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03)
- 2023(11714)
- 2022(9997)
- 2021(9358)
- 2020(8294)
- 2019(19347)
- 2018(19086)
- 2017(37148)
- 2016(19818)
- 2015(22626)
- 2014(22630)
- 2013(22351)
- 2012(20580)
- 2011(18011)
- 2010(18705)
- 2009(17874)
- 2008(16341)
- 2007(14220)
- 2006(11900)
- 2005(10433)
- 学科
- 济(79339)
- 经济(79236)
- 管理(56139)
- 业(56112)
- 企(46982)
- 企业(46982)
- 方法(41730)
- 数学(36718)
- 数学方法(36262)
- 财(22981)
- 农(21036)
- 中国(19767)
- 业经(16074)
- 务(15312)
- 贸(15296)
- 贸易(15283)
- 财务(15264)
- 财务管理(15186)
- 学(15043)
- 易(14888)
- 企业财务(14438)
- 制(13948)
- 农业(13930)
- 地方(13722)
- 融(12746)
- 金融(12743)
- 审计(12213)
- 技术(12086)
- 和(11964)
- 理论(11800)
- 机构
- 大学(278495)
- 学院(276528)
- 济(114382)
- 经济(112118)
- 管理(111238)
- 理学(96557)
- 理学院(95594)
- 管理学(93971)
- 管理学院(93453)
- 研究(86807)
- 中国(68507)
- 京(57950)
- 财(53644)
- 科学(51835)
- 农(44512)
- 财经(43482)
- 中心(42987)
- 所(42835)
- 江(40899)
- 业大(40547)
- 经(39588)
- 研究所(38604)
- 北京(35532)
- 经济学(35433)
- 范(35298)
- 农业(35124)
- 师范(34951)
- 财经大学(32628)
- 经济学院(32222)
- 州(32129)
- 基金
- 项目(188676)
- 科学(149186)
- 基金(138699)
- 研究(137764)
- 家(120646)
- 国家(119347)
- 科学基金(103122)
- 社会(88014)
- 社会科(83536)
- 社会科学(83507)
- 基金项目(73818)
- 省(73187)
- 自然(67235)
- 自然科(65668)
- 自然科学(65646)
- 教育(64836)
- 自然科学基金(64454)
- 划(61874)
- 资助(56878)
- 编号(56193)
- 成果(45441)
- 部(43158)
- 重点(42288)
- 创(39548)
- 发(39471)
- 课题(37611)
- 教育部(37602)
- 科研(37279)
- 创新(36929)
- 人文(36610)
- 期刊
- 济(117541)
- 经济(117541)
- 研究(78725)
- 中国(51983)
- 财(44557)
- 学报(40903)
- 农(39300)
- 管理(38553)
- 科学(37569)
- 大学(31895)
- 学学(29919)
- 融(27778)
- 金融(27778)
- 教育(26883)
- 农业(26218)
- 技术(24664)
- 财经(20959)
- 业经(19311)
- 经济研究(19187)
- 经(17922)
- 问题(15829)
- 业(15001)
- 财会(14413)
- 技术经济(13772)
- 统计(13593)
- 理论(13380)
- 版(13355)
- 贸(12774)
- 图书(12608)
- 商业(12452)
共检索到400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军 秦江萍 许海晏
由于美国利益集团的膨胀,影响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正常运转,再加上美国审计署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重视不够。美国审计署在次贷危机中却未能充分发挥前瞻功能,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风险。我国应汲取其教训,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完善国家治理的功能。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利益集团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龙 周小燕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虽已持续几年,其影响尚未结束,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了欧债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因此现阶段对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仍具有重要意义。从次贷产品链的视角入手,分析危机发生的最直接因素,得出次贷产品链缺乏止损机制、信用评级不可靠、收益脱离实体经济、衍生品本身存在缺陷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次贷产品链 止损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军 杜征征 殷裕品
美国金融部门自我膨胀,再加上没有进行风险调整的激励机制,导致美国经济过度金融化,是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危机发生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次贷危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但金融利益集团在金融监管法案通过过程中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极力阻挠法案顺利通过。本文认为金融利益集团将会在法案实施过程中继续阻挠法案实施,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将会虎头蛇尾,难以有效预防下一次金融危机发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梁碧波
在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国家利益(或政府目标)以及国内利益集团都是重要的影响变量。对美国制造业贸易保护的实证分析表明,国家的核心利益或基本目标始终是决定贸易保护程度的主要变量,而美国国内利益集团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影响则是"边际性的";利益集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或影响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观点,并没有得到来自制造业经验证据的支持。
关键词:
贸易保护 美国制造业 影响因素 变化趋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诸濛 佘传奇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短短20多年,美国金融业先后爆发了以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为导火索的储贷危机、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均不同程度地给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关键词:
储贷危机 次贷危机 借鉴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健忠
本文试图从按揭抵押贷款为基础的CDO入手,分析CDO市场在整个次贷危机中的影响。CDO(Collaterailzed Debt Obligation)是指创始银行透过特殊目的公司(SPV)将缺乏流动性且具违约可能的债权组合风险予以分散,并重新包装成各种等级(Tranche),再发行给一般投资人。文章通过分析,得出以次级按揭贷款为基础的CDO极大地扩大了危机影响面;并通过合成CDO定价模型,测量了影响CDO投资者损失扩大的关键因素,包括借款人个体违约概率变化、住房价格变化、信用评级机构错误评级等对投资CDO市场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孙少勤 邱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骆克龙
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演变为全球危机,其爆发的烈度之强、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大令人震惊,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滑落。在危机中,美国政府和货币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助措施。本文对美国在本次危机中实施的救助措施进行总结,希望通过汲取其危机救助经验,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
关键词:
次贷危机 危机救助 流动性冲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潘辉
美国的政治体制和贸易政策形成的机制,表明其"碳关税"政策是国内利益集团和政府博弈均衡的结果。文章在Grossman-Helpman(1994)"销售保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碳关税博弈模型,构建利益函数对利益集团和政府的行为进行博弈模拟。结果显示,如果美国政府是一个自利政府,同时存在利益集团政治捐献的情况下,政府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会提高碳关税税率,以保护利益集团和自身的利益。同时,利益集团在政府收益函数中的权重越高(即政府获得的政治捐献越高),碳关税政策将更多地受到利益集团游说的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嘉嬴
自2007年上半年起,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其波及范围之广史无前例。首先,本文采用14个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从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8日的汇率日数据,利用Granger检验以及VAR系统下的脉冲分析检验,得到了14个国家相互之间的传染关系。随后,本文分别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两个角度对传染性关系检验结果加以剖析。最后,本文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和金融监管机构分别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庆寰
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储贷危机和2007年次级贷款危机都发生在房地产抵押贷款领域,储贷协会是一种风险汇聚机制,而次级贷款以及次级贷款证券化则是风险分散机制。本文从道德风险的角度入手,对比两种制度的风险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两种制度下,道德风险都会造成非理性和市场信息结构扭曲,致使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加大,稳定性下降;道德风险不会随着金融市场结构的演变而消除,必须在制度设计上防范道德风险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
道德风险 次级抵押贷款 储贷危机 监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章志键 徐菲菲 朱金生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约束。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基于技术水平的差异、政府的主动干预而形成,也可能是其中涉及的不同利益方相互博弈的结果。本文主要从国家间贸易政策博弈和各国内部政治与经济力量相互博弈的角度,通过构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解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及对各利益集团带来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相关部门拟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壁垒 机制 博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孝松 谢申祥 翟光宇
本文在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下考察美国重要议案投票结果的影响因素,以此来窥探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主导力量。计量结果揭示出美国各种利益集团在对华贸易政策影响力上的消长:美国劳工组织为议员提供的政治捐资显著影响了议员的投票行为,直接促成了议案获得通过,而历史上支持对华贸易的商业集团并未发挥显著作用。此外,"汇率监督法案"是在民主党议员的主导下获得通过的;议员的个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议案的投票结果;经典贸易模型关于不同群体对自由贸易态度的预测不能完全被议案的投票结果证实。未来中国各界需要努力追踪和把握美国重要利益集团的价值取向,并同重要利益集团进行利益协调,以实现中美贸易的健康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德宝
基于利益集团的视角,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管制机构与垄断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揭示了自然垄断产业改革过程对各利益集团的影响和效应,得出自然垄断产业改革作为一种制度供给与管制机构的行政成本、规模相关,管制机构寻租的激励也与之相关的结论,提出加强公众参与、建立独立的管制机构、协调好各方利益、共同营造和谐的市场环境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然垄断 博弈 利益集团 管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