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20)
2023(5434)
2022(4505)
2021(4541)
2020(3501)
2019(8235)
2018(8087)
2017(14127)
2016(8918)
2015(9994)
2014(10215)
2013(9127)
2012(8630)
2011(8060)
2010(8616)
2009(7729)
2008(7513)
2007(6808)
2006(6413)
2005(5945)
作者
(21292)
(17641)
(17424)
(17067)
(11466)
(8343)
(8197)
(6968)
(6765)
(6748)
(5846)
(5802)
(5709)
(5699)
(5632)
(5630)
(5428)
(5302)
(5207)
(5204)
(4669)
(4444)
(4225)
(4159)
(4123)
(3985)
(3985)
(3962)
(3584)
(3579)
学科
(21576)
经济(21548)
教育(19351)
管理(19024)
(16725)
中国(13788)
(12826)
企业(12826)
(8772)
理论(7896)
(7490)
(7431)
教学(6724)
(6586)
方法(6551)
数学(5685)
及其(5589)
数学方法(5498)
(5495)
政策(5466)
(5460)
贸易(5457)
(5428)
农业(5361)
(5342)
地方(5192)
方针(4809)
技术(4801)
业经(4790)
发展(4773)
机构
大学(115816)
学院(112098)
研究(44563)
(40168)
经济(38915)
管理(36086)
教育(30091)
理学(30040)
理学院(29582)
管理学(28983)
管理学院(28719)
中国(27985)
(27083)
师范(27016)
(26310)
科学(23735)
师范大学(22241)
(21795)
(21259)
(19521)
研究所(19453)
中心(19025)
北京(18022)
(16014)
职业(15640)
技术(15592)
财经(15493)
(15085)
(14045)
(13305)
基金
项目(65040)
研究(58568)
科学(53079)
基金(43118)
(35359)
教育(35242)
国家(34872)
社会(33882)
社会科(31790)
社会科学(31786)
科学基金(29226)
编号(27682)
成果(26750)
(26076)
(24400)
课题(22862)
基金项目(20753)
(19815)
资助(17905)
规划(16852)
(16554)
(16547)
项目编号(16429)
自然(16182)
重点(15954)
自然科(15787)
自然科学(15783)
(15654)
自然科学基金(15481)
教育部(15042)
期刊
教育(50967)
研究(49702)
(48404)
经济(48404)
中国(33007)
(14916)
管理(13193)
技术(13162)
(12598)
(12517)
金融(12517)
职业(12507)
科学(11163)
学报(10886)
大学(10145)
农业(8892)
(8026)
论坛(8026)
技术教育(8019)
职业技术(8019)
职业技术教育(8019)
业经(7489)
经济研究(7434)
学学(7425)
财经(7310)
(6817)
(6359)
(6125)
图书(5973)
国际(5953)
共检索到191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东辉  
美国双语教育近年来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但是少有学者对此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因而缺乏系统的观点。本文根据笔者对美国双语教育项目的亲身参与,系统阐述了美国双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并对双语政策的演变进行了反思。笔者认为虽然移民潮、国际环境变化、国内政局交替等因素直接推动了双语教育政策的演变,但是这些外在条件只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双语教育争辩的真正根源在于不同的语言取向和语言意识形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剑丽  袁锐锷  
美国双语教育有三方面的目的 :更多更好地快速学会英语 ;更好掌握学校课程 ;培养学生自尊心以使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并减少辍学现象。本文将以这三个目的为基础 ,从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是促进还是干扰、要多元文化还是要统一一种语言的共同文化、如何平衡学业指导目标与语言发展计划三方面 ,分析其对美国双语教育政策演变的影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冯广兰  
在多元文化教育改革和民权运动中,少数民族对教育平等权利的要求及其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推动了美国双语教育的发展。在双语教育制度建立、执行、废止的过程中,政治博弈对其发生着深刻的影响。美国双语教育的失败,体现了政治诉求与教育发展规律之间的矛盾。本文考察美国双语教育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分析双语教育政策从制定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特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崔凤华  李春生  
多民族、多种族、多语言的社会特征决定了双语教育在美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然而,美国双语教育的实施却一波三折。本文通过追述美国双语教育演变的历史,从目前美国社会反对双语教育呼声日渐高涨的现实出发,以政治视角为切入点,分析自由平等观念和民族主义思想对美国双语教育的影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文清  于家太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纳  
国内有关双语教育的文献中,许多都论及国外双语教育的情况,包括美国的双语教育(如冯新增、海淑英1998;胡壮麟2004;等),对美国双语教育的讨论,主要侧重于其历史沿革、教学模式等。近年也有—些文献(如冯小钉2004;吴剑丽2004;郑新容2005;等)论及到了美国双语教育的政治性。本文试图介绍和探讨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形成的社会政治背景,着重分析在美国错综复杂的种族政治中,美国的政治人物、政府机构和司法体系催生美国双语教育政策的过程,尤其强调美国双语教育这一教育问题的政治性,希望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美国双语教育的认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瓦  
自从1968年美国颁布第一部《双语教育法案》确立了双语教育的合法地位以来,美国的双语教育在短短30多年时间里几经沉浮,可谓命运多舛。本文就美国社会对语言多样性问题所持有的三种不同语言观及其在美国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深刻理解美国双语教育兴衰变迁的政治性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申素平  王俊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最新判决中继续维持积极差别待遇录取政策的合法地位,引出少数族裔优势群体学生从中不当受益的"奶油层"争议。仅有少数族裔之名,但无弱势状况之实,是"奶油层"的主要特征。联邦对少数族裔的正式分类不能充分体现成员内部差异,高校在追求多元化学生群体目标时过度关注少数族裔身份,政策效应累加使少数族裔优势群体学生更具入学竞争优势,是"奶油层"产生的主要原因。其造成政策积极效果难以全面惠及少数族裔弱势群体,不能充分实现源自多元化学生群体的教育利益,增加高校应对司法诉讼履行举证责任的难度等负面影响。面对司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莉颖  
