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76)
2023(2829)
2022(2382)
2021(2298)
2020(1962)
2019(4516)
2018(4629)
2017(9101)
2016(5458)
2015(6072)
2014(6164)
2013(5994)
2012(5810)
2011(5274)
2010(5613)
2009(5218)
2008(5113)
2007(4636)
2006(4225)
2005(3938)
作者
(15725)
(13139)
(12935)
(12345)
(8467)
(6212)
(5889)
(5035)
(5030)
(4819)
(4573)
(4513)
(4292)
(4278)
(4162)
(3944)
(3924)
(3898)
(3775)
(3765)
(3327)
(3286)
(3165)
(3133)
(2953)
(2946)
(2940)
(2818)
(2733)
(2653)
学科
(19240)
经济(19202)
(10908)
管理(9376)
方法(8950)
中国(8875)
数学(7576)
数学方法(7442)
(7258)
(6375)
企业(6375)
(6053)
劳动(6036)
农业(5426)
(5285)
(4090)
贸易(4090)
(3998)
(3845)
金融(3844)
业经(3584)
(3546)
(3430)
理论(3347)
(3325)
银行(3309)
人口(3240)
(3221)
(3218)
动力(3087)
机构
大学(81060)
学院(77237)
(31514)
经济(30906)
研究(30784)
管理(25600)
中国(22163)
理学(21927)
理学院(21568)
管理学(20990)
管理学院(20834)
科学(18890)
(18080)
(16921)
研究所(15538)
(14824)
(14485)
(13456)
师范(13341)
中心(12955)
(12148)
财经(12125)
北京(11686)
农业(11549)
业大(11334)
师范大学(11232)
(11016)
经济学(10705)
(10480)
经济学院(9704)
基金
项目(49513)
科学(38958)
基金(36352)
研究(36260)
(32087)
国家(31814)
科学基金(26028)
社会(22964)
社会科(21640)
社会科学(21634)
基金项目(18559)
教育(17844)
(17815)
(16484)
自然(16337)
自然科(15990)
自然科学(15981)
自然科学基金(15689)
资助(15532)
编号(14698)
成果(13948)
(11861)
重点(11556)
课题(10678)
(10258)
教育部(10165)
大学(9764)
国家社会(9683)
(9655)
(9538)
期刊
(32993)
经济(32993)
研究(25216)
中国(17861)
(13616)
学报(13232)
教育(12713)
科学(12247)
大学(10184)
农业(9610)
(9371)
学学(9160)
管理(8665)
(7510)
金融(7510)
统计(7292)
世界(5708)
财经(5604)
(5422)
技术(5196)
(5191)
国际(5186)
决策(5099)
经济研究(5094)
(4855)
问题(4576)
图书(4572)
(4523)
业经(4144)
(4103)
共检索到122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运峰  黄莹  
文章从信息提供角度讨论了美国劳动就业统计。美国就业统计主要由劳工部统计局负责,统计项目包括面向家庭和面向机构2大类。前者为人口调查(CPS),主要反映不同年龄、性别、行业的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等;后者包括当前就业调查(CES)、开工与劳动力流转(JOLST)、就业和工资普查(QEWS)等,主要反映不同地区、行业就业和薪酬。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业宏  黄媛媛  
美国外贸法通过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等措施全方位保护工人及其所在的企业、产业,明确规定国会、总统、商务部、国际贸易法院等国家机构保护劳动就业权的作为义务,同时授予劳工组织等主体享有保护工人劳动就业权的权利。我国外贸法应当将保护外贸关联企业职工劳动就业权作为首要立法宗旨之一,明确各机关保护职工劳动就业权的积极作为义务和责任,防止外国政府滥用贸易政策法律和各种新旧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侵害职工劳动就业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勇  侯桃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各国就业问题出现新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世界各国尽管国情不一,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提高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调控目标。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对当今中国解决就业问题无疑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伦  王永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符钢战  
宏观经济学认为,在短期内,国民收入水平是就业量的函数,就业量的多寡直接影响着国民收入的高低。所谓“就业”状况,广义而言,是指社会一切生产要素得到利用的状况;狭义而言,是指劳动就业状况,即社会劳动力资源得以利用的状况。这里,我们研究的是后一种意义的“就业”。本文首先描述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劳动就业统计体系,然后分析中国劳动就业统计指标的理论界定的内在缺陷,研究如何改进中国劳动就业的统计界定问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阳  
随着我国从个别的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转型,集体劳动关系的调整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作为较早实现工业化的美国,在建设劳动法律体系和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方面也曾经历过一个曲折的阶段。为了解美国劳动关系治理特别是集体劳动关系治理当中的经验,本刊记者采访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劳动和就业关系学院Michael H.LeRoy教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熊明宝  王蓓  
如何通过劳动市场政策克服失业是当今各国政府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各国劳动市场政策因其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不论所采取的具体政策有何差别,克服失业总是各市场经济国家政策措施的核心内容。这一点有下列三点理由可以说明,第一,从劳动者的观点来看,个人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业宏  肖蓓  
劳动就业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而我们因思想上不够重视招商引资中的就业权保护,加上《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及外资并购的法规对目标企业职工劳动就业权的保护存有瑕疵,使外资在并购中肆意侵害职工劳动就业权。应制定统一的《并购法》,修改上述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目标企业被外资并购后职工劳动就业权不被侵害。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徐建斌  
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与扶贫工作的攻坚、冲刺期的现实背景下,基于"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的税收政策选择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对美国劳动所得抵免(EarnEd IncomE Tax crEdIT,简称EITc)政策的目标、特征、实施过程与减贫效果进行介绍与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扶贫成果的可持续性,我国应当吸收与借鉴EITc政策的相关理念,研究并适时推出符合国情的EITc政策。EITc政策应当与个人所得税改革相互结合、与就业政策相互配合、与人口政策相互促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明勤  
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劳动就业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我国人口众多,国民教育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劳动就业压力大。目前,又面临大量的企业富余职工、下岗职工和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等基本状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劳动就业的发展面临一次新的挑战与机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东强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问题陈东强广西大学社会科学部失业和就业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这个问题都让政府决策者感到棘手。本文暂撇开人们常规的思路,着手从科技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两个新的概念,即全质性科技创新与非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长明  
1995年,我国人口突破了12亿大关,这个事实提醒我们,在经济高速度增长的同时,人口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流动的人口达8000万之众,汹涌澎湃的“民工潮”冲击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城市劳动失业率不断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总计达2亿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相当一部分正在以无序的形态流入城市,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秋华  
劳动就业问题,是我国在世纪之交所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棘手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将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围绕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速度、科学技术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以求澄清某些模糊认识,为我国再就业工程的实施提供一点有参考价值的思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长城  
长期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城乡隔离的条件下进行的 ,农民被严格的户籍制度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 ,进行低效甚至无效的劳作。政府考虑就业问题时 ,主要是将就业视为城市的福利分配和社会贫困救济 ,从社会政治安定和社会伦理道德角度去考虑。因此 ,所选择的工业化、城市化方式对就业结构转换作用力不强 ,就业结构极具低级化、刚性化的特征。本文认为 ,必须重新认识城市化方式 ,选择城市化道路 ,在城市化过程中解决就业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邵文国  
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的关系邵文国科学技术进步必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它已为近代三次技术革命的实践所证实。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电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和以电子计算机在生产中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都对社会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