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2)
2023(5688)
2022(4925)
2021(4781)
2020(3858)
2019(9005)
2018(8848)
2017(17329)
2016(9785)
2015(10884)
2014(10953)
2013(10707)
2012(10342)
2011(9585)
2010(10254)
2009(9596)
2008(9523)
2007(8491)
2006(7833)
2005(7182)
作者
(27849)
(23100)
(22965)
(21915)
(15187)
(10960)
(10610)
(8839)
(8738)
(8655)
(7854)
(7763)
(7603)
(7535)
(7498)
(7095)
(6876)
(6857)
(6829)
(6746)
(5952)
(5762)
(5628)
(5478)
(5248)
(5245)
(5228)
(5213)
(4768)
(4690)
学科
(34373)
经济(34316)
管理(25138)
(23931)
(18674)
企业(18674)
方法(12022)
(11517)
中国(10110)
(9814)
贸易(9812)
数学(9775)
(9731)
(9598)
数学方法(9528)
(8803)
(8550)
金融(8549)
业经(8066)
(8034)
(8015)
(7714)
银行(7699)
(7477)
农业(7365)
地方(6966)
及其(6529)
理论(6395)
政策(5820)
(5761)
机构
大学(141433)
学院(139626)
(59067)
经济(57706)
研究(54525)
管理(50054)
理学(42006)
理学院(41452)
中国(41450)
管理学(40701)
管理学院(40423)
科学(31075)
(30826)
(29659)
(28459)
研究所(25609)
中心(23826)
(22890)
(22484)
财经(22267)
(21706)
师范(21562)
(20203)
北京(20182)
(19465)
农业(18013)
经济学(17904)
业大(17901)
师范大学(17664)
(17609)
基金
项目(84953)
科学(67009)
研究(65717)
基金(61138)
(52871)
国家(52402)
科学基金(43587)
社会(40369)
社会科(38234)
社会科学(38225)
(31323)
教育(30916)
基金项目(30691)
(28128)
编号(27554)
自然(26990)
自然科(26334)
自然科学(26322)
资助(25905)
自然科学基金(25849)
成果(25722)
课题(20097)
(19908)
重点(19551)
(19002)
(17852)
(17279)
教育部(17072)
项目编号(16646)
(16414)
期刊
(69713)
经济(69713)
研究(48096)
中国(29001)
(21803)
教育(21046)
(20708)
学报(19232)
管理(18824)
(18760)
金融(18760)
科学(18741)
农业(15185)
大学(14986)
学学(13566)
国际(12426)
(11011)
经济研究(11007)
技术(10643)
财经(10455)
业经(10206)
世界(9502)
问题(9098)
(9030)
(8235)
(7373)
论坛(7373)
图书(7276)
现代(6728)
理论(6654)
共检索到227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曾国安  兰荣蓉  
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反垄断机构主要依据国内反托拉斯法体系,逐步发展了单边政策、双边协定及多边合作等多种方式,在国际反垄断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究美国反国际垄断政策的演进及特点对于我国参与国际反垄断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余东华  
在110多年的反垄断实践中,美国反垄断政策的价值目标、判定原则和理论基础保持了动态演进。美国反垄断政策演进的基本动力是社会经济条件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经济学思潮也扮演了积极的促进角色。回顾和反思美国反垄断政策的演进历程和阶段性特征,对于我国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翼  
本文从反垄断法与反知识垄断的关系、国际上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不同声音及现实力量、自由软件运动及其广泛影响等方面论述了人们比较容易忽视的国际上反对由知识产权引起的知识垄断的潮流及其发展动向,并分析了它们对中国的重要启示,认为中国应成为国际舞台上反知识垄断的重要力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永添  
在过去的五次公司并购浪潮中,美国政府奉行的反垄断政策经历了由宽渐严、再由严渐宽的变迁过程。第三次浪潮之前的渐严变化是出于反对大企业垄断、保护国内市场自由竞争的考虑,第四次浪潮后的渐宽变化则更多地考虑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维护本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地位。政策的变迁反映出美国政府"国家利益至上"的一贯立场。发达国家貌似公平的竞争规则往往给经济地位不同的国家造成不公平的后果。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基于企业兼并的反垄断立法及司法原则,应致力于在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努力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民族产业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乾文  
美国反垄断的实践丰富多彩 ,也伴随着不断的理论创新。本文从分析美国反垄断的理论与实践入手 ,分析其可借鉴之处 ,以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仲豪  
美国的行政垄断规制及其改革在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典型意义。其行政垄断规制及改革的基础是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对行政垄断行为的规制相对宽松。行政垄断规制及其改革具有路径依赖和循序渐进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行政垄断规制及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富新梅  
