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86)
2023(14515)
2022(12185)
2021(11264)
2020(9531)
2019(21294)
2018(21137)
2017(41420)
2016(22494)
2015(24647)
2014(24624)
2013(24368)
2012(22460)
2011(20234)
2010(20518)
2009(19969)
2008(20083)
2007(18087)
2006(16465)
2005(15132)
作者
(65407)
(54361)
(54122)
(51468)
(34644)
(25780)
(24550)
(20922)
(20479)
(19582)
(18593)
(17804)
(17495)
(17482)
(16927)
(16450)
(16272)
(16095)
(15734)
(15628)
(13620)
(13454)
(13193)
(12336)
(12227)
(12222)
(12163)
(12126)
(10755)
(10572)
学科
(92844)
(91920)
经济(91763)
管理(83670)
(81843)
企业(81843)
方法(38720)
(34197)
(32445)
数学(30452)
业经(30259)
数学方法(30159)
(25874)
中国(25078)
(23088)
财务(23058)
财务管理(23023)
农业(22259)
企业财务(21836)
(19113)
(18948)
贸易(18938)
技术(18728)
(18508)
(17876)
(17102)
银行(17066)
(16822)
(16319)
(15939)
机构
学院(329771)
大学(326776)
(142172)
经济(139410)
管理(130951)
理学(112015)
理学院(110942)
管理学(109459)
管理学院(108851)
研究(107813)
中国(86374)
(72539)
(68137)
科学(61504)
(58010)
财经(55961)
(54333)
(51047)
(50722)
中心(49088)
研究所(48277)
业大(47762)
农业(45621)
北京(43190)
经济学(42925)
财经大学(41178)
(39746)
经济学院(38819)
(38638)
(38375)
基金
项目(207799)
科学(165010)
研究(153281)
基金(152660)
(132134)
国家(130892)
科学基金(112962)
社会(100004)
社会科(94885)
社会科学(94863)
(80742)
基金项目(80243)
自然(72135)
自然科(70475)
自然科学(70454)
教育(69657)
自然科学基金(69287)
(67755)
资助(62147)
编号(61130)
成果(50292)
(47070)
重点(46235)
(46051)
(44499)
(43866)
(43843)
课题(42278)
创新(42272)
国家社会(41189)
期刊
(164618)
经济(164618)
研究(101917)
中国(63923)
(58942)
(54702)
管理(53612)
学报(47095)
科学(44791)
(37094)
金融(37094)
大学(36897)
农业(36781)
学学(34957)
教育(30427)
业经(29152)
财经(28481)
技术(27285)
经济研究(26086)
(24445)
问题(21885)
(20881)
(18560)
技术经济(17637)
国际(16640)
现代(16490)
商业(16449)
世界(15993)
财会(15430)
理论(15348)
共检索到505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建伟  
美国制造业海外转移的历史由来已久,并且导致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金融危机的袭击充分暴露了金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的脆弱性,使欧美发达国家重新意识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重要性,制造业回归与再工业化战略,成为美国等许多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内容。同时,美国制造业回归恰逢一些有利时机,包括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以先进自动化生产线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等,这些条件增加了美国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从2009年4月奥巴马总统首次提出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构想开始,美国制造业回归的目标、思路、框架和措施逐渐清晰,重振制造业已箭在弦上。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姜伟  金祺溦  
文章在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考察利益集团是否能主导美国制造业回归的问题。以100个参议员为样本,运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法(FIML)进行模型估计与分析,定量考察两个美国制造业回归法案(S. Amdt. 523和S. Amdt. 817)投票结果背后蕴含的深层次驱动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不同利益集团政治捐资对"制造业回归"法案投票的影响是不同的,美国劳工组织的政治捐资显著影响了议员的投票行为,但商业集团和意识形态组织并未对投票结果发挥显著作用。另外,议员的个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捐资情况,但不影响投票结果。选区经济社会特征对议员投票结果没有显著影响。未来中国需要持续关注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最新进展并正确评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美国重要利益集团保持沟通协调,以减少对我国相关产业的负面影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刚  王荣耀  
实体企业"空心化"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要有效抑制实体经济"空心化",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充分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使金融回归本源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应充分考虑引导金融资源在制造业的创新升级、整合优化、强链补链、有序退出的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提升浙江省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积极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建立竞争有序、规范统一的高效率的资本市场,形成对制造业创新的全面支撑。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丰  胡继灵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林丽敏  
处于再工业化的潮流下,全球制造业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日本制造业发展也成为焦点之一。纵向分析体现日本制造业回归的特征,横向比较则一定程度表明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未曾失去。深入剖析日本制造业真实走向,因势回归以及主观布局两种成分并存,如此情况应当归结于多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总而言之,关于日本制造业发展,既要正确看待历史事实,也要全方位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准确把握其发展走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潘辉  汤毅  
制造业回归是美国结合国内国际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深刻背景下制定的战略决策,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占领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的制高点。为了实现制造业回归,美国政府制定了包括技术进步政策、投融资政策、人才培养政策、能源政策、市场拓展政策和投资环境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中国首先应加快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其次要从顶层设计加大改革力度,才能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制造业流向、出口以及产业升级等都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长湧  
