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87)
- 2023(4743)
- 2022(3959)
- 2021(3361)
- 2020(2780)
- 2019(6336)
- 2018(6224)
- 2017(12113)
- 2016(6262)
- 2015(7073)
- 2014(7172)
- 2013(7192)
- 2012(7025)
- 2011(6778)
- 2010(7144)
- 2009(6791)
- 2008(6488)
- 2007(6028)
- 2006(5737)
- 2005(5427)
- 学科
- 济(53434)
- 经济(53405)
- 管理(18673)
- 业(16197)
- 地方(15629)
- 企(14044)
- 企业(14044)
- 方法(13047)
- 地方经济(12202)
- 数学(11282)
- 数学方法(11215)
- 中国(9746)
- 业经(9238)
- 学(7628)
- 农(7082)
- 经济学(6287)
- 制(6116)
- 策(6094)
- 环境(5931)
- 发(5711)
- 融(5625)
- 金融(5625)
- 贸(5616)
- 贸易(5611)
- 和(5524)
- 易(5351)
- 产业(5278)
- 划(5262)
- 财(5255)
- 体(5251)
- 机构
- 大学(102708)
- 学院(102549)
- 济(56075)
- 经济(55116)
- 研究(40199)
- 管理(37194)
- 理学(31152)
- 理学院(30772)
- 管理学(30473)
- 管理学院(30231)
- 中国(29344)
- 财(22378)
- 京(21368)
- 科学(20201)
- 所(20002)
- 经济学(18481)
- 研究所(17808)
- 财经(17789)
- 中心(16336)
- 经济学院(16170)
- 经(15922)
- 江(15765)
- 范(14284)
- 师范(14233)
- 北京(14142)
- 院(13991)
- 财经大学(12837)
- 州(12481)
- 科学院(12012)
- 社会(11786)
- 基金
- 项目(57915)
- 科学(46148)
- 研究(45050)
- 基金(42150)
- 家(35179)
- 国家(34904)
- 社会(31126)
- 科学基金(29852)
- 社会科(29658)
- 社会科学(29650)
- 省(21600)
- 基金项目(21054)
- 教育(20366)
- 划(18017)
- 编号(17777)
- 资助(17653)
- 自然(16377)
- 自然科(15970)
- 自然科学(15967)
- 自然科学基金(15689)
- 成果(15320)
- 发(14644)
- 济(13215)
- 部(13182)
- 国家社会(13116)
- 重点(13114)
- 课题(13092)
- 经济(13089)
- 发展(12841)
- 展(12653)
共检索到170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华 朗晓龙 于晓燕
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对外经济战略逐步由以加强与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合作为中心转而开始向亚太地区倾斜,形成了“新太平洋共同体”的亚太经济战略。这一战略是在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及美国全球战略相应变化的背景下,由多种原因促成的。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美中经济和安全评议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安会)是美国国会为评估美中经贸关系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而专门组建的一个跨党派委员会,自2001年起每年都向美国国会提交报告,并作为美国国会议员评论中美关系的重要依据。2005年11月,经安会发表了其2005年度报告,报告涉及美中经贸关系、中国的技术发展及其对美国国防工业的影响、中国军事力量及其对美国利益的影响、中国的地区战略以及中国对媒体和信息的控制五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50多项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钊龙 韩召颖
自特朗普政府将中国正式确定为美国首要战略竞争对手以来,美国战略界就美国对华战略展开了新一轮争论。其中,对华威胁认知、对华冷战思维及对中俄的大国战略是此次论争的焦点。分析表明,美国战略界关于中国构成美国唯一战略竞争对手的认知虽基本趋于一致,但在美国有无夸大中国威胁,尤其是在对华全面遏制、意识形态对抗与中俄战略取向问题上仍存在一定分歧。国际环境重大变迁、中美实力格局复杂形态以及美国战略目标内在矛盾等多重因素共同决定了美国战略界的此轮争论不会很快结束,美国对华战略目前也并未“尘埃落定”,中美关系仍处于由双方实际战略互动渐进塑造的阶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潘辉 汤毅
制造业回归是美国结合国内国际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深刻背景下制定的战略决策,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占领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的制高点。为了实现制造业回归,美国政府制定了包括技术进步政策、投融资政策、人才培养政策、能源政策、市场拓展政策和投资环境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中国首先应加快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其次要从顶层设计加大改革力度,才能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制造业流向、出口以及产业升级等都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谈东晨 钮维敢
拜登执政后美国对华战略如何调整备受瞩目,美国一些智库则积极"兜售"相关政策主张,其中大西洋理事会发布的《更长电报:走向新的美国对华战略》匿名报告受到广泛关注。该报告反映出美国智库对华战略构想中区别于传统冷战思维的新内涵,在战略认知上更新涉华判断,臆想当前中国战略"脆弱点",批判特朗普政府对华"政治惯性",主张从外部瓦解中国;在战略目标上力推拓展核心利益、重塑国际秩序,强调"共同威胁"以重振霸权体系,旨在护持冷战后美国霸权地位;在战略布局层面,提出振兴国家权势和加强对华威慑、明确与华竞争合作界限并煽动意识形态斗争,以全面遏制中国。该报告肆意抹黑中国,错误界定中国国家利益,对中国充满恶意偏见和误判,其战略布局根本无法撼动中国大战略根基。值得警惕的是,该报告的部分战略与政策构想在拜登政府近期政策实践中已有体现,暴露出美国政治精英与知识群体在涉华政策方面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共同认知。在中美战略竞争常态化下,必须厘清两国关系的"常量"与"变量",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尤其维护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志伟
