌株发酵、灭菌、浓缩液,用含毒介质法测定其EC_(50)为177.8mg·kg~(-1)。将该菌发酵液进行不同处理,即发酵原液、原液灭菌、原液体积浓缩一半、原液浓缩又灭菌及对照药剂多菌灵,用于田间小区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防治效果分别为59.36%、51.36%、61.24%、48.19%和57.77%。上述4种处理与多菌灵在用量各减半后,混合使用,其防效均高于各单剂,发酵灭菌原液+多菌灵,防效为75.64%。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抗生素 芽胞杆菌 多菌灵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潮霞 田世民 马平 杨文香 李社增 刘大群
以3株小麦赤霉菌(禾谷镰刀菌BDX4-5,BDX3-2,HwH4-5)的混合菌体蛋白为免疫原,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小麦赤霉菌的间接ELISA法。结果表明,小麦赤霉菌抗血清的效价为1∶640 000,灵敏度为0.005μg/mL。由ELISA法测定的结果可知,此抗体可以与镰刀菌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其他供试的病原真菌的菌体蛋白呈阴性反应。对田间人工接种的小麦籽粒进行了ELISA定量测定,病菌的生物菌量与病害的发病程度相符合。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多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检测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婷婷 魏淑红 宋波 董润鑫 许有嫔
【目的】旨在挖掘新的有效赤霉病生防菌,并测试其防治效果,为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稀释涂布法进行菌株分离,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革兰氏染色、16S 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平板对峙、CMC产孢、YEPD诱导孢子萌发、戳伤接种以及单花接种等探究该菌株对禾谷镰刀菌菌落生长、产孢、孢子萌发、侵染力等过程的影响。【结果】从健康小麦周围土壤中分离出1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抑菌活性的生防细菌,将其命名为XH-1;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菌落形态与芽孢杆菌相似,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平板对峙试验发现XH-1能抑制禾谷镰刀菌菌落生长,抑制率为45.6%;在XH-1的影响下,禾谷镰刀菌产孢量趋近于0;孢子萌发测试发现XH-1不仅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还会使孢子畸形膨大;叶片戳伤接种及麦穗单花接种结果均显示XH-1可减弱禾谷镰刀菌对小麦的侵染能力。【结论】枯草芽孢杆菌XH-1对禾谷镰刀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资源。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生物防治 分离 枯草芽孢杆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国平 潘川芝 任新国 丁中 方宇 刘承兰
为探讨植物源作物诱导剂对小麦赤霉病的抑制作用 ,运用植物源作物抗病性诱导剂 BZ和 CF,在小麦始花期对穗部进行喷雾处理 ,能显著降低赤霉病危害 ,抑制效果分别达到 5 5 .41%和 48.5 1% ,但不及专用杀菌剂多菌灵的抑制效果 (6 9.77% )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BZ和 CF对赤霉病菌无直接毒杀作用 ,在 12 5~ 5 0 0 m g/ L 浓度下 ,既不影响菌丝生长 ,也不抑制孢子萌发
关键词:
植物 诱导 抗病性 小麦赤霉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青梅 康振生 段双科
通过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新型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与羟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5%的戊唑醇(3.15mL/L)、6%的羟菌唑(3.75mL/L)可有效控制赤霉病菌在小麦穗部小穗之间的扩展,防效高于多菌灵常规用量。田间药效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前2d喷药与接种后2d喷药,2001年,戊唑醇可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分别减少80.32%和70.64%,产量增加12.95%与8.74%;羟菌唑可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减少80.5%和68.0%,产量增加11.41%和11.45%;2002年,在小麦赤霉病严重发生的情况下,戊唑醇能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减少76.47%和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先悦 高淑敏 刘少杰 张莉 于金凤
为了明确其在山东的种群组成及毒素类型,在2014,2015年从山东11个地区的28县、市共采集小麦病穗标本300余份,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方法,得到小麦赤霉病菌菌株338株。根据采集地点随机选取120株作为测试菌株,采用鉴定种和鉴定B型毒素化学型的特异性引物对选取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20个供试菌株均为禾谷镰孢菌进化宗系群,分为两种进化类型:禾谷镰孢菌和亚洲镰孢菌,分别为108株和12株,其中禾谷镰孢菌占90%,是优势致病型。亚洲镰孢菌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优势种,此类型是首次在山东境内被检测到,且其在山东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云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长期开展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的鉴定圃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微生物菌株DY04.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通过灌根、穗部喷洒原菌液和穗部喷洒发酵液等3种施药方法研究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DY04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和小麦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将该菌株灌根处理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治率达58.43%;同时,小麦籽粒千粒重比对照增加8.83%,理论产量增加45.2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