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73)
- 2023(17060)
- 2022(14852)
- 2021(13763)
- 2020(11686)
- 2019(26586)
- 2018(26297)
- 2017(50546)
- 2016(27559)
- 2015(30419)
- 2014(29929)
- 2013(29346)
- 2012(26610)
- 2011(23856)
- 2010(23626)
- 2009(21401)
- 2008(20602)
- 2007(17866)
- 2006(15279)
- 2005(12912)
- 学科
- 济(104269)
- 经济(104163)
- 管理(77705)
- 业(74876)
- 企(63161)
- 企业(63161)
- 方法(51593)
- 数学(44900)
- 数学方法(44310)
- 农(27908)
- 财(26257)
- 中国(25986)
- 业经(24163)
- 学(22367)
- 贸(21059)
- 贸易(21053)
- 易(20493)
- 地方(20289)
- 农业(18834)
- 制(17595)
- 理论(17561)
- 务(17263)
- 技术(17209)
- 财务(17189)
- 财务管理(17155)
- 和(16593)
- 环境(16334)
- 企业财务(16215)
- 划(15406)
- 银(14756)
- 机构
- 大学(382688)
- 学院(381353)
- 管理(151960)
- 济(147973)
- 经济(144857)
- 理学(133187)
- 理学院(131699)
- 管理学(129205)
- 管理学院(128510)
- 研究(125552)
- 中国(89907)
- 科学(80517)
- 京(80272)
- 农(66380)
- 财(64521)
- 所(62586)
- 业大(61936)
- 研究所(57854)
- 中心(56847)
- 财经(53438)
- 江(53367)
- 农业(52737)
- 范(50067)
- 北京(49770)
- 师范(49477)
- 经(48828)
- 院(46071)
- 经济学(43953)
- 州(43454)
- 技术(40905)
- 基金
- 项目(272910)
- 科学(213263)
- 基金(197746)
- 研究(193428)
- 家(174803)
- 国家(173385)
- 科学基金(148196)
- 社会(121093)
- 社会科(114844)
- 社会科学(114811)
- 省(106751)
- 基金项目(105295)
- 自然(99324)
- 自然科(97050)
- 自然科学(97021)
- 自然科学基金(95262)
- 划(90909)
- 教育(90017)
- 资助(81379)
- 编号(78212)
- 成果(61380)
- 重点(61338)
- 部(59388)
- 发(57635)
- 创(56908)
- 课题(53719)
- 创新(53079)
- 科研(53032)
- 计划(51039)
- 教育部(50621)
- 期刊
- 济(151587)
- 经济(151587)
- 研究(104020)
- 学报(66653)
- 中国(64528)
- 农(59405)
- 科学(58521)
- 管理(53960)
- 大学(50103)
- 财(47717)
- 学学(47313)
- 农业(41416)
- 教育(40720)
- 技术(32338)
- 融(28148)
- 金融(28148)
- 业经(26341)
- 经济研究(24748)
- 财经(24733)
- 业(21627)
- 经(21153)
- 问题(20010)
- 科技(19535)
- 图书(19379)
- 版(18896)
- 业大(17862)
- 技术经济(17427)
- 商业(17364)
- 理论(17299)
- 资源(16443)
共检索到530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常世伟 陈波 宋宇
汇率是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双边经济领域博弈的关键变量,近年来美国对华汇率施压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以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政治压力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美国对华汇率施压的相关事件构建政治压力指标,并采用事件分析法和指数条件异方差(EGARCH)模型考察美国政治压力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在控制其他相关经济变量的基础上,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政治压力不仅造成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同时也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国会事件压力是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关键变量,而行政部门压力造成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的提升。此外,重大汇率改革、疫情等事件也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在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在汇率改革和金融对外开放过程中应持续关注美国政治压力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维
汇率变动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其背后存在着宏观经济因素之外的政治诱因。文章运用事件分析法及相关检验分析20052016年美国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施压效果,发现当处于升值阶段时,外部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处于贬值阶段时,人民币汇率更容易在外部政治事件的影响下升值。美国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在长期并不显著,但自2014年2月人民币汇率进入持续波动贬值的轨道以来,尽管施压事件数量减少,事件(包括国会事件和行政事件)的成功率却有所上升。按照这一结论,如果人民币在未来保持持续贬值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维
