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16)
2023(10703)
2022(9591)
2021(9376)
2020(7882)
2019(18261)
2018(18327)
2017(35164)
2016(19680)
2015(22732)
2014(22848)
2013(22259)
2012(20662)
2011(18575)
2010(18599)
2009(17066)
2008(16670)
2007(14699)
2006(12874)
2005(11252)
作者
(55855)
(46319)
(45843)
(43710)
(29613)
(22243)
(21132)
(18404)
(17655)
(16750)
(15985)
(15337)
(14674)
(14529)
(14088)
(14072)
(14016)
(13912)
(13198)
(13115)
(11434)
(11401)
(11150)
(10526)
(10480)
(10353)
(10230)
(10156)
(9328)
(9136)
学科
(72720)
经济(72632)
管理(55361)
(53975)
(46692)
企业(46692)
方法(33817)
数学(28865)
数学方法(28417)
中国(19428)
(18541)
(17941)
(16518)
业经(15758)
理论(14358)
地方(14342)
教育(13911)
(13830)
贸易(13822)
(13423)
(13402)
(12325)
农业(12252)
技术(12120)
(12074)
财务(12011)
财务管理(11989)
企业财务(11383)
环境(10594)
(10482)
机构
大学(279460)
学院(271787)
管理(108271)
(100722)
经济(98186)
理学(93900)
理学院(92802)
管理学(91016)
管理学院(90530)
研究(90123)
中国(64953)
(60418)
科学(57073)
(45278)
(45272)
(42451)
研究所(41249)
业大(41136)
中心(40763)
(39869)
师范(39550)
(39548)
北京(38699)
财经(36615)
(33245)
农业(33148)
(32724)
(32705)
师范大学(32132)
技术(29528)
基金
项目(185163)
科学(144432)
研究(138173)
基金(131988)
(113832)
国家(112826)
科学基金(96559)
社会(83410)
社会科(78754)
社会科学(78731)
(72508)
基金项目(70532)
教育(65354)
自然(63378)
自然科(61890)
自然科学(61876)
(61525)
自然科学基金(60727)
编号(58254)
资助(54846)
成果(49279)
(40882)
重点(40823)
课题(40335)
(38424)
(38315)
大学(36656)
项目编号(36350)
创新(35453)
教育部(35203)
期刊
(111697)
经济(111697)
研究(83631)
中国(54121)
教育(44152)
学报(44133)
科学(39617)
管理(39599)
(39154)
大学(34464)
(33228)
学学(30759)
农业(27861)
技术(23765)
(21940)
金融(21940)
图书(18672)
业经(17947)
财经(17044)
经济研究(16502)
(14452)
问题(14292)
(14217)
理论(13995)
科技(13991)
实践(13059)
(13059)
(12775)
技术经济(12755)
书馆(12591)
共检索到402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晓莉  
跨界人的概念植根于组织理论,是探讨组织间合作参与者的重要术语。将此概念引入大学与中小学合作领域,一方面弥补了已有研究忽视合作参与者"跨界"特征的缺陷,另一方面突破了已有研究针对某一项目中某一角色进行探讨的弊端。本文在澄清跨界人内涵的基础上,框定跨界人的范围、明确其职责与要求、解析其困境与对策,为全面认识跨界人并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伍红林  
19世纪末以来,美国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路径上强调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开展教育研究,对合作中的问题、条件、关系模式、理论者与实践者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对这些方面的了解将会对我国相关合作提供一定的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宋昊  肖正德  
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诉求。国内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的研究内容涉及合作的涵义与意义、合作的原则及双方关系、合作的模式及收获、合作中遭遇障碍及突围路径诸方面。今后相关研究尚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理论要本土化,着重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各种实际问题,开展多种方法的整合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戈  
"教师专业学习"因其自发自主性、日常情境性、目标导向性等特点日益成为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话语,然而有关其发生过程及运作机制却少有触及。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开展校本研究为情境,分析大学研究者与小学教师群体在互动中的矛盾冲突,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解释小学教师在校本合作研究中的专业学习过程。研究发现",矛盾"是推动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动力,而矛盾的层级性进一步推进了教师专业学习的延展,由内向外的四级矛盾构成了教师专业学习的内在机制。研究指出,教师专业学习的关键发生于心智模式的断裂处,教师教育者与中小学教师都应正视矛盾,把矛盾转化为学习的契机,进而促进专业学习行为的持续改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娟涓  徐辉  
美国学者对农村中小学合并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主集中在农村中小学合并的原因、政策、实施策略与效果以及合并的争论等方面。这些研究对我国推进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具有参考意义:正确认识农村中小学校的合并现象;合并应因地、因时制宜;针对合并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大量开展对农村中小学合并案例的实证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滕明兰  
