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5)
- 2023(678)
- 2022(521)
- 2021(544)
- 2020(505)
- 2019(1244)
- 2018(1298)
- 2017(2519)
- 2016(1366)
- 2015(1506)
- 2014(1564)
- 2013(1601)
- 2012(1469)
- 2011(1409)
- 2010(1526)
- 2009(1448)
- 2008(1381)
- 2007(1182)
- 2006(1006)
- 2005(959)
- 学科
- 济(3699)
- 经济(3687)
- 业(2663)
- 管理(2520)
- 企(2318)
- 企业(2318)
- 贸(1640)
- 贸易(1638)
- 易(1620)
- 关系(1520)
- 方法(1278)
- 数学(1089)
- 数学方法(1071)
- 融(939)
- 金融(939)
- 中国(914)
- 财(906)
- 农(871)
- 各国(869)
- 学(804)
- 贸易关系(767)
- 制(754)
- 世界(751)
- 国贸(725)
- 业经(697)
- 国际(662)
- 技术(654)
- 银(645)
- 银行(645)
- 教育(644)
- 机构
- 大学(19945)
- 学院(17599)
- 研究(8024)
- 济(7336)
- 经济(7203)
- 管理(6229)
- 中国(5478)
- 理学(5145)
- 理学院(5080)
- 管理学(5018)
- 管理学院(4976)
- 京(4619)
- 所(4288)
- 科学(3982)
- 研究所(3814)
- 范(3774)
- 师范(3756)
- 教育(3557)
- 财(3462)
- 北京(3273)
- 师范大学(3263)
- 中心(3247)
- 院(2801)
- 江(2669)
- 农(2545)
- 财经(2495)
- 国际(2304)
- 经(2238)
- 研究院(2187)
- 州(2146)
共检索到31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玮
美国对伊朗又挥大棒──其盟友们对此好象并不热心王玮4月30日晚,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纽约出席世界犹太人大会时宣布,美国政府已决定对伊朗实施全面的经济制裁,中断美国公司对伊朗的一切投资,以及与伊朗的所有贸易往来。克林顿说,制裁的原因是:伊朗支持恐怖主义的暴...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伟宏 赵红
苏德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逐渐走向了结盟,珍珠港事件后彻底形成了"民主反对法西斯"的世界战争格局。中共对美国开始有了民主盟友的定位,体现在两个层面。在世界层面上,美国作为中共反法西斯的盟友,中共给予美国以很大的支持;在中国层面上,美国是中国推进政治民主化的盟友,中共对美国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但随着战争后期及战后美国政策基于"扶蒋"而由"限共"到"反共"的发展,中共对美国的定位也相应地发生了由民主盟友弱化为民族敌人的变化。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杜军
长期以来,土耳其和伊朗两国关系在总体上维持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状态。随着2002年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上台执政,两国关系出现了历史性转折,进入了全面提升期。在地区问题上,土耳其的政策取向与西方盟友产生重大分歧,促成了土耳其与伊朗的趋近。2011年中东变局发生后,两国关系遭遇重大起伏。叙利亚内战、伊拉克乱局、也门危机久拖不决,库尔德问题、北约雷达部署问题持续发酵,土耳其和伊朗因国家安全利益的差异导致两国关系龃龉不断。总体来看,中东变局引发的地区动荡凸显出土伊两国在国家发展道路和地缘战略利益方面的结构性矛盾,然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爱玲
近一时期,伊朗核问题被美国炒得沸沸扬扬。究其原因,这是美国力图民主改造中东,为其全球战略利益服务的根本目的所致。但从目前美国的对伊朗政策来看,美国对伊采取军事打击手段的可能性很小,主要以“和平演变”方式为主。
关键词:
伊朗 核问题 美国 对策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金良祥 曹燕媚
将伊朗与也门胡塞武装关系视为“代理人”关系的观点过于强调伊朗对胡塞武装的影响力;将两者视为战略联盟关系的观点则过于强调双方关系的约束性,低估了两者之间关系的灵活性;而将两者关系视为伊朗宣传作秀的观点,又忽视了两者所存在的战略合作现实。本文认为,伊朗与胡塞武装是基于共同的反美、反以和反对地区亲美政权意识形态,且具有阶段性共同战略利益的准联盟。灵活性的战略合作是伊朗与胡塞武装双方关系的基本特点,具体而言:一是纵观双方关系的历史,战略合作集中体现在两个时间段,其他时段双方战略合作并不突出;二是双方合作以共同的战略利益为动力,包括钳制沙特以及反美和反以等;三是双方的合作内容多为伊朗对胡塞武装提供军事和政治支持,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未来,双方仍将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开展合作,但签订正式且高约束性的合作条约的可能性较小。综合来看,伊朗与胡塞武装的联系与合作会因形势和战略利益的变化而表现出灵活性:在面对共同的地缘政治威胁和有利的战略时机之时,双方会加强合作的紧密性;而在利益分歧较大、需要改善周边安全环境等情况下,双方的联系则会淡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美国如果去打伊朗,将会陷入一个比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量多深的泥潭,不会赢得最后的胜利。自1953年摩萨台政府被推翻,美国和伊朗结下仇恨。当仇恨"升华"为意识形态之后,仇恨更加深重。当前真正的问题是伊朗想要发展核武器,这将改变美国和伊朗之间的谈判筹码。按照美国原有的外交政策,伊朗核武器问题将无解。要解决伊朗核问题,需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美国对其伊朗政策做出重大调整。
关键词:
伊朗核问题 美国对伊朗政策 中东无核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磊
