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3)
- 2023(1680)
- 2022(1173)
- 2021(1154)
- 2020(867)
- 2019(2035)
- 2018(1819)
- 2017(3496)
- 2016(1978)
- 2015(2252)
- 2014(2267)
- 2013(2350)
- 2012(2155)
- 2011(1954)
- 2010(1897)
- 2009(1824)
- 2008(1735)
- 2007(1386)
- 2006(1200)
- 2005(1129)
- 学科
- 收入(7449)
- 济(6994)
- 经济(6980)
- 财(5895)
- 业(4519)
- 国民(4449)
- 国民收入(4363)
- 富(4171)
- 财富(4171)
- 农(3935)
- 管理(3319)
- 农业(3213)
- 方法(3046)
- 数学(2862)
- 数学方法(2836)
- 分配(2500)
- 中国(2459)
- 企(1913)
- 企业(1913)
- 业经(1556)
- 税(1464)
- 税收(1406)
- 融(1322)
- 金融(1322)
- 收(1286)
- 制(1278)
- 人民(1230)
- 财政(1215)
- 贸(1167)
- 贸易(1167)
- 机构
- 大学(30590)
- 学院(28030)
- 济(13507)
- 经济(13306)
- 研究(11742)
- 管理(9483)
- 理学(8121)
- 理学院(8035)
- 管理学(7957)
- 中国(7920)
- 管理学院(7892)
- 京(6690)
- 财(6645)
- 所(5906)
- 科学(5880)
- 研究所(5306)
- 范(5293)
- 师范(5273)
- 财经(5007)
- 经济学(4972)
- 经(4669)
- 师范大学(4583)
- 北京(4576)
- 教育(4564)
- 中心(4535)
- 经济学院(4515)
- 农(4347)
- 院(4205)
- 江(3805)
- 财经大学(3804)
共检索到44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巍 李杰
在一战之后的美国经济大繁荣进程中,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程度日趋严重。收入占比较小的大多数美国家庭收入达不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水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现象只发生在收入占比很大的少数富人阶层。但是,大萧条前10年美国非但没有发生有效需求不足,而且消费占GDP的比例增长趋势非常显著。统计分析发现,是消费信贷缓解了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对美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压力。1929年股市崩盘,美国金融体系垮塌,致使消费信贷规模锐减,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之严重局面显现,大萧条不可避免。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湘宁
奥巴马当选总统在美国引起了人们对新政的期待,华尔街日报一篇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的文章在美国引起了广泛讨论,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也在他的个人博客上对此发表了看法。笔者仔细阅读了这些讨论内容,并查阅了很多史料,发现以往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慧
大萧条与次贷危机都源自于金融体系最为发达的美国,并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在两次危机爆发之前,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都非均衡发展;危机的爆发,都是对美国金融体系的痛苦纠偏;危机的扩散过程中,政府的救市举措及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危机持续的时间和后果。通过对危机的历史考察,有助于我们对金融危机演进历程的认识。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潜伏 爆发 扩散 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安东尼奥·马柳洛 戴建兵 习永凯 刘会丽 尹德佼 要楠 孙树汉
"早期哈耶克"认为,1929年经济大萧条是政治当局通过扩张性政策延长繁荣和阻碍通货紧缩的双重错误导致的,持续的物价下跌是由工资和价格粘性决定的。"后期哈耶克"反对凯恩斯主义,他部分地改变了自己关于导致1929年"大萧条"的原因及应采取对策的观点,但未改变信用操作是引发危机原因的看法。改变的是其关于二次衰退,即危机持续及恶化的思想。哈耶克认为,最重要的教训主要是经济繁荣时期就必须防止经济危机,等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夫增
在货币扩张和金融自由化的政策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资产经济模式,即资产升值、信用扩张和经济增长相互推动的循环。这一模式决定了繁荣和衰退的常规商业周期,同时形成了多个资产泡沫持续扩大的长周期。长周期最终酿成了巨大而全面的资产和信用泡沫,并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后泡沫大调整时代。本文基于这一理论框架对世界经济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巍 龙竞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学说应该暗含着两个重要前提,其一是货币当局具有持续的货币供给能力,其二是市场中会出现一个公众认识一致的、低得不能再低的利率,文章从逻辑的角度论证了经济中"流动性陷阱"产生前提不可能存在,并以迄今为止世界经济史中最悲惨的美国大萧条为实例,进一步证实了"流动性陷阱"是一个理论假说。
关键词:
流动性陷阱 金本位 货币供给 大萧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振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亮亮 苗永旺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贸易保护主义悄然在世界范围内蔓延,自由的国际贸易体系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会重蹈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世界性贸易战的覆辙?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和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的国际贸易保护进行比较研究,作者认为由于在危机爆发后可供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国际贸易的约束规则、国际生产体系、国际协调机制和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等方面与大萧条时期存在着不同,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有国际贸易保护的趋势,但由此引发1929-1933年大萧条那样的世界性贸易战的可能性较小。然而,国际经济界仍要防微杜渐,采取有利措施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贸易保护 大萧条 比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彭志文
延续11年之久"大萧条"包括三个性质不同的时期:1929年9~10月的股市大崩盘;1930年~1933年的经济大紧缩;1933年~1940年的长期停滞和缓慢复苏。货币冲击是造成大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昌黎
日本经济从1991年第二季度起开始滑坡,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因这次经济危机发生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被称之为“泡沫经济崩溃萧条”,或称之为“平成萧条”。这是战后日本发生的第11次经济危机,也是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后的第一次危机。具体表现为:企业活动停滞;个人消费不振,住宅投资减少;泡沫经济崩溃;金融危机严重。本文从日本经济的内部因素和综合因素方面探讨造成这次经济萧条的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家和
发生在30年代的大萧条曾经引起一场现代宏观经济学革命,人们对大萧条的起因看法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两种观点。作者认为,这两种学派对大萧条起因的解释都缺少对货币制度进行的分析,事实上,在本世纪各国普遍实行的金本位制度也是导致这场大萧条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大萧条,有效需求,货币主义,金本位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留彦 隋福民
本文重新解释了1930年代早期美国的白银收购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币制改革的影响。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根据商品本位下的自由银行模式来理解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认为自由银行制度保证了中国充裕的货币供给,由此避免了国际经济衰退向国内蔓延。本文认为,这一解释在美国白银收购政策之前是成立的,然而白银收购政策导致了中国白银流出以及汇率升值,引起了中国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并最终迫使中国放弃了银本位。这一时期的中国货币史为大萧条原因的研究提供了"自然试验场",它进一步验证了货币因素在导致大萧条加深和蔓延过程中的作用,这为当前货币当局应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提供了经验教训,也提示我们本币快速升值导致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
白银收购法案 大萧条 法币改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联盛
2008年9月以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AIG被国有化,高盛和摩根转型银行控股公司。美国金融市场跌宕起伏,次贷危机全面升级,演绎了全球金融历史的一次重大"金融海啸"。实际上,次贷危机已经演化为新一轮金融危机,格林斯潘甚至认为美国已经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本轮金融危机发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是一次流动性危机,也是一场信用危机。大萧条是一次严重的银行危机和偿付危机,更是一次破坏性极大的经济危机。比较之下,两者都是系统性危机,但到目前新一轮金融危机尚未对实体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发展还存在重大变数,是否会演化为经济危机,现在还不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