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1)
2023(4536)
2022(3630)
2021(3682)
2020(3075)
2019(7320)
2018(7192)
2017(13706)
2016(7364)
2015(8688)
2014(8312)
2013(8442)
2012(8135)
2011(7650)
2010(7404)
2009(7001)
2008(6716)
2007(5694)
2006(5037)
2005(4839)
作者
(19468)
(16463)
(16329)
(15912)
(10619)
(7795)
(7380)
(6578)
(6505)
(5830)
(5829)
(5516)
(5477)
(5267)
(5232)
(5099)
(4890)
(4833)
(4763)
(4454)
(4225)
(3907)
(3904)
(3762)
(3726)
(3597)
(3486)
(3432)
(3369)
(3276)
学科
(32839)
经济(32801)
(15784)
管理(14553)
方法(14551)
中国(14104)
数学(13625)
数学方法(13574)
(10872)
(9778)
贸易(9773)
(9671)
(9040)
企业(9040)
农业(7550)
(6260)
(6027)
关系(5709)
(5701)
金融(5700)
(5685)
银行(5685)
(5596)
(5535)
劳动(5518)
(5491)
业经(5333)
(4751)
(4686)
环境(4656)
机构
大学(109528)
学院(103770)
(56642)
经济(56034)
研究(44718)
管理(37400)
中国(35866)
理学(31851)
理学院(31463)
管理学(31193)
管理学院(30969)
(24633)
(23149)
科学(22525)
(22250)
研究所(20226)
经济学(20008)
中心(19324)
财经(18949)
经济学院(18049)
(17697)
北京(16791)
(15921)
(15565)
(15002)
师范(14939)
财经大学(14306)
(13499)
科学院(13390)
研究中心(13089)
基金
项目(67911)
科学(54871)
基金(52879)
研究(52427)
(46022)
国家(45678)
科学基金(38156)
社会(36835)
社会科(34982)
社会科学(34978)
基金项目(26677)
教育(24129)
资助(22488)
自然(21551)
自然科(21078)
自然科学(21070)
(20861)
自然科学基金(20756)
(19967)
编号(19519)
中国(18340)
(18118)
成果(17554)
国家社会(17084)
教育部(16068)
重点(15523)
(15066)
人文(14475)
(14084)
社科(14073)
期刊
(58548)
经济(58548)
研究(38248)
中国(24417)
(15598)
(15014)
科学(14478)
学报(13708)
管理(13415)
(12442)
金融(12442)
教育(12055)
大学(11407)
经济研究(10734)
世界(10546)
农业(10436)
学学(10225)
财经(10014)
(9801)
国际(9753)
(8809)
问题(8365)
技术(7179)
(6790)
业经(6376)
技术经济(5091)
统计(5032)
经济问题(5004)
资源(4779)
图书(4741)
共检索到167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梦根  牛华  马艳昕  
劳动力月度调查能反映一国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动态特征,就业失业统计是分析国民经济运行态势的重要数据。美国劳动力月度调查主要包括当前人口调查和当前就业调查,两大项目在指标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数据发布与修订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科学详细的方案。而我国就业失业统计制度至今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考虑借鉴美国的成熟做法和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力月度调查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案与指标体系,更好地监测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改进和加强宏观调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湘怀  李新颜  殷树荣  
由于中国特有的人口包袱和国企长期积淀下来的大量隐性失业人员的存在 ,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和严峻。美国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对解决我国现阶段失业问题 ,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熊桉  
日本在资源贫乏、人多地少的背景下,走城市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第三产业发展之路,较短时间内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其中,政府教育政策起了重要作用。借鉴日本经验,推进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关键是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亚红  
本文根据中国的现实背景界定了土地"非农化"、劳动力"非农化"以及土地与劳动力"非农化"协同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土地与劳动力"非农化"面临的核心问题,即土地过速"非农化"与劳动力职业"非农化"滞后情况并存,对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几种典型模式如浙江模式、咸嘉模式、南海模式、厦门"金包银"模式和三联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珂  金梦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本文综述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并深入分析了这些发达国家在转移过程中的基本经验、伴随的问题和政府干预情况,以期对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密  田思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韩国职业能力开发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主要体现在:以《劳动者职业能力开发法》为主体的法律体系,包括劳动部、职业培训实施机构和企业在内的职业能力开发组织机构。这一体系的实施从整体上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业问题。借鉴韩国的经验,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职业培训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加大对公共职业培训机构支持力度,扩大培训对象,形成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制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包奕峰  黄柏江  
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较短,其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机制还不健全。如何借鉴域外经验,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衔接,是当前摆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郭秀云  
欧盟针对流动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本文分析欧盟经验值得借鉴的地方,提出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地区流动劳动力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的设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少元  
本文介绍了在城镇化进程中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历史经验,特别是20 世纪60年代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干预举措或政策措施,立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教育与培训的多种需求,从国外经验或教训中,寻求借鉴和启示,在比较中提出了某些对策建议,加深了对科技进步与教育培训是农村劳动力良性转移的重要保证的认识,对有关决策和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艳  范静  
劳动力迁移问题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越南Die PPhan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迁移与信贷约束存在正相关关系,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可用的数据。本文针对越南诸多此领域的学者对该问题的不同见解和研究结论进行分析及阐述,借鉴了其中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信贷约束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俊霞  索志林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100多年里,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本文通过对英国、美国、日本3个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梳理与比较,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邹静娴  孟星屹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以下简称“疫情”)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一系列深远变化。发达国家因较早放松对新冠病毒管控,故能提供更为完整的变化轨迹。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疫情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有自动化替代的加速、居家办公的普及,以及此次新出现的“女性衰退”现象(这一说法是为了区别于以往经济衰退中以男性就业下降为主的“男性衰退”)。从劳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看,疫情对于劳动力市场中弱势群体(包括:低技能、女性、年轻及年长劳动力)可能造成更大冲击。从问题的长期/短期性来看,总量层面劳动力市场的萎缩可能是一个源自供需两方面的长期问题。分结构来看,低技能和女性受到的就业冲击有长期化的趋势,但背后原因不尽相同:低技能劳动力的长期就业问题更多源于劳动需求层面的自动化替代因素;而女性的长期就业问题则更多出在供给面,即疫情给女性带来了额外的家庭事务拖累,并且这种家庭分工模式有其延续性。相比之下,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劳动力的问题则更接近于短期问题,有望随着疫情消退而较快减弱。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同时区分问题的长期/短期性,对于厘清思路并找准对策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林原  袁伦渠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曹学兵  
经历了数百年曲折的发展后,英国的工会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通过集体谈判和推动立法,在社会政策、职工工资和福利等重大事项上发挥有力的影响,促使劳动关系调整走上一定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劳资矛盾不断激化,急需建立一个适应时代的劳动关系体制。在产业升级的战略转型时期以及劳动法规尚未健全的背景下,英国工人运动的历史和劳资冲突协调机制的发展,对于处理中国劳动者权益保障、协调和缓解劳资矛盾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