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10)
2023(14759)
2022(12274)
2021(11864)
2020(9603)
2019(22430)
2018(22596)
2017(41540)
2016(24141)
2015(27685)
2014(28326)
2013(26711)
2012(24417)
2011(21886)
2010(22141)
2009(19866)
2008(19497)
2007(17229)
2006(15185)
2005(13504)
作者
(67400)
(55574)
(55377)
(53064)
(35470)
(26889)
(25455)
(22154)
(21501)
(20219)
(19201)
(18576)
(17673)
(17538)
(17316)
(17138)
(17095)
(16627)
(16023)
(15916)
(14039)
(13861)
(13469)
(12775)
(12702)
(12466)
(12414)
(12290)
(11259)
(11118)
学科
(84228)
经济(84123)
管理(62233)
(56708)
(47458)
企业(47458)
方法(37830)
数学(32156)
数学方法(31616)
中国(28968)
教育(24952)
(24063)
(21472)
业经(20117)
(20056)
理论(19887)
地方(17801)
农业(15859)
(15010)
技术(14503)
(14335)
教学(14048)
(14023)
贸易(14011)
(13561)
(13311)
环境(13000)
(12588)
财务(12511)
财务管理(12483)
机构
大学(332375)
学院(326666)
管理(122607)
(115132)
经济(112046)
研究(111983)
理学(105738)
理学院(104390)
管理学(102153)
管理学院(101563)
中国(77680)
(73761)
科学(71547)
(56716)
(54797)
师范(54370)
(52667)
研究所(51792)
(51367)
中心(50004)
(49738)
业大(48625)
北京(47574)
师范大学(44291)
教育(43581)
财经(42103)
(40719)
(40702)
技术(40508)
农业(40144)
基金
项目(220895)
科学(172732)
研究(168353)
基金(153949)
(133137)
国家(131835)
科学基金(111890)
社会(100632)
社会科(94816)
社会科学(94790)
(88467)
教育(84661)
基金项目(81081)
(75856)
编号(72248)
自然(71555)
自然科(69844)
自然科学(69825)
自然科学基金(68512)
资助(63146)
成果(61964)
课题(53011)
重点(50528)
(49161)
(47297)
(45487)
项目编号(44229)
(43543)
大学(42661)
教育部(42373)
期刊
(127890)
经济(127890)
研究(103604)
教育(74219)
中国(73688)
学报(52452)
(47359)
科学(47238)
管理(44349)
大学(40808)
(39161)
学学(36290)
技术(33992)
农业(33640)
(24177)
金融(24177)
图书(21326)
业经(20616)
财经(19701)
经济研究(19046)
职业(18999)
(17901)
(16791)
问题(16556)
科技(15633)
(15574)
(15539)
论坛(15539)
理论(15326)
(14813)
共检索到490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郭芳芳  史静寰  
学生评价在美国大众化高等教育中已经成为一个极其核心和重要的概念。"决定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了什么的学生评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独特的人生记录,成为社会各界评判高等教育质量和对高等教育进行投资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高等教育知识生产、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美国为"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高院校的教育效能"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已经构建起包括院校、专业和课程等多个层面的学生评价体系。因此,探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学生评价可以成为分析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视角和切入点,并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其实质就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理论,其理论根基和研究范畴属于教育民主化的理论体系之中。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有其自己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概念表述的形式和内涵不同,彰显的是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中外高等教育的实践证明,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许多问题需用市场的方式解决。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韩飞舟  
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评价和质疑较多,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的科学界定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的辩证分析较少。笔者用大众化中高等教育系统变化的主要特征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主要方式两个维度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建立“力量—因素”分析框架,对“混合扩张式外延发展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国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解析,并提出多样化政策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晓飞  
高等教育资源短缺、供给不足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瓶颈,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增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在大众化进程中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进高等教育公平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之一,解决好大众化进程中的快慢节奏问题、区域平衡问题和多元办学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大众化理论不仅仅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量的理论,而且是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一种预警理论,同时也是描述高等教育活动变化的一种理论。在西方学者眼里,"大众化理论"被认为是一个"学术概念",而非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文松,郝宏兰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等严重滞后于并制约经济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命题。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并给出了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具体措施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爱娟  邓朝晖  冀鸿飞  
本文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公平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了性别公平。在总量上男女两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已经达到公平。本科层次的两性入学机会差异在逐步缩小,专科层次已达到公平。在研究生层次上男女性入学机会的非公平仍然存在,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呈倒U字形曲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男女性机会差异不断扩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又转向逐渐缩小的趋势。在学科层次方面,人文经管类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远远超过男性,理工类男女两性高等教育不公平仍然比较突出,所以发展文科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公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许克毅  赵军  
就高等教育大众化给研究生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提出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定位问题,认为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型中必须坚持研究生教育的精英型定位,并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现实背景出发,探讨了精英型研究生教育的新内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晓芳  
大众化进程是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变化最为剧烈的一个特殊时期。以毛入学率为比较的标准,对1998-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1929-1959年美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发展演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用了10年时间达到了美国用了20年才完成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长幅度。虽然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历程各不相同,但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发展变化呈现了较多与美国大众化阶段相类似的规律。但同时,层次失重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不同学科门类人才培养层次的失重现象。为此,我们应尊重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的协调以及其自身发展逻辑,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建立起长效的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动态调整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应生  钟秉林  
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以来,地方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改革有了新突破。但同时也存在质量不高、区域特色不明显、经费结构不合理、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等诸多问题。为此,需进一步优化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发展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努力培育区域特色,挖掘地方高等教育的生长点;进一步拓展地方高等教育的筹资渠道,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清学  蒙丹  
根据有关部门主持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数据,从择业认知状况、择业理想目标、择业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择业倾向加以较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择业认知状况逐步倾向客观理性;择业理想目标趋向于选择经济条件比较优厚以及保障性较好的工作单位;择业价值取向上兼顾社会需要与个人价值结合,同时越来越重视自我价值实现;女大学生择业倾向相对保守与稳定,男大学生择业倾向于开拓与奉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桥  刘春阳  刘敏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伴之而生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受损的问题日益严重,就业权益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健全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就业权益保护问题研究与指导,规范人才市场运作规则,努力构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体系,是唤醒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意识,保障大学生就业权益不受损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夏小华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匆匆走过6年,面对前两年的种种不适应性,2004年以来,高校学生工作进行了积极的调整,基本改变了被动的工作局面,但仍然存在如何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走向成熟的问题。笔者重点论述了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初期,高校学生工作显现的种种不适应性.并依据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需要,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工作经验,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学生工作必须走专业化、科学化、法制化和人性化的道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宏志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加快了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迈进的步伐,这对于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增强综合国力、迎接世界挑战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