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8)
- 2023(14444)
- 2022(12669)
- 2021(12030)
- 2020(10042)
- 2019(23108)
- 2018(22764)
- 2017(43701)
- 2016(23947)
- 2015(27092)
- 2014(27032)
- 2013(26125)
- 2012(23601)
- 2011(21207)
- 2010(20975)
- 2009(18748)
- 2008(17758)
- 2007(15267)
- 2006(12819)
- 2005(10812)
- 学科
- 济(90728)
- 经济(90634)
- 管理(65423)
- 业(60054)
- 企(50178)
- 企业(50178)
- 方法(44601)
- 数学(39385)
- 数学方法(38844)
- 中国(23327)
- 农(23188)
- 财(21510)
- 地方(20279)
- 业经(19353)
- 学(19034)
- 理论(16354)
- 贸(15780)
- 贸易(15776)
- 农业(15620)
- 易(15297)
- 教育(15158)
- 制(14935)
- 和(14496)
- 技术(14421)
- 环境(14336)
- 务(14078)
- 财务(14008)
- 财务管理(13978)
- 企业财务(13243)
- 划(12464)
- 机构
- 大学(329758)
- 学院(323232)
- 管理(131254)
- 济(123951)
- 经济(121068)
- 理学(115046)
- 理学院(113758)
- 管理学(111550)
- 管理学院(110961)
- 研究(104431)
- 中国(73986)
- 京(69290)
- 科学(65499)
- 财(53979)
- 所(50346)
- 业大(48573)
- 农(47968)
- 中心(47825)
- 研究所(46371)
- 范(46321)
- 师范(45935)
- 江(45319)
- 财经(44737)
- 北京(43331)
- 经(40987)
- 院(38993)
- 农业(37513)
- 师范大学(37470)
- 州(37121)
- 经济学(36806)
- 基金
- 项目(232907)
- 科学(184037)
- 研究(172261)
- 基金(168232)
- 家(145667)
- 国家(144466)
- 科学基金(125226)
- 社会(107269)
- 社会科(101626)
- 社会科学(101599)
- 省(91445)
- 基金项目(89950)
- 自然(82003)
- 教育(81827)
- 自然科(80105)
- 自然科学(80085)
- 自然科学基金(78586)
- 划(77500)
- 编号(71421)
- 资助(68746)
- 成果(57114)
- 重点(52177)
- 部(51635)
- 发(49334)
- 课题(49165)
- 创(48698)
- 大学(45427)
- 创新(45238)
- 科研(44732)
- 教育部(44653)
- 期刊
- 济(128408)
- 经济(128408)
- 研究(93783)
- 中国(61072)
- 学报(49988)
- 教育(48146)
- 科学(45866)
- 管理(45817)
- 农(42155)
- 财(39693)
- 大学(39636)
- 学学(35852)
- 农业(30334)
- 技术(29973)
- 融(22032)
- 金融(22032)
- 业经(21071)
- 财经(20424)
- 经济研究(19908)
- 图书(19025)
- 经(17394)
- 问题(16289)
- 科技(16138)
- 业(15535)
- 理论(15046)
- 技术经济(15036)
- 资源(14812)
- 版(14559)
- 实践(13992)
- 践(13992)
共检索到455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焦磊 谢安邦 赵军
近年来,我国博士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张引致社会各界对博士生培养质量及就业问题的广泛关注。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在此境况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推行了"综合性研究生教育与研究训练"项目,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创造一种新的博士生培养"范式"。美国大学在该项目的推动下,着重培养博士生的"六维"跨学科能力,并构建了完善的跨学科能力培养机制。
关键词:
博士生 跨学科教育 跨学科研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甲刚
以华盛顿大学"城市生态学"IGERT博士项目为个案,从学科特点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与招生策略、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研究训练与学位论文等方面介绍了"城市生态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并总结了"城市生态学"跨学科培养的创新做法与基本经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岚 陶涛 周笑南
根据美国研究生教育与科研训练一体化项目划分跨学科研究生核心能力的五个维度阐述相应的培养途径,包括开展多学科和跨学科课程、建立跨学科学习社群、建设跨学科研究团队、完善跨学科导师组制和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等。研究发现:IGERT项目是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围绕有潜力的跨学科研究生组织师资和其他资源,通过多样化的培养途径,建立导师和研究生的跨学科身份认同。这为我国高校在强调"双一流"学科群建设的背景下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包水梅 魏玉梅
系统研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Ph.D、Ed.L.D项目后发现:跨学科授予学位、跨学科设置专业方向、跨学科配置师资、跨学科设置和修读课程等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路径;培养具有跨学科素质、能解决复杂教育问题的卓越的学术领袖,促成学科之间正式的合作关系,促进新的协同效应和资源的产生,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根本宗旨;问题导向性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特征。美国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路径及其特征对于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尚处于"探寻期"的我国不乏启发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谢梦 童颖之
跨学科理念滥觞于美国,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由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的结合与转变不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解决日益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当代科学发展与知识创新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以及整体化的趋势,新的知识生产呈现跨学科性的基本特征。知识贵为整体,过度分化的学科知识消解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对复杂的社会事实与问题的认识能力,以及消解了作为整体的思想活动的能量。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受复杂问题的解决需求与知识创新的驱动而生,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审原有培养"学科守门人"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将跨学科理念融入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逐渐成为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本研究通过对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社科类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理念与实践以及组织制度保障进行研究,为其他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
跨学科 博士生培养 研究型大学 社科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国兴
