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02)
- 2023(15557)
- 2022(12748)
- 2021(11780)
- 2020(10194)
- 2019(23352)
- 2018(23394)
- 2017(45595)
- 2016(25084)
- 2015(28445)
- 2014(28612)
- 2013(28392)
- 2012(26015)
- 2011(23431)
- 2010(24062)
- 2009(23051)
- 2008(23251)
- 2007(21387)
- 2006(18930)
- 2005(17335)
- 学科
- 济(108853)
- 经济(108708)
- 业(97892)
- 企(79721)
- 企业(79721)
- 管理(78518)
- 方法(49077)
- 农(48236)
- 数学(40078)
- 数学方法(39444)
- 业经(33371)
- 农业(31888)
- 财(31156)
- 中国(27601)
- 制(22848)
- 务(21670)
- 财务(21615)
- 财务管理(21577)
- 企业财务(20362)
- 学(19745)
- 技术(19547)
- 贸(19532)
- 贸易(19522)
- 理论(19136)
- 易(18964)
- 地方(18957)
- 策(18323)
- 和(18221)
- 体(16749)
- 划(16641)
- 机构
- 学院(369964)
- 大学(365817)
- 济(153141)
- 经济(150013)
- 管理(143610)
- 研究(123525)
- 理学(122869)
- 理学院(121584)
- 管理学(119361)
- 管理学院(118693)
- 中国(97212)
- 京(78091)
- 农(77947)
- 科学(76158)
- 财(69876)
- 所(64717)
- 农业(60556)
- 业大(59752)
- 江(59056)
- 研究所(58384)
- 中心(57408)
- 财经(54910)
- 经(49629)
- 北京(49205)
- 范(46702)
- 州(46207)
- 师范(46186)
- 经济学(45808)
- 院(43454)
- 经济学院(41436)
- 基金
- 项目(237641)
- 科学(186448)
- 研究(172723)
- 基金(171360)
- 家(149653)
- 国家(148259)
- 科学基金(126740)
- 社会(109133)
- 社会科(103072)
- 社会科学(103039)
- 省(95158)
- 基金项目(89849)
- 自然(82332)
- 自然科(80436)
- 自然科学(80412)
- 教育(79427)
- 自然科学基金(79008)
- 划(78838)
- 编号(71513)
- 资助(70867)
- 成果(57833)
- 重点(53475)
- 部(52583)
- 发(51934)
- 创(51119)
- 课题(48937)
- 业(48058)
- 创新(47195)
- 科研(45685)
- 教育部(44557)
- 期刊
- 济(179283)
- 经济(179283)
- 研究(106316)
- 农(77148)
- 中国(74300)
- 学报(58681)
- 财(56641)
- 科学(54989)
- 管理(54956)
- 农业(51789)
- 大学(45086)
- 学学(42586)
- 教育(37847)
- 融(37571)
- 金融(37571)
- 业经(34482)
- 技术(34138)
- 业(28410)
- 财经(27189)
- 经济研究(26804)
- 问题(24089)
- 经(23422)
- 技术经济(20717)
- 世界(19530)
- 版(19486)
- 统计(18647)
- 现代(17865)
- 商业(17669)
- 贸(17426)
- 策(17226)
共检索到562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士云 江激宇 栾敬东 兰星天 方迪
本文运用1900—2010年美国数据和1930—2010年日本的数据,分析了美国、日本的农场数量、农户数量、耕地规模和农业政策的变化过程。美国、日本的农场/农户数量都经历了从快速减少到缓慢减少并趋于稳定的过程,两国几乎都用了3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农场数量的快速减少及其规模化过程。两国农业最主要的经营组织形式分别是家庭农场和农户,而在日本兼业农户占农户数量的主体地位。在农业规模化进程中,美国和日本政府运用农业立法来保障和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并采取了信贷支持、价格补贴、土地流转等促进政策,鼓励和诱导家庭农场规模适度扩大。中国农业快速规模化的进程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及政府积极政策影响下可能只需要20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玲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既是有效解决我国"三农"发展实际困境的现实所需,也是我国农业紧跟世界发展形势、提升农业综合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业规模化经营,并以此作为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打造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具有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实现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必须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文章以美国和日本农业规模化经营管理为例,全面探讨了对我国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玲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既是有效解决我国"三农"发展实际困境的现实所需,也是我国农业紧跟世界发展形势、提升农业综合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业规模化经营,并以此作为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打造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具有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实现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必须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文章以美国和日本农业规模化经营管理为例,全面探讨了对我国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燕琼
本文通过对日本政府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对策进行分析 ,并结合作者在日本松本市进行的专业农户的访问资料 ,说明农业规模化经营是一国农业实现专业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即使对于人多地少的国家也不应该放弃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努力。同时指出 ,根据日本的经验 ,我国要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必须扶植中介组织 ,促进土地流转 ;通过培育各类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经营体、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措施 ,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
关键词:
日本政府 农业规模化 效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魏晓莎
美国自建国以来,农地生产规模经历了扩张、限制及再扩张的过程,除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带来了农产品市场供求矛盾的凸显而使得农地规模受到限制以外,美国农地生产规模都是在持续的扩大。本文将美国政府对农地市场的影响分为3个不同阶段,即自由放任市场经济阶段、政府强化干预阶段和再次重视市场自由化阶段。研究发现:美国农地规模的演变历史是一部美国政府不断渗透、干预农业的历史,政府在农地规模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农地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历史视角梳理了美国自建国以来至今,政府在农地规模化进程所起的作用,来思考中国农地规模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
