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6)
2023(7322)
2022(5930)
2021(5541)
2020(4570)
2019(10517)
2018(9937)
2017(20290)
2016(10296)
2015(11784)
2014(11788)
2013(11818)
2012(10909)
2011(9653)
2010(9892)
2009(9762)
2008(8643)
2007(7442)
2006(6793)
2005(6450)
作者
(27694)
(22553)
(22334)
(21584)
(14494)
(10774)
(10580)
(9030)
(8421)
(8302)
(7775)
(7738)
(7215)
(7158)
(7115)
(7073)
(6798)
(6635)
(6617)
(6084)
(5789)
(5558)
(5209)
(5194)
(5177)
(5141)
(5040)
(4888)
(4554)
(4488)
学科
(38487)
经济(38437)
(33494)
银行(33349)
(31804)
(31227)
(30390)
金融(30390)
管理(30201)
(27528)
企业(27528)
(18475)
方法(18063)
中国(17813)
数学(16018)
数学方法(15893)
(12981)
中国金融(11805)
业务(11698)
(11245)
制度(11243)
银行制(10162)
业经(9390)
(9277)
贸易(9262)
(9160)
财务(9135)
(9121)
财务管理(9121)
(9106)
机构
大学(142052)
学院(139532)
(64324)
经济(63015)
管理(53721)
中国(51069)
研究(45703)
理学(44811)
理学院(44429)
管理学(43944)
管理学院(43682)
(34014)
(32887)
银行(31717)
(29500)
(29087)
财经(26829)
(26304)
金融(25906)
中心(25236)
(24402)
经济学(22156)
科学(21813)
(21765)
人民(21318)
(20637)
财经大学(20553)
经济学院(20169)
国人(19448)
中国人(19351)
基金
项目(86606)
科学(69144)
研究(66309)
基金(64855)
(54255)
国家(53809)
科学基金(47278)
社会(44255)
社会科(42340)
社会科学(42333)
基金项目(33036)
(32041)
教育(30634)
自然(28453)
资助(27903)
自然科(27888)
自然科学(27885)
自然科学基金(27402)
(27198)
编号(26224)
成果(22241)
(20426)
重点(19269)
(18828)
国家社会(18782)
教育部(18603)
(18437)
人文(18172)
(18050)
课题(17931)
期刊
(65341)
经济(65341)
研究(51930)
(51556)
金融(51556)
中国(26819)
(26037)
管理(19726)
(17380)
学报(16215)
科学(15110)
财经(14001)
大学(13667)
教育(13185)
学学(12615)
(11872)
经济研究(11497)
技术(10405)
国际(9853)
理论(9543)
业经(9382)
农业(9289)
实践(8680)
(8680)
(8407)
问题(8290)
中国金融(7483)
世界(7288)
农村(6940)
(6940)
共检索到232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任康钰  
本文以货币供应为视角展开对美国的几次金融(银行)危机的研究。文章首先对研究对象做出基本介绍和观察;然后对有关货币供应的理论进行简单阐述;接着在此基础上对几次危机中货币供应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并集中讨论美国在当前金融危机下的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董彦岭  张继华  
共生危机的事实表明,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共生的现象在不同类型的国家均可能出现,而非某一类国家所特有的现象。基于对共生性货币银行危机触发机制国别差异的考察,文章在对1980-2006年间60个国家共生危机发生情况识别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生危机生成的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工业化国家的共生危机主要是经济中各类矛盾累积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源于本国制度缺陷,而采用滞后一期的变量来解释工业化国家共生危机时,效果不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虹  彭大为  
中国在当前金融危机中没有发生货币危机的迹象,但是如果不采用有效的控制风险的前瞻性措施,存在发生银行危机的可能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民  方星海  
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宏观危机和政策危机———泰国金融风暴的因果、教训和预防朱民方星海☆金融风险问题研究泰国的金融风暴震惊了世界,今年以来,泰铢已贬值42%,泰国股票市价已贬值50%,泰国高达37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实际已经耗尽,财政和国际收支赤字不断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中华  陆符玲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在 1 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成为经济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从亚洲的经历来看 ,二者是同进同退的 ,但这个现象具有普遍性吗 ?从理论上看 ,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但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哪项研究从实证角度真正证明了双危机之间的联系是确实存在的。本文实证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共生性 ,即两种危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但是一直以来 ,如何从数量上刻画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找到两个指标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指标是用汇率变化比率和外汇储备变化比率衡量的外汇市场压力 ;另一个指标是用银行的坏帐和坏帐准备金数量衡量的银行系统压力 ,这种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夏建伟  曹广喜  
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问题,它具有净外币负债和净外币资产两种表现形式。在新兴市场中,只要其银行体系存在大规模的货币错配,不管表现为哪一种形式,都会增加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且在宏观或微观经济基本面恶化的情况下,可能引发银行危机甚至是货币危机。此外,当出现不利冲击时,银行体系中存在货币错配将会导致其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进一步恶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睿锋  
相比亚洲金融危机等历次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有着类似的宏观经济和制度背景,但次贷危机在形式、影响和危机国应对政策方面均体现出与传统金融危机不同的特征。该文比较了美国次贷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认为危机发源国货币地位的不同是这些差异产生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宇  王庆立  王竹芹  
