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8)
2023(9013)
2022(8093)
2021(7852)
2020(6595)
2019(15540)
2018(15549)
2017(30058)
2016(16484)
2015(18638)
2014(18739)
2013(18502)
2012(16760)
2011(15122)
2010(14965)
2009(13561)
2008(12912)
2007(10816)
2006(9368)
2005(7997)
作者
(46217)
(38162)
(37743)
(35994)
(24326)
(18274)
(17233)
(15149)
(14553)
(13575)
(13241)
(12533)
(11951)
(11917)
(11726)
(11514)
(11441)
(11320)
(10817)
(10722)
(9448)
(9192)
(9068)
(8608)
(8472)
(8460)
(8436)
(8325)
(7627)
(7546)
学科
(61028)
经济(60956)
管理(46365)
(43234)
(36668)
企业(36668)
方法(30706)
数学(26585)
数学方法(26281)
(15547)
中国(15455)
(14449)
(14039)
业经(13374)
地方(12364)
理论(11187)
(10861)
贸易(10856)
(10567)
(10519)
农业(10428)
教育(10142)
技术(9943)
环境(9702)
(9692)
(9514)
财务(9456)
财务管理(9441)
企业财务(8937)
(8666)
机构
大学(230547)
学院(225767)
管理(94104)
(84750)
经济(82780)
理学(82565)
理学院(81621)
管理学(80200)
管理学院(79762)
研究(74023)
中国(52297)
(49591)
科学(47026)
(37288)
(36649)
业大(34117)
研究所(33704)
(33294)
中心(32917)
(32914)
师范(32679)
北京(31715)
(30744)
财经(30689)
(27989)
(26981)
师范大学(26912)
农业(26145)
(25712)
经济学(24049)
基金
项目(160575)
科学(126134)
研究(119425)
基金(115841)
(100027)
国家(99151)
科学基金(85335)
社会(72899)
社会科(68919)
社会科学(68899)
基金项目(62383)
(62270)
自然(56386)
教育(55625)
自然科(55035)
自然科学(55024)
自然科学基金(54012)
(53210)
编号(49811)
资助(47779)
成果(40838)
(35616)
重点(35359)
课题(33995)
(33451)
(33321)
项目编号(31155)
创新(30860)
教育部(30722)
科研(30647)
期刊
(88868)
经济(88868)
研究(67962)
中国(39114)
学报(35006)
管理(33233)
科学(32507)
教育(32056)
(29932)
大学(26587)
(26073)
学学(24341)
农业(21741)
技术(19791)
(16218)
金融(16218)
业经(14639)
图书(14561)
财经(13679)
经济研究(13631)
理论(12332)
实践(11633)
(11633)
科技(11554)
问题(11414)
(11400)
(10939)
情报(10619)
技术经济(10475)
现代(10258)
共检索到318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蔡永红  
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中持久不衰的话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历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高潮,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效能研究的开展为这场改革提供了知识基础、政策来源和实践指导,并形成了一种以实证研究为先导的美国教育政策制订的新模式。尽管学校效能研究也不断遭到各方面的批评,但学校效能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以及它所带来的政策模式的变化,却是众所公认的知识和经验的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其研究中的不足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克服。本文通过对美国学校效能研究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分析,探讨其经验与教训,反思其不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永红  
学校效能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取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具体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统计控制技术的进步、学校内效能指标的提出和多层线性模型的发展与使用方面。在学校效能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是第一,相关研究所概括出的结论经常被过度推广;第二,实证主义的认识论框架限制了学校效能研究成果的使用;第三,没有充分揭示社会阶层对学生成就的影响;第四,过度关注技术细节,却忽视了理论建构问题;第五,缺乏理论基础和整合性的理论;第六,对学校效能的理解都过于狭隘;第七,研究与教育政策制定关系过于密切,研究者难于保持中立,影响研究的科学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蔺红春  徐继存  
我国15年的学校课程建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努力开足开全、尝试课程整合、探索课程的体系化,每个阶段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与发展特点,三个阶段呈现出层级递进的关系。15年的学校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不充分、校本课程的过度开发与随意开设、课程整合的形式主义倾向明显、课程整体规划的实效性不高。深化学校课程建设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统领学校课程;以研究为基础,实行区域化推进;以课程建设问题为抓手,开展行动研究;以积聚文化资本为动力,创建学习型校园。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采铭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与北京市卫生经济学会部分理事畅谈10年卫生改革和卫生经济研究 1989年9月6日,中国卫生经济学与北京市卫生经济学会在京联合召开部分常务理事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在郭子恒会长主持下,对10年卫生改革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露茜  