从汇率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汇率问题从来就不是纯粹的价格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一国国内宏观因素所能决定的,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权力斗争和利益分配问题。美国作为国际货币权力的强国,长期以来对人民币汇率施压,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本文运用"分类事件异常报酬率法"研究2005年7月22日至2016年3月31日美国对华汇率施压是否引起了人民币汇率的异常报酬率。研究发现,从各类施压事件的综合影响效果来看,美国政治施压事件都没有引起人民币汇率的异常报酬率;来自美国国会的施压事件较行政部门事件对人民币汇率异常报酬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当人民币处于升值状态时,其汇率更容易在外部施压事件的影响下产生异常报酬率。在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背景下,中国货币当局应该密切关注美国对华汇率施压,尤其是国会部门的施压事件,同时通过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维护汇率稳定,削弱美国政治施压可能带来的外部金融风险,以降低美国政治压力对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金融稳定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维
汇率变动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其背后存在着宏观经济因素之外的政治诱因。文章运用事件分析法及相关检验分析2005~2016年美国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施压效果,发现当处于升值阶段时,外部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处于贬值阶段时,人民币汇率更容易在外部政治事件的影响下升值。美国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在长期并不显著,但自2014年2月人民币汇率进入持续波动贬值的轨道以来,尽管施压事件数量减少,事件(包括国会事件和行政事件)的成功率却有所上升。按照这一结论,如果人民币在未来保持持续贬值趋势,那么受美国施压事件影响的可能性会增大,且这种影响未必体现在施压事件的数量上,而是体现在施压事件的效果上,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上台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可能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先明 刘朝阳 党国英
可竞争售电市场的构建是实现“双碳”目标及可再生能源电力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可竞争市场理论,提出可再生能源可竞争售电市场电价规制模式,并利用云南省电力市场化的典型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电网背景售电公司先天具有的网络垄断资源所附带的调度权及接入权、交易电量与电力用户优势,导致电网背景售电公司拥有强大的市场势力,对第三方售电公司具有挤出效应;电网背景售电公司与可再生能源电力厂商议价时,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阻碍可竞争售电市场的建立。大力培育壮大第三方售电公司,分离电网调度权是规制电网背景售电公司市场势力,构建可竞争售电市场简便易行的方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翟福昕
创新已成为维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相对低下,迫切说明深入研究影响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关键因素的重要性。本文从竞争和创新关系这一经典视角出发,从微观层面研究中国情景下竞争如何影响创新及其作用机理。本文的主要发现是:中国情景下竞争和创新之间呈现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关系,这表明提高竞争可以促进中国企业创新研发活动:竞争只对民营企业创新研发活动产生激励效应,而对国有及外资企业均未产生激励作用,这表明仅在民营企业中存在逃离竞争的创新效应,反映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由于垄断地位或超国民待遇,从而导致竞争对创新内生激励作用的扭曲性。本文的研究结论还有深刻的政策含义:现阶段通过继续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盛竹
文章通过总结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特点,以谷歌"退出门"为例,分析了强权政治背景下的技术霸权主义现象,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已成为美国扩大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有力武器,是以自己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影响它国的主要途径;我国应当强化以经济、科技、信息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观念,鼓励本土企业在若干产业领域内取得技术领先地位,突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所维系的"政治——技术霸权"局面,努力取得国际竞争战略收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敏燕 左和平
"波特假说"认为环境规制能刺激企业创新从而补偿环境规制带来的成本并增强市场盈利能力,进而提高产业竞争力,但实证分析并未完全支持这一说法,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不能促进所有产业竞争力提高。基于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环境污染强度的事实,本文对20个制造业进行分类,分别研究了重度、中度以及轻度污染产业的环境规制与产业集聚、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对"波特假说"进行了再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降低产业集聚的悲观结论不成立;环境规制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是环境规制的创新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重度污染产业的环境规制,刺激了创新的产生,但削弱了产业集聚效应,并且创新效应难以抵消产业集聚下降给竞争力造成的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才玮 李光
