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2)
2023(4545)
2022(3746)
2021(3710)
2020(3112)
2019(6931)
2018(7105)
2017(12569)
2016(7661)
2015(8890)
2014(9306)
2013(8401)
2012(7663)
2011(7049)
2010(7275)
2009(6703)
2008(6366)
2007(6014)
2006(5123)
2005(4646)
作者
(20783)
(17297)
(16991)
(16341)
(10749)
(8119)
(8044)
(6840)
(6564)
(6219)
(5799)
(5774)
(5579)
(5352)
(5336)
(5119)
(5104)
(5064)
(5050)
(4786)
(4375)
(4210)
(4173)
(4073)
(4041)
(3898)
(3845)
(3639)
(3617)
(3608)
学科
(19800)
经济(19749)
管理(16134)
(12280)
(9360)
企业(9360)
中国(8502)
教育(8016)
方法(7099)
(6725)
(6415)
理论(6161)
数学(6001)
(5973)
数学方法(5902)
(5716)
(5541)
(5217)
金融(5210)
教学(5129)
(4796)
银行(4779)
(4653)
业经(4365)
农业(4267)
地方(3981)
(3447)
体制(3391)
工作(3339)
技术(3221)
机构
大学(101457)
学院(95246)
研究(36755)
(32626)
管理(31643)
经济(31569)
中国(26324)
理学(26018)
理学院(25611)
管理学(24943)
管理学院(24743)
(23074)
科学(21977)
(18905)
(17736)
研究所(17071)
(17028)
师范(16847)
(16759)
中心(16299)
(15892)
北京(15134)
教育(14693)
业大(14578)
农业(14035)
(13716)
师范大学(13559)
技术(12715)
(12615)
财经(12450)
基金
项目(61041)
研究(48230)
科学(46716)
基金(40697)
(35159)
国家(34810)
科学基金(28517)
社会(27739)
社会科(25950)
社会科学(25944)
教育(25019)
(24724)
(21585)
编号(21200)
基金项目(20484)
成果(20244)
自然(17048)
资助(16904)
自然科(16660)
自然科学(16651)
课题(16630)
自然科学基金(16341)
(14025)
重点(13955)
大学(13750)
(13696)
项目编号(13015)
(12757)
(12698)
(12501)
期刊
(39890)
经济(39890)
研究(34159)
教育(28326)
中国(28211)
(17229)
学报(16897)
大学(14113)
(13358)
科学(13312)
农业(12039)
管理(12002)
学学(11443)
(9121)
金融(9121)
技术(8963)
图书(7812)
(6898)
职业(6621)
业经(6034)
财经(5968)
书馆(5860)
图书馆(5860)
经济研究(5860)
(5731)
论坛(5731)
高等(5427)
世界(5420)
(5219)
(5150)
共检索到161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吕雪梅  
美国大学新生荒野体验项目是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荒野环境中进行各种历险活动,达到帮助新生成功转型、成长发展的目标。大学新生荒野体验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有效人际关系,提升自我效能感,培养信任、互助、合作、关爱、宽容、负责等优良品质,对我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明  曹越  杨锐  
荒野保护和再野化是目前国际上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本文首先梳理荒野保护和再野化的起源与发展现状,进而总结其对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启示,提出以下四项建议:加大荒野保护和再野化研究力度、贯彻复杂生态系统修复中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建立我国荒野保护与再野化制度体系、加强荒野保护和再野化相关国际交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润瑶  
美国大学新生教育的发展在经历了兴起、发展以及成熟阶段后,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通过对其发展历程、内容和形式进行梳理,探究其特点,加深我们对美国新生教育的认识,以期对我国大学新生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辉  刘小宇  王亮  柯丽娜  
荒野区域是濒临灭绝动植物的栖息地,是自然变化的历史记录者,是人类与自然的契合点。本文从时间和事件两个维度出发,梳理荒野思想的发展进程和美国国家公园的荒野管理,以园内土地94%是荒野的美国约瑟米蒂国家公园为例,剖析约瑟米蒂荒野管理的两大重要因素:公园管理和游客参与。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介入与支持,实现了约瑟米蒂荒野的商业服务、设备使用、游径设置和承载力监管;游客参与包括国家公园荒野管理计划制定、遵守荒野管理规定和支持荒野管理创新等。事实证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参与荒地管理,既保护了荒野,又满足了游客的游憩和教育,其模式值得研究、借鉴与推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英立  乌力吉图  
20世纪以来,在美国崇尚务实精神的影响下,合作教育作为一项学术目标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近年来合作教育格局的变化及其理念的更新,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对这一教育策略及目标高校合作教育实践模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合作教育项目的镜像运行模式。研究认为,传统的合作教育模式在整合学术构成后可以更加有效地支持学习者的全面学习、终身学习,而科学设计、严谨实施的合作教育课程体系以及积极的企业公民建设对于合作教育文化的养成至关重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解小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的服务还不甚完善,各方面都有待加强。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为本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屈林岩  王向红  
美国大学FYE经过多年的发展,日益成为为一年级学生发展服务的综合性教育计划或"一揽子工程"。在大学内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保障下,通过新生研讨课群、活动、讲座、工作坊、在线合作等多种形式,共同促进学生学术性转变和适应性转变,帮助学生走向成功。目前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纵深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进入大学,新生由中学向大学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日益繁杂多样,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华龙  
美国教学心理学界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转化学习理论、意向转变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整合主流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课堂教学新架构——转化教学。转化教学关注课程内容的个人意义转化,聚焦学习相关的态度、价值、信念、技能和关键课程概念,包含一系列指导性基本原则和教学策略。教育学者转化教学哲学的思考进一步推进了这一课堂教学改革趋势,为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丁兴富  
面向全体国民的科学技术素养普及和提高工作,涉及基础教育、大学各个学科的教学(包括对文科类学生进行科技素养的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于淑秀  周万春  
通识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历经沧桑却一直不变的坚守。21世纪,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实施了许多新举措,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松丽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形成了美国不同于欧洲的一般意义的城市与大学。在分析美国城市发展特点与大学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阐明了大学与城市之间密切相关、兴衰互依的关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华龙  
美国中小学的体验教育实践多以计划的形式展开。其中,全国社区发展计划、发现计划和富勒敦学校的改革分别以协会、研究者和校长为核心,反映了当前美国中小学体验教育最基本的三种运行模式,对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思路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志霞  叶信治  
作业是完整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根本途径,与课堂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价值。作业的教育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与作业制度的完善与否具有密切关系。美国大学形成了较完善的作业制度,作业的教育价值得到较好的实现,从而使学生受到较为完整的教育,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我国大学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作业经验,改进作业制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棣沭  韩婧  
本文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美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着重研究其与美国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相关性,以期用国际化的视野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推动中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的变革,进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国际化进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叶永玲  
中国大学职间科研定位,职内"成果"定位,演化结果是显绩生态位驱逐隐绩生态位。美国、德国大学职间定位的稳定性得到了法律保障,美国、德国大学职内"质量"定位,对中国大学职间、职内定位具有借鉴作用。中国大学绩效考核应重视教师职间、职内的生态位均衡,以实现大学职能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演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