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4)
- 2023(13891)
- 2022(11565)
- 2021(11004)
- 2020(9593)
- 2019(22187)
- 2018(22312)
- 2017(42254)
- 2016(22877)
- 2015(25997)
- 2014(26137)
- 2013(25417)
- 2012(23029)
- 2011(20659)
- 2010(20738)
- 2009(19086)
- 2008(18764)
- 2007(16920)
- 2006(14229)
- 2005(12425)
- 学科
- 济(88991)
- 经济(88905)
- 管理(68649)
- 业(67867)
- 企(57216)
- 企业(57216)
- 方法(46202)
- 数学(41042)
- 数学方法(40321)
- 农(24325)
- 中国(23533)
- 财(23005)
- 技术(21417)
- 业经(19159)
- 理论(16999)
- 学(16852)
- 地方(16200)
- 制(16165)
- 农业(16161)
- 贸(16022)
- 贸易(16011)
- 易(15579)
- 务(14975)
- 财务(14908)
- 财务管理(14869)
- 企业财务(14070)
- 银(13957)
- 银行(13925)
- 和(13754)
- 技术管理(13532)
- 机构
- 学院(319843)
- 大学(319138)
- 管理(128769)
- 济(126734)
- 经济(123908)
- 理学(111575)
- 理学院(110444)
- 管理学(108262)
- 管理学院(107665)
- 研究(100181)
- 中国(75330)
- 京(66518)
- 科学(62134)
- 财(56827)
- 农(51175)
- 所(49414)
- 中心(48236)
- 业大(48085)
- 江(48084)
- 财经(45702)
- 研究所(44999)
- 范(41575)
- 经(41522)
- 北京(41479)
- 师范(41155)
- 农业(40303)
- 州(38328)
- 经济学(38231)
- 技术(37038)
- 院(36510)
- 基金
- 项目(218231)
- 科学(172300)
- 研究(159927)
- 基金(156683)
- 家(135897)
- 国家(134763)
- 科学基金(116910)
- 社会(99298)
- 社会科(94169)
- 社会科学(94144)
- 省(88216)
- 基金项目(83025)
- 教育(76864)
- 自然(76736)
- 自然科(75067)
- 自然科学(75042)
- 自然科学基金(73692)
- 划(73687)
- 编号(65887)
- 资助(64686)
- 成果(52640)
- 创(49938)
- 重点(48940)
- 部(48197)
- 发(46303)
- 创新(45958)
- 课题(45752)
- 科研(42111)
- 教育部(41535)
- 大学(41405)
共检索到461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庆锋 李瑶
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是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资源,但国内关于这类人才的研究不足,同时也缺乏对国外关于这类人才培养成功模式的研究,而美国的“国防开拓”(H4D)项目为培养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全新模式,因此,在梳理H4D项目背景和发展现状基础上,厘清其人才培养框架和过程,总结凝练美国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可见,H4D项目的核心目标就是基于坚持问题导向的特色国防创新文化支撑来培养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运行机制覆盖多部门协同的中观层面和团队创新的微观层面,遵循开放逻辑和融合逻辑,通过“团队组建—问题明确—问题解决—方案评估”过程培养人才。H4D项目由核心目标、运行机制和创新文化构成的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框架,与中、微观双层运行机制和两大逻辑的三重耦合,推动H4D项目高效运行,实现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美国经验给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作的启示包括:健全有组织科研体系、完善需求牵引与利益分配协同的动力机制、畅通军民双向互动渠道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湘黔 周德 林琳 黄麟
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不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成为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是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体系、学科专业体系、产学研用对接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把培养一大批国防科技创新人才摆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战略位置,构建以国防科工教育教学体系、国防特色学科体系和协同创新科研支撑体系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激励机制、评估体系及配套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效益,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建民 侯光明 张勇 王俊鹏
在分析了开放式自主创新模式特征,以及国防科技工业特点、现状和未来要求的基础上,论述了国防科技工业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和有利因素;认为国防科技工业开放式自主创新模式与其他行业的开放式自主创新模式不同,并提出了该模式的具体内容和运行配套条件;提出了由传统模式向这一新模式转型的建议,其包括深化体制改革、强化自主创新战略、加速成果转化和建立良性的人才管理机制等措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可 聂冲 范晓轩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科技发展趋势,国防科技创新必须要依靠理论和科技融合,在作战概念开发的引领下,坚持开门搞科研,加强协同创新,并构建基于作战概念开发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理顺各参与主体间的关系,明确整个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破除影响协同创新的壁垒和障碍,提升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为此,文章提出基于作战概念开发的国防科技协同模式,涵盖面向输入、过程、输出、载体、管理等方面需求管理、活动协同、利益分配、知识共享、组织保障的协同创新模式框架,并对各个方面的关键主体、核心内容等进行分析。同时,从做好需求管理、加强资源整合、理顺利益共享流程、提高知识共享水平、完善管理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倩 高贵平
美国是当今世界国防科技信息工作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 ,合理地分析并借鉴其成功经验 ,对于加快我国国防科技信息事业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钦 周德群
