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7)
2023(2109)
2022(1882)
2021(2170)
2020(1697)
2019(4351)
2018(3960)
2017(5694)
2016(3979)
2015(5163)
2014(5271)
2013(4627)
2012(4483)
2011(4384)
2010(4384)
2009(4058)
2008(3921)
2007(3077)
2006(2639)
2005(2628)
作者
(8979)
(7591)
(7519)
(7401)
(4808)
(3760)
(3665)
(3023)
(2939)
(2936)
(2684)
(2504)
(2476)
(2444)
(2431)
(2290)
(2264)
(2263)
(2259)
(2225)
(2030)
(1939)
(1830)
(1803)
(1788)
(1773)
(1736)
(1690)
(1603)
(1592)
学科
(8474)
经济(8461)
教育(6896)
中国(5691)
管理(5253)
教学(5220)
理论(3999)
(3606)
学法(2967)
教学法(2967)
方法(2883)
政治(2742)
思想(2740)
数学(2658)
(2616)
企业(2616)
思想政治(2616)
政治教育(2616)
治教(2616)
德育(2607)
研究(2605)
数学方法(2567)
(2456)
贸易(2455)
(2402)
学理(2261)
学理论(2261)
(2237)
(2119)
(2054)
机构
大学(51207)
学院(44377)
研究(20646)
(15168)
经济(14734)
中国(13245)
教育(13147)
管理(12236)
(12171)
师范(12135)
(12071)
科学(11034)
(10349)
师范大学(10173)
理学(9986)
理学院(9736)
管理学(9378)
研究所(9280)
管理学院(9273)
中心(8701)
北京(8475)
(7316)
(7312)
(7165)
技术(6239)
(5944)
(5873)
(5837)
职业(5588)
研究院(5551)
基金
项目(26629)
研究(24215)
科学(20392)
基金(16323)
教育(15293)
(13328)
国家(13150)
社会(12947)
社会科(12021)
社会科学(12017)
成果(11872)
编号(11454)
科学基金(10580)
(10547)
(10087)
课题(9811)
(8785)
大学(8343)
基金项目(8150)
项目编号(6865)
规划(6846)
(6789)
重点(6746)
资助(6687)
(6571)
研究成果(6559)
教育部(6214)
(6200)
(6044)
(5701)
期刊
教育(26241)
研究(23082)
中国(18427)
(17754)
经济(17754)
大学(6649)
学报(6595)
(5720)
图书(5574)
职业(5514)
(5497)
科学(5319)
技术(5221)
高等(4912)
管理(4850)
农业(4374)
书馆(4352)
图书馆(4352)
国际(4247)
高等教育(4109)
学学(4061)
(3949)
金融(3949)
(3650)
世界(3632)
(3429)
论坛(3429)
(3302)
技术教育(3234)
职业技术(3234)
共检索到88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清华  
先修课程是美国高中名校和大学名校合作的大学水平基础课程。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目的是加速优秀人才培育,增强教育国际竞争力。大学先修课程产生于冷战时的国际科技竞争,其持续发展得益于大学名校招生激励机制,向全美高中开放是教育民主化的结果。其发展表明:提升大学招生质量标准有利于推动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实现卓越;实现教育机会公平要逐步创设条件,激励更多优秀高中学生达到高水平课程标准;实现教育卓越与公平及二者良性互动,必须有政府政策支持和专业化的课程管理机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秦春华  
自2013年春季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推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以来,国内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对这种旨在实现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无缝衔接"的课程体系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个富于挑战性的核心问题是,大学先修课程的成绩在高校招生中如何使用?如果该成绩不被大学招生部门认可,在功利主义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莉萍  刘彦林  
美国大学委员会的大学先修课项目被很多人视作美国一流高中教育的"黄金准则",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工具。本文通过梳理相关实证研究发现:在丰富高中学习经历、增加大学入学机会和提高大学完成率等效率性指标上,大学先修课的目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而在减轻弱势群体就读大学的经济负担、缩小学生成绩差距,以及项目对非项目学生的辐射作用等公平性指标方面,尽管项目目标明确,但实现程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奂奂  
高中与大学课程的有效衔接一直是各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美国已形成了AP课程、IB课程和双学分课程为主的三种高中-大学课程衔接模式。其中以双学分课程最具代表性,它凸显了长期以来美国教育倡导的"追求卓越与平等合一"的基本精神。本文通过对双学分课程的课程设计模式、课程质量保障以及财政资助问题的阐述,期望为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佳妮  韩友耿  
德意志大学曾是现代大学的典范,但如今似乎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为了重振德国大学的科研地位与国际声誉,2017年德国政府在2006年“卓越计划”的基础上推出了新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卓越战略”,57个卓越集群、10所卓越大学和1个卓越联盟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从“卓越计划”到“卓越战略”,其主要动因在于重振德国大学的全球领先地位;其最大的变化在于调整了资助层面、遴选标准和遴选机制;其战略意义在于推动大学分化与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其实现路径在于引入国际评审、实施流动与反馈机制以及整合区域科研资源,力争促进德国大学早日重返世界科学研究中心的舞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帆  