通过调查得到了跨学科学习的博士生数据,分析了跨学科学习的博士生的科研成果数据可知,跨学科学习对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没有明显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鑫 许丹东
跨学科学位论文是推动博士生跨学科学术训练的重要抓手,但跨学科研究通常存在挑战度高、周期长的特点,开展跨学科学位论文研究的博士生可能面临着更高的延期毕业风险。基于2022年度“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项目的研究表明:跨学科学位论文给博士生带来了较大的研究压力、需花费更多时间成本,对其延期毕业的概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在影响的异质性方面,跨学科学位论文更可能增加自然科学、学科背景单一化博士生的延期毕业风险。据此,建议对博士生完成跨学科学位论文提供全流程、多方位的支持。通过延期后的项目资助、弹性学制,助力合理延期博士生完成高水平、长周期的跨学科研究。重点支持自然科学博士生的跨学科研究,积极招收有跨学科教育背景的生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覃丽君 谭菲
美国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以工程教育学为学科基础,遵循工程学与教育学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逻辑,其实质是技术与人文这两种价值取向的交融。在实践中,跨学科的逻辑表征在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的缘起、目标与招生要求、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等方面。研究认为,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是美国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我国可借鉴相关的做法,通过深化工程人才跨学科培养理念、组建跨学科培养组织等方式创新工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我国"新工科"建设。
关键词:
工程教育学 研究生培养 跨学科逻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全守杰
为了解博士生跨学科研究状况,以跨学科研究为切入点,将"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的主题"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挑战与使命"视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各篇入选论文作为跨学科研究的一个研究选题,对博士生跨学科研究的状况进行计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所收集的论文在总体上跨学科研究特征不明显;具有高分值的研究论文分别来源于7所重点大学,这些论文的作者体现了一定的跨学科研究素养;跨学科研究论文涉及7个学科门类,但所涉及的学科分布不均。在知识、技术等方面与社会的互动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代,打破学科壁垒,增强博士生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在进行跨学科研究中坚持高等教育研究的相对独立性;避免盲...
关键词:
博士生 跨学科研究 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包志梅
对48所研究生院8 064名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原"985工程"高校招收的跨学科博士生比例高于原"211工程"(非"985工程")高校;人文社科类跨学科博士生比例较高,其次分别是工学、理学,农学和医学跨学科比例最低;院士、长江学者招收的跨学科博士生比例最高,其次是普通教授和普通副教授;源于内部动机读博的学生跨学科比例要高于源自外部动机的读博生。跨学科博士生的创新思维、前沿知识、跨学科知识、独立研究能力提升和入学前科研产出均显著高于非跨学科者,但在入学后科研产出上,跨学科与非跨学科博士生之间差异并不显著。研究认为,应基于跨学科博士生发展的特点,建立有效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充分考虑博士生与导师知识的匹配度,跨学科配置师资,加强对跨学科博士生的引导。
关键词:
跨学科 博士生 科研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嵩迪 文雯
跨学科博士生培养已成为高校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而高校人才培养长期被固定在封闭孤立的学科组织内部,缺乏跨学科培养的组织制度基础,“跨界搭桥”构建学术组织间协同培养模式成为高校落实跨学科教育的必由之路。对国内外顶尖研究型大学开展案例研究发现,存在“跨学院联合式”“学院主导-跨学科组织连接式”“跨学科组织主导-学院参与式”三种协同模式,不同模式下师资安排、课程科研设置、考核评价、学科文化等关键培养要素的协同运作呈现差异,在跨学科整合性上存在区别。高校可采取搭建学术组织间协同育人关系,赋予跨学科组织人才培养自主权;设置联合导师组制、重构跨学科课程科研与考核评价体系、营造跨学科学术文化等策略,以组织制度变革推进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真正落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思遥
通过分析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4 373名博士生的调查数据,围绕跨学科培养环境、跨学科投入和博士生的跨学科能力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博士生对跨学科资源和跨学科课程的满意度较低,对导师跨学科培养的满意度较高,博士生自身的跨学科投入不足,其跨学科技能和反思性行为水平进步空间较大。跨学科投入在跨学科资源和博士生跨学科能力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跨学科课程与跨学科能力之间以及导师跨学科培养与跨学科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表明,跨学科背景增强了跨学科课程及跨学科投入对博士生跨学科能力的促进作用,削弱了跨学科资源及导师跨学科培养对跨学科能力的预测效应。基于此,培养单位应努力创设良好的跨学科培养环境,适当提升博士生的跨学科投入,并根据博士生的跨学科背景完善跨学科培养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熊华军
MIT既抓跨学科博士生数量,同时又注重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保证了MIT能始终活跃在科学领域的最前沿。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指出社会、政府和大学这三股力量观念的转变是跨学科博士生教育发展的外因,通过“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培养博士生是跨学科教育的宗旨。
关键词:
MIT 跨学科博士生 CSBi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山田礼子 张文雅
STEM是推动创新的主力,在科学研究和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世界各国均出台了与STEM相关的教育政策。通过分析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4个国家与科技政策相关的官方报告中的STEM高等教育政策,发现STEM教育备受重视,并不断增加STEM学科的毕业生人数。另外,STEM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本学科知识,还需要获得21世纪的技能和能力,如学习跨学科和跨文化知识,了解全球问题和培养全球能力等,以斯坦福大学的必应海外留学计划(BOSP)和日本领先研究生院项目作为案例分析了其STEM项目的跨学科趋势。
关键词:
STEM 高等教育政策 跨学科 跨文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苗雨 程莹
近年来,学科排名逐渐成为国内外大学排名发展的主流。在排名方法上,现存有代表性的学科排名主要使用声誉调查指标和科研产出指标,而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评价则比较薄弱。针对该问题,本研究以反映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就职情况为标准,引入PageRank算法为排名方法,选取美国大学数学学科为例,构建了一个同时考虑就职学生数量及就职质量(就职单位水平)的学科排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