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0)
- 2023(9492)
- 2022(7918)
- 2021(7159)
- 2020(5989)
- 2019(13518)
- 2018(12859)
- 2017(24911)
- 2016(12733)
- 2015(14274)
- 2014(14085)
- 2013(13741)
- 2012(13053)
- 2011(12058)
- 2010(12405)
- 2009(11792)
- 2008(11567)
- 2007(10344)
- 2006(9861)
- 2005(9454)
- 学科
- 济(72536)
- 经济(72459)
- 管理(35359)
- 业(29549)
- 企(25236)
- 企业(25236)
- 方法(20963)
- 制(20285)
- 银(20068)
- 银行(19923)
- 行(18673)
- 地方(18639)
- 数学(17730)
- 数学方法(17543)
- 中国(17427)
- 业经(14304)
- 融(14004)
- 金融(14004)
- 农(13632)
- 财(13481)
- 地方经济(12839)
- 学(12415)
- 体(11643)
- 度(11300)
- 制度(11297)
- 业务(10210)
- 贸(9100)
- 贸易(9081)
- 理论(8939)
- 环境(8922)
- 机构
- 大学(186062)
- 学院(181976)
- 济(87709)
- 经济(86003)
- 研究(67628)
- 管理(66712)
- 中国(58737)
- 理学(55231)
- 理学院(54616)
- 管理学(53897)
- 管理学院(53500)
- 财(43249)
- 京(39199)
- 科学(33952)
- 财经(33128)
- 所(32548)
- 中心(31679)
- 江(30167)
- 经(29955)
- 经济学(29071)
- 研究所(28672)
- 经济学院(25763)
- 银(25759)
- 北京(25525)
- 范(25098)
- 师范(24964)
- 银行(24749)
- 农(24741)
- 财经大学(24605)
- 州(24147)
- 基金
- 项目(108993)
- 科学(87097)
- 研究(85079)
- 基金(80666)
- 家(68212)
- 国家(67624)
- 科学基金(58468)
- 社会(58290)
- 社会科(55321)
- 社会科学(55305)
- 基金项目(40871)
- 省(40063)
- 教育(39027)
- 划(33793)
- 编号(33265)
- 自然(33148)
- 资助(32547)
- 自然科(32392)
- 自然科学(32385)
- 自然科学基金(31803)
- 成果(29392)
- 部(25352)
- 国家社会(25182)
- 重点(24697)
- 发(24376)
- 课题(23747)
- 教育部(22991)
- 性(22604)
- 创(22391)
- 人文(22309)
共检索到314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应展宇
银行是市场经济中极为特殊的一类企业,其治理模式及其演进也有别于其他企业。通过对美国商业银行历史的考察,我们发现美国商业银行治理模式的形成受到了危机和金融监管的巨大影响,进而表现出较为浓重的事前治理色彩,即监管部门充当关系型投资者的角色,对银行的日常运营进行较高程度的干预。近20年来,来自市场的并购与业绩敏感报酬等激励约束机制开始在美国的银行治理中发挥作用,出现了事前治理模式与事后治理模式的融合。美国商业银行治理模式的起源与演变不仅是经济效率取向变革的结果,而且也是根植于其特有的平民主义、联邦主义等政治传统以及相关利益集团的斗争,具有较为明显的国别特性。
关键词:
美国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 历史演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类承曜
本文通过一个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重点分析了国有银行改革的三个关键领域:股份制改革、市场化和财务重组,分析各个领域改革背后的逻辑以及存在的问题。结论是尽管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政府更多地考虑了自身的成本和收益,改革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回避了深层次的本质问题,而且政府追求短期化目标的结果是短期内银行财务状况的改善是以长期内风险累积为代价。最后得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股份制改革 财务重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毅 陈妍
手机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一种新兴的金融服务产品,伴随着其不断发展,各种问题也日益显现。本文阐述了我国手机银行目前发展的状况,对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其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产品创新 发展问题 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远彤
商业银行所进行的信息技术投资是巨额的 ,信息技术对商业银行的作用和影响是深刻的和全方位的。从信息技术创新的发端起 ,商业银行就开始接受并逐步大量使用该领域几乎最前沿的技术成果。从最初的单纯的信息传递 ,到后来对手工劳动的简单替代 ,直到现在信息技术改变了银行的经营模式、组织结构、决策过程等几乎所有方面。全面梳理这段历史 ,不仅试图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 ,而且也希望为推进国内这个领域的研究起到一个基础性作用 ,同时 ,也为银行未来的发展战略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材料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商业银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进
本文借鉴花旗集团财务管理经验,围绕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两大核心机制,从产品,价格、满意度以及竞争力四维度考虑,提出全面构建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运行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财务管理 研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鹏 李克川
