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78)
2023(15779)
2022(13356)
2021(12064)
2020(10528)
2019(23823)
2018(23579)
2017(45618)
2016(24942)
2015(27874)
2014(27736)
2013(27703)
2012(25500)
2011(23078)
2010(23235)
2009(22285)
2008(22616)
2007(20575)
2006(18011)
2005(16452)
作者
(74707)
(62736)
(62635)
(59259)
(39972)
(30145)
(28446)
(24518)
(23434)
(22247)
(21376)
(20763)
(20061)
(19964)
(19652)
(19215)
(19166)
(18524)
(18113)
(18021)
(15845)
(15430)
(15363)
(14114)
(14095)
(14028)
(13999)
(13985)
(12594)
(12434)
学科
(108933)
经济(108770)
(96824)
管理(87393)
(85594)
企业(85594)
方法(52661)
数学(42986)
数学方法(42680)
(36623)
(33582)
业经(31443)
(27332)
贸易(27321)
(26539)
(25642)
财务(25612)
财务管理(25565)
(25231)
中国(24757)
企业财务(24268)
农业(23133)
技术(19695)
(18133)
地方(17998)
(17865)
(17837)
(17365)
理论(17365)
(16766)
机构
学院(371999)
大学(370948)
(159772)
经济(156817)
管理(145356)
理学(125417)
理学院(124149)
管理学(122420)
管理学院(121741)
研究(121624)
中国(93940)
(76553)
(76447)
科学(72935)
(70650)
(62484)
财经(60783)
业大(57703)
(56884)
研究所(56210)
农业(56165)
中心(55717)
(55153)
经济学(49369)
北京(47559)
经济学院(45016)
财经大学(44862)
(44095)
(43144)
(43084)
基金
项目(242770)
科学(191319)
基金(178894)
研究(173021)
(156586)
国家(155240)
科学基金(133149)
社会(112539)
社会科(106865)
社会科学(106835)
基金项目(94903)
(94822)
自然(87004)
自然科(85034)
自然科学(85005)
自然科学基金(83602)
(79511)
教育(79105)
资助(73094)
编号(67755)
(54736)
成果(54656)
重点(54587)
(53000)
(51437)
(49932)
创新(48953)
(47718)
科研(47455)
教育部(47020)
期刊
(175514)
经济(175514)
研究(106545)
中国(67649)
(65045)
(63392)
学报(60399)
管理(55767)
科学(54242)
大学(45674)
学学(43652)
农业(43634)
(35969)
金融(35969)
财经(31171)
技术(30610)
业经(29774)
教育(29488)
经济研究(28021)
(26719)
(25737)
问题(24440)
(23485)
技术经济(20361)
国际(20243)
世界(18575)
(18449)
商业(18273)
财会(17635)
现代(16965)
共检索到550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未无  
本文通过对大量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建立相关的经济计量模型,运用协整方法就美中贸易逆差是否是美国制造业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进行实证分析。定量研究结果不但表明美中贸易逆差并非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且还指出了造成美国制造业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近几年来快速提高的生产率,以及美国对日本制造品出口额的大幅下降。最后本文给出了简要结论和相关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楠  胡小娟  
文章讨论了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产生的主要渠道,在此基础上构建VEC模型并进行协整分析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入和中国贸易一体化总体水平的上升对欧盟对华贸易赤字具有显著促推作用,人民币实际汇率并非导致贸易逆差上扬的主要因素,而中国国内消费需求扩大有利于双边贸易趋于平衡。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波  
当今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正呈现出崭新的格局,其中美国出现了全球所独有的巨额贸易逆差现象,并表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制造业变迁及制成品贸易的变化表明,由于美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下降以及国际产业转移,尤其是近年来包括信息产业在内的许多产业逐步从美国转移到亚洲、欧洲等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因而美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制成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最终导致美国近年来日益扩大的巨额贸易逆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建江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机遇,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是其所实现的福利冲减了一般产品进口增加的损失;二是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保持低失业率作出了贡献。同时,美国以巨额贸易逆差为武器,大力开拓全球市场,以进口增加带动出口大幅度增长,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根据美国经验,可知贸易差额不等同于竞争优势,外贸乘数理论有待修正,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减轻对出口尤其是对美出口的依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心颖  
文章根据1983~2009年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和同期美国的就业人数的数据,利用协整检验、脉冲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对中美贸易与美国就业数量的关系做长期动态分析,得出当前中美贸易的逆差局势不仅为美国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了外部条件,而且对美国总体就业稳定增长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美国将近年失业形势恶化归咎于对中美贸易逆差过大,与事实不符,其失业率攀升应从本身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层面找原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钟武台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而提出人民币升值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之间的逻辑悖论关系,然后在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基础上,从市场势力和跨国公司行为、通胀环境、央行货币政策等方面深入剖析人民币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要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美国应改善内部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中国也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袁冬梅  刘海云  
