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2)
2023(11814)
2022(10144)
2021(9392)
2020(8031)
2019(18583)
2018(18233)
2017(35140)
2016(19458)
2015(21748)
2014(21513)
2013(21328)
2012(20001)
2011(18171)
2010(18033)
2009(16600)
2008(16574)
2007(15026)
2006(12879)
2005(11306)
作者
(59028)
(49398)
(49348)
(46589)
(31374)
(24074)
(22495)
(19498)
(18481)
(17466)
(16665)
(16349)
(15875)
(15755)
(15387)
(15365)
(15158)
(14699)
(14207)
(14111)
(12556)
(12069)
(11896)
(11249)
(11132)
(11059)
(11007)
(10881)
(10036)
(10005)
学科
(78396)
经济(78311)
管理(53943)
(53694)
(42904)
企业(42904)
方法(34879)
数学(30691)
数学方法(30407)
(23361)
(19669)
地方(19348)
中国(19101)
业经(17194)
(16832)
贸易(16826)
(16786)
(16306)
农业(15995)
(14068)
技术(12144)
(12103)
财务(12079)
财务管理(12045)
环境(11923)
(11723)
企业财务(11275)
(11110)
银行(11056)
(10980)
机构
大学(280525)
学院(279154)
(110893)
经济(108486)
管理(105118)
研究(96919)
理学(91414)
理学院(90219)
管理学(88650)
管理学院(88111)
中国(70944)
科学(63219)
(59566)
(57107)
(50848)
(48558)
业大(47600)
研究所(46745)
农业(45704)
中心(44517)
(42061)
财经(39272)
(38128)
师范(37645)
北京(36897)
(35493)
(34519)
(33665)
经济学(33203)
师范大学(30435)
基金
项目(191357)
科学(148489)
基金(137612)
研究(133515)
(123052)
国家(121980)
科学基金(102219)
社会(83594)
社会科(79127)
社会科学(79097)
(75772)
基金项目(74292)
自然(68658)
自然科(67015)
自然科学(66989)
自然科学基金(65817)
(65017)
教育(61604)
资助(54951)
编号(53798)
重点(43675)
成果(43018)
(42250)
(41615)
(39911)
科研(37395)
计划(37366)
课题(37359)
创新(37266)
教育部(34856)
期刊
(119495)
经济(119495)
研究(76898)
学报(51520)
(51459)
中国(51422)
科学(45259)
(37685)
大学(37290)
管理(35554)
学学(35163)
农业(34609)
教育(27735)
(22760)
金融(22760)
技术(21915)
业经(20663)
(19450)
经济研究(19064)
财经(18754)
问题(16609)
(16091)
(15168)
(14022)
科技(13682)
资源(13648)
技术经济(13550)
商业(13457)
图书(13432)
业大(13306)
共检索到402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诗尧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体系中,面向各区域的地区战略彼此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从美国地区战略间张力的视角切入,可以探究这些地区战略影响彼此的具体作用方式及其根本逻辑。概言之,对于任意两项美国的地区战略,两者间张力的具体状况使得这两项地区战略之间形成策应、增益或牵制等作用方式,从而对两者的运行和功能产生差异化影响。自从美国全球战略焦点开始由中东转向“印太”以来,以“战略收缩”为基本特征的美国中东战略长期能够策应其“印太战略”,助使后者得以按照设计运行并发挥作用。在此期间,美国的中东战略还一度对“印太战略”形成增益,使得后者有望节省战略资源投入,实现额外目标。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强调“战略收缩”的美国中东战略濒临失灵,与“印太战略”之间的张力大幅增强,由此对后者形成牵制,使其运行和功能面临更多阻力和不确定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菩  李巍  
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将中国确立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其中“印太”战略是美国同中国展开竞争以护持其霸权最为重要的战略框架。“印太”战略虽然最早由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但限于其有限的国际执行能力和单边主义的政策方向,该战略总体上成效甚微。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为了更加有效地与中国展开竞争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全盘继承并大幅升级了这一新型国际战略,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印太”地区全面回归区域多边主义,通过制度升级、制度创建与制度回归三种方式重构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区域制度体系以“规锁”中国;第二,以经济外交为抓手,在供应链、技术、基建和数字贸易等方面为“印太”框架注入经济合作动能,以夯实“印太”战略的经济基础;第三,从“美国优先”转向高度重视对盟友与伙伴的投资,积极打造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国家,以实现其在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两个方面制衡中国的目标。拜登政府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将有可能对中国的区域外部环境形成更为严峻的战略压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菩  李巍  
