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65)
- 2023(2870)
- 2022(2444)
- 2021(2361)
- 2020(2069)
- 2019(4777)
- 2018(4652)
- 2017(8479)
- 2016(4905)
- 2015(5410)
- 2014(5590)
- 2013(5570)
- 2012(5360)
- 2011(4741)
- 2010(5101)
- 2009(4894)
- 2008(5254)
- 2007(4866)
- 2006(4468)
- 2005(4332)
- 学科
- 济(15057)
- 经济(15022)
- 管理(14749)
- 业(13587)
- 企(10483)
- 企业(10483)
- 农(6678)
- 财(6353)
- 中国(5549)
- 制(5324)
- 农业(4589)
- 业经(4178)
- 方法(4171)
- 银(4127)
- 贸(4117)
- 银行(4117)
- 贸易(4115)
- 易(4026)
- 务(3940)
- 财务(3919)
- 财务管理(3904)
- 行(3845)
- 企业财务(3653)
- 融(3544)
- 金融(3544)
- 税(3460)
- 学(3275)
- 数学(3243)
- 法(3134)
- 数学方法(3085)
- 机构
- 大学(69860)
- 学院(68686)
- 济(26553)
- 研究(26424)
- 经济(25761)
- 管理(23422)
- 中国(21749)
- 理学(18332)
- 理学院(18103)
- 管理学(17768)
- 管理学院(17630)
- 京(15887)
- 财(15825)
- 科学(14597)
- 所(14401)
- 中心(12332)
- 研究所(12320)
- 江(12231)
- 农(11753)
- 北京(11218)
- 财经(11113)
- 范(10766)
- 师范(10717)
- 州(9938)
- 经(9889)
- 省(9390)
- 院(9258)
- 农业(9014)
- 业大(8837)
- 师范大学(8670)
共检索到124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本 姚云灿
启用外部基准规则的相关问题是中美之间"双反"纠纷的关键问题之一,美国国内立法中关于外部基准的规定早已存在,并为世界其他国家及多边贸易规则所借鉴。美国也已经在对华的"双反"措施中大量使用外部基准,并经常辅以"不利可得事实"证据采信方法以消解外部基准规则的适用障碍。外部基准与替代国价格有明显的区别,但外部基准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较之于替代国价格尤甚,其不仅冲淡了中国在"公共机构"和"重复计算"等问题上所取得的胜利效果,也将使今后中美之间的"双反"纠纷变得更为复杂。中国应尽早重视外部基准问题,从贸易规则、诉讼策略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惠玲
在对华产品反补贴调查中,美国对中国国有企业提供的原材料、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等补贴项目等适用长期以来采取的外部基准做法,以政府干预扭曲市场为由拒绝使用中国的国内价格来计算补贴利益,人为抬高了补贴税率。WTO上诉机构的裁决肯定了外部基准适用的合法性,并加以一定的条件限制,但这些限制条件需根据个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这种个案抗争给中国的应对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和挑战。中国应该主动利用WTO改革的时机,澄清ASCM第14条的使用条件和前提限制,规范各国反补贴当局的行为,减少随意性,同时在国内加快进行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力争从根本上系统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
反补贴 外部基准 世界贸易组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新超 梦荷
近年来,美国针对中国企业所生产的进口产品在征收反补贴税的同时,又征收反倾销税,使得同一产品同时遭受双反措施的惩罚,进而引发了是否构成双重救济或双重计算的争议。针对双重救济问题,中国已陆续通过美国的司法程序及WTO的争端解决程序对美国的双反措施提起诉讼,并获得了美国修法的回应。美国国会于2012年3月13日通过了“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补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尹晓春
美国依据其修改了的1974年贸易法,已经对中国进口产品采取了6起特别保障措施调查。由于421条款的立法依据、目的、实施的实体条件和程序步骤与WTO框架下保障措施规则均有很大不同。本文对WTO框架下保障措施规则和美国对中国采取的特别保障措施规则进行了比较,笔者认为421条款的产生,经济原因是主要原因,但同时还是政治较量的产物,政治因素是实质原因。就美国421条款本身来说,它给予了美国过于宽泛的自由裁量权,也遗成了其适用上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同时,美国对中国随意的发起特别保障措施调查,也带有明显的歧视性。当然,结合具体案例,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调查过程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成员意见不总是一...
