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3)
- 2023(16998)
- 2022(14356)
- 2021(13509)
- 2020(11565)
- 2019(26674)
- 2018(26063)
- 2017(49328)
- 2016(26939)
- 2015(30390)
- 2014(29705)
- 2013(29569)
- 2012(27109)
- 2011(24328)
- 2010(23946)
- 2009(22328)
- 2008(22038)
- 2007(19226)
- 2006(16485)
- 2005(14758)
- 学科
- 济(105708)
- 经济(105591)
- 管理(74246)
- 业(71588)
- 企(57550)
- 企业(57550)
- 方法(51319)
- 数学(46131)
- 数学方法(45598)
- 财(32532)
- 农(29993)
- 中国(29548)
- 贸(25316)
- 贸易(25303)
- 易(24774)
- 学(23873)
- 税(22156)
- 业经(21139)
- 税收(20678)
- 收(20504)
- 制(19937)
- 务(18789)
- 财务(18746)
- 财务管理(18701)
- 农业(18617)
- 企业财务(17744)
- 地方(17630)
- 银(16804)
- 银行(16745)
- 和(15966)
- 机构
- 大学(381255)
- 学院(377641)
- 济(158399)
- 经济(155502)
- 管理(143177)
- 研究(132342)
- 理学(124483)
- 理学院(123090)
- 管理学(120865)
- 管理学院(120199)
- 中国(101233)
- 科学(83294)
- 京(80216)
- 财(75434)
- 农(69998)
- 所(67857)
- 研究所(62125)
- 中心(61016)
- 业大(60379)
- 财经(59683)
- 农业(55632)
- 江(54848)
- 经(54502)
- 北京(50432)
- 经济学(49775)
- 院(47697)
- 范(47408)
- 师范(46755)
- 经济学院(45200)
- 财经大学(44462)
- 基金
- 项目(260543)
- 科学(204539)
- 基金(192895)
- 研究(181005)
- 家(172361)
- 国家(171041)
- 科学基金(144931)
- 社会(116533)
- 社会科(110614)
- 社会科学(110581)
- 基金项目(101620)
- 省(98747)
- 自然(96636)
- 自然科(94502)
- 自然科学(94468)
- 自然科学基金(92839)
- 划(85507)
- 教育(82688)
- 资助(79368)
- 编号(70196)
- 重点(59537)
- 部(58134)
- 成果(56602)
- 发(55078)
- 创(54109)
- 科研(51634)
- 创新(50835)
- 计划(49826)
- 国家社会(49799)
- 教育部(49232)
- 期刊
- 济(161536)
- 经济(161536)
- 研究(110863)
- 学报(68261)
- 中国(67804)
- 农(61803)
- 科学(59558)
- 财(58692)
- 大学(50530)
- 管理(49886)
- 学学(47901)
- 农业(42076)
- 教育(32917)
- 融(31981)
- 金融(31981)
- 技术(30066)
- 财经(28676)
- 经济研究(28490)
- 业经(24965)
- 经(24555)
- 业(23958)
- 问题(22016)
- 贸(21391)
- 版(19453)
- 国际(19424)
- 统计(18445)
- 世界(18035)
- 务(17868)
- 技术经济(17775)
- 科技(17365)
共检索到552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蒋业恒 宿海颖 陈勇
本文构建了一般性的Rotterdam需求系统模型,以家用木座椅为例分析了美国产品层面进口需求的结构性特征,并评估了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实际效果。美国真实进口总支出每上升1%,对中国和越南的产品需求量将分别增长1.07%和1.02%。中国产品价格每升高1%,则自身需求下降0.98%。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的作用机制是加税传导为加价,进而以消费者可见成本的升高抑制进口需求。而对越南的贸易转移作用,基本上来自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市场悲观情绪带来的间接利好。据模型估计,美国加征25%的关税导致中国产品需求量直接降低24.4%,相当于每月减少进口27.3万件,年减少量超过300万件,与现实情况符合程度较高。在没有更多干预政策影响的前提下,中国占50%、越南占40%的市场格局将会得以持续。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孔哲礼 谢众民 李兴中
基于国内外两类企业的双重视角,构建了关税变动与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之间关系的数理模型,并利用2011~2016年商品层面的数据对数理模型所得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总体来看,关税下降确实会提高一国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可能性;分不同类型国家而言,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倾向于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去弥补因关税下降而弱化的贸易保护功能。
关键词:
关税 技术性贸易措施 特别贸易关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辛大楞 张宗斌 车维汉
本文首次使用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我国1040家服务业企业数据,并综合利用Probit模型及其边际效应和oLS估计等多种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服务业企业参与到出口行为以及出口密集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营时间的增加以及具有国际承认的质量认证可以有效提高服务业企业的出口概率和出口密集度。而从企业所在的地区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重、教育水平、FDi以及网络基础设施等因素对此也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进行敏感性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服务贸易 企业 出口概率 出口密集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长英 刘璇 李志远
本文建立理论模型,基于2017—2020年HS6位编码细分产品月度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美国政府加征关税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加征关税降低了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质量,美国关税每提高1%,中国对美出口产品质量下降约0.56%;异质性分析显示,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输美消费品、高技术行业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和质量较低产品质量的负向影响更大;美国的拟加征关税产品清单也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相对于实际加征关税而言影响较小;中国产品的出口流向及路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对东盟国家出口的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但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产品质量没有变化。
