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86)
2023(6449)
2022(5517)
2021(5194)
2020(4395)
2019(9916)
2018(9797)
2017(18289)
2016(10501)
2015(11708)
2014(11853)
2013(11507)
2012(10915)
2011(9991)
2010(10427)
2009(9945)
2008(10063)
2007(8981)
2006(8045)
2005(7567)
作者
(31063)
(26114)
(25852)
(24641)
(16760)
(12418)
(11766)
(10052)
(9963)
(9407)
(9086)
(8875)
(8662)
(8467)
(8383)
(7915)
(7713)
(7658)
(7643)
(7588)
(6755)
(6541)
(6296)
(6024)
(5957)
(5884)
(5789)
(5742)
(5325)
(5202)
学科
(35163)
经济(35076)
管理(33199)
(28402)
(24516)
企业(24516)
(14605)
方法(13224)
(12795)
数学(10887)
数学方法(10678)
中国(10048)
(9897)
(9173)
业经(9162)
(9040)
(7949)
金融(7946)
(7900)
银行(7875)
体制(7630)
教育(7596)
(7513)
(7464)
财务(7442)
财务管理(7420)
(7290)
制度(7256)
企业财务(7062)
理论(6680)
机构
大学(157927)
学院(151504)
(60153)
经济(58602)
研究(57883)
管理(54194)
理学(45935)
理学院(45275)
管理学(44436)
管理学院(44124)
中国(41726)
(34446)
科学(33574)
(32036)
(29695)
研究所(26672)
(25780)
(24720)
中心(24617)
财经(24263)
(22467)
师范(22237)
北京(21974)
(21898)
业大(21755)
(21223)
农业(20222)
经济学(18931)
(18813)
师范大学(18490)
基金
项目(98353)
科学(77702)
研究(72952)
基金(71930)
(63150)
国家(62639)
科学基金(52658)
社会(46240)
社会科(43656)
社会科学(43646)
基金项目(37482)
(37178)
教育(35239)
自然(33425)
自然科(32624)
自然科学(32608)
(32570)
自然科学基金(32059)
编号(29123)
资助(28957)
成果(26373)
(23771)
(23042)
重点(23006)
课题(21649)
(20590)
(20563)
教育部(19848)
创新(19373)
(19349)
期刊
(71393)
经济(71393)
研究(51493)
中国(36714)
(25805)
学报(24975)
(24229)
教育(23976)
科学(23157)
管理(21131)
大学(19572)
学学(17945)
农业(16155)
(15797)
金融(15797)
财经(12501)
技术(11466)
(10682)
经济研究(10243)
业经(9653)
问题(8996)
(8856)
(8680)
世界(8239)
(8084)
(7834)
国际(7666)
科技(6863)
(6772)
论坛(6772)
共检索到241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世奎  沈文钦  
美国博士生的学习成本较高,但资助体系比较健全,各种资助的覆盖面和资助强度都比较高。总体而言,助研、助教和各种奖学金、助学金逐渐成为其经济资助的主要来源,1998-2008年间博士生获得上述资助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学科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从资助强度来看,博士生如果能够同时获得奖助金和助学金,则足以支付除"全时/全年"学习方式外其他情况的经济支出。不同的资助模式对博士生修业年限和完成率、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职业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我国博士生资助体系的完善不仅需要教育、财政行政主管部门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需要一系列的制度设计。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汪小会  王莉  
以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院为例,研究法国理工科博士生资助体系现状,指出其博士生资助具有制度规范化、来源多样化、方式合同化、奖学金国家化和力度标准化等特点。针对我国博士生奖助体系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博士生资助体系应借鉴法国理工科博士生资助体系的经验,强化博士生资助的工资性质,拓展资助来源渠道,加大资助力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谷志远  
基于美国教育统计中心高校学生资助调查(NPSAS)的结果,对美国各类博士生所获资助的比例、额度、类型、来源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博士生资助体系改革的建议:建立博士生资助需求的动态监控机制;优化博士生资助结构,建立奖励与资助相结合的资助体系;进一步发挥国家助学贷款在博士生资助中的作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彭安臣  
我国博士生资助制度经历了人民助学金、"奖学金+三助金"、高校自主统筹安排资助经费和"全面收费+高资助"试点四个发展阶段。目前博士生资助面临着博士生资助水平较低、资助定位不明确、资助结构不合理、文科博士生资助状况令人担忧等问题。博士生资助制度不仅需要微观层面的调整,更需要宏观层面的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祖超  熊艳  张俐  
美国博士生导师制度大体经历了摸索前进、规范确立、曲折发展、改革创新四个发展阶段,在博士生导师遴选制度、负责制度、聘任制度、评价激励制度方面日趋成熟。美国博士生导师制度在演变历程中的主要发展改革经验是: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国外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凸显本土特色;适应社会需求,确保人才质量;强调规范管理,提倡各具特色。借鉴美国博士生导师制度的经验,我国可从实行导师组负责制、改革博导终身制、完善博士生导师评价制度、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着手,加强中国特色博士生导师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冯永刚  高斐  