2006年开始实施的德国大学"卓越计划"旨在通过加大政府对大学科研的资助,提升德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分析、评价"卓越计划"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诗波  宫福清  
大学内涵式发展需要建构卓越的大学课程。卓越的大学课程旨在通过精深知识培养优秀人才,履行卓越文化使命来回应国家与社会的期待。大学课程理念的宏远性、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课程制度的人本性、课程建构的开放性是大学卓越课程文化的主要特征。大学通过确立卓越的课程价值、扩大个性化的课程资源供给、促进反思性的课程实施、完善实效性的课程评价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文化品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超  郄海霞  
将天赋人才作为国家资源加以开发和培养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潜在使命。通过构建天才选拔和培养体系、实行提前录取政策、设立工作坊等系列特殊措施,美国研究型大学建立了制度化的卓越人才正向选拔和培养体系,成为美国培养和造就卓越人才的重要渠道。坚持正向选拔和培养及创建公平开放的社会用人环境,是美国不断涌现卓越人才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红波  吕慈仙  
通过比较和分析美国先修课程的发展历程、课程设置及考核体系等方面的现状和特点,阐述先修课程对高校和学生的价值与作用,探讨开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先修课程,以解决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避免中学与大学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的重复,进而推动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层次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传毅  杨力苈  杨佳乐  
通过倾向值匹配法(PSM)和双重差分法(DID),从知识生产的视角对德国大学"卓越计划"实施成效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虽然入选高校的学术发表数量、质量以及国际合作发表在建设周期内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进步幅度较之于没有入选"卓越计划"的高校并不明显。这表明德国"卓越计划"在提高德国大学科研表现上的效果并不显著。我国"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可考虑在科学研究维度的若干可比领域运用PSM-DID的方法开展政策效应评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路珂  
《全民拥有优秀教育者计划》是美国联邦政府于2014年7月制定的一项有关公平配置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政策。该计划旨在加强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帮助各州、各学区为优秀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提供多方面支持,其主要内容包括实施"公平配置教育者综合计划"、建设"公平配置教育者支持网络"和发布"公平配置教育者文件夹"。这一计划关系到今后美国州一级优秀教师资源配置与师资建设的具体措施。它的出台虽受美国政局影响,但仍显示出当代美国"从公平走向卓越"的教育政策导向。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高巍  刘瑞  范颖佳  
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卓越STEM教师的关键。在世界各国大力推进STEM教育的背景下,卓越STEM教师的匮乏成为STEM教育发展的一大阻力。美国UTeach项目的STEM教师培养课程具有多维度融合的课程设置原则、灵活多样的课程培养方案、多方式联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和多主体联动的课程保障系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跨学科综合教学能力的卓越STEM教师。鉴于此,本研究建议: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STEM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创建STEM教师培养的引领项目,健全STEM教育社会联动机制;实行多方式联合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STEM教师专业发展;完善多利益主体的课程保障系统,形成STEM教育社会合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付淑琼  
2002年,美国公立大学联合会设立"卓越教师教育奖",到2014年,共有25所致力于从职前培养阶段为中小学培养卓越教师的公立大学获得该奖。该奖及其获奖院校呈现出从竞争走出的卓越、基于实践需求的培养取向、依托协同合作的培养过程、重视对成效的量化追踪评估等特点。2014年刚刚起步的我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应该从卓越教师培养年度质量报告、协同培养、培养全程的高标准严要求、挖掘与发挥中小学的作用与影响等多方面展开努力,以确保"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真正卓越。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振红  于兰  
追求教师卓越一直是美国教师教育努力的目标。为使卓越教师教育有章可循,先厘清卓越教师的内涵,继而构建了卓越教师的评价标准。为实现教师卓越发展,美国制定了促进教师发展的举措:强化教师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设立卓越教师奖励项目;教师质量提升计划。为保障这些举措落到实处,美国建立了完善的评估与问责制度。美国培养卓越教师的举措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