关键词:
美国 农地规模 政府干预 启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云霞
日本发展农地规模化的主要措施包括:培植农地规模经营主体;实行具有农地规模化经营偏向的财政金融措施;建立健全专门性中介服务机构。其农地规模化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支撑。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应借鉴日本这一发展路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林政
全面理解农地开发规模化的思想,突破传统的以片面扩大农地耕种面积为增收目标的外扩规模型,或以单纯提高小块土地面积上生产要素追加量的内增规模型开发的观念是极端重要的。通过对美国农地开发规模化的实证研究,认为美国农地开发是立足国内资源,通过技术创新,克服资源约束,将以机械技术为特点的农地外扩规模开发与生物良种技术为标志的内含规模开发很好结合的成功典范,这无疑对我国当前农村如何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实施适度的农地开发规模经营,进一步释放农户家庭在经营规模上的内在潜能、增加农户收入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延廷 刘轶
日本的农地规模化制度主要包括放松土地占有限制、解除农地租赁限制、允许公司法人进入农业、实行土地流转激励政策、培养安定高效的农业经营体等。这些制度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果,如户均土地面积增加、农户家庭收入增加、土地流转机制良好、规模化经营体增加等。但也有不达预期之处,如设定的农户经营土地规模没有达到、农户兼业化严重、农民老龄化突出等。鉴于此,我国应借鉴日本农地规模化经验,采取促进农地流转、健全农地流转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措施。
关键词:
日本 农地流转 规模化 农业经营主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鸿志
美国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19世纪50年代后期至1920年的第一个阶段,美国实现了农业半机械化;1920年到1950年的第二个阶段,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应用;1950年至今,美国农业发展步入第三个阶段,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期。美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为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启示:首先,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其次,农业政策有它的预见性和先导性,然而更多是因时循势而采取的战略措施;最后,建立健全的农业政策体系是保证中国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培 冯燕
农业规模化经营离不开农村社会资本的支持。在现代农业型的农村社会中,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中穿插着情感、利益、权力等多重因素,对传统农村社会关系网络有了新的影响。其中,人情关系仍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在很多领域超越了利益关系等其他影响因素。通过对X村种粮大户的深度访谈,了解到农村社会的人情关系在土地流转、日常农业生产与管理、农业技术等领域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与作用。因此,国家除了出台适当的政策与制定制度之外,更需要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来构建更好的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以期引导与规范农业规模化经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靖 冯小
农户家庭经营仍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导形式,通过农业服务的规模化来创造适度规模经营形式,是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提高规模经营程度的可行路径。国有农场在20世纪80年代也进行了"统分结合"的改革,但保留了较强的农场统筹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农场的统筹经营功能为农业服务的规模化提供了落实机制,农场组织在职工家庭分散经营条件下"办不好和不好办"的公共生产环节发挥作用,通过对职工家庭生产服务需求的统筹,促进了职工家庭经营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对接,分散的职工家庭经营也因此满足了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强化统筹经营能力,实现"统"与"分"的有机结合,为当前农业服务规模化在农村的推行提供了借鉴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锦洪 蒲实
以土地私有和农场规模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美国现代农业,一方面其农业的真实产值呈水平分布,表现出基础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农业的真实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日益降低,农业的发展不能增加个人收入。农场经营净剩余的实际值逐年降低,90%以上的农场不能获得美国家庭收入平均水平,需要政府对其进行补贴。土地私有制和农业规模经营不能增加农民收入,不能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应该实施农业支持政策。
关键词:
基础地位收入效应 规模经营 政府补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颖文 吕火明 李晓
[目的]日本与中国同属于东亚小农社会,土地细碎化问题突出。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而其中诸多举措对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方法]以大量数据材料作为支撑,分析日本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现实背景,总结其为应对食物自给率走低、农业人口大量流失、农户兼业化程度加剧、耕地大面积撂荒、务农劳动力高龄化等农业发展难题所采取的主要应对举措及其成效。[结果]日本政府持续创新改进农地制度,推动土地向农业法人经营体集聚;高度重视适用于山丘区和农村留守劳动力的中小型农机发展,有效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缓解了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积极培育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组织经营模式创新;全方位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实现农业规模经济效益;多层次开展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化解农业接班人危机。[结论]中国正处于农地细碎化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充分借鉴日本成功经验,通过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大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运营效率,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等举措,促进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