2000年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了若干的科研成果,文章在有关成果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法等方法分析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科研创新能力,结论认为:我国科技工业科研创新能力的在最近这几年不断提高,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距离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还有较大的差距。
关键词:
国防科技工业 创新能力 主成分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红 员智凯
新时期中国国防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本文从民用科技资源为国防科技创新服务的视角,研究和解决管理机制和政策机制等问题,使民用科技更好地发挥为国防建设服务的优势和潜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何海燕 王馨格 李宏宽
本文立足于中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背景,根据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与新军事变革的战略要求,对高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军民深度融合下所需的国防科技人才类型等进行了特征分析,并基于双层嵌入理论和需求拉动理论构建RPPSCD分析模型,对依托高校国民教育资源进行国防科技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研究发现,高校国防科技特色教学和科研实力、高校军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平台、国防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政策、高校国防科技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高校国防科技创新理念与军民融合文化软实力以及新军事变革的发展需求,六个不同维度的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中国高校国防科技人才的培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翔宇 郎诵真 龚忠武
国防科技情报人才断层问题的分析与对策陈翔宇郎诵真龚忠武(南京理工大学经管院情报系江苏210094)AbstractThisarticledemonstratesthebreakinnationaldefenseSTIprofessionalsinte...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新闻 侯光明
强大的国防必须有一个面向新军事革命需求、领军世界科技前沿、瞄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趋势的国防科技创新组织系统。本文对国防科技创新的军民融合特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基于军民融合构建了四个国防科技创新组织分系统:以政府和军队为主导的宏观调控组织分系统、以国家研究院所和研究型大学为主体的国防科学创新组织分系统、以国有军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互动的国防技术创新组织分系统、以中介机构为纽带的创新服务组织分系统,最后提出了以军事需求为导向、以前沿科技为动力、科研计划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国防科技创新组织协调机制。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国防科技创新 组织系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庆兴 闫旭军 贾东生
本文首先阐述了知识管理的内涵,并将知识管理引入国防科技声像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之中,对国防科技声像创新服务展开深入研究,最后对国防科技声像创新服务模型进行了初步构建。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国防科技 知识服务 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谢玉科 符丽芳
联盟模式是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创新的基本组织形式,存在三种主要类型:军政主导型联盟模式、市场自发型联盟模式和军地科研机构及高校主导型联盟模式。采用联盟模式,能有效地破解国防科技创新中"军民分割"的难题、降低武器装备研发成本及创新风险。
关键词:
国防科技创新 军民融合 联盟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维平 王雪松 钟海荣 肖彬
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使命要求,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采取问卷调查、专项调查、专题研究、座谈会、外校考察等多种调研形式,分析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状,梳理出制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以"建立长效机制,实施质量工程"为核心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研究生 培养质量 调研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珊红 程佳军 林晗 李晓松
[目的/意义]美国国防科技信息工作主要任务是为美国国防部及其用户收集和传播科学技术信息,避免重复投入,并确保美国国防技术的先进性。其成功经验对提升我国在战略规划制定、国防科技信息集中统管、分级分类服务以及数据智能分析方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分析了美国国防科技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总结了美国国防科技信息工作的独到做法,并深入研判了美国国防科技信息工作牵头机构美国国防技术信息中心发布的新版战略。[结果/结论]从出台战略规划、实施集中统管、强化数据智能挖掘分析等方面,提出了启示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昉 陆浩然 韩绍阳
美国通过构建科学配套的政策制度体系、多元协同的技术转化机制和全面流畅的中介服务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国防技术在民用部门的扩散,推动了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升。结合美国实践的成功要素及实际国情,我国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国防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激活科研人员企业家精神、构建多元化科技转化机制、强化信息披露交流以及培育中介服务机构六方面着手,深入推动国防科技民用转化,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