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26)
- 2023(4059)
- 2022(3642)
- 2021(3678)
- 2020(3283)
- 2019(7606)
- 2018(7754)
- 2017(16154)
- 2016(8973)
- 2015(10259)
- 2014(10344)
- 2013(10482)
- 2012(10306)
- 2011(9572)
- 2010(10049)
- 2009(9617)
- 2008(9906)
- 2007(8898)
- 2006(8260)
- 2005(7691)
- 学科
- 济(35730)
- 经济(35671)
- 业(25319)
- 管理(25300)
- 企(20733)
- 企业(20733)
- 方法(17736)
- 数学(16003)
- 数学方法(15872)
- 财(12029)
- 中国(11053)
- 制(10530)
- 农(9537)
- 银(8066)
- 银行(8042)
- 贸(7961)
- 贸易(7956)
- 易(7793)
- 务(7792)
- 财务(7785)
- 财务管理(7769)
- 行(7762)
- 企业财务(7508)
- 融(7445)
- 金融(7444)
- 学(7249)
- 体(6900)
- 业经(6715)
- 农业(5776)
- 体制(5765)
- 机构
- 大学(144079)
- 学院(139129)
- 济(58535)
- 经济(57319)
- 管理(50825)
- 研究(49250)
- 理学(43103)
- 理学院(42577)
- 管理学(41913)
- 管理学院(41644)
- 中国(38905)
- 财(32105)
- 京(31480)
- 科学(28082)
- 所(26393)
- 财经(25163)
- 研究所(23432)
- 经(22794)
- 农(21516)
- 北京(20865)
- 中心(20818)
- 江(20399)
- 范(19530)
- 师范(19370)
- 财经大学(18845)
- 经济学(18434)
- 业大(17899)
- 农业(17216)
- 院(16985)
- 经济学院(16793)
- 基金
- 项目(79813)
- 科学(62362)
- 研究(59058)
- 基金(58810)
- 家(50902)
- 国家(50508)
- 科学基金(41674)
- 社会(36932)
- 社会科(34976)
- 社会科学(34967)
- 基金项目(30612)
- 省(28348)
- 教育(27989)
- 自然(26407)
- 划(25789)
- 自然科(25778)
- 自然科学(25763)
- 自然科学基金(25322)
- 资助(25108)
- 编号(24467)
- 成果(22659)
- 部(19504)
- 重点(17902)
- 教育部(16756)
- 课题(16684)
- 发(16650)
- 创(16027)
- 性(15999)
- 人文(15707)
- 科研(15309)
共检索到217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艳军 李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晓玲
内容提要:我国股票期权薪酬激励的实践刚刚起步,而美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本文介绍了美国在1990年代期权薪酬盛行的几个原因:将股票期权激励视为强调股东价值的一个新重点、公司治理的变化、牛市、管理人员的寻租、税收和会计规则的影响、基于“可观察成本”的决策。21世纪后美国的期权激励开始下降,这一趋势可以从关于期权费用化的会计准则的改革、信息披露要求更加透明、严格、熊市的来临和期权的脆弱性、期权激励的负面效应不断凸现、期权激励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激励效果不同等方面加以解释。最后作者根据美国经验谈了几点对中国期权薪酬激励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
股票期权 薪酬激励 期权费用 经理人期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蔚
股票期权激励已经成为美国高科技公司员工激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目前我国企业进行员工激励和薪酬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国家员工所有权中心等机构对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调查,分析美国高科技公司现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目的和对象、股票期权类型和期权比例、等待期和有效期、期权定价及再定价、宣传方式等内容,总结美国高科技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经验,以此对国内高科技公司开展股票期权激励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美国 股票期权 激励计划 高科技公司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哲兵 韩立岩
股票期权激励的税收处理是资本利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组合。本文考察了美、英、法等国家股票期权的税收处理方式,重点阐述了这些国家通过税收优惠规范股票期权的授予以达到长期激励目标的具体措施,并对比分析了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缺陷。为完善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本文提出应当建立经理人变更的税收惩罚制度;为调整证券市场周期波动对于长期激励效果的影响,应当发展指数期权和折价期权。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赵晋琳 叶香丽
股票期权对调动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国际与国内两个视角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相关税收政策进行了梳理,指出了我国相关税收政策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股票期权 激励 税收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向祥华 吕昌会
本文在简单介绍股票期权激励的相关概念后,应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分析了在股票期权激励和传统激励方式中公司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并对激励效果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公司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对公司盈利的影响比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更直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不如传统激励方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文清