美国数字经济反垄断转向的趋势较为明显。本文通过对美国数字经济领域垄断行为及数字经济反垄断法案的研究后发现:美国数字经济领域反垄断的转向,是美国反垄断法律理念转变、遏制平台权力扩张及民众支持的综合结果。对于中国而言,美国数字经济领域反垄断转向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应在明确数字经济反垄断主体规制模式基础上,保持反垄断的法治化及理性轨道,加强反垄断与常态化监管的衔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青  辛群  张炜  周智高  
本文首先分析了超高定价、掠夺性定价以及价格歧视等三种主要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价格垄断行为。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这三种价格垄断行为的国际认定进行了阐释,列举相关案例并作了进一步说明。最后,借鉴国际执法实践谈了对我国反价格垄断执法的几点启示,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汉洪   王成  
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对与其决策相关的经济变量的未来变动值所作的估计或判断。在经济学中,预期主要包括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其不仅影响个人和企业的行为,也影响政府决策的结果。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已有大量关于预期的研究,但在反垄断政策领域,预期还未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借鉴预期在宏观经济学中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预期的作用及其对反垄断政策的若干启示:第一,反垄断政策是政府与经营主体之间的博弈,在理性预期下,政府存在背弃诺言的激励,因而最优控制理论并不适用于经济计划。第二,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面临是遵守规则还是相机抉择的取舍,两种选择分别体现出原则性和灵活性,政府应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第三,政府的政策信誉对反垄断政策的执行效果至关重要,时间不一致的政府政策将会损害其信誉,建立政府的政策信誉比政策本身更为重要。第四,预期管理对反垄断政策是重要的,西方国家的预期管理在提高宏观经济政策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认为,与宏观经济学重视对预期的研究相一致,对预期的研究或将成为反垄断政策领域至关重要的一环,充分理解、研究和有效运用预期,对于政府实现既定经济目标、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市场活力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喻勤娅  
以经济效率作为反垄断立法的目的和反垄断的标准是由芝加哥学派最早提出的。将经济效率作为反垄断的首要目标不仅是区别反垄断规则与反不正当竞争规则的有效标准,更是符合经济规律的需要。我国没有专门的反垄断法,有关垄断行为或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出现在若干部法律中。我国各条反垄断规则都有其不足之处,保护消费者权益一直占据着立法目标的核心地位,效率标准并未突出地成为反垄断的终极目标。只有明确了反垄断法的目标和作用,才能合理地划分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的界限,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正怡  
当前,国际反垄断双边合作模式已成为最为有效的国际反垄断合作路径。美国、欧盟作为国际反垄断双边合作的先行者,在不同阶段探索了不同类型的国际反垄断双边合作模式,体现出国际反垄断合作目标、合作内容以及与国际投资并购的相互关联性。我国自《反垄断法》颁布以来,已经开启国际反垄断双边合作备忘录,随着国际反垄断合作的深入发展,我国国际反垄断双边合作模式将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完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林平  
近期反垄断在中国市场治理中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但学术界对反垄断科学监管的真实涵义尚缺乏研究。本文论述监管误差(即“假阳性”和“假阴性”误差)社会成本的概念及其非完备可观测性,采用决策理论框架刻画误差成本极小化监管力度以进行理论拓展,并得到政策启示。最优决策的比较静态分析表明,反垄断科学监管力度具有如下性质:最优监管力度在新业态领域、市场进入活跃的行业相对较低,而在金融行业相对较高;对创新型行业的科学监管要求“慎之又慎”。本文还研究了中国“中央—地方”分散型反垄断监管体制,首次提出监管误差“跨区域社会成本”概念。博弈理论分析表明,一般情形下,分散型监管将导致全国统一市场中的次优监管;设立“中国反垄断区域监管处”将有助于消除监管次优性。从法律设计角度考虑,《反垄断法》修法应明确阐明其福利标准,以消除法律实施14年来一直未受重视的判定标准模糊的制度性缺陷。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史东辉  程美芳  
发达国家反垄断政策的若干争论与启示史东辉,程美芳1890年著名的《谢尔曼法》在美国颁布以来,反垄断政策在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变迁。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基本的微观经济政策.反垄断政策的地位及其效用应当说是不容否定的。然而,...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史东辉  程美芳  
发达国象反垄断政策的若干争论与启示(续)史东辉,程美芳在实证意义上对开放经济条件下实际市场集中度的衡量问题较为著名的研究,当属美国经济学家西奇尔(WernerSichel,1975年)和马费尔斯(ChristianMarfels,1979年)。他们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