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24)
2023(8177)
2022(6735)
2021(6238)
2020(5185)
2019(11422)
2018(11141)
2017(21347)
2016(11930)
2015(12768)
2014(12389)
2013(12262)
2012(11362)
2011(10422)
2010(10358)
2009(9682)
2008(9496)
2007(8482)
2006(7588)
2005(6519)
作者
(36252)
(31227)
(30458)
(28845)
(19123)
(15154)
(13692)
(12409)
(11748)
(10725)
(10664)
(10111)
(9863)
(9771)
(9554)
(9375)
(9184)
(8942)
(8867)
(8500)
(8073)
(7520)
(7367)
(7100)
(7030)
(7019)
(6833)
(6640)
(6380)
(6368)
学科
(46514)
经济(46460)
(44966)
(39346)
农业(29767)
管理(25841)
(17968)
企业(17968)
方法(16319)
业经(15437)
数学(14880)
数学方法(14791)
中国(11625)
(10620)
贸易(10619)
(10399)
(10326)
(10049)
农业经济(9977)
(9698)
地方(9346)
(9272)
(9005)
农村(8997)
土地(8984)
(7671)
技术(7625)
发展(7482)
(7477)
收入(7473)
机构
学院(169621)
大学(165550)
(70137)
经济(68900)
管理(63607)
研究(61304)
(60578)
理学(55984)
理学院(55357)
管理学(54480)
管理学院(54202)
农业(47102)
中国(46645)
科学(40823)
业大(39056)
(34401)
(33179)
研究所(30677)
农业大学(29579)
中心(28849)
(27142)
(25346)
(23625)
(22457)
(22104)
财经(21972)
师范(21779)
科学院(21104)
经济管理(20997)
北京(20888)
基金
项目(120864)
科学(93701)
基金(87354)
研究(84242)
(79595)
国家(78780)
科学基金(65235)
社会(54259)
社会科(50977)
社会科学(50962)
(48881)
基金项目(47549)
自然(43059)
自然科(42020)
自然科学(42006)
自然科学基金(41296)
(40965)
教育(36407)
编号(34175)
(34045)
资助(33308)
(27758)
重点(27188)
(26658)
成果(25720)
(25685)
(25488)
计划(24289)
创新(23797)
科研(23546)
期刊
(80170)
经济(80170)
(64770)
农业(43994)
研究(43238)
学报(35555)
中国(34379)
科学(30763)
大学(26451)
学学(25501)
业经(21173)
(21052)
(17723)
金融(17723)
(17570)
管理(16388)
农业经济(13442)
农村(13322)
(13322)
教育(13249)
问题(12350)
业大(11911)
(11785)
世界(10960)
技术(10823)
农业大学(10599)
经济研究(10539)
资源(9938)
财经(9507)
科技(9059)
共检索到244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夏益国  孙群  刘艳华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农场的平均规模保持稳定,但这种稳定掩盖了美国农场耕地向大农场集中的趋势。美国农场耕地集中背后的动因是农业生产技术变革引发的规模经济需求,农场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分工所引发的农场组织结构变化,以及联邦政府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的激励。美国农场耕地集中尽管并没有改变美国家庭农场在农业生产中的支配地位,但对传统的家庭农场组织结构也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一是家庭农场难以承受规模日益扩大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二是精准农业的发展削弱了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的经营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晓颖  郑军  张明月  
[目的]从法律、事实和感知三个维度阐释和表征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实证分析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家庭农场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及影响的分样本异质性。[方法]采用二元proibt回归对山东省312家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微观样本进了行实证检验;为规避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两类行为的替代互补效应,采用Mvproibt回归进行了模型稳健性检验。[结果](1)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家庭农场采纳耕地保护措施有积极影响,具体而言,增加正式合同签订备案率、减少流转地权能限制、提升流转地续约预期,均显著提高了家庭农场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的概率。(2)流转地经营权稳定性对不同特征家庭农场的影响存在分化,更能激励规模较大、种植果蔬类作物和风险偏好程度较高家庭农场采纳耕地保护行为。(3)除地权稳定性变量外,农场纯收入、耕地质量、机械化适应度、“三品一标”认证和有机肥补贴对家庭农场采纳耕地保护措施亦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为激励家庭农场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应聚焦规范合同签订、保障权能完整和提升续约预期三方面政策,保证流转地经营权的稳定性。并且在激励家庭农场开展耕地保护实践时,要特别关注不同群体的响应分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袁梦  陈章全  尹昌斌  陈世雄  易小燕  边全乐  尤飞  吴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婧  聂艳  梁传丹  
