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2)
2023(8797)
2022(7289)
2021(7092)
2020(5766)
2019(13535)
2018(13489)
2017(23631)
2016(12875)
2015(14200)
2014(13977)
2013(12716)
2012(11331)
2011(10253)
2010(10524)
2009(9626)
2008(9383)
2007(8073)
2006(7268)
2005(6546)
作者
(31631)
(26773)
(26380)
(25373)
(16896)
(12703)
(12058)
(10205)
(10143)
(9650)
(8995)
(8941)
(8765)
(8455)
(8166)
(8079)
(7875)
(7830)
(7747)
(7703)
(6832)
(6357)
(6340)
(6141)
(6126)
(5924)
(5916)
(5880)
(5439)
(5282)
学科
(36853)
经济(36796)
管理(35988)
(34137)
(30969)
企业(30969)
技术(15666)
中国(14941)
教育(12562)
理论(12011)
技术管理(11729)
(11407)
方法(10938)
(10861)
业经(10832)
教学(10829)
(10686)
(8788)
数学(8279)
数学方法(8063)
(7982)
银行(7963)
(7772)
金融(7771)
(7742)
(7503)
地方(7386)
体制(7289)
农业(6888)
学法(6833)
机构
大学(163265)
学院(159709)
(60730)
经济(59361)
管理(57916)
研究(57564)
理学(49266)
理学院(48648)
管理学(47717)
管理学院(47358)
中国(40332)
(34959)
科学(32279)
(30635)
(27741)
(26989)
师范(26815)
(26316)
中心(24910)
研究所(24875)
教育(23122)
财经(22940)
北京(22806)
(22286)
师范大学(21634)
(21613)
(20938)
技术(20871)
(20690)
业大(20501)
基金
项目(105132)
研究(86167)
科学(83366)
基金(71600)
(61391)
国家(60758)
社会(52441)
科学基金(52206)
社会科(49504)
社会科学(49492)
教育(44358)
(43778)
基金项目(37482)
(36804)
编号(36271)
成果(31948)
自然(30618)
自然科(30006)
自然科学(29998)
自然科学基金(29489)
(28583)
课题(28076)
资助(26797)
创新(25479)
重点(24599)
(23788)
(23468)
(23013)
大学(22540)
项目编号(22413)
期刊
(71285)
经济(71285)
研究(59176)
中国(47128)
教育(46753)
管理(25997)
(23860)
学报(22504)
(20769)
科学(20696)
大学(19422)
技术(17769)
学学(16056)
(14874)
金融(14874)
农业(13960)
职业(12685)
经济研究(11670)
财经(11496)
业经(11495)
科技(10517)
(10190)
(9981)
论坛(9981)
图书(9637)
(8753)
问题(8284)
高等(8218)
技术教育(7859)
职业技术(7859)
共检索到263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雪飞  
美国大学的课程改革经历了创设选修制与核心课程,自由教育和普通教育以及整合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设置等五个阶段,其课程改革的发展脉络实质上是指向一种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庆丰  
教师、课程与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育质量及人才培养水平的三大基础性因素,抓好了这三大因素,可谓抓住了创新人才培养的牛鼻子。当前,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要关注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简称"教改")和学生学习方法改革(简称"学改"),更要关注作为联结"教改"和"学改"之中介与桥梁的课程改革,即"课改"。否则,不管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就很容易沦为无本之木、无的放矢之空中楼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戚业国  
当今时代,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备受瞩目。为推动我国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各种举措不断推出,大量的投入、各类"工程"都在实施中。这更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创新人才培养除了不断增加投入外,还需要做什么?影响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究竟有哪些?本文就我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现实矛盾,从社会学视角提出实践反思。一、大学文化:传统精神与现代躯壳的纠结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研究积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最主要是通过大学形成的创新文化实现的:大学提供的年轻人没有约束地思考、交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红  
在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号角下,高校教学方式以及课程体系改革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展。高校必须对大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实现优化升级,通过课程升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火英  葛海燕  龚强  周选围  刘杨  
全球化经济对"种业"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体系建设在农业创新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从优化"种业"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出发,通过组建教学团队、主编教材、创建课程网站、全程推进教学改革、多维设计实践教学等环节,致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光华  周菁菁  
2017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在人才培养连贯性理念指导下,为培养学生的"学力三要素",对高中教育、大学入学者选拔机制和大学教育实施了一系列的一体化改革。这是近年来日本政府在教育领域实施的最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建构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培养与新时代相匹配的高质量人才。其中,高中教育在教师资质、教学方式、评估方式方面进行了改革,大学入学者选拔机制方面推行了新的共通考试和个别入学,在大学教育方面对三大方针、第三方评价等内容进行了改革。日本高中与大学一体化改革反映出日本政府明确人才培养标准、加强教育衔接工作、推行合理纠错机制的政策机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煜  汤智  
以美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为比照,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危机意识、生源选拔机制、学习自由环境、实践体系等方面进行反思,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变革路径:以师资队伍为核心构建创新基础、以评价机制为导向培育创新环境、以实践为关键环节培养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广生  肖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精神所肩负的重要任务。从影响人才培养过程的因素看,教师、课程和学生是影响教育教学过程及其质量的三大基础因素。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师"教"的改革("教改")、课程的改革("课改"),而且还应该重视学生"学"的改革("学改")。高校教学改革,只有教的改革,而没有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单长河  
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也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认识与要求,人才培养已经从规模扩大转变为教育内涵式发展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将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永华  解启健  
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在其中无疑扮演重要角色。把握高等教育及其核心要素"人才培养"的特点,建立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务之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平祥  
通过分析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创新教育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论述了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并结合工作实践,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推进考试内容、方法以及管理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具体做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云鹏  
进行博士生教育的比较研究,课程是一个重要的视角。通过对美国博士生课程体系多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博士生教育不断优化课程理念、重视课程学习与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的特点。根据我国博士生课不受重视、不系统的问题,建议我国优化博士生课程结构,强化研究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大良  
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已经举办了四届,自从2007年11月9日第一届峰会召开,已经过去了将近11个年头。在以往的11年中,我一直对峰会保持高度的关注。历届峰会始终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这一对中国教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来展开讨论。第一届峰会专题讨论高中与大学和谐对接培养创新人才;第二届峰会达成共识,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谭天伟  
创新文化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创新能力的根源。求异也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鼓励学生创新的做法。创新文化不是短期形成的,不能急功近利。大学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大学多年来形成的核心学术价值取向。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人才创新文化是创新与文化的交集,它是特定的群体或社会普遍认同、崇尚并参与下形成的创新氛围。创新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是人类的本性和本能,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宇  王国红  徐铁峰  
明确地方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科学合理的定位,不仅直接关系到地方高校的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但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地方产业的需求,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与企业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因此,需要探索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思路。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在探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应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中引进"倒逼机制",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将学科竞赛引入教学计划,和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等,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