本文对美国《双语教育法》出台的动因、基本内容与双语教育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美国双语教育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做了剖析,认为美国双语教育的长足发展,得益于双语教育立法。我国双语教育要健康发展,加速双语教育立法势在必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刚  邓峰  
本文就美国双语教育不同时期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探讨,观察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可知:政治因素决定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发展和变迁方向;多元文化推动美国双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地方政府决定美国双语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和效果;语言价值取向决定美国双语教育政策目标的转向和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申明锐  蒋宇阳  张京祥  
县域是完成农民就近城镇化、实现城乡要素跨界配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最为基础的空间单元。在一些户籍人口规模大的县域,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的提标扩面是保障城镇化质量的关键,而教育设施至关重要。通过剖取皖北太和县重点研究,发现该类县城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基础教育驱动人口集聚的城镇化景观,现象背后折射出农业转移人口以家庭为单位用时空成本换代际流动的诉求,即该类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农村学生家庭在乡城迁移过程中发生了从"半耕半工"向"半工伴读"的分工模式转变,家庭成员因就近陪读和远距离务工相结合而呈现横跨乡村—本地县城—异地大城市的时空离散。以教育为媒介,上一代在付出巨大时空成本的同时,下一代进行着"城市性"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的社会习得,积累融入社会阶层体系的文化资本,乃至以考学作为通道,实现基于代际之上的城镇化。研究对于具体规划实践中,认识县域城镇化的特征趋势、扩大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中教育资源的供给,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实证基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秋苹  
本文通过对基础教育市场化政策的梳理,探讨了教育改革政策的内在矛盾,指出教育行政部门的"理性无知"放大了基础教育市场化的经济理性,导致基础教育产品偏离公共性特征。修正政策实践的价值背离、实现基础教育的多样均衡,有赖于教育政策的系统化以及政治、市场、学校的良性互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倩  刘宝存  
长期以来,由于受语言的限制,许多少数族裔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远远落后于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为了帮助英语水平有限的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196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首个《双语教育法》。虽然到20世纪初该法案最终取消,但相关政策为推动美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政策变迁过程来看,政治力量介入使得美国双语教育政策的变迁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反复;从政策价值取向来看,由于政策决策者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态度转变,导致美国双语政策价值取向由"语言是权利"和"语言是资源"走向"语言是问题";从政策执行过程来看,联邦政府非常重视推进学区的自身能力建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郭倩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保障下,我国的双语教育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本文从新时期(1979—1999)对平等规范化的双语教育的探索、新世纪(2000—2011)标准化双语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新节点(2012—2016)全面加快双语教育发展步伐、新时代(2017以来)双语教育发展新趋势四个不同阶段,对我国双语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今后我国双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相结合,优惠政策与特殊政策相结合,完善中国特色双语教育政策体系;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相结合,全面提升双语教育质量;培养与培训相结合,培养高水平的双语教师队伍;促进信息化语境下的双语教育转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双语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邓衡山  孔丽萍  廖小静  
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真假之争,本文审慎地讨论了合作社的本质规定,并基于此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实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梳理了学界关于合作社本质规定的主流看法,指出了既有观点在论证方式上的缺陷,继而认为如果要给一个组织冠以合作社的名称,并使该组织名副其实,就必须考虑合作社原则的历史传承性。一个名为“合作社”的组织,其实际类型可能有四种,而中国现实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都不属于经典意义上的合作社,要判断它们是否是新型合作社,需要探讨合作社演化的边界。基于企业产权理论,本文分别讨论了“盈余按惠顾额返还”“成员民主控制”两大原则是否可以突破,以及突破的底线。本文还分析了“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是什么”与“判定现实中的合作社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合作社”这两个问题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本文用“只要盈余按惠顾额返还的比例超过50%就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这一标准,重新检视了中国现实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得出“中国现实中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社元素都较弱甚至缺失”的结论。本文认为,现有政策扶持以物资支持为主是合作社名不副实的根本成因;解决合作社名不副实问题的有效途径,既不是加强对合作社的监管,也不是放宽合作社的定义域以迎合现实,而是要从根本上调整对合作社的支持政策,即由物资支持转向制度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