关键词:
保障措施规则 421条款 非歧视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詹政 向洪金
基于可计算局部均衡COMPAS模型,从行业层面前瞻性对上述经济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美国政府对我国涉案光伏产品的"双反"措施能促使美国本土光伏企业产量、收入和全行业的就业人数增加,但美国消费者的福利损失要大于光伏企业的获利;"双反"措施导致我国涉案光伏产品对美国的出口价格上涨、出口量减少,由于美国市场对光伏产品的刚性需求,我国涉案企业的出口收入不降反增;美国反补贴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以及对我国涉案企业的影响较弱,相对而言,反倾销税的经济影响较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最后为我国光伏企业应对贸易摩擦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宏结 黄什
本文从美国对华采取"双反"措施的新特征、中美双边贸易和光伏产业背景、利益集团影响下美国贸易政策制定机制、两国产业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以及中美博弈过程中中国反制措施的效果五个方面,就美国对华光伏产业实施"双反"措施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政治经济学分析。据此,从我国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应对"双反"调查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涛
通过例证剖析目前美国"双反"措施对我国纺织业的严峻挑战,以及积极应对"双反"调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探索了造成美国对我国纺织品进行"双反"调查的国内外因素,剖析了美国"双反"措施的特点和危害性,从政府、行业、企业等视域提出了切实合理可行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
美国“双反”措施 纺织行业 策略分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宏结 张波
"双反"措施将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叠加使用,打破了以往反补贴措施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惯例,以及人们对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叠加使用的疑虑。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美国涉华"双反"措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Prusa模型基础上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涉华"双反"措施短期内对美国国内市场具有保护作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建议我国政府利用WTO规则对美发起"双反"调查,同时我国企业应规范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并积极参加应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利强 屠新泉
对华实施"双轨制反补贴措施"是美国实施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对华贸易政策的法律工具,是美国强化监督中国履行补贴领域"最困难义务"的重要措施。美国政府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指控中国的禁止性补贴,而美国产业界利用反补贴税法指控中国的可诉性补贴,双轨各司其职,对中国的补贴政策形成了巨大压力。中国应当采用"权利对抗权利"、深入研究美国反补贴税法的判例与条款及调整补贴政策等方式,积极主动应对美国的"双轨制反补贴措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宏结 黄什
笔者运用可计算局部均衡的COMPAS模型,就美国对华光伏产业实施"双反"措施对中国和美国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对于中国,美国"双反"措施对涉案光伏电池产品有明显的贸易抑制效应,使其在美市场份额和出口金额大幅下降。(2)对于美国,一方面,"双反"措施对其国内光伏产业有一定救济和保护效应,表现为产品市场价格上涨、行业产出和相关企业收益增加,同时也吸纳了更多的就业人数;但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光伏电池产品消费成本大幅提升,超过了生产者剩余增加额和关税收益之和,导致美国社会总福利受损。因此,美国对华实施"双反"措施是以牺牲国内消费者当前利益为代价的,能否促进美国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吴珍彩
欧盟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截至目前,欧盟对我国展开的反规避措施达24起,虽然比182起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案件相对较小,但这一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杀伤力和对其它区域的示范作用,必须引起我们警惕。规避是指一种出口产品在被另一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情况下,出口商通过各种形式减少或避免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方池 吴亚
中国轮胎的最大输出国是美国,每年向美轮胎出口量约占我国轮胎总出口的三分之一。近十年来,美国多次以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名义对中国轮胎出口设置壁垒,高额的"双反"惩罚税率使得我国轮胎丧失了价格优势,轮胎出口大幅下降,在美市场占有率已从40%跌至20%。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对其出口受阻不仅使得我国轮胎产能过剩问题愈发严重,还引发了世界各国跟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斌 曹佳佳
反补贴与反倾销相似,同样存在价格比较及其基准的确定问题。文章通过考察美国的反补贴立法和对华实践,试图揭示其对华反补贴价格比较基准的原则和方法。虽然美国反补贴法不同于反倾销法,未对"非市场经济"作特殊规定,但调查当局在反补贴立法和以往对市场经济国家实践的基础上,通过2006年以来的一系列对华案件,基本形成了一套基于外部基准的价格比较方法,用于度量中国政府向涉案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和要素(包括资金、土地)的补贴利益。
关键词:
反补贴 价格比较 基准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军旗
WTO"美国——双反措施案"专家组主要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为基础,认定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具有法律上的专向性。上诉机构竟然认为不确定专家组未明确做出上述裁定,从而草率地驳回了中国在这一点上的上诉请求。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裁决均有不当之处。未来中国应在争端解决过程中努力扭转这些不当法律解释和法律适用,并且根据证据充足与否决定是否援引SCM协议第2.1条(b)项以作专向性抗辩;同时,也应适当调整政策性贷款计划,使之充分符合非专向性的要求,以从根本上解决其法律专向性问题。
关键词:
WTO 政策性贷款 补贴 法律专向性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黄文旭
一、案情概要2011年3月25日,WTO争端解决机构(DSB)通过了中国诉美国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以下简称"双反措施")争端案上诉机构报告。案情经过具体如下:该案的起因是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圆形焊接碳钢管件(CWP)、薄壁矩形钢管(LWR)、复合编织袋(LWS)和非公路用轮胎(oTR)4种产品同时发起反倾销调查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