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46)
- 2023(3982)
- 2022(3343)
- 2021(3087)
- 2020(2754)
- 2019(6492)
- 2018(6279)
- 2017(12733)
- 2016(6816)
- 2015(7637)
- 2014(7482)
- 2013(7646)
- 2012(6964)
- 2011(6062)
- 2010(6228)
- 2009(6312)
- 2008(6550)
- 2007(5804)
- 2006(5194)
- 2005(4900)
- 学科
- 济(30524)
- 经济(30475)
- 业(28553)
- 管理(27962)
- 企(27048)
- 企业(27048)
- 财(15248)
- 方法(15027)
- 数学(13420)
- 数学方法(13356)
- 务(13162)
- 财务(13156)
- 财务管理(13137)
- 企业财务(12812)
- 制(6666)
- 业经(5529)
- 贸(5513)
- 贸易(5510)
- 易(5382)
- 中国(5341)
- 公司(5327)
- 体(5173)
- 农(4952)
- 地方(4950)
- 融(4833)
- 金融(4832)
- 关系(4745)
- 体制(4571)
- 划(4442)
- 技术(4427)
- 机构
- 大学(101123)
- 学院(97704)
- 济(43868)
- 经济(43104)
- 管理(41019)
- 理学(35230)
- 理学院(34918)
- 管理学(34620)
- 管理学院(34398)
- 研究(30138)
- 中国(24619)
- 财(23764)
- 京(20567)
- 财经(18660)
- 经(16948)
- 所(14706)
- 科学(14315)
- 财经大学(14017)
- 江(13749)
- 北京(13543)
- 中心(13171)
- 经济学(13126)
- 研究所(12603)
- 商学(12387)
- 商学院(12311)
- 经济学院(11870)
- 范(11272)
- 师范(11202)
- 州(11137)
- 院(11018)
- 基金
- 项目(59366)
- 科学(47743)
- 基金(45562)
- 研究(44271)
- 家(38015)
- 国家(37705)
- 科学基金(33582)
- 社会(29844)
- 社会科(28478)
- 社会科学(28469)
- 基金项目(23982)
- 自然(21617)
- 自然科(21064)
- 自然科学(21052)
- 省(20893)
- 教育(20880)
- 自然科学基金(20707)
- 资助(19295)
- 划(18221)
- 编号(17269)
- 成果(15089)
- 部(14726)
- 教育部(13441)
- 人文(13090)
- 重点(12735)
- 国家社会(12227)
- 制(12149)
- 性(12141)
- 创(12062)
- 大学(11798)
共检索到153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吉小雨
双边投资协定很好的满足只有两个行为体间的形式偏好问题,不但可以根据不同的谈判对象灵活的达成微调后的国际协议,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现有的国内制度安排享受到国际双边制度的权利。从而使国际国内的制度安排产生良性的互动。在多边体系层次无法达成有效的国际协定的情况下,"义务性"最强的双边投资协定可以满足目前美国保护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利益。本文首先运用"国际制度理性设计"模型解释为什么产生双边投资协定,并在学理上厘清其有效性的意义。其次将从历史的维度考察双边投资协定,探讨双边投资协定的发展脉络,国际层面的制度变迁是如何塑造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利益的。第三部分解释美国之所以可以有效的保护其对外直接投资利益,在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光 代睿 林长松 邵宇佳
鉴于已有研究缺少对双边投资协定之间差异性的考虑,文章首先尝试构建了中国双边投资协定异质性指数,然后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结合PSM (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从双边投资协定的整体异质性与具体条款的异质性角度去实证分析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国民待遇"水平较低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更关注东道国是否提供较高标准的"公平公正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水平。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未来参与国际投资规则的谈判与构建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思路与参考依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章勤
1971年1月建立的美国海外投资公司(OPIC)是美国政府鼓励美国私人在第三世界国家投资的一项重要措施。OPIC支持大大小小的美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使它们在世界近120个国家的投资计划得以实现。一、OPIC的任务OPIC的任务是协助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私人投资以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OPIC为美国海外私人投资提供政治风险保险、贷款担保、直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宏恩 孟庆强 王晶 李浩
在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发展和积极参与全球投资治理的背景下,双边投资协定(BIT)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然而以往有关双边投资协定对FDI流动影响的研究较少且都是立足于双边投资协定同质性的角度,缺乏从双边投资协定异质性的角度开展的研究。本文在构建中国双边投资协定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3年中国对10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法从双边投资协定异质性的视角检验了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国别差异;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发达国家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对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梁咏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概况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IF-DI")到走出国门进行海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的过程。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中的一个雷要部分,中国对外直接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继勇 计飞
双边投资协定是基于两国间政府层面的旨在保护和促进双边投资的制度安排。这一协定同东道国本身的制度环境一起,对吸引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美国上市公司2006—2013年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的数据,通过计量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对于处于不同地域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而言,双边投资协定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效果不一;(2)东道国本身的制度建设十分重要,如果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很差,即使签订了双边投资协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提升效果不大;(3)美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中,双边投资协定和国家的制度环境存在着互补关系,对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的直接投资中则没有发现类似现象。
关键词:
双边投资协定 对外直接投资 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宗芳宇 路江涌 武常岐
