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5)
- 2023(10230)
- 2022(8309)
- 2021(7473)
- 2020(6423)
- 2019(14031)
- 2018(13966)
- 2017(26260)
- 2016(14332)
- 2015(16024)
- 2014(15882)
- 2013(15689)
- 2012(14096)
- 2011(12517)
- 2010(12857)
- 2009(12553)
- 2008(12722)
- 2007(11597)
- 2006(10402)
- 2005(9930)
- 学科
- 业(76275)
- 企(70968)
- 企业(70968)
- 管理(63794)
- 济(62290)
- 经济(62175)
- 业经(26977)
- 财(26408)
- 方法(24411)
- 农(24121)
- 务(19637)
- 财务(19612)
- 财务管理(19588)
- 制(18882)
- 企业财务(18562)
- 农业(17870)
- 数学(16822)
- 数学方法(16703)
- 技术(15936)
- 中国(15056)
- 体(14249)
- 理论(13585)
- 策(13396)
- 划(13391)
- 体制(12604)
- 和(12182)
- 企业经济(11144)
- 经营(10989)
- 技术管理(10603)
- 银(10263)
- 机构
- 学院(210145)
- 大学(205807)
- 济(91421)
- 经济(89715)
- 管理(85459)
- 理学(72559)
- 理学院(71907)
- 管理学(71169)
- 管理学院(70740)
- 研究(64819)
- 中国(53964)
- 财(47791)
- 京(42956)
- 财经(36481)
- 科学(34398)
- 江(33923)
- 经(32995)
- 农(32361)
- 所(31365)
- 中心(29839)
- 经济学(27624)
- 研究所(27402)
- 北京(27107)
- 业大(26962)
- 财经大学(26640)
- 州(26050)
- 商学(25106)
- 农业(24982)
- 经济学院(24913)
- 商学院(24873)
- 基金
- 项目(129579)
- 科学(104447)
- 研究(100921)
- 基金(95073)
- 家(79880)
- 国家(79089)
- 科学基金(70443)
- 社会(66213)
- 社会科(62790)
- 社会科学(62777)
- 省(51391)
- 基金项目(50022)
- 教育(46172)
- 自然(43062)
- 自然科(42098)
- 自然科学(42086)
- 自然科学基金(41434)
- 划(41255)
- 编号(40577)
- 资助(37566)
- 成果(33348)
- 业(31983)
- 制(31785)
- 创(31082)
- 部(29592)
- 重点(28616)
- 课题(28040)
- 创新(28035)
- 发(27720)
- 国家社会(27385)
- 期刊
- 济(111243)
- 经济(111243)
- 研究(66543)
- 中国(45379)
- 财(42482)
- 管理(38764)
- 农(32956)
- 科学(25698)
- 学报(24502)
- 融(23221)
- 金融(23221)
- 教育(22577)
- 农业(22571)
- 大学(21153)
- 技术(20665)
- 业经(20226)
- 学学(19773)
- 财经(19219)
- 经(16581)
- 经济研究(16454)
- 问题(14169)
- 业(13852)
- 财会(12576)
- 技术经济(12420)
- 世界(11687)
- 贸(11509)
- 现代(11472)
- 会计(11095)
- 国际(10575)
- 商业(10033)
共检索到331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袁冬梅
当前美国为摆脱金融危机所实行的制造业重振战略正面临人才储备不足的困境。长期以来在去工业化的过程中,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且制造业人才储备不断减少。为此,美国从重视理工科教育入手制订长期人才储备战略,通过改革移民政策与提高特殊专业人员临时工作签证上限留住高技能留学生,运用贸易、税收优惠等手段提升本国制造业竞争力,为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吸纳人才空间。对我国而言,面对来自于美国制造业的长期挑战,需要高度重视工科人才的培养,并积极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赞 汤春梅
世界制造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规律地在国际间跨国转移。促使制造业跨国转移的因素有:区位优势、技术优势、价格优势、国家政策、社会压力等。从总的趋势看,制造业跨国转移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由技术领先国向其他国家扩散。但是,世界制造业在跨国转移的不同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一些具体的差异性。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为此,该文立足世界制造业全球化的现状与趋势,就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全球化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 转移规律 挑战 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永中
目前,中央银行在外汇储备管理上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对投资收益的日益重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外汇储备管理上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外汇储备规模攀升至前所未有水平,远远超过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需求决定的外汇储备水平,中央银行面临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的压力。另一方面,在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当下,作为外汇储备主要投资对象的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债,不仅收益率降至历史低点,而且面临着巨大的主权债务违约风险、通货膨胀(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大响
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历程充分说明不创新就会受制于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最大的不安全,更谈不上“产业韧性”。只有把产业链稳定安全的主动权、控制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实现产业链稳定安全,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牛秀明
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美国制造业出现"回流"现象。由哈里·莫瑟尔创办的非盈利性组织-回归倡议协会(Reshoring Initiative)指出,美国制造业"回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1)海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像中国等加工贸易集中的国家,在过去10年间劳动力成本以年均18%左右的速度递增。(2)美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丽芳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时代,中国制造业出口面临新挑战,发挥社制度优势,立足自主创新,坚持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更高端化、国际化迈进,赢得国际竞争优势,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必须从战略层面进行深入地观察和探讨,以实现我国新时代经济的新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制造业出口 新挑战 新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霞 傅元海
