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0)
- 2023(7871)
- 2022(6503)
- 2021(6170)
- 2020(5140)
- 2019(11810)
- 2018(11596)
- 2017(21690)
- 2016(11600)
- 2015(13180)
- 2014(13099)
- 2013(13010)
- 2012(12130)
- 2011(11245)
- 2010(11080)
- 2009(10765)
- 2008(10645)
- 2007(9214)
- 2006(8174)
- 2005(7856)
- 学科
- 济(49485)
- 经济(49398)
- 管理(36565)
- 业(31652)
- 企(26178)
- 企业(26178)
- 方法(20202)
- 数学(18030)
- 数学方法(17914)
- 中国(17200)
- 制(15008)
- 财(14836)
- 贸(12173)
- 贸易(12166)
- 农(12087)
- 易(11997)
- 业经(10695)
- 体(10480)
- 银(9970)
- 银行(9965)
- 行(9616)
- 融(9488)
- 金融(9486)
- 体制(8962)
- 环境(8214)
- 务(8166)
- 财务(8147)
- 财务管理(8126)
- 企业财务(7721)
- 学(7644)
- 机构
- 大学(173769)
- 学院(167912)
- 济(82713)
- 经济(81450)
- 研究(64407)
- 管理(62284)
- 理学(53147)
- 理学院(52549)
- 管理学(51934)
- 管理学院(51580)
- 中国(51199)
- 财(39947)
- 京(37383)
- 科学(32727)
- 所(31454)
- 财经(31128)
- 经(28552)
- 研究所(28110)
- 经济学(28017)
- 中心(27728)
- 经济学院(25130)
- 北京(24673)
- 江(23655)
- 财经大学(23365)
- 院(22971)
- 农(21948)
- 范(21704)
- 师范(21561)
- 业大(19190)
- 研究中心(18611)
- 基金
- 项目(107775)
- 科学(87392)
- 基金(82838)
- 研究(82167)
- 家(71403)
- 国家(70885)
- 科学基金(60866)
- 社会(57104)
- 社会科(54356)
- 社会科学(54349)
- 基金项目(42259)
- 教育(37746)
- 省(36788)
- 自然(35914)
- 自然科(35109)
- 自然科学(35099)
- 自然科学基金(34537)
- 资助(34128)
- 划(32760)
- 编号(30682)
- 部(27145)
- 成果(27021)
- 制(26902)
- 国家社会(25583)
- 重点(24654)
- 中国(24519)
- 教育部(24224)
- 发(22957)
- 创(22680)
- 人文(22544)
共检索到267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丽芳
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深层原因主要是通过重振制造业,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同时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同样是为了优化经济结构,缩小收入差距,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美国制造业回归与中国制造业升级不是只有对抗,双方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将促进两国工业的发展与提升。由于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建伟
美国制造业海外转移的历史由来已久,并且导致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金融危机的袭击充分暴露了金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的脆弱性,使欧美发达国家重新意识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重要性,制造业回归与再工业化战略,成为美国等许多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内容。同时,美国制造业回归恰逢一些有利时机,包括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以先进自动化生产线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等,这些条件增加了美国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从2009年4月奥巴马总统首次提出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构想开始,美国制造业回归的目标、思路、框架和措施逐渐清晰,重振制造业已箭在弦上。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姜伟 金祺溦
文章在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考察利益集团是否能主导美国制造业回归的问题。以100个参议员为样本,运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法(FIML)进行模型估计与分析,定量考察两个美国制造业回归法案(S. Amdt. 523和S. Amdt. 817)投票结果背后蕴含的深层次驱动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不同利益集团政治捐资对"制造业回归"法案投票的影响是不同的,美国劳工组织的政治捐资显著影响了议员的投票行为,但商业集团和意识形态组织并未对投票结果发挥显著作用。另外,议员的个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捐资情况,但不影响投票结果。选区经济社会特征对议员投票结果没有显著影响。未来中国需要持续关注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最新进展并正确评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美国重要利益集团保持沟通协调,以减少对我国相关产业的负面影响。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竹邻
前一段时间,网上曾流传一篇题目为"一个日本商人对中国世界工厂的评价"的文章,文章认为,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文章说,世界工厂不等于血汗工厂;中国有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劳的人民,但缺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有世界最多的工厂,但没有一家世界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林丽敏
处于再工业化的潮流下,全球制造业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日本制造业发展也成为焦点之一。纵向分析体现日本制造业回归的特征,横向比较则一定程度表明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未曾失去。深入剖析日本制造业真实走向,因势回归以及主观布局两种成分并存,如此情况应当归结于多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总而言之,关于日本制造业发展,既要正确看待历史事实,也要全方位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准确把握其发展走向。
关键词:
日本 制造业 回归 竞争力 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董云芝 黄国良
一、数据的获取首先,判断企业的生产规模与流程在近期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如有重大变化,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的回归分析就不能比较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成本。其次,分析可能影响制造费用变动的因素,如产量、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等。获取这些变量的历史数据,期限最好限定在最近三年内,如果产品的成本一直比较稳定,可以只选用近一年的数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刚 王荣耀