5G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中美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梳理美国对华5G科技竞争策略对于提升我国5G治理能力、创造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大战略”理论,从目标、手段、威胁、效益4个层面对美国5G策略进行分析,指出美国5G策略体现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领导地位的目标,通过成立专职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培养通信人才、提升频谱和基建能力等手段促进本国5G发展,并运用出口管制、外资审查、限制投资、外交结盟等方式对中国进行打压和防范。中美5G竞争日益激烈且存在彼此封闭、割裂的风险,国际关系将成为影响竞争态势的关键因素。因此,中国应坚定战略目标,优化战略手段,应对挑战并把握机遇,积极推动中国5G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喻微锋 向玲
本文基于中国银行异地市场准入管制放松政策的特定背景,利用银行管制放松所带来的城市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地域扩张与数量扩张所形成的银行竞争,选取我国89家城市商业银行2006—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竞争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竞争显著降低了流动性创造,并且主要通过挤压利润以及减少信贷供给渠道来减少流动性创造;银行竞争对流动性创造存在异质性影响,在非上市银行、高杠杆银行以及处于经济欠发达城市的银行中,银行竞争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竞争对表内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银行贷款发放来实现,并且银行竞争对表外流动性创造同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谈俊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中美经贸领域的重要议题,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关注重点经历了由汇率形成机制向汇率水平的转变。中美在这一问题上的博弈将长期存在,焦点在于中国是否存在汇率操纵。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压或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将对我国部分商品国际竞争力、国际收支、金融市场稳定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一定的潜在影响,需要通过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大国际交流、提升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等措施,积极稳妥加以应对。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问题 汇率操纵 中美经贸关系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维 颜海明
自1990年以来,美国政府长期以人民币"被低估"为由对中国横加指责。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再次抬头,人民币汇率必将承受更大压力。中美汇率之争不只是单纯的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政治现象,从汇率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研究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压的行为和动机有助于揭示美国施压背后的政治原因。从行为上,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在历史上出现过三次重要高潮,施压主体包括官方和非官方主体,不同的施压主体有着不同的施压方式和特点。从动机上,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压的政治动机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包括:传导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为经济不振,失业率高企寻找借口;各类选举中争取"反华派"选票。外部动机包括:稳固美国在国际货币事务中的强势地位;阻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掌握外交事务中的谈判筹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俊久 姜默竹
进入新世纪以来,汇率保护主义成为美国对华保护主义的新内容和表现形式。从表面看,该现象源于美国对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和操纵的指控。但这些指控既无科学依据又缺乏数据支撑。本文认为,利益集团政治是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微观机制,国际货币权力则是重要的宏观机制。中国需采取如下政策以化解美国压力:分化美国保护性经济利益集团,并尽可能争取美国反保护经济利益集团的支持;增强在美中生产、金融、贸易和知识结构中的自主性;密切同美国政府的磋商、协调与合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卫平 郭江 郭梦迪
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均加快速度进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战略调整,科技实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产业国际竞争也由资金、资源、价格竞争转变为技术竞争。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科技密集型企业走出国门,参与海外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国际产业竞争中,专利技术始终是企业制胜的核心力量,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关键武器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婷玉 崔日明
低价出口战略为"中国制造"的崛起和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中国要素价格的提升及低成本国家的竞争,"中国制造"低价优势渐失。与此同时,美国重磅推出"再工业化"战略重振制造业,并将对我国制造业产生诸多影响。因此,本文在分析"中国制造"低价出口战略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并提出转变低价战略、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低价战略 再工业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