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将中国确立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其中“印太”战略是美国同中国展开竞争以护持其霸权最为重要的战略框架。“印太”战略虽然最早由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但限于其有限的国际执行能力和单边主义的政策方向,该战略总体上成效甚微。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为了更加有效地与中国展开竞争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全盘继承并大幅升级了这一新型国际战略,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印太”地区全面回归区域多边主义,通过制度升级、制度创建与制度回归三种方式重构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区域制度体系以“规锁”中国;第二,以经济外交为抓手,在供应链、技术、基建和数字贸易等方面为“印太”框架注入经济合作动能,以夯实“印太”战略的经济基础;第三,从“美国优先”转向高度重视对盟友与伙伴的投资,积极打造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国家,以实现其在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两个方面制衡中国的目标。拜登政府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将有可能对中国的区域外部环境形成更为严峻的战略压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清秀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及印度和印度洋地区在全球战略格局中重要性的上升,"印太"作为一个新兴的地缘战略概念受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倡导。日本对"印太"的认知具有明显的海洋中心倾向,并且包含有牵制中国的内涵。在上述认知的影响下,日本强化西南防卫,介入南海争端,联合美国、澳大利亚及印度牵制和制衡中国。然而日本无法正确评估印度及中国在"印太"中的影响,同时也无法给"印太"建构合理的内容,日本牵制、制衡中国的"印太"战略是不会成功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雪威  王璐  
美国国内因素对美国政府实施“印太战略”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美国政府的领导人意象作为核心因素,从国内层次决定着不同时期“印太战略”的推进和调整。以霸权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对外结盟主义和民主价值观为主的美国战略文化作为深层次因素,对“印太战略”的内容和特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公众、企业、智库和学者等社会各界对“印太战略”的支持即国家—社会关系是该战略得以持续实施的重要原因。总统共和制度、三权分立制度和两党制政党制度等国内政治制度作为操作性因素作用于“印太战略”的具体实施过程。这四个国内因素相互融合、缺一不可,共同影响着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凌胜利   樊慧凝  
美国的“印太战略”旨在通过对盟伴体系的国际动员以制衡中国。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核心盟国之一,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值得关注。2017年11月至今,韩国政府对“印太战略”的态度总体上经历了中立(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有限支持(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和积极参与(2022年5月至今)三个阶段。本文研究发现,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演变是韩国政府的压力认知、威胁认知和利益关系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印太战略”提出至今,韩国政府的压力认知、威胁认知和利益关系认知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导致韩国政府对“印太战略”态度由“中立”转向“积极参与”。韩国对美国“印太战略”的态度演变,体现了韩国政府在中美之间的“选边困境”中逐渐偏向美国的本质,会对韩国与中美两国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也会影响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局势。不过受限于国内政治、利益分化、战略分歧等因素,韩国对于“印太战略”的参与进程也存在不确定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淑华   冯晓婷  
拉拢印度、制衡中国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深层逻辑。在此战略背景下,印度对美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得到前所未有提升,美国对印度展开了丰富的高等教育外交实践。具体包括:加强印度向美国的人才流动,促进印度精英留学生留美,深化美印高新技术科研合作,建立校级伙伴关系,加强合作办学,促进两国语言互建,输出美国文化与价值观。教育外交作为一种独立的外交形式,在美国对印外交战略部署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是中立的教育活动,而是体现出鲜明的地缘政治色彩。美国对印度的高等教育外交以高新技术合作为中心,体现出两国高等教育合作的高水平和高质量。从实施结果来看,美国对印度的高等教育外交战略出现成效与目标之间的一定疏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马千里  
印太战略作为日本新的对外战略,界定了日本新的对台认知,进而形成了新的对台政策。运用过程追踪法的实证检验表明,基于印太战略成为政治大国的战略目的及促进与确立印太地区体现所谓西方民主、自由、法治和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与国际秩序、压缩中国海洋安全空间的同时拓展自身海洋安全空间及主导印太地区海洋秩序与经济秩序等具体战略目标,日本形成了在印太地区博弈层面谋求战略性强化日台实质性全方位关系的对台新政策。随着印太战略调整,为因应中日关系正式改善,日本在对台政策上趋于低调谨慎,但仍借助各种隐性手段在印太地区博弈层面谋求战略性强化日台实质性政治、安全和经济关系。未来一段时期,日本仍将延续战略调整后的印太战略,对台政策会更加低调谨慎,但却会在印太地区博弈层面谋求进一步战略性强化日台实质性全方位关系,对此我们要高度警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海刚  闫芳芳  