以江汉平原后湖地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应用生态位适宜度理论,以50m×50m栅格作为评价单元,对各单元水稻、小麦、棉花和油菜4种作物的生态位适宜度值及限制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发挥最大资源优势和获取最高经济收益方案下各评价单元的最优推荐轮作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生境条件整体较好,以最适宜和适宜两级为主,最大生态位适宜度值达0.9186;研究区有效硼、有效锌含量低,已成为该区域限制土壤生产潜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同季作物以水稻、小麦的生态适宜性较高,适宜面积较大,分别占到72.1%和71.93%;最大资源优势方案下,水稻-小麦轮作方式的推荐范围最广,其次为水稻-油菜、棉花-小麦和棉花-油菜;最大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梁涛  
美国现代家庭农场具有生产经营专业化、科技化、机械化、合作化、合同化等特点,通过研究还发现近年来美国的家庭农场出现经营规模"双峰化"、大型家庭农场销售收入占比大幅上涨、小型家庭农场越来越多依赖场外就业等趋势。美国政府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场外就业以及提供有针对性的政府补贴等政策推动现代化家庭农场的发展,这些做法对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插图:张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美球  肖鹤亮  何维佳  邓爱珍  周丙娟  
论文利用江西省42个县(区)74个行政村1 396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耕地流转行为与各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从家庭特征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和资源禀赋因素三方面分析了农户耕地流出和流入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外出打工对耕地流出影响最大,是农户耕地流出的最大驱动力;而经济收入与耕地流转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耕地流入户的经济收入存在明显低于流出户的经济收入的趋势;地形特征对耕地流出行为有明显影响,地形越平坦,越容易流出,同样耕地越破碎,越不易被流入户接受。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玉领  王巍  
近两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个文件对耕地质量等级、耕地产能调查评价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对耕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基础和近些年成果应用实践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体系的意见和建议。耕地质量相关概念描述目前已经颁布实施的有5项国家标准,这些标准对耕地质量、耕地等级、土地质量等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鑫  
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家庭农场作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激励其开展耕地保护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山东省313家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二元及有序probit模型,从内在驱动和外在保障两方面,实证分析耕地保护价值认知、地权稳定性对农场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91.37%的农场能采纳1种及以上的耕地保护措施,19.20%的家庭农场能采纳全部5种耕地保护措施;(2)耕地保护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认知均显著影响农场耕地保护行为,但经济和生态价值认知的驱动作用大于社会价值认知的驱动作用;(3)延长流转地期限、依托政府流转方式能增强地权稳定性,能有效激励农场采纳多种耕地保护措施;(4)稳定的地权能不同程度强化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认知对家庭农场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为此,应从规范农地流转、创新宣传引导、加强技术培训等方面着手,激励家庭农场开展耕地保护行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妮妮  徐卫军  
美国农场是拥有高资本和高效率的农业,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回顾美国历史上不同阶段农场所存在的问题,总结目前美国农场表现出来的症状,包括收入、财务压力、农场数量等,分析症状背后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农业本身和市场的不稳定性、农场结构的多样化、政府效率、农业资源稀缺和外部性、社会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印军  方琳娜  易小燕  杨瑞珍  
为了扭转各地日趋严重的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国土部门加大了对违法占用耕地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了大量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并促使部分被违法占用的耕地得到复耕。然而,在查处违法占用耕地复耕中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查处面积大,罚款多,而复耕面积小;二是在复耕中存在着各种乱象和假复耕现象。要控制违法占地,确保我国1.5亿hm2(18亿亩)耕地红线,一是需强化事前预警