介绍了美国研究生资助公正客观的资助评审制度、科学规范的资助管理制度、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相结合的资助类型、强有力的多元资助体系和差异化的资助分配制度。提出我国应改革奖助评审制度,促进评审公正客观;强化和落实高校与各院系职责,健全与完善研究生资助管理制度;拓宽资助渠道,促进资助类型多样化;加强资助力度,扩大资助受益范围;实行差异化的资助分配制度,推进教育公平。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罗玫  夏冬林  
优秀的会计师资是世界各国院校稀缺的人力资源,而高质量的会计博士教育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首要前提。本文详细阐述美国会计博士的招生、培养、去向,为我国会计博士的培养方式提供借鉴。本文提出,我国应实行独立的博士生与导师关系,大力提高会计教师职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期实现高质量的博士生教育,并提高我国会计研究水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雪  袁本涛  
针对博士生淘汰制在我国未能严格落实的问题,以40所美国一流研究生院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美国实行博士生淘汰制的经验是:以研究生学术进展评估制度作为基础,并通过评估进行质量预防和改进;具有合理的善后措施以及配套的高校制度、研究生招生体制和高等教育系统体制。结合我国现实并借鉴美国经验,为我国推进博士生淘汰制改革提出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姚云  
美国博士后教育经历了诞生与扩散、积极促进和调整与发展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相应的制度。随着经验的积累,美国博士后制度的特点正在逐步系统与定型:注重人才培养与使用,对博士后的质量评价则根据协议执行,体现了一种松散的管理,根据协议对博士后进行质量评价。美国博士后制度存在如博士后身份不明确,发展规模起伏不定等问题。借鉴美国的做法,我国博士后制度发展应下放管理权限,明确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博士后第一责任人;提高待遇,吸引更有竞争力的人员来做博士后;设置科学评价指标,注重博士后教育的规模与质量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石鸥  陈旻君  
制约美国博士教育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教育经费、重大政治事件、科技革命、社会需求、高等教育结构及人口数量等。我国博士教育规模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目前我国博士教育规模应该零增长或低增长"的观点是片面的。我国博士教育规模应该继续扩大,而不是停滞,这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卫霞  
通过对华东地区10所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的调研,实证分析博士生导师资助制对导师责任心提高、博士生学习科研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业成就提升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发现:理工科博士生导师资助制并没有显著提升导师指导博士生的责任心;理工科博士生导师资助制显著提高了博士生的科研课题参与度和学业科研投入时间;理工科博士生导师资助制没有有效促进博士生学业成就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针对调查结果,对进一步完善导师资助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俐  李祖超  黄杨  
介绍了英国高校经过长期探索建立的较完善的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机制,包括资格认定与任职、角色培育与培训以及考核评估等,指出其运行过程中有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中介机构的有力监督、高校机制环境的主导及导师个人意志的驱使,上述因素共同推动着高校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认为该机制在保障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与博士生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了英国的这些做法对我国高校完善博士生导师遴选、培训、考核评估等方面的借鉴价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献斌  王蕊  
研究美国研究生资助体系建设模式,针对美国研究生资助体系政府主导、资金来源稳定、社会参与度高、资助形式多元化的特点,分析了其对构建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晓娟  吴志功  
从博士生招生、培养方式、导师指导、论文答辩等多个培养环节分析了法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特点,并阐述了对我国博士生培养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熊华军  
MIT既抓跨学科博士生数量,同时又注重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保证了MIT能始终活跃在科学领域的最前沿。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指出社会、政府和大学这三股力量观念的转变是跨学科博士生教育发展的外因,通过“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培养博士生是跨学科教育的宗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