重振制造业是美国对全球经济失衡和本国经济困境的战略回应,可称为美国版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奥巴马政府为重振制造业设计了完整的政策框架。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通过贸易、投资、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政府采购、节能减排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途径,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是挑战大于机遇。就我国而言,应从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中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制造业乃大国立国之本,二是中产者乃国家之福。我国应对美国影响的根本之道还在国内体制机制改革。具体而言,应从下大力气调整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选择人民币汇率改革恰...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丽芳  
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深层原因主要是通过重振制造业,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同时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同样是为了优化经济结构,缩小收入差距,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美国制造业回归与中国制造业升级不是只有对抗,双方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将促进两国工业的发展与提升。由于创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丹  
产业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表现为不同要素密集度水平的多个层级的协同发展。基于制造业的多层级分布格局,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也呈现明显的层级性特点。再工业化战略对其制造业发展的高端、中端和低端各个层级出台了不同但又互相协调的政策措施。因而,再工业化战略是美国对其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全面调整以及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的重构。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上下夹击态势,对我国各层级的制造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我国应结合再工业化战略的层级性特点,针对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每一层级的影响积极加以应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湘湘  周小亮  
服务业开放带来的知识、技术等在提高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各地区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进行评价,并考察了服务业开放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有利于提高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制度环境在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影响中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时,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影响显著增强;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越高,服务业开放提高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效应也越强;制度环境存在双门槛效应,当制度环境较差时,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促进效应逐渐增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贾中正  
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减税与促进就业法案》(Tax Cuts and Job Act,以下简称"税改法案")在美国参众两院获得通过,并经特朗普签署后于2018年正式生效。特朗普政府意欲通过减税鼓励消费,增加投资和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最终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大龙  
美国实施的制造业回流政策务实性强、针对性明显,注重现行产业及短期利益。在该政策的推动下,美国制造业企业回流及就业岗位实现了双增加,而回流的企业技术和行业分布也较为均衡,可以说实现了最初的政策预期。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削弱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和出口产品技术外溢效应,恶化了中国产品出口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一轮中国外贸格局构建。为此,中国应该继续加强"一带一路"战略,构建沿线大市场;强化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强化与贸易伙伴的机制对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白瑜婷  
本文从中国作为服务发包方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国内服务外包和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不同影响,并考虑制造业行业生产率差异引起的系数变化。采用中国2000-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服务外包,通过面板OLS回归和门限回归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国际服务外包明显有利于制造业出口,国内服务外包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造业出口;生产率较低的制造业行业,其国际服务外包对出口的影响大于生产率较高的行业。最后从结论出发,针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伟娟  魏振香  
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导致石油装备制造业市场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石油装备制造业的月度经济运行数据,分析石油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波动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关联性,同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探究石油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波动情况。实证结果表明,海洋工程设备、石油钻采设备以及金属压力容器与国际油价波动关联性高,炼油化工设备行业相对独立,受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海洋工程设备、石油钻采设备、金属压力容器以及炼油化工设备。应采取发挥特色优势,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强技术创新,保稳下游行业;通过政策引导与项目合作,发展新型高端行业以及通过资源重组,实施集约一体化发展以降低总成本等发展策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伟娟  魏振香  
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导致石油装备制造业市场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石油装备制造业的月度经济运行数据,分析石油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波动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关联性,同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探究石油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波动情况。实证结果表明,海洋工程设备、石油钻采设备以及金属压力容器与国际油价波动关联性高,炼油化工设备行业相对独立,受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海洋工程设备、石油钻采设备、金属压力容器以及炼油化工设备。应采取发挥特色优势,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强技术创新,保稳下游行业;通过政策引导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