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316)
2022(2995)
2021(3036)
2020(2494)
2019(5824)
2018(5942)
2017(10857)
2016(6638)
2015(7812)
2014(8242)
2013(7868)
2012(7409)
2011(6672)
2010(7143)
2009(6548)
2008(6791)
2007(6183)
2006(5800)
2005(5598)
2004(4912)
作者
(18305)
(14747)
(14639)
(14447)
(9645)
(7229)
(6986)
(5905)
(5701)
(5667)
(5124)
(5025)
(4971)
(4779)
(4739)
(4565)
(4449)
(4414)
(4332)
(4270)
(3831)
(3635)
(3610)
(3608)
(3605)
(3428)
(3256)
(3153)
(3142)
(2980)
学科
管理(19217)
(18826)
经济(18783)
(14618)
(12186)
企业(12186)
(8993)
中国(7514)
(7067)
(7058)
地方(5811)
理论(5410)
教育(5233)
(5016)
业经(4986)
(4813)
银行(4810)
(4687)
方法(4675)
财务(4665)
财务管理(4634)
税收(4618)
(4561)
教学(4541)
(4531)
(4512)
农业(4451)
企业财务(4297)
(4210)
(4172)
机构
学院(88084)
大学(86775)
研究(31205)
(29933)
经济(28808)
管理(27828)
中国(26134)
理学(21383)
理学院(21052)
管理学(20562)
管理学院(20374)
(20339)
(19703)
科学(17763)
(17164)
(16683)
中心(14983)
(14670)
师范(14587)
(14330)
北京(14069)
研究所(14003)
财经(13444)
(12068)
(12022)
(11795)
(11489)
师范大学(11408)
技术(11406)
教育(10828)
基金
项目(43878)
研究(37852)
科学(32425)
基金(27313)
(22357)
国家(22073)
社会(20167)
教育(19093)
社会科(18794)
社会科学(18788)
(18326)
编号(18282)
科学基金(17909)
成果(17730)
(15516)
课题(14072)
基金项目(13544)
(12346)
资助(12235)
(11083)
项目编号(10865)
重点(10023)
自然(10021)
规划(9793)
自然科(9701)
自然科学(9698)
(9668)
(9662)
阶段(9635)
(9541)
期刊
(45349)
经济(45349)
研究(35811)
中国(25690)
教育(21331)
(18035)
(12425)
(12214)
金融(12214)
管理(12030)
学报(10367)
科学(9266)
技术(9043)
大学(8297)
农业(8044)
业经(7582)
图书(7560)
学学(6866)
财经(6688)
职业(6006)
问题(5994)
经济研究(5938)
书馆(5919)
图书馆(5919)
(5766)
(5515)
(5500)
论坛(5500)
财会(5492)
(5261)
共检索到162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涛  
本文在正确认识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关系基础上.着重对美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和地方行政区划的特点进行了论述.进而讨论了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州政府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对美国地方行政区划的一些比较正确的认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秋霞  
本文介绍了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财税体制和行政体制,分析了行政体制与财税体制相分离的情况,指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财政效率的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批评了试图重新划分行政区划来提高财政效率的设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施宏  
探索有效的区域管治模式,以引导和促进都市圈的成长,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美国在区域管治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范式,经历了从传统区域主义到公共选择理论再到新区域主义的演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四次行政区划调整高峰,从20世纪80年代的地方化的分权取向,到当前的集权化改革,其基本逻辑依然是过于注重行政力量,而对都市圈成长中市场力量的内在规律性以及跨区域合作网络的重要性关注不够。今后的都市圈发展推进策略,应当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同时积极借鉴新区域主义的网络化合作模式,避免过于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邹琦  
文章就行政区划调整后公共图书馆的合并模式及合并后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曲夫  史卫东  胡德  
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内以长沙为核心包括株洲、湘潭的一个典型的城市群,它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但矛盾和问题也有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行政区经济”运行下区域发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本文在行政区经济还将长期存在的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发挥其正面效应,削弱其负面效应着手,针对长株潭一体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用行政区划手段和非行政区划手段来进行协调,并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措施和设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光辉  魏丹  王亚男  
中国古代州郡治所城市一直由附郭县管理,经唐末五代及辽代的演变至金代出现了专门管理诸京、府镇、防御州治所城市的警巡院、录事司和司侯司。作为城市行政管理制度,在《金史.百官志》中有明确记载,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却被《金史.地理志》疏漏。清代以来,已有学者注意并指出了这一问题。本文利用大量历史文献对其行政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牡丹  何丹  杨传开  
行政区划调整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过程中,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不断地调整以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适应区域一体化的需要,适应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推动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还将不断地调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尔升  
本文以海南建省为案例,采用差分法和准实验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估计了行政区划调整对缩小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区划调整对缩小区域差距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其正面影响的原因是行政区升格对地方官员的政治激励、中央的优惠政策和分权,其负面影响的原因是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和人口的过量流入。本文认为,行政区划的调整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宏波  
行政区划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政治稳定,关系到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的效能,关系到资源科学配置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随着撤乡并镇、强县扩权等地方行政区划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推进省级行政区划改革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分析了学术界关于现阶段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创新市制是现阶段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重点,跨省区域治理是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必由之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曾万涛  
长株潭自古一体,但1951年以来成为了3个行政区。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各自发展,已发展成为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处于转型期的行政区经济严重影响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长株潭地区发展。消化或解除这种影响,必须调整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的调整一是保持3个市格局的小调整,二是与3个市市制有关的大调整,大调整优于小调整。大调整有3个市合并,省管县制、3个市市区合并为1个市,省管县制、缩小的3个市之上设立联合政府3种方案,第二方案最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范毅  冯奎  
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区划调整使高等级城市可以利用行政手段调动和集聚更多的资源,获得了优先发展机会。然而,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当前逐步显现,表现为城镇空间过快扩张、中小城市发展活力受到抑制、不同层级城镇差距扩大等。文章认为,当前行政区划调整模式的制度红利已充分释放,制度运行成本增大,已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政策改革的基本条件,亟需通过行政区划改革,减少行政等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建立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机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和管理模式创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迅  
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四川工业结构研究●陈迅[讲师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重庆630020]四川是我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重庆直辖市的设立,使原属四川省的重庆、万县、涪陵和黔江“三市一地”被划出,四川由此不仅面积缩小七分之一,人口减少四分之一,而且经济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韦欣  
文章利用1997年-2007年我国大规模"县改区"行政区划改革政策,分析了全国范围内县级区划改革对地区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县级区划变更导致新企业进入数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进民退"的现象。政府在进行县域区划调整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县区的异质性,避免贫富差异的加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金群  付如霞  
在我国当前的区域治理中,出现了两种看似相反却又紧密相关的行政区划改革:一是通过县(市)改区,把原来独立性相对较强的县(市)整合到地级以上的城市当中;二是通过省管县改革,使市和县逐步脱钩成为分散独立的行政主体。文章认为,在整合与分散的博弈背后,蕴藏着效率与公平、集权与分权、政府与市场等多重价值的权衡。在实践中,这两种改革模式可以兼容共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婷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大量市县层面调整。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人口再分布密切相关。行政区划调整适应了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为加快城镇发展,促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撤县设区释放了一批中心城市的增长潜力,对城市群核心载体的培育,城市集聚效应的外溢发挥着重要作用。撤县设市脚步的放慢,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释放,不利于新时期我国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完善。在此认识基础上,结合对未来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趋势判断,提出了推进县改市进程等行政区划调整政策建议,并在GIS平台上识别了我国未来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