关键词:
加征关税 产品质量 出口流向 预期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勇兵 王晓伟 谭桑
后金融危机时期如何保持中国出口常态增长成为当前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难题。本文基于CEPII-BACI数据库1995-2010年中国HS6分位数产品出口贸易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研究先前的出口持续时间对于产品进入新市场的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持续时间可以促进产品进入新市场,且出口持续时间每增加一年,产品进入新市场的概率将提高0.17倍;更重要的是,出口持续时间与新市场进入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的关系,即在最初阶段出口持续时间会促进新市场的进入,但是这种影响随着时间递减,且当出口持续时间达到一个临界值时,这种积极的影响会消失。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政府应适当鼓励企业深化现有贸易关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尚颖 贾士彬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和保险业发展背景下,中国的寿险产品结构面临着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而且影响因素众多。为了更好的把握调整方向,本文试图从公司微观层面寻求影响中国寿险产品结构调整的各个因素。基于2005年~2010年6年间,37家寿险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均衡面板数据的回归方法,得出寿险产品结构与公司的规模实力、经营稳健性、盈利能力、监管、股权性质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并且其调整趋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寿险产品结构调整会更加严峻,在遵循公司内部发展变化的基础上,还应不断适应外因的改变。
关键词:
产品结构 非均衡面板 倒U型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宝顺 刘刚 于楚榕
基于2017~2020年HS6位码产品贸易月度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轮次评估了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征关税虽然抑制了我国输美产品的出口贸易额,降低了我国输美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但也间接丰富了我国产品出口流向及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加征关税对我国消费品和采用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产品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加征关税对我国输美出口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拓展了美国加征关税经济效应的研究,为我国应对国际经贸摩擦、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
贸易摩擦 关税 产品出口 双重差分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娟 刘梦洁 王维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学界、业界普遍关注的重点议题。文章以OFDI企业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20年上市企业产品智能化数据,运用倍差法系统探究OFDI赋能“中国智造”的作用效果与影响路径。研究发现,OFDI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品智能化生产倾向性和产品智能化种类,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此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民企和外企,OFDI赋能“中国智造”对国企的激励作用更为凸显;相较于新兴产业和瓶颈产业,OFDI赋能“中国智造”对成熟产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企业年龄与产品智能化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表明OFDI赋能“中国智造”对于处于“成长”或“成熟”期的中国企业恰逢其时。影响路径的三重差分结果表明,逆梯度下OFDI赋能“中国智造”可借助创新激励效应和成本优化效应实现;顺梯度下OFDI赋能“中国智造”的创新激励效应并不显著,但成本优化效应更为凸显。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企业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及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选择具有重要启示及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施震凯 张能静
本文基于2002~2019年222个国家的HS-6位产品出口数据估计了各国出口三元边际,进而通过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对出口三元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抑制了出口扩展边际的增长,但对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产生了积极作用。虽然三者耦合的总效应为负,但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数字基础设施改善对发达国家出口贸易发挥了积极作用,且这种影响也因产品异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讨论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经济自由度和创新能力在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出口三元边际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并重点体现在集约边际上。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俊 谭洪波 孙新章
厘清环境规制影响就业的内在机理,对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和保就业两大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上市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系统检验环境规制在微观层面上对就业的影响及主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就业效应的影响为正;环境规制主要通过影响企业市场份额以及生产成本等途径对就业岗位数量产生影响。基于此,应推进环境规制与就业政策深度融合,完善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构建环境规制、就业稳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就业 市场份额 生产成本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柳 周云波
