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2)
2023(4348)
2022(3751)
2021(3546)
2020(2908)
2019(6738)
2018(6566)
2017(12982)
2016(7097)
2015(7847)
2014(7881)
2013(7806)
2012(7472)
2011(6937)
2010(7744)
2009(7463)
2008(6438)
2007(5706)
2006(5315)
2005(4872)
作者
(19556)
(16230)
(16081)
(15526)
(10678)
(7799)
(7465)
(6238)
(6163)
(6129)
(5489)
(5442)
(5318)
(5238)
(5201)
(5041)
(4832)
(4801)
(4749)
(4693)
(4132)
(3946)
(3945)
(3700)
(3677)
(3667)
(3662)
(3624)
(3264)
(3196)
学科
(24126)
经济(24098)
管理(20808)
(19175)
(15215)
企业(15215)
(8794)
(7951)
(7759)
中国(7704)
方法(7550)
(6971)
贸易(6968)
(6786)
(6506)
数学(6485)
数学方法(6322)
地方(5845)
业经(5786)
及其(5771)
(5706)
金融(5706)
农业(5514)
(5464)
银行(5464)
政策(5324)
(5290)
(4727)
方针(4686)
(4612)
机构
大学(98918)
学院(98895)
(42395)
经济(41382)
管理(37520)
研究(36959)
理学(31180)
理学院(30832)
管理学(30434)
管理学院(30210)
中国(28601)
(22093)
(21072)
科学(19773)
(18712)
中心(16851)
研究所(16498)
(16470)
财经(16059)
(14729)
师范(14630)
(14556)
(14241)
北京(13837)
(13277)
(12789)
经济学(12410)
业大(11798)
师范大学(11692)
财经大学(11671)
基金
项目(59504)
研究(47539)
科学(46947)
基金(42017)
(35367)
国家(35031)
科学基金(29846)
社会(29227)
社会科(27692)
社会科学(27687)
(22646)
教育(22463)
基金项目(20813)
编号(20544)
(19695)
成果(18789)
自然(18095)
资助(17971)
自然科(17662)
自然科学(17656)
自然科学基金(17338)
课题(14921)
(13814)
重点(13357)
(13250)
(12896)
项目编号(12616)
(12460)
(12382)
教育部(12088)
期刊
(51868)
经济(51868)
研究(35527)
中国(21906)
(16069)
教育(15812)
管理(15435)
(14550)
金融(14550)
(13709)
科学(11128)
学报(11065)
农业(9499)
大学(9246)
技术(8914)
经济研究(8332)
业经(8246)
学学(8239)
财经(7584)
国际(7013)
(6871)
(6531)
问题(6241)
世界(5917)
(5427)
论坛(5427)
图书(5362)
现代(4960)
理论(4830)
(4783)
共检索到164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洁,吴自聪  
长期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取向始终是将台湾视为不享有主权国家之名的独立的“政治实体”。美国为了其亚太战略乃至全球战略利益考虑,不遗余力地为台湾“拓展国际空间”和制造“双重承认”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正是由于美国的支持和纵容,台湾当局在处理两岸关系上,已经逐渐背离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原则,其“台独”的反动嘴脸昭然若揭。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锦山  
199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海和南海等海域进行了包括导弹发射演习在内的一系列军事演习,随后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案,鼓动美国使用武力“保卫台湾”,美国调动两支航空母舰编队驶往台海附近,酿成第三次台海危机。这次危机过后,美国军方,特别是美国海军就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思考。本文就我导弹发射演习对美国军界的战术弹道导弹的重新认识、中国国防现代化在美国军方引起的争议,以及美国海军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台海危机所考虑采取的行动议案进行了论述分析,并指出其中的薄弱之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万文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如何定位中国的问题上表现出很大的摇摆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 ,在对华政策的内容上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 ;最后 ,在对华政策的目标上表现出有丰富内涵的多重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勉  
2008年全面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在强大的救市措施和国际合作下虽然较快地平息了,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问题仍未解决。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是西方经济理论指导造成的危机;是现行虚拟经济运作与管理体制缺陷造成的危机;是美国式消费方式造成的危机。防止此类危机再次发生,不是简单地"重复凯恩斯"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求解的X"。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虚拟经济脱离原本而异化的速度和规模已提升到另一个维度,出现"假面舞会"与"抬会"特征。其信用的膨胀和复制具有超夸张性和巨虚假性。对此次经济危机的长远影响,必须站在超越一般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分析,大风之后必有大浪,危机不可避免地遗留负面影响,将加剧世界政治与社...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新  
