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
- 2023(951)
- 2022(811)
- 2021(884)
- 2020(821)
- 2019(2133)
- 2018(2066)
- 2017(4508)
- 2016(2584)
- 2015(3144)
- 2014(3123)
- 2013(3138)
- 2012(2750)
- 2011(2428)
- 2010(2493)
- 2009(2548)
- 2008(2667)
- 2007(2355)
- 2006(2131)
- 2005(2032)
- 学科
- 企(15316)
- 企业(15316)
- 业(15012)
- 管理(13126)
- 财(9059)
- 济(8681)
- 经济(8655)
- 务(8636)
- 财务(8636)
- 财务管理(8625)
- 企业财务(8431)
- 方法(5914)
- 数学(5255)
- 数学方法(5243)
- 公司(5015)
- 制(3260)
- 体(2841)
- 体制(2743)
- 业经(1912)
- 组织(1818)
- 经营(1702)
- 国公(1571)
- 跨(1571)
- 跨国(1571)
- 跨国公司(1571)
- 策(1558)
- 划(1522)
- 技术(1456)
- 保险(1412)
- 险(1412)
- 机构
- 大学(38249)
- 学院(35814)
- 管理(15635)
- 济(14552)
- 经济(14308)
- 理学(13561)
- 理学院(13463)
- 管理学(13400)
- 管理学院(13319)
- 研究(10165)
- 财(9593)
- 中国(8885)
- 京(8049)
- 财经(7470)
- 经(6846)
- 财经大学(5735)
- 北京(5490)
- 商学(5449)
- 商学院(5427)
- 所(5033)
- 会计(5006)
- 江(4692)
- 范(4606)
- 师范(4587)
- 中心(4349)
- 科学(4293)
- 公司(4235)
- 研究所(4188)
- 经济学(4058)
- 融(3993)
共检索到56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倪淑慧 胡海峰
从2002年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到2016年富国银行账户欺诈丑闻,美国大公司欺诈丑闻接连不断。研究21世纪以来美国主要大公司欺诈丑闻后,本文发现制度的缺陷,包括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让欺诈行为有漏洞可寻;但制度内在的诱导机制,包括监管部门执法不力,特别是华尔街"利润至上"价值观渗透至普通投资者,使得大公司欺诈丑闻不再是一个偶发现象,而成为美国当前制度下的常态;最后给出相关启示。
关键词:
公司欺诈 高管薪酬 监管纵容 华尔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倪淑慧 胡海峰
美国富国银行是一家以稳健经营见长的大型商业银行,但2016年9月却曝出账户信息造假丑闻。考核机制过度追求短期业绩、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全球银行业外部发展环境严峻、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流于形式、监管部门对业务操作风险的重视和监管不足,是富国银行丑闻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金融监管政策有放松的倾向,短期内大公司欺诈事件可能会被掩盖,但长期而言大公司欺诈行为必将导致危机。富国银行丑闻给我国金融风险防控带来的启示是:金融机构要完善长期薪酬机制,谨慎使用交叉销售模式,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倪淑慧 胡海峰
美国富国银行是一家以稳健经营见长的大型商业银行,但2016年9月却曝出账户信息造假丑闻。考核机制过度追求短期业绩、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全球银行业外部发展环境严峻、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流于形式、监管部门对业务操作风险的重视和监管不足,是富国银行丑闻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金融监管政策有放松的倾向,短期内大公司欺诈事件可能会被掩盖,但长期而言大公司欺诈行为必将导致危机。富国银行丑闻给我国金融风险防控带来的启示是:金融机构要完善长期薪酬机制,谨慎使用交叉销售模式,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力度,加强系统性风险与单个机构风险监管的有机结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席彦群 柯湘萍
一、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究竟采用何种模式? 按照经济学家们的解释,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有3种,即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日本模式。美国模式起源于英国,在美国达到顶峰。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从而开始了漫长的大萧条时代。在此后美国国会和政府的调查中,大量美国公司利用非法手段操纵股市,进行内部交易以及通过信托投资牟取暴利等一系列公司黑幕被揭开。那场萧条的结果是筑成了美国经济模式的所谓防波堤:由公司董事会任命的行政班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越
自2001年年末美国爆出安然公司会计假帐事件以来,接二连三暴露出一系列财务丑闻,像环球通信、世界通信、施乐、默克、奎斯特通信等许多大公司都榜上有名。这使公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黎翠梅