一、美国1996年伊朗制裁法的立法背景和实施效果(一)立法背景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始于卡特政府,1979年德黑兰美国大使馆人质扣押事件发生后,卡特政府迅速对伊朗采取了禁止美国进口伊朗石油、冻结伊朗政府在美资产、禁止美国对伊朗的出口等一系列制裁措施,之后随着被扣押的人质被释放,大部分制裁措施被取消。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强
伊拉克战争给美国和伊朗关系的改善带来了转机 ,但这不过是昙花一现 ,伊朗问题将成为美国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 ,也将在未来几年里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新的焦点。美国全面军事解决伊朗问题的可能性很小 ,最可能使用的是“打压结合 ,以压促变” ,即对伊朗实行政治上的打压与经济上的封锁和制裁 ,甚至有限的军事打击 ,支持改革派 ,促使伊朗民众对现统治不满 ,进而使得上层的改革者与下层渴望改革的民众相结合 ,形成“新的革命”力量 ,最终改变政权 ,实现和平演变 ,不战而胜
关键词:
美国 伊朗 两国关系走向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周明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在沙特和伊朗之间结构性矛盾的形成和发展方面,美国发挥了重要的负面影响。在小布什时期,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为伊朗提升地区影响力提供了有利条件。该时期,沙伊关系总体维持良好状态,但小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对沙伊关系的消极影响在其任内中后期日渐显现,激化了沙伊之间的矛盾,导致两国关系逐渐疏远。在奥巴马时期,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战略收缩以及缓和美伊关系的政策措施,再次为伊朗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政策由此成为沙美关系恶化的重要外部因素。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将修复与盟友关系、加大军售以及遏制伊
关键词:
沙特和伊朗关系 美国的中东政策 地缘政治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王国兵
巴斯基民兵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的武装力量。霍梅尼设立该组织的初衷是为了动员民众积极捍卫政权,扩大统治基础。此后在哈梅内伊授意下,巴斯基民兵逐渐加入保守派阵营,并在内贾德政府时期实现了快速发展。鲁哈尼上台后,伊朗国内政治派系斗争加剧,该组织随之进入了蛰伏期。巴斯基民兵具有基层性、等级性、"革命性"和功能多元化等组织特征,对伊朗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认同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巴斯基民兵还介入伊朗在叙利亚、伊拉克等国的军事行动和经济建设。当前,在特朗普政府加大对伊朗制裁的背景下,巴斯基民兵将继续发挥其作为政府"安全阀"的作用。
关键词:
巴斯基民兵 伊朗政治 伊斯兰革命卫队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王猛
伊朗议会政治的显著特点是形式重于内容,议会选举是伊朗政坛派系斗争的风向标,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的派系斗争清晰地反映了伊朗政治的发展历程。基于领袖和总统在伊朗权力架构中的作用和地位差异,1989年以来议会选举中关于总统阵营与领袖阵营的票箱对决实际上是一个假问题,本质上是统治集团内部不同派别的路线斗争。2012年以来,各派势力就后哈梅内伊时代的权力布局展开了激烈争夺,表面上看是保守派内部上层利益与底层利益的碰撞,是不同派系间的政治博弈,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伊斯兰政权下一步发展"依靠谁、服务谁"的路径选择角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强 田文林 孙德刚 黄日涵
近来,因伊朗核问题所导致的危机不断升级,美国和以色列不断放言要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战争阴云再次笼罩中东地区。美国与伊朗的矛盾表面上看是聚焦于伊朗"以民用开发核能为由,行发展核武之实",但是事实上仍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即表面上看是个技术性问题,但实则为政治问题,既是美伊长期矛盾作用的结果,也是美国与伊朗、伊朗与以色列和伊朗与沙特"三组矛盾"的作用结果。就目前看,虽然伊朗局势进入了一个危险期,但显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尚未做好对伊朗发动军事进攻的准备,即便战争不可避免也尚有距离。本文为鄙刊编辑部邀请的四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文章的综合。
关键词:
伊朗 核问题 危机 原因 前景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达利亚·达撒·凯伊 黄懿杰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和国防部长巴拉克(EhudBarak)认为伊朗获得核武器后的中东地区极度危险。然而,这种论证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上,即被军事打击后的伊朗将会真正无核。虽然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之分,西方评论员的共识是军事行动最多可以延迟伊朗的核进程,而不能根除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进
最近伊朗核问题的升温是前一段时间各方围绕该问题博弈的必然结果。在俄罗斯和中国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制裁伊朗并仍然主张对话磋商的情况下,双方需要展示出一定的灵活性以达成妥协。从战略上看,伊朗核问题已经形成一个"无解"的"死结"。从战术上看,伊朗核问题今后仍有暂时缓和的可能。由于核武器的巨大诱惑力以及朝鲜成功的先例,伊朗决不甘心弃核,而且今后将继续向核门槛逼近。当伊朗到达核门槛时,有关各方将面临真正的考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