股票期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形式在西方国家普遍盛行,并被认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近年来,我国企业纷纷引进股票期权制度作为激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工具。本文首先对美国和中国股票期权激励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企业和管理者自身的特点、外部资本市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本身的设计等。在不同条件下,股票期权激励得出的效果不同,这也使得国内外学者在实证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不同。股票期权激励不只发挥积极作用,在条件不成熟时还可能起负面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股票期权激励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郑晓玲
文章在阐述指数化股票期权的产生、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指数化股票期权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指出在指数化股票期权激励设计中要注意的事项及相关政策。
关键词:
指数化股票期权 激励强度 风险激励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祝瑞敏 李长强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薪酬激励的有效方式,能较好地实现对经理人长期激励的目的。本文探讨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形成的理论依据,阐述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具备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前提,分析股票期权方案将在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机制中普遍使用,最后指出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股票期权 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青华
本文从高管股票期权(ESO)激励与股东利益相关性、实施ESO激励的动因以及授予ESO后的公司风险承担和对R&D的投资行为三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了国外有关文献,发现授予ESO对公司高管会形成正负两种激励,故ESO既可能增加公司价值,也可能增加新的代理问题、损害股东利益。因为公司实施ESO激励有诸如公司规模、资本结构、管理者的视野与任期、所有权结构和流动性约束等内在动因和增长机会、面临的风险和会计数据噪声等外部促进因素,而各因素会形成高管不同动机的驱动力,进而在风险承担和R&D投资上采用不同的行为。我国上市公司ESO激励的效果、动因与行为还有待更深入地研究,国外的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实施E...
关键词:
ESO激励 股东利益 委托代理 激励动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燕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实施,需要更多的规范来提升财务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以保护公众的利益,股票期权费用化正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股票期权加强监管的重要举措。虽然股票期权费用化的实施会对公司披露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但它所带来的益处却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应尽快将股票期权费用化提上议事日程,并在会计准则制定中维护制定机构的中立性。
关键词:
股票期权 代理 会计监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曜
本文从权利义务、估值、会计、税收等多角度对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近3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公司偏好选择股票期权,但主要行业选择没有差异。运用事件研究法比较两种激励政策的证券市场反应后,发现证券市场对股权激励具有正面反应,但主要是由于股票期权的公告效应十分显著,而限制性股票的股价公告效应并不明显。本文认为,限制性股票优于股票期权,应该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选择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方式。
关键词:
股票期权 限制性股票 比较研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延
本文对70年代以来美国股票期权会计理论从“内在价值法”到“公平价值法”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秀云 王英俊
经理股票期权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最富成效的经理人激励制度,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诞生。其早期雏形是从员工持股计划分离出来的。其本质是让经理人对其所经营的公司拥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其目的是通过利用这种长期的潜在的收益来激励经理人,使经理人目标与股东目标最大限度地保持一致,借此来激励经理人长期经营的积极性,确保企业能够获取持续的竞争力。本文通过介绍经理股票期权理论在国外的实践经验教训,提出我国企业在推行经理股票期权的过程中,要结合我国企业自身的实情,最大限度地处理好经理人的利益与公司利益之间的关系,使经理股票期权真正能够为公司和经理人都带来效益,实现“双赢”的局面,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