一、美国上市公司丑闻暴露出其公司治理模式的某些缺陷和漏洞 2002年,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通讯公司、施乐公司等国际大公司相继爆出假帐丑闻,令业界一片哗然。不久,世界著名的威斯评级公司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称有多达三分之一的美国上市公司可能有篡改盈余报告的问题。假帐现象的严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这暴露出美国现行公司治理模式存在某些缺陷和漏洞。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林琼慧,王永祥
上市公司接连出现财务丑闻 ,暴露了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重大缺陷。缺陷产生的原因在于制度创新的过程中风险与约束机制之间不对称 ,缺乏必要的约束。受这次财务丑闻的影响 ,美国正在进行范围广泛的改革 ,内容包括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对公司高层经理的约束 ,外部审计独立化等方面。这些改革措施 ,对于完善和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很有借鉴。
关键词:
财务丑闻 公司治理结构 风险约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翼 马光
本文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丑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检验了被中国证监会、深交所和上交所公开实施处罚的上市公司,发现一些公司治理特征与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相关。这些特征包括公司控制人的类型,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董事长持股比例,以及领取报酬的监事比例。没有证据表明其他一些治理特征与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有关,包括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的数量,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监事会的规模等。我们还发现,一个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与当地的信用和法制发展水平相关。一个地区的信用水平越高,当地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越小。另外,一个地区检察院立案的经济案件数越高,当地公司越有可能发生公司丑闻。而一省法院受理的经济诉讼案...
关键词:
公司丑闻 股权 公司治理 法律效力 信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竹
用行为金融学的非有效市场理论等分析美国公司丑闻发生的机理,可以看出:非有效资本市场中存在的股票溢价现象,不仅是公司丑闻发生的必要外部环境,而且更造成了公司经营目标的异化;市场迎合理论和市场时机理论共同作用于非有效资本市场,大大增加了公司管理者非理性化恶性转变的可能。行为金融学理论对美国公司丑闻的分析,为我们认识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是建设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借鉴。
关键词:
行为金融学 美国公司丑闻 非有效市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卢福财 周倩
安然等公司相继曝出财务丑闻后,人们对美国的公司治理制度(特别是独立董事制度)的功效表示怀疑。美国国会、证监委和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都要求加强对董事会权利和诚信的监管并对独立董事制度进行修改。本文介绍了美国近期对有关独立董事等公司治理制度所作的修改或完善,并结合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分析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审计委员会 治理结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桁
公司慈善事业─—美国大公司的竞争新术张桁当人们谈及慈善活动时,似乎很少有人会将它与公司目标、提高生产力、减少研究开发费用、开拓市场等联系在一起。但是近10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大公司却对传统的慈善活动注入了全新的概念─—公司慈善业,即将慈善活动真正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自力
美国战后以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人寿保险公司、共同基金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大公司的主要持股人。作为大股东,机构投资者稳定地持有公司股票,积极参与决策,严格监督和制约经理,使大公司由“两极分离”向“两权合一”转变。随着机构法人股东的崛起,资本所有制开始由作为初始阶段的私人资本所有制转向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并进一步向法人资本所有制转变,这三种形式的资本所有制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它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运动的产物。美国是当代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屯是股份制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二战后,在美国出现了法人股东崛起,个人股东不断衰落的新变化,且发展势头迅猛。战后初期,美国法人股东的持驻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