双边投资协定是两国政府为了促进和保护双边投资签署的协议。作为特定的联系两国的双边制度因素,双边投资协定给企业提供了不同于国家制度环境的保护,因而对企业的投资区位决策产生影响。本文建立了关于双边投资协定、东道国制度环境与母国制度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作用的研究框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3年至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本文有三点发现:首先,双边投资协定能够促进企业到签约国投资;其次,双边投资协定能够替补东道国制度的缺位,对于促进企业到制度环境较差的签约国投资的作用更大;此外,双边投资协定还能够弥补母国制度支持的不均衡性,对于帮助非国有企业到签约国投资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邓新明 许洋
文章以2003~2012年中国对71个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为基础,首先检验了双边投资协定和东道国制度环境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然后运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考察了东道国制度环境在双边投资协定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与东道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以及东道国较好的制度环境均能够促进中国对其进行投资,并且东道国制度环境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东道国制度质量在门槛值以下时,双边投资协定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当东道国的制度质量跨越门槛值之后,双边投资协定的促进作用变得不显著。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光
晚近以来,随着东道国有关公共利益保护措施引发的国际投资争端的大量增加以及国际投资仲裁实践中漠视公共利益现象的频发,凸显了现行双边投资协定(简称BIT)对公共利益保护之不足及在其中保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此,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近年来不断警示各国重视BIT中的公共利益保护问题,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其最新的BIT范本中也开始规定有关公共利益保护条款。中国作为发展中的资本输入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的BIT签订国,在今后的中外BIT中应重视公共利益保护问题,规定适当、有效的公共利益保护条款。
关键词:
国际投资法 中外BIT 公共利益保护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孟寒 黎艳
本文以2003~2012年中国对54个国家和地区OFDI的数据为样本,基于制度距离的视角考察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OFDI的影响。采用动态综合评价的二次加权法构建涵盖政治、经济的综合性制度测度指标,检验制度距离、双边投资协定对OFDI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制度距离会抑制中国OFDI的流出,双边投资协定的签订减少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障碍,并且双边投资协定对制度距离的抑制具有显著的反向调节作用。其次,双边投资协定对OFDI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国别差异,与发达国家签订的投资协定,直接作用不显著,间接作用显著;与发展中国家签订的投资协定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都比较显著。最后通过门槛回归模型确定中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的...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制度距离 双边投资协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江 卫平 石大千 杨婧怡
本文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制度差异风险对中国OFDI的影响。在理论层面通过模型构造论证了双边投资协定和双边贸易依存度对制度差异风险的调节效应:稀释效应与累积效应。在此基础上,选取2006-2015年中国"一带一路"沿线41个国家和地区样本,对理论假设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表明:制度差异风险对中国OFDI产生负面影响且具有门槛效应,中国更倾向于投资制度风险接近的国家;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OFDI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发展中国家作用更大,双边投资协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东道国的制度缺位,稀释制度差异风险对中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余鹏翼 刘先敏 陈文韬
当前,双边投资协定(BIT)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备受国内外学者及各国政府的关注。文章选取2003~2016年与中国签订BIT的132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及中国双边投资协定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BIT的签订且生效对中国OFDI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IT重新修订对中国OFDI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BIT签订和BIT文本质量可能会促进中国OFDI,但未能通过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一方面要抓紧研究BIT条款设计的新趋势;另一方面,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对外开放,妥善处理中美贸易摩擦,促成中美BIT的签订与生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江 卫平 石大千 杨婧怡
本文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制度差异风险对中国OFDI的影响。在理论层面通过模型构造论证了双边投资协定和双边贸易依存度对制度差异风险的调节效应:稀释效应与累积效应。在此基础上,选取2006-2015年中国"一带一路"沿线41个国家和地区样本,对理论假设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表明:制度差异风险对中国OFDI产生负面影响且具有门槛效应,中国更倾向于投资制度风险接近的国家;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OFDI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发展中国家作用更大,双边投资协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东道国的制度缺位,稀释制度差异风险对中国OFDI的负面影响;双边贸易依存度有益于中国OFDI且对发达国家作用更大,双边贸易依存度通过加强制度学习和经验积累,对制度差异风险具有反向调节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舜
对外直接投资的利益来源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陈舜一二战后,对外直接投资迅速超过国际贸易,成为国际经营的主要方式,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即跨国公司,同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一体化的主力。为了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和跨国公司的形成,学术界先后提出过几种主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继勇 计飞
双边投资协定是两国政府层面所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效力的文本安排,其目的在于保护和促进两国间的双边直接投资,对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美国2006年至2013年间能源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双边投资协定对美国能源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着促进作用;第二,双边投资协定对处于不同区域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效果存在着差异;第三,东道国吸引对外直接投资仍然需要立足于本国的制度环境建设和法治水平的提高,单纯依靠双边投资协定的签订来吸引对外直接投资的效果有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