作为美国“印太战略”重要一环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除在政治、经济、气候变化等领域提出合作倡议外,也特别强调要深化和拓展美国与东盟在教育人文交流、科技创新和青年人才交流领域的合作。美国印太战略及诱拉东盟的举动,中长期会影响中国与东盟教育人文合作的空间。为此,中国须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深化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巩固已有合作成果,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依托我国的科技和教育优势,精准回应东盟的科技教育合作需求;积极推进教育领域的制度型开放,以“多边共赢”应对“双边对抗”。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曾向红  张少文  
自特朗普提出并实施美国的“印太战略”以来,印度的战略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在此背景下,印度的“印太”构想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由争论到共识的演进过程。当然,印度并非完全认同和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和对华政策。相反,莫迪政府推进“印太战略”有着自身的诉求与期待。本文以批判地缘政治学为理论视角,旨在考察印度参与“印太战略”的三大诉求,并尝试挖掘印度实施“印太战略”背后的认知与地缘政治想象,并与美国进行比较,以揭示两国差异行动的主要驱动和基本逻辑。通过考察发现,印美在国家角色定位、自我—他者关系和战略区域划分等主要方面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印度政府和美国政府对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想象分别类似于“W形行动圈”与“半嘴形包围圈”的战略图式;印度追求领导性大国、构建多维身份认知以及经略“印太”海域的战略诉求有悖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中长期利益。印美两国对于“印太战略”的认知与想象差异将直接影响各自战略的走向和两国的合作模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仇朝兵  
基础设施合作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国内进行制度性改革,针对印太地区发起和实施了一些基础设施合作倡议和项目,并与盟国和伙伴国合作支持印太地区第三国基础设施发展。拜登政府提出了更宏大的“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议,并推动该倡议与“蓝点网络”倡议的连接,大力塑造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与发展的规则。美国与印太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被赋予重要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内涵,将会对中国的战略利益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丑则静   郭晓萱  
美国“印太战略”出台与全面强化后,太平洋岛国的战略价值被不断抬升。美国从安全、经济与意识形态多领域系统加强了对太平洋岛国的争夺,其政策体系趋于完善。在大国竞争回归背景下,中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存在与影响力上升引发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焦虑,美国正将太平洋岛国视作“印太战略”与对华战略竞争的重点推进地区。然而,在“竞赢”中国、霸权护持战略目标支配下的美国太平洋岛国政策,表现出对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核心关切的漠视,在导致太平洋岛国地区阵营化、大国竞争化与意识形态化风险上升的同时,其政策限度不断显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90年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选择至今仍然是一个模糊概念。这是因为目前在这个地区,美国难以确定基本的假想敌和战略威胁。美国的亚太安全主要盟国日本不仅在亚太市场上超越美国而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在北美市场上也对美国经济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威胁。同时,美国仍无法确定俄国的未来战略走向,俄国内部政治经济结构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郑义炜  
当今世界已进入大国对抗趋势加剧的新时期,日本"印太战略"出自对自身战略劣势的恐惧,由于日本已无法单独对中国取得地缘战略竞争优势,在印度洋、太平洋两洋空间寻求地缘政治权力重组成为日本的一个现实选择。日本"印太战略"的政治、安全意义与影响远远大于其经济方面,这是日本与区外大国基于对华遏制思维在更广阔的范围针对中国的新一轮围堵遏制的尝试,其背后反映了中国持续崛起背景下日本优势地位与有效应对手段不断流失的战略焦虑。日本的"印太战略"将在两洋地带引起新一轮的大国战略竞争与地区动荡,中日关系中竞争性的一面将扩散到更广阔的地理范围,中国为了保障在太平洋、印度洋的合法权利与正当利益,必须对日本敌意明显的"印太战略"做出回应。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孔祥永  
石油具有的特殊战略价值使得它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政治中权力分配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国际政治研究中,自由主义者主张从相互依赖的视角审视石油安全;而在现实主义者看来,石油消费国的石油安全系数与该国对国际事务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力成正比,现实主义者强调加强军事投放能力,以确保石油供应安全。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更多的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虑,强调对世界主要的石油生产地进行有效地干预和控制。本文从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石油安全观入手,简要分析了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说和麦金德的"大陆心脏说",从而指出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地处欧亚大陆的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其本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