本文利用72个新兴市场国家(地区)1981年到2014年的年度数据,通过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在新兴市场国家(地区),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互为因果,存在共生关系;第二,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来说,无论是银行危机还是货币危机,都受美元指数变化的显著影响,即美元指数上涨是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爆发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重要因素;第三,美元指数、美国利率和美国金融风险因素是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爆发共生危机的主导因素。因此,新兴市场国家(地区)如果要防范共生危机,必须关注美元等国际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简永军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使美国银行业陷入重重危机,与此同时美元也正面临着严重的贬值危机,这种现象引发了我们对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之间相互关系的重新探讨。文章从实证的角度出发,运用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概率离散模型,条件最大似然值方法,以1990~2003年期间25个国家的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来分析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共生性,得到结论: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共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可以作为货币发生的前导信号,而货币危机的发生对银行危机则没有前导信号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莉亚  任若恩  
1 997— 1 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的同时爆发 ,即共生性危机的发生引发国际社会与学术界对这种现象的重新思考 :这种共生性现象是否确实具有普遍性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 ,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但到目前为止 ,很少有研究从实证的角度来证明这种联系的确存在。正是基于此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出发 ,旨在揭示出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之间的确存在着相互影响 ,换言之 ,共生性危机的发生是具有显著性的。具体来说 ,本文以 1 975— 2 0 0 0年期间 53个国家危机的发生情况为研究对象 ,分别运用频率分布、信号法 ,以及概率回归模型来分析两种危机的共生性 ...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学勇  宋雪楠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趋势。为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各国货币管理当局纷纷根据本国特点制定了积极的货币政策。本文选择中国、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这四个主要经济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其在金融危机下采取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展开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倾向于选择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美国偏重于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日本货币政策更加基于银企密切的关系,而欧洲则偏重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从整体上看,货币政策对于带动经济走出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货币政策效果在各经济体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丽巍  曾铭娟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出发,探讨了金融危机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准备金需求的变化、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还受制于商业银行资本量、风险偏好以及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因此,强化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效果必须配合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的措施。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勇  陈雨露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40次重要的系统性银行危机为基础,对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选择进行实证评价。实证结果表明,"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产生相对较优的经济效果,应成为金融危机后的主要政策选择,但由于两种政策刺激或稳定经济的效力都集中体现在短期,为避免持续和大规模货币扩张和财政赤字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旦危机消退、经济企稳回升,之前作为"反危机工具"出现的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就应该逐步淡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琳  
我国应当从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中汲取深刻的经验教训,科学把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良好掌控虚拟经济的发展节奏和发展程度,增强金融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针对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任康钰  
本文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几个亚洲国家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回顾和比较研究。对各国危机前的宏观经济状况进行基本了解,具体观察了各国在危机发生后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如在利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方面的操作,以及一些受货币政策影响的指标的变化状况,如货币总量、信贷总量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他们的货币政策的比较研究,做出了对货币政策的一些判断和对中国的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