"学校大辩论"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3年《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发表以来,由美国的一些"教育政治家"以著书立说的形式展开的一场关于公共教育改革的论战。对"学校大辩论"的研究几乎是和"学校大辩论"同时展开的,囊括了史学保守派、史学激进派、重建主义教育学派和批判教育学派四大流派,形成了阐释性与批判性两条研究路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新课改是新中国建立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对我国教育影响深远。1998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2000年初步形成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和课程标准,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行新的评价制度,开展教师培训,启动新课程的实验。争取经过10年左右的实验,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为此,教育部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在多方研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于2001年颁发试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颜磊  唐天艳  陈明昆  
现代学徒制是目前我国职教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研究成果颇丰。文章重点对"中国知网"2014年有关现代学徒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内涵与特征、国际比较、教学过程等方面分析其研究内容与核心观点,指出实施研究较多而过程研究较少、宏观研究较多而微观研究较少等不足,提出加强教学过程研究、加强一般模式探索等对策,以为我国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提供思想支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佳敏  
人口老龄化将是今后我国较长一段时间的基本国情,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将引发多种问题,《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发布体现了我国对待老龄化问题的重视。老年教育是应对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老年教育主要形式的老年大学同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对1983-2019年即国内老年大学初创至今的相关学术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梳理老年大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反思其不足,关注老年大学的研究进程,展望老年大学未来研究发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宏超  范先佐  
教育供求不仅是一项基础理论研究,同时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教育经济学对教育供求研究的进展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并指出未来教育供求研究应更加关注教育供求的特殊性和教育供给方式的多元化,同时教育供求的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晓玉  
教育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初形成于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西德、美国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开展教育法学的学术研究起步较晚,始于80年代初期。目前,就学科发育状况而论,教育法学在我国尚处于发育初期。本文将回顾我国教育法学研究已走过的厉程,简要概述其发展阶段及其各阶段的基本特征,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观点纷争加以评析,并在此基础上作一些方法论上的反思,旨在加速我国教育法学学科建设的步伐,促使我国教育法学早日“发育成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亮  
测量学生学习所得、分数增长或连年接受教育知识增长的方法称为"增值模型"。增值模型是学校绩效评价管理演进的必然选择,其发展经历了学校指标系统、报告卡策略、学校绩效问责制三个阶段。对增值模型研究视角的不同会对其类型作出不同界定,模型技术研究将增值模型分为多层线性模型、层级混合效果模型、简单混合效果模型,评价对象群体研究将增值模型分为连续群体模型、纵向群体模型。面对类型多样的增值模型,人们对模型方法的信度、效度等存有疑虑,因而增值模型的比较研究成为该领域的重点。增值模型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实践中,其中教师效能评价、学校效能评价、学校改进计划评价成为最活跃的领域。在增值模型研究的未来发展中,更能体现结果公...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教师素质的关注热情日增。教育界不少同仁对此或理论上诠释或实践上对策,从不同视角剖析当代教师的素质特征,概括出“发展型教师”、“理解型教师”、和“道德型教师”等概念。出于对这一问题的兴趣,笔者拟将自己在美国学习期间看到和听到的“效能型教师(effective teach- er)”的基本特征呈于教师研究论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建国 50年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阐述了建国 50年来特别是近 2 0多年来学位与研究生工作的基本经验。着重分析了 2 1世纪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若干重要背景 ,并结合实际就 2 1世纪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学科建设等几个重要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安邦  朱宇波  
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是伴随着研究生教育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化中,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制约下波动发展的;在管理体制改革中,体现了"从上至下"的放权;在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须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为提高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东芳   经紫艺  
在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是否以及依据何种标准在同一学科领域分设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尚无定论的议题。教育领域的两种博士学位类型从共存之时起,就一直因未能厘清边界而在美国学术界经历了百年纷争。具体来看,美国教育学博士和教育博士在学位要求和标准、培养目标与就业去向以及学位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保守派认为学位趋同现象十分合理,保持现状即可;改革派认为学位间理应存在差异并建议采取行动改变;更为激进的观点提出应跳出当前学位设置逻辑并创设新的学位类型。二者趋同可归因于教育学科的知识特征和实践领域的特殊性。并非所有学科领域都采用固定的学位设置模式,博士学位类型的设置应超越简单的二元化思路,完全切割两种学位类型实现全方位的差异化培养路径既不可能也不可取。专业博士学位的设置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尊重学科知识特性,其培养应在保证作为博士学位学术性标准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性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