本文根据古德莱德和霍姆斯小组的解释框架,提出了大学与中小学"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和目标,并结合我国大学与中小学实现"共同发展"的背景与问题,提出了达成思想共识、加强组织建设,拓展合作领域、建设共同的组织文化和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等促进两者共同发展的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伍红林  
近年来,我国大学教育理论工作者为促进教育实践变革而深度介入中小学,与中小学教师形成了密切的合作研究伙伴关系。然而,国内对这一新型研究形态的探讨还较为欠缺,尤其对合作研究过程更缺乏深入揭示。本文从策划、实施、调节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并分析了需要注意的一些影响因素。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振利  
中小学教师研究多是限定性、事实期望性和问题解决性的。中小学教师研究必须吃透和尊重事实,然后才更利于研究可能和解决问题。口号性要求、愿望性要求和自以为是,使中小学教师研究僭越或偏离了事实,造成了研究的不成熟、不科学和不利于有效解决问题。其原因是人性使然、研究不彻底和研究目标的过度诱导。要想改变现状和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中小学教师研究必须彻底吃透和尊重事实,必须审慎思索与考究可能,必须讲证据、遵规律和别轻易下结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微  
大学与中小学("U-S")文化互动的理想追求是共创共生。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十分曲折的演变,终因有着共同的事业而走向共生。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文化共性在于:以育人为根本价值取向,在变革时代都有敢为人先之精神。从差异看,大学更类似"共同体",而中小学更像"社会组织"。大学文化以知识创新和思想批判为基调,中小学文化则以实践为基调,大学与中小学的文化互动及共生,从本质上看就是文化的共同创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颖东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看,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合作实质上是双方在变革压力背景下为应对各自文化危机所共同选择的一种文化交往,这种交往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涵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双方必将因文化的差异而发生深刻的文化冲突。正是在这个遭遇内在文化冲突的关键阶段,继承和发扬"反求诸己"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能够有效地化解因这种冲突所带来的潜在合作危机,从而促进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合作不断走向文化融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苏尚锋  
作为一种教育组织间的社会联结形态,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共同体正在发展成为当前学校内外格局变化的新的发生性和结构性资源。坚持共同的教育信念与价值追求,聚焦共同的教育问题与现象,明确双方的利益指向和行动目标,尽管有其选择意志与意向一致的成分,但许多时候,它们都离不开外部组织力量的干预与促成,有时甚至是一个组织行为的制度安排或计划性结果。从时间的维度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共同体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产物,是规划想象与组织建构的结果;而从空间的维度看,它既可以是抵制外部供应的区域内部的教育力量联结,也可以拥有脱域共同体的全部功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颜宝月  欧用生  张素贞  
本文对台湾因课程改革之需于2003-2006年推动的"大学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伙伴携手合作计划"进行解析。此计划的目标在于通过师资培育大学与中小学携手合作建立较长期专业发展伙伴关系来使课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展现课程改革的成效。文中深入探讨了台湾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的内涵及实施模式、限制与挑战,并的实践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齐学红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当下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以其价值的先在性、政治的正确性、成效的显著性进而获得其不证自明的合法地位。话语实践自身的生产性、建构性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均发挥着巨大的导向作用。本文从局内人的角度,立足基础教育改革的微观场域,从知识与权力视角出发,对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关系的构建过程进行深入解析,以期呈现基础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增强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与尊重,促进合作双方的文化融合。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尹小敏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镶嵌在学校教育实践的脉络之中。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大学与中小学合作面临的问题是:文化冲突难以逾越;组织机构正规化程度不够、冲突难以协调;资金、时间等资源问题难以保障;教师负担过重。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在于:寻求合作伙伴,实现互惠双赢;按"自愿"原则挑选参与合作人员,扩大合作范围;签署合作协议,规定双方义务;强化行政干预,建立"三位一体"合作模式;寻求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杜亮  张旭平  
基于一项中美学校之间进行的网上跨文化教育交流项目的实践考察,通过把布迪厄的符号权力和符号斗争的概念运用于跨文化交流的分析,研究了参加项目的中国师生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揭示和挑战中国师生社会认知中的二元固化模式,为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开辟了空间和可能性;通过增加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教育者创设能够真实促进跨文化的环境和增进跨文化理解,同时培养师生的平等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