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考察了城镇居民2007年、2008年和2013年行业工资差距的变动趋势和特征,并着重检验了2007年行业技术因素在行业工资差距中所起的作用。主要结论有两点:首先,通过测度微观层面行业工资差距,发现在控制了能表示个体特征、工作特征的变量后,行业工资差距依然存在,这与针对其他国家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其次,行业技术水平对我国城镇地区劳动者的行业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对国有制单位、城镇本地居民和小规模企业从业人员的效应更加明显,这说明行业的技术特征可以解释部分的行业工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剑勇 葛晋亮
2018年二季度以来,美国分三批发布和实施对中国2500亿美元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作为浙江的重要出口市场,美国大幅提高关税将对浙江出口造成一定冲击。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加征关税对浙江出口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机电类行业受冲击最大,而传统的纺织鞋服类行业受影响较小。同时,以2019年1月1日为分界点,对关税冲击分别做了预测,在2019年1月1日前,美国加征关税将导致浙江出口下降1.3%;在2019年1月1日后,假设美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25%如期落地,浙江出口将下降2.4%。
关键词:
中美贸易 关税 出口 脉冲响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彭冬冬 罗明津
当前,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主要特征的"逆全球化"思潮涌现,国外的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增长构成严重的威胁。那么,这些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内在机制是什么?文章采用2009-2011年GTA数据库与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从企业这一微观层面定量识别国外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1)国外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显著地降低了受影响企业的出口规模,贸易保护措施的数量每增加1次,受影响企业的出口将下降17%左右;贸易保护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受影响企业的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治政
本文基于关税传导率和价格弹性设定轻微、较轻、正常、较重和严重五种情形,分析2018年美国加税、当前美国加税升级及未来全部商品加税三种情况,根据浙江省对美商品出口数据和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加税对浙江出口、行业产出及GDP增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形下:(1)当前美国加税将引起浙江省对美出口下降7.07%,占2018年出口总额的1.39%;若未来美国对全部商品加税,将引起浙江省对美出口下降8.94%,全部出口下降1.75%。(2)当前美国加税直接拖累制造业产出下降3.65%,间接引致第一产业和服务业产出下降1.74%、1.35%;若未来美国对全部商品加税,将直接拖累制造业总产出下降4.62%,间接引致第一产业和服务业产出下降2.20%、1.71%。(3)当前美国加税引致浙江省GDP增速减少2.19%,计1306亿元人民币;若未来美国对全部商品加税,将引致浙江省GDP增速减少2.77%,计1650亿元人民币。
关键词:
关税 价格弹性 投入产出 GDP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明志 季克佳 张倩玉
近些年来,伴随着进口中间品关税的降低与贸易管制壁垒的削减等一系列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实施,我国的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均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由此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企业出口行为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2000—2006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关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企业出口关系进入退出的影响的经验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企业出口关系的进入,抑制了企业出口关系的退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出口关系的影响因企业生产率水平、加工贸易份额以及企业所有制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表现为加工贸易份额越高、生产率越高的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中间品关税下降对出口关系进入退出的影响作用越强;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同时也因企业所处行业的要素密集度和竞争程度的不同而不同,表现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竞争程度越小的行业,企业进口中间品关税下降对出口关系进入与退出的影响也越强。对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会通过提高进口中间品种类的多样化、提升进口中间品的质量和降低进口中间品的价格这三条途径对企业出口关系进入退出产生影响。这些研究结论意味着,扩大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对于促进我国企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 出口关系 影响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国际资本流动、国内信贷与房地产价格:基于中国宏微观层面的实证分析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决策和形成机制——基于产品层面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政府生产性补贴是否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基于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微观计量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与工资溢出——基于微观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
生产率、信贷约束与企业出口: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分析
融资约束、出口与本土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基于微观企业层面的机理与实证
企业参与PPP项目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基于微观层面的经验分析
汇率波动对企业出口的非线性影响——基于微观层面数据的研究
研究生教育质量:分析框架及其微观层面的思考
外商直接投资、全要素生产率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基于中国企业层面微观数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