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0)
- 2023(9548)
- 2022(7903)
- 2021(7095)
- 2020(6185)
- 2019(13857)
- 2018(13712)
- 2017(26989)
- 2016(14368)
- 2015(16114)
- 2014(16270)
- 2013(16109)
- 2012(14671)
- 2011(13138)
- 2010(13494)
- 2009(13291)
- 2008(13625)
- 2007(12278)
- 2006(11071)
- 2005(10358)
- 学科
- 业(77559)
- 企(72470)
- 企业(72470)
- 济(65947)
- 经济(65828)
- 管理(64747)
- 方法(28511)
- 财(26485)
- 业经(25885)
- 农(22845)
- 贸(21663)
- 贸易(21652)
- 易(21069)
- 务(20043)
- 数学(20041)
- 财务(20027)
- 财务管理(20005)
- 数学方法(19928)
- 企业财务(18908)
- 制(18518)
- 农业(16105)
- 技术(15938)
- 体(14242)
- 中国(13732)
- 划(13611)
- 策(13537)
- 理论(12714)
- 体制(12674)
- 和(12387)
- 企业经济(11236)
- 机构
- 学院(218595)
- 大学(214648)
- 济(99691)
- 经济(97987)
- 管理(89322)
- 理学(76452)
- 理学院(75764)
- 管理学(74985)
- 管理学院(74574)
- 研究(66964)
- 中国(54091)
- 财(49618)
- 京(43795)
- 财经(38603)
- 科学(34952)
- 经(34826)
- 江(34228)
- 农(33169)
- 所(32672)
- 经济学(30149)
- 中心(29717)
- 研究所(28579)
- 财经大学(28157)
- 业大(27911)
- 北京(27443)
- 经济学院(27323)
- 商学(27100)
- 商学院(26868)
- 州(26490)
- 农业(25896)
- 基金
- 项目(133771)
- 科学(107805)
- 研究(102680)
- 基金(99491)
- 家(83450)
- 国家(82656)
- 科学基金(73285)
- 社会(68481)
- 社会科(65057)
- 社会科学(65044)
- 基金项目(52474)
- 省(51893)
- 教育(46324)
- 自然(45192)
- 自然科(44179)
- 自然科学(44167)
- 自然科学基金(43474)
- 划(41863)
- 编号(40820)
- 资助(40019)
- 成果(33346)
- 业(33068)
- 制(32078)
- 创(31557)
- 部(31163)
- 重点(29223)
- 创新(28502)
- 发(28355)
- 国家社会(28253)
- 教育部(27684)
- 期刊
- 济(116937)
- 经济(116937)
- 研究(67934)
- 财(42815)
- 中国(41216)
- 管理(39204)
- 农(32734)
- 科学(26071)
- 学报(24885)
- 农业(22490)
- 融(22065)
- 金融(22065)
- 业经(21101)
- 大学(21083)
- 学学(19957)
- 财经(19838)
- 技术(19146)
- 经济研究(18242)
- 贸(17902)
- 教育(17889)
- 经(17113)
- 问题(16409)
- 国际(16179)
- 业(14104)
- 世界(13705)
- 技术经济(12803)
- 财会(12563)
- 商业(12061)
- 现代(11758)
- 会计(10628)
共检索到338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应贵
中美贸易顺差年年扩大,引起美国国内的担心,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该文基于2005年中国海关统计以及美国商务部2005年对华贸易统计数字,以制造业的就业状况和中美出口贸易额的行业分布为切入点,力求用数据说明美国制造业产业调整跟中美国际贸易的密切联系,并得出以下结论:中美贸易较全面地反映了美国制造业产业调整的特点和趋势;美国制造业就业状况变化跟我国出口贸易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基本吻合,且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中美贸易顺差并未引起美国全国性失业率上升。
关键词:
产业调整 中美贸易 就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石慧敏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一般均衡的框架之下,运用1997—2014年中美两国的投入产出、贸易和工资数据,本文定量考察了中美制造业产品的双边贸易同美国制造业相对工资差距的关系。结果发现,美国从中国的净进口对美国制造业非熟练劳动力和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扩大存在影响,但影响幅度较小,贸易并不是引起相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唯一原因。但随着中美双边制造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美中贸易对美国工资差距的影响可能越来越大,以保护非熟练劳动力为名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限制的呼声将会更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胜 陈继勇 吴宏
针对中美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问题,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人民币升值在短期难以对中美贸易顺差产生调节作用,从长期影响而言,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作用也不大。此外,中美贸易顺差在短期还是主要取决于当前贸易收支的现实情况,而中长期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不会缓解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而且即使美国贸易收支出现改善也不会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细芳 叶全良
本文利用2005年8月至2008年2月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中美贸易顺差进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并运用历史路径法则,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日经贸关系为参照,探析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和实质,继而对我国外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斐婷 张伟
特朗普所宣扬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立足点是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希冀通过提升就业率实现3.5%(或4%)经济增长目标。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对中美不同技术含量的出口贸易额进行完全分解,判断中美制造业贸易利得情况,得出制造业回迁违悖经济学逻辑,导致美国生产的制造品成本上升,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美国政府以贸易逆差"受害者"的身份指责中国无非是想与中国讨价还价实现其他的政治经济目的。对于中国而言,美中货物贸易逆差存量无法在短期内改变,可以从增量上寻求突破,向更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度的生产环节、工序和服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斐婷 张伟
特朗普所宣扬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立足点是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希冀通过提升就业率实现3.5%(或4%)经济增长目标。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对中美不同技术含量的出口贸易额进行完全分解,判断中美制造业贸易利得情况,得出制造业回迁违悖经济学逻辑,导致美国生产的制造品成本上升,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美国政府以贸易逆差"受害者"的身份指责中国无非是想与中国讨价还价实现其他的政治经济目的。对于中国而言,美中货物贸易逆差存量无法在短期内改变,可以从增量上寻求突破,向更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度的生产环节、工序和服务流程"攀升"全球价值链。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海余 黄廷