在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是最重要的金融中介,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全面梳理了中国银行业功能演进的过程,概括总结了商业银行功能演进的内在规律,最后展望了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商业银行功能变化的趋势。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改革发展 功能视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本文旨在为人们解读国家通过注资方式推动国有银行改革的意图与绩效提供一个金融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其主要命题与观点大致有 :第一 ,政府推动下的银行改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那就是一般都受到某种外部因素的刺激并追求短期见效的效果 ;第二 ,在微观经济基础未能得到有效调整的情况下 ,单方面改变银行资本结构的行动注定会无功而返 ;第三 ,国有银行制度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 ,且不乏有效运作的例证 ,通过人为方式降低国有银行比例以提高整体银行效率是一种逻辑误导 ;第四 ,中国国有银行低效率运行的根源不在出资人本身 ,而在于出资人获取回报的特殊经济流程 ;第五 ,若考虑到被巴塞尔协议剔除的一些无形资产可以在国有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亚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利润率的经验考察大多针对非金融部门或整体经济,有关金融部门利润率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不同于固定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和税后利润率等角度,拓展利润率更能反映金融企业自有资金的收益状况,并适用于金融部门与非金融部门的利润率比较。中国金融部门的拓展利润率自21世纪初期以来持续高于非金融部门,此利润率对比状况与资本积累的金融化演变图景相切合。近年来,金融部门的拓展利润率虽呈现下降趋势,但依然在波动中明显高于非金融部门,这意味着资本积累仍有继续金融化的风险,从利润率着手的研究则蕴含着促进资本自动回归非金融领域的可能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罗开位 连建辉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因其高负债、网络化和风险承担机制的特殊性,其治理是不能简单套用一般企业治理中的"股东"逻辑理论的,因此有必要寻找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本文基于对商业银行契约性质的再认识,提出了商业银行治理的"契约型"逻辑。本文认为,商业银行是一个关于组织准租的创造与分配的货币经营型市场契约,决定银行所有权配置的根本性条件是各签约人的"谈判实力"。本文所提出的"契约型"治理逻辑,是一种货币经营型市场契约意义上的银行治理观,它强调的不是股东单边治理,而是具有谈判实力的各签约方之间的多边合作治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牟怡楠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流动性过剩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一方面银行风险意识和管理的变迁影响了其流动性状况;另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增加了各种风险的暴露程度,加大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商业银行可以金融创新为核心,通过资产负债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将解决流动性过剩与加强风险管理结合起来。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风险管理 内在联系 金融创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牟怡楠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流动性过剩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一方面银行风险意识和管理的变迁影响了其流动性状况;另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增加了各种风险的暴露程度,加大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商业银行可以金融创新为核心,通过资产负债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将解决流动性过剩与加强风险管理结合起来。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风险管理 金融创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振忠
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考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可以发现,国有控股给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长期烙上了公共物品性,只是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这种公共物品性表现的强弱程度不同而已。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路径与其公共物品性由强到弱的历史演变,几乎如出一辙。改革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经常性运营状态应该表现为一种弱公共物品。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公共物品 金融改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鹏 温彬
在以国家垄断型供给主导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中,国家效用是一个重要变量,产权结构则是改革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用制度经济学的逻辑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国家效用函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发生变迁,由控制偏好转向效率偏好;第二,2003年前国有银行改革之所以成效不明显,是因为改革没有触动产权结构这一关键变量,仅是技术性边界的扩展而没有实现结构性边界的移动;第三,在满足国家效用和制度变迁的逻辑后,通过全面的制度设计,改变单一产权结构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也便成为合乎情理的逻辑。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林川 曹国华
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和经营状况与一般行业企业存在差异,所以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状况存在特殊性。本文利用2001~2009年间中国的101家商业银行相关数据,以可计量呆账费用法和避免盈余损失法测度了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程度,同时从前景理论视角对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现象,盈余管理分布与一般行业企业的分布状况并不相同,另外前景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中国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商业银行低于阈值时表现为喜好风险,高于阈值时表现为规避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