国家利益决定美国的对华外交政策,但国家利益的界定受到国际与国内政治变化的影响。冷战结束后,美国曾陷入对华关系的“认知困境”,由此导致美国在选择实现其国家利益的政策时往往陷入自相矛盾之中。貌似矛盾的政策,其实是由美国在不同阶段对国家利益的不同界定所决定的。厘清美国国家利益在不同阶段的内容及实质,是把握中美关系发展规律的关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桢  
据美国《波士顿环球报》2008年11月27日报道,面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美国各个大学不得不通过裁员、停止招聘、停发补助等形式削减预算,减少开支,以保证学校核心部分的正常运转。马萨诸塞州长戴沃尔·帕特里克(Deval Patrick)表示,政府将从年中州立预算中直接削减对公立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袁锋  
乔治·W·布什在总统竞选期间多次声称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而非战略伙伴。布什对华政策的出笼 ,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也将受客观历史舞台的制约。布什主政后可能采取扩大交往与加强遏制并行的方针 ,将美中关系限制在“战略竞争对手”框架内。美中关系将会出现新的磨合期。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江春  
导致我国银企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产权制度武汉大学管理学院江春由于债权和债务是资源的产权交易双方进行资源的使用权交易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要分析由国有企业的巨额不良债务和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债权所导致的银企债务危机,最终还得落脚到产权制度上。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华  朗晓龙  于晓燕  
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对外经济战略逐步由以加强与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合作为中心转而开始向亚太地区倾斜,形成了“新太平洋共同体”的亚太经济战略。这一战略是在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及美国全球战略相应变化的背景下,由多种原因促成的。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凌金铸  
克林顿政府初期处于对华政策的十字路口。冷战结束,美国全面调整对外政策,把经济放到对外战略的首位,知识产权问题凸现。而对华政策背离这一主旨,把人权作为首要目标,并与最惠国待遇问题挂钩。这种矛盾决定其必然改弦更张。以经贸为立足点的接触政策的确立,使知识产权问题再次回到中美关系的中心,美国经历了对华政策的一次重要转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志军  陆丕昭  
中美共同战略利益需求决定了双边关系在可预期时间内总体稳定,但美国力量强大的军工复合体却一贯试图把中国作为"美国的对手"来塑造。一再标榜要"改变美国"、"改变世界"的奥巴马,无法摆脱军工复合体的影响,不得不推行一系列符合本国军工复合体利益的对华方针政策,将对中美构建长期健康稳定的建设性关系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特德·盖伦·卡彭特  孔莹晖  
美国对华政策面临两难选择。美苏冷战时期,在国防问题上,美国相当容易地在安全问题上采取了强硬的对苏政策。苏联是美国最大的战略对手,因此决策者的首要目标是牵制苏联势力和影响力的扩大。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会有不同的观点,但美国在西欧和东亚的主要盟国都欢迎美国的军事部署并追随美国。在冷战的大部分时期,经济因素并没有使得该战略变得复杂。美国和苏联的贸易往来极少,峰值出现在1979年两国关系改善时期,为45亿美元。该值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关   王寅通  
中美关系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以李登辉访美事件为标志,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发生了性质的转变,中美关系的原则基础被严重削弱以至动摇。我们的基本判断是,美国对华政策正在由“全面接触”向“预防性遏制”转变;这种转变的特征是渐进式的,同时是与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相一致的;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越来越受到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内各自的内部因素制约;这将使双边以至三边关系的互动可能出现失控以至恶性循环;一旦出现中美全面对抗,可能造成对我稳定外部环境的持续性破坏。因此,我们的战略和策略应当是软硬两手兼备,利用各种矛盾,化解危机,防止对抗的出现,同时做好形势对我不利的各种准备,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阮建平  
2008年金融危机加剧了美国自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以来所面临的内外挑战,重建美国力量和影响成为奥巴马政府的核心任务。为此,奥巴马政府提出进行经济"再平衡"和安全"再平衡"。他们认为,美国过去那种由消费信贷和赤字财政所刺激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必须重新平衡储蓄、投资、借贷和出口的关系。在此,扩大对华出口与投资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美国一些高层人士认为,过去将反恐作为首要战略目标为中国在亚洲地区的扩张提供了机会。随着恐怖主义威胁的降低,美国必须重返亚洲,确保地区主导权。在中短期内,美国对华地缘政治"再平衡"必然会影响到其对华经济"再平衡"的方向;从长远来看,经济交往的深入发展将进一步缓解两国地缘政治关系的紧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