9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趋势的迅猛发展 ,跨国公司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积极进行全球战略的调整 ,从全球范围内按区位进行资源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新配置 ,以加强其全球的竞争优势。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区位优势”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调整的重点之一。跨国公司的对华战略呈现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 调整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成三
仅仅三、四年以前,“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曾相当盛行,“中国低价商品的大量涌入是日本通货紧缩的元凶”、“日本企业纷纷到中国投资造成日本产业的空心化”等议论颇多。但近两年来,“威胁论”明显失色,代之而起的则是“利用论”。日本著名经济评论家、前经济企划厅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梅琳
入世以来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进行了调整 ,跨国公司对上海的投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出现了新的特点。引资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对上海引资的政策配套和协调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对华投资战略 上海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金翠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力报告》[1]的主要内容,继而剖析了报告中的两个新关键词“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和“两面下注”,并对“两面下注”的美国对华新战略进行政策解读,最后提出对未来美国对华战略的展望。
关键词:
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两面下注 政策实践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成光 陈成鑫
[目的/意义]通过对《2024—2026年情报界开源情报战略》以及《国家安全战略》、《国家情报战略》等美国官方战略涉及开源情报的部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美国开源情报战略的演进逻辑,把握美国开源情报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开源情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内容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梳理美国开源情报战略的叙述演进,考察开源情报战略转向,预测美国开源情报工作未来发展趋势,进而对我国开源情报工作得出有益启示。[结果/结论]美国开源情报战略成阶段性演进,经历了密源情报的补充手段时期、全源情报的组成要素时期和大国竞争的战略工具时期。未来将持续落实以数据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强化数据保护,注重创新,并将开源情报领域开始作为情报界的先验领域。未来我国一方面要深化数据核心地位,实施数据驱动的情报工作模式,设立专职情报协调部门,同时与其他开源情报组织合作,借由情报披露赢得大国认知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反开源工作,注重数据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汤建中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邓兵
本文从国际体系及国家两个层次 ,对决定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的诸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还较为弱小 ,不足以在全球甚或地区性问题上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 ;但是 ,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崛起不容忽视 ,加之中美两国在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基本点上客观存在的根本差异 ,造成了美中之间的深刻对抗 ,进而决定了美国对华战略虽势必会随情势的变化而在协调矛盾的过程中有相应调整 ,但其“接触加遏制”的基本战略取向将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美国的全球战略历来由三大要素组成:安全、经济和意识形态。三个要素的优先次序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而有所不同,或者交叉重叠。即使如此,在美国推行其安全战略目标和意识形态目标的背后,仍有强烈的经济因素存在。国内学术界长期以来集中研究美国全球战略的安全因素,缺乏对其要素构成的全面分析,特别是对其经济因素的作用往往加以忽视,使我们对美国全球战略的认识容易陷于片面。加强对美国全球战略的经济因素研究,对于我们利用美国全球战略的内在矛盾、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强化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机制都是必要的。
关键词:
美国全球战略 经济因素 国家经济安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郭晓玲
《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到期后,美国依然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引发了该条款的适用之争。作为一个"超WTO义务",基于公平贸易原则,到期后效力应自然终止。美国按照其国内法标准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如果某些行业符合其国内法标准,可以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在行业认定不具备市场经济地位,反倾销认定就按照替代国方法来计算中国商品的生产成本。面对美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需要从国家、企业两个层面做好应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