美元特权的形成使贸易逆差成为输出美元的主要途径,并对贸易逆差起到了助长作用,集中表现在美元特权使美国维持着巨额贸易逆差而不受外汇储备短缺的制约和金融危机的威胁,却使其他追求美元储备的国家依靠贸易顺差和过度储蓄来摆脱不利处境,从而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推动了美国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但贸易逆差的继续发展和未来的调整势必会影响美元特权地位的巩固,使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活动面临极大的风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仲常   余翔  
在中国与欧盟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本文运用来自欧盟、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中国国内的大量统计数据,对欧盟对华贸易逆差的成因进行解析。分析表明:欧盟的经济政策与欧元的持续升值、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集中效应”,以及欧盟全球化配置资源的需要促成了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这四大因素将对未来欧盟与中国的贸易产生持续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殷越男  
近年来,随着美中经贸关系的日益深入,贸易不平衡的状况也愈益显现出来,美中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美国将原因主要归结在中国方面,这是不公正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美中贸易逆差背后的美中不合理的产业分工因素,提出美中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将能耗大、污染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从而造成美中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所形成的落差的结果。此外,美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限制的结果同样也导致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状况的加剧。对于这一基本事实,美国应有清醒的认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枝仲  
2002年伊始,美元对各主要货币开始贬值,截止到2002年12月20日,美元对欧元贬值达15%,对日元贬值达8%。美元贬值有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持续多年的大规模贸易逆差所造成的贬值压力。美国贸易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袁冬梅  刘建江  
美元特权助长了美国贸易逆差,一方面美元特权保障美国维持着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而不受外汇储备短缺的制约和金融危机的威胁,另一方面却使其他国家依靠追求贸易顺差和过度储蓄来增加美元储备以摆脱不利处境,因而从美元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推动了美国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贸易逆差扩大所带动的美元输出和实物资源的流入使美元特权地位和美国经济得到了支撑。但贸易逆差的继续发展和未来的调整势必会影响美元特权地位的巩固,使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活动面临极大的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本文从促成美国贸易逆差的因素之一,即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的角度,以世代交叠模型和拉姆赛-卡斯-库普曼理论为基础,构建相应的计量模型,对美国贸易逆差的福利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政府财政赤字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其持续贸易逆差;持续的贸易逆差对当前和将来福利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不存在所谓的福利水平的代际转移;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是互利双赢的贸易结果。根据上述结果,本文提出了政策启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玉梅  桑百川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中贸易逆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中贸易逆差根源在于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问题,是国际产业分工深化和美国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并非汇率问题,即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美中贸易逆差问题。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1)美国贸易逆差与美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扩大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关。(2)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同时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美中贸易逆差随着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永红  
文章基于VAR模型的研究方法,应用季度数据,分析2001—2007年间汇率和需求等因素对中日两国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中汇率与中日贸易收支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短期内实际汇率对贸易逆差的调节作用很小。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真正影响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因素是日本的国内需求和政治因素。葛兰杰因果检验显示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是日本经济复苏的原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崔光灿  
随着次贷危机的发展,世界流动性过剩转变为流动性紧缩。本文运用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美国贸易逆差是其向全球输出流动性的一个主要渠道,是前一阶段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带来了全球资产价格上涨。而美国消费下降、贸易逆差减小,则进一步恶化了世界流动性紧缩程度。世界主要经济体必须从优化贸易结构、调整汇率制度、加强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等多方面入手,解决流动性过剩或紧缩问题产生的根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