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是否使中方获得了同样的贸易利益,一直是中美两国争论的问题之一,而传统的贸易条件理论不能全面地说明中美贸易利益问题。采用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品内贸易条件理论,计算和分析中美贸易中八个典型制造业部门1995~2005年的产品内贸易条件,并根据其变化趋势得出结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霞
研究目标:围绕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制造业相关行业贸易和生产的异质性影响进行机理分析、经验估计和效应模拟。研究方法:基于Anderson和Wincoop(2003)的结构引力模型在行业层面上阐述中美贸易摩擦对制造业格局的影响机理;使用2002~2016年的经验数据估计各行业的贸易替代弹性;将行业贸易替代弹性等经验估计值引入反事实模拟,使用Anderson等(2015)的GEPPML方法模拟中美贸易摩擦经济效应的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敏感行业中贸易政策(RTAs和进口关税)的出口效应和产出效应有非常明显的异质性。总体来看,美国发动贸易摩擦对其实现"重塑经济独立"的目标没有实质性意义,一定程度上牵制了中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步伐;推进RCEP的生效实施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中国对策;中美贸易摩擦和RCEP的实施可能会为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RCEP成员国相关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研究创新:绝大多数贸易政策效应研究直接选取截面数据进行反事实模拟,没有考虑经验事实中不同行业贸易替代弹性的差异;现实中贸易摩擦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聚焦敏感行业进行行业层面的深入研究有更好的现实意义。研究价值:为后续中美贸易摩擦效应评估和对策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和实证范式的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斐婷
文章基于全球价值链核算方法,通过对中美不同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出口贸易额进行完全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在高技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的分工,贸易利得低;美国制造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变动弹性较低,因此特朗普政府主张的制造业回流政策不仅严重破坏甚至割裂全球价值链,对于想要复苏增长的美国经济而言只会适得其反,陷入更差境地。
关键词:
中美贸易失衡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庄芮
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关键领域并非传统、低端的制造业,而是意欲引领全球制造业的未来,因此,美国重振制造业对中美贸易规模总体影响不大,但进出口结构变化不一;美国重振制造业将对美国在华新增直接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在华美资存量会保持稳定,但新增美资的规模或比重可能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尤其是对美制造业的投资可能增加,由此导致中国FDI净流入减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慧 林玲
中美贸易长期失衡,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本文分析中国本土企业在两国贸易顺差中取得的贸易利益,指出中美贸易顺差带给中国本土企业的贸易利得有限,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提高中国本土企业在中美贸易中的贸易利得的建议。
关键词:
中美贸易顺差 中国企业 贸易利得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武汉祥 周申 白瑜婷
利用1997年—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数据和美国制造业行业数据,分析了中美双边贸易对美国制造业技能工人和非技能工人工资溢价的影响,发现中美双边贸易整体上拉大了美国制造业行业工资溢价,然而进口和出口分别对工资溢价产生不同的影响。进一步将制造业行业分为中高技术水平和中低技术水平,结果显示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拉大了美国中高、中低技术行业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溢价,然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分别对于中高、中低技术行业的工资溢价产生相反作用。
关键词:
中美双边贸易 美国制造业行业 工资溢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项松林 赵曙东
本文通过建立国际贸易对就业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美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分析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的影响问题。实证结论表明,美国进口中国制成品对美国就业没有显著影响,也不是美国失业的Granger原因;美国制成品出口对增加美国就业虽有显著影响,但作用不大;影响美国国内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实际工资、企业发展状况等实际因素。这些结论充分说明,美国的失业问题不是由美国进口中国制成品引起的,美国减少中国制成品进口也解决不了美国的失业问题。
关键词:
中美贸易 制造业 美国就业面板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睿
构建环境外包污染指数基础上,文章对我国16个产业部门2005—2014年的环境外包污染指数进行测度,并对我国环境外包与制造业贸易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认为,国际外包背景下,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环境污染指数的降低;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增加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能提高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技术进步是提升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
污染指数 环境外包 制造业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霞
本文基于2020年7月发布的全球制裁数据库(GSDB)梳理美国对外制裁的相关事实,并借鉴Felbermayr等(2020a)对全球制裁贸易效应的估计方法,使用结构引力模型在行业技术强度视角下检验1996—2016年期间美国各类对外制裁形式的制造业贸易效应。研究发现:(1)美国各类制裁形式中金融制裁具有较强的贸易抑制效力,且集中体现为其对美国高技术制造业贸易的抑制效应;(2)不同时期美国对外制裁的形式和覆盖范围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不同时期制裁的贸易效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3)仅从贸易视角看,美国对华武器制裁的贸易利得明显小于其贸易损失,美国对华军事制裁并没有显著地阻碍中美双边相关制造业贸易的快速增长。当前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相关研究的继续深化提供了一个经验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