自主可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现代经济体系的关键,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内在选择。在重新界定自主可控现代制造业体系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统计数据对中国现代制造业体系自主可控水平的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相较于部分发达国家,中国在全球分工中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环节,导致制造业整体技术自主水平较低;第二,中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自主可控水平较高,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安全;第三,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和部分资源密集型行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的风险;第四,中国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面临着低成本优势丧失、创新尚未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大国竞争、逆全球化、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等内部和外部双重因素叠加带来的严峻挑战。在新发展阶段,中国构建自主可控现代制造业体系的实践路径应以科技自主为核心、安全可控为关键、数字化转型为抓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市场扩张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性的经济结构调整,全球性产业结构重新调整和分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发达国家加快了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步伐,跨国公司加大了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力度,给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渝祥 陈共炎
一、簿弱的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 我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在很长时期内,制造业仍是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成份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无论是从Ricardor的生产比较优势和Heckscher-Ohlin-Samuel-son的资源丰歉的专业化理论,都将使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服从全球的产业布局和分工,使中国的制造业的地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佐军 唐波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迅速采取了包括加强制造业立法、增加先进制造业研发投入、扩大出口与贸易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扶持制造业发展。虽然短期放松出口限制的政策有利于中国引进美国先进技术,但美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长期转变将阻碍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挤压中国传统制造业的生存空间。为尽快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应完善制造业长期发展顶层设计,促进高端制造业与中低端制造业协调发展,优化企业规模结构与产品出口结构,积极反击贸易保护主义等。
关键词:
美国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 产业结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向晨
美国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存在产业、科技及金融等方面的优势;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是,全球化对制造业全球分工的影响不会根本逆转,低端制造业会继续向更低成本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而不可能大量回归美国。当前,对其效果全面进行评估为时尚早。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对中国吸收美资有如下影响:一是存量美资中有少数不稳定迹象,主要局限于加工贸易订单的分流;二是大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态度仍较积极,对美投资政策的变化相对平淡;三是不少外资高科技企业有扩大在华业务的意愿,但存在一些疑虑;四是美资在华中低端领域的整体布局已初步形成,但向高端领域的转型升级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五是成本上升影响外资稳定,不利于转型升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庄芮
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关键领域并非传统、低端的制造业,而是意欲引领全球制造业的未来,因此,美国重振制造业对中美贸易规模总体影响不大,但进出口结构变化不一;美国重振制造业将对美国在华新增直接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在华美资存量会保持稳定,但新增美资的规模或比重可能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尤其是对美制造业的投资可能增加,由此导致中国FDI净流入减少。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主题为"智能生产"的2013汉诺威欧洲机床展(EMO 2013)将于2013年9月16至21日举行。展会主办方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总经理舍费尔(Wilfried Schfer)博士在EMO2013发布会上表示,全球范围内的制造机械用户都面临着巨大挑战。生产成本压力倍增,行业规范极其严格,加之生产效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贝政新 王世文
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出口加工制造企业,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兼具制造和技术竞争优势的富士康却仍旧是低附加值代工企业。如今,富士康面临要素成本上升、定价能力缺失、盈利能力下降等挑战。富士康采取了生产基地迁移和商业模式转变等积极的应对策略,力图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实现向"服务的富士康"和"创新的富士康"的转变。此外,要解决代工企业竞争力下滑的难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多方面支持。
关键词:
出口加工制造业 富士康 挑战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