实体企业"空心化"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要有效抑制实体经济"空心化",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充分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使金融回归本源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应充分考虑引导金融资源在制造业的创新升级、整合优化、强链补链、有序退出的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提升浙江省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积极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建立竞争有序、规范统一的高效率的资本市场,形成对制造业创新的全面支撑。
关键词:
金融改革 脱实向虚 整合优化 强链补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潘辉 汤毅
制造业回归是美国结合国内国际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深刻背景下制定的战略决策,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占领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的制高点。为了实现制造业回归,美国政府制定了包括技术进步政策、投融资政策、人才培养政策、能源政策、市场拓展政策和投资环境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中国首先应加快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其次要从顶层设计加大改革力度,才能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制造业流向、出口以及产业升级等都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丰 胡继灵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白瑜婷
本文从中国作为服务发包方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国内服务外包和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不同影响,并考虑制造业行业生产率差异引起的系数变化。采用中国2000-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服务外包,通过面板OLS回归和门限回归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国际服务外包明显有利于制造业出口,国内服务外包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造业出口;生产率较低的制造业行业,其国际服务外包对出口的影响大于生产率较高的行业。最后从结论出发,针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明
Moran’s I指数和LIsa指数的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各主要指标在省域层面上都呈现出空间相关性,且相关密切程度和相关范围在逐步扩大;制造业空间地理加权生产函数表明,资本对制造业产出影响程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资本对产出影响程度较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劳动要素对制造业产出影响程度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华东、华南和西南等人口密度普遍较大的地区;制造业分位数回归生产函数表明,在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资本要素对产出的影响远高于劳动要素而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资本要素对产出的影响在逐渐的减小而劳动要素对产出的影响在逐渐加大,在制造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劳动要素对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安菊
历经三十多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制造存在"大而不强"问题。面对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及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快速赶超的挑战,重塑中国制造形象,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已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必由之路。重塑中国制造形象,使"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应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制造生态环境;培育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外部氛围;重塑"工匠精神",打造追求完美的企业文化;勇于创新转型,潜心打造优质产品;全面接轨国际产品质量标准;打造自主品牌,成为新价值链的创建者与掌控者;提升国人对自主品牌的信心,营造以用国货为荣的舆论氛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6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加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他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李克强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融入社会的行业。要把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教育培训相融合,通过改革的方式办好、办大职业教育,促进充分就业,实现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华
国家形象是影响中国制造升级的重要因素。中国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不但要提高中国的技术水平,而且要改善中国的形象。本文分析了国家形象与原产国效应以及国家营销的作用,指出中国制造的升级需要国家营销,并提出实施国家营销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原产国效应 国家营销 中国制造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迟
面对内外因素的制约与挑战,中国制造业企业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通过运营模式转变与战略转型,实现成长方式的有效突破。中国企业联合会按照国际惯例新近推出了"200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各项数据显示,200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
FDI技术溢出对中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面板平滑转化回归模型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双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制造业技术溢出的实证研究——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
制造业PMI连续9个月扩张 经济增长正回归平稳
FDI、地区市场化进程与制造业集聚——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
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门槛回归的实证分析
税务公益诉讼:法理回归与机制升级
制度环境、技术创新与传统产业升级——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
实体经济:升级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