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15)
- 2023(8199)
- 2022(6632)
- 2021(6424)
- 2020(5174)
- 2019(11776)
- 2018(11413)
- 2017(19171)
- 2016(12201)
- 2015(13579)
- 2014(13437)
- 2013(12084)
- 2012(11044)
- 2011(10299)
- 2010(10454)
- 2009(9208)
- 2008(9024)
- 2007(7939)
- 2006(7052)
- 2005(6152)
- 学科
- 济(31723)
- 经济(31673)
- 管理(25174)
- 业(22744)
- 教育(21469)
- 企(17297)
- 企业(17297)
- 中国(16531)
- 方法(14833)
- 数学(13135)
- 数学方法(12946)
- 学(11509)
- 农(10187)
- 理论(9809)
- 财(8823)
- 贸(7961)
- 贸易(7961)
- 教学(7825)
- 易(7759)
- 业经(7295)
- 技术(7209)
- 农业(6929)
- 发(6294)
- 环境(5529)
- 制(5481)
- 发展(5342)
- 研究(5262)
- 展(5218)
- 务(5088)
- 财务(5084)
- 机构
- 大学(169575)
- 学院(157726)
- 研究(61461)
- 济(52419)
- 经济(51179)
- 管理(50761)
- 理学(44966)
- 理学院(44227)
- 管理学(43012)
- 管理学院(42716)
- 科学(39964)
- 京(37406)
- 中国(36159)
- 教育(35421)
- 范(33603)
- 农(33289)
- 师范(33260)
- 所(31973)
- 研究所(29893)
- 业大(28132)
- 师范大学(27775)
- 农业(26807)
- 中心(25273)
- 江(24549)
- 北京(24088)
- 财(22976)
- 院(21894)
- 技术(20717)
- 财经(19086)
- 州(18753)
- 基金
- 项目(110318)
- 科学(87387)
- 研究(81510)
- 基金(77013)
- 家(69623)
- 国家(68887)
- 科学基金(56465)
- 社会(49371)
- 教育(47170)
- 社会科(46432)
- 社会科学(46419)
- 省(44326)
- 划(41241)
- 基金项目(40509)
- 自然(37122)
- 自然科(36293)
- 自然科学(36274)
- 自然科学基金(35648)
- 编号(33865)
- 成果(30148)
- 资助(29928)
- 课题(27550)
- 重点(27183)
- 部(26088)
- 发(24300)
- 创(23815)
- 大学(22888)
- 教育部(22513)
- 年(22368)
- 创新(21818)
共检索到236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子江 颜萍
美国大学男女同校教育是女子高等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也是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的深刻变革。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大学基本完成了男女同校教育,从有限招收女生到平等接纳女生。大学争夺生源的需要、大学相关利益团体的推动及社会对平等机会的倡导,是其转变的主因。实施男女同校教育后,大学逐步废除了限制招收女生的"配额制"政策,大学课程和专业趋于多样化,校园社团组织更具包容性。
关键词:
男女同校 女子高等教育 性别配额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谢德新 谢长法
男女同校是我国学校教育由单一性别向两性共学的重大转变。虽然它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议题之一已经引起教育史和妇女史研究的足够关注,但关于其中的大学男女同校之始,却众说纷纭。通过对此问题的重新探究,以足够的史料为依据,对其正本清源,并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展开分析,得出中国大学男女同校之始并非北京大学,也不是大同大学,而是岭南大学的结论,以纠正以往的偏颇之见,进而使学术界对该问题的认识更为接近历史事实。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宏
本文勾画了美国男女同校的历史与现状,认为从19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男女同校都被视为女性赢得与男子一样的受教育机会的标志性成果以及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途径。20世纪7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发现学校中存在大量性别歧视现象,认为男女同校不仅没有消除性别歧视,反而使女孩过于女性化,男孩过于男性化,加强了性别刻板模式。男女同校的进步形象被颠覆,人们再也不能简单地歌颂男女同校。
关键词:
男女同校 公立学校 平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任小燕
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开我国近代公立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尽管两校从动议、决策到实践均有着不同的政策建构,但都遭遇了来自教育界、政府、家族关于女子社会性别、教育性别等认知上的巨大阻力。两校首批女生的学历、专业定位与职业选择,使得这场"破冰之旅"日益呈现出女子中学、女子师范与公立大学在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学科选择、职业发展等方面由来已久的教育差异,以及制度衔接的矛盾与困境,从而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并在相当程度上推进了1922年新学制的进程、全国大学乃至中学男女同校的普及,以及女子教育的现代转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屈林岩 王向红
美国大学学习指导经历了从混沌时期、专职化时期和专业化时期,再到纵深发展时期的发展过程。它已成为美国大学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重要机制和途径。研究美国大学学习指导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可为我国加强大学学习指导、促进学习和教学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学习指导 学习 教学 创新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薛调
本文研究了美国大学图书馆利用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将其分为初期、奋斗期、复活与复兴期、发展期、完善与创新期五个发展阶段。对各时期的重点人物、主要事件或观点、发挥的作用做了归纳分析。梳理了其经历的五个运动阶段:书目教授运动、图书馆—学院运动、书目指导运动、信息素养运动、融入教学的信息素养运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凤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晓明
本刊本期以较大篇幅发表张晓明同志的这篇论文,不仅是因为目前如此全面系统地研究美国大学道德教育的文章尚属少见,而且主要是由于本文用大量事实澄清了美国大学无德育的错觉,说明美国大学也是把德育放在极为重要地位的.文章通过对美国大学道德教育的社会背景和基本内容的分析研究,比较充分地揭露了美国大学教育的阶级实质;文中介绍的美国大学进行道德教育的多样化途径和方法,对于我们高等学校改进和加强德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贺国庆
近代德国大学以奉行学术自由原则和注重科学研究的风气而闻名于世。从十九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各国纷纷按照德国大学的榜样改造本国的高等教育,其中尤以美国的改革最富有成效、最引人注目。回顾这段历史,总结历史的经验,无疑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江新华
剽窃是世界各国学界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剽窃行为的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界、大学和学人们的共同努力。美国学界虽然也存在着剽窃问题,但一般能够做到有效控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美国大学普遍重视防剽窃教育。本文介绍、分析了美国大学防剽窃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给我国大学进行类似教育所提供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美国 大学 防剽窃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英立 乌力吉图
20世纪以来,在美国崇尚务实精神的影响下,合作教育作为一项学术目标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近年来合作教育格局的变化及其理念的更新,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对这一教育策略及目标高校合作教育实践模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合作教育项目的镜像运行模式。研究认为,传统的合作教育模式在整合学术构成后可以更加有效地支持学习者的全面学习、终身学习,而科学设计、严谨实施的合作教育课程体系以及积极的企业公民建设对于合作教育文化的养成至关重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茜 杨春梅
美国的教师教育主要经历了师范学校、师范学院和综合大学教育学院时期等历史发展阶段。目前,美国的教师教育主要由综合大学实施,体现了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发展方向。美国大学化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具有明显的研究性、融合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关键词:
美国教育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课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于旸
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在当今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除了外部社会对大学教师的学术工作提出各种要求外,大学内部的行政权力也对教师的学术自由限制得越来越多。本研究主要通过美国大学的情况,分析大学行政权力影响教师学术自由的历史、表现以及原因,目的是要从保护学术自由的角度出发,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当今大学行政权力在学术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从而进一步改进大学管理及其制度,以利于大学中学术的发展。
关键词:
行政权力 学术自由 教师 美国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良 刘子瑜
本研究将大学教育的经济回报分析扩展到毕业后十年,进一步考察了大学教育对于学生毕业后第一个十年内失业可能性的影响。本研究还验证了大学质量对毕业生收入有积极影响,同时不同本科专业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然而,这两个主要因素对毕业生失业可能性的影响却截然不同:一方面,高质量私立大学的毕业生虽然在各类型高校的毕业生中享有最高的平均收入,但其失业的可能性也最大;另一方面,较其他专业毕业生而言,就读于高需求专业如商学、医学等的毕业生,其失业可能性也较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处辉 李娜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吸收和借鉴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经验。本文在对来自美国的24名在华留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调查的基础上,对美国大学教育实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从中得出了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和建议:即我国大学应尝试对大学录取标准进行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考核方式,提高淘汰率;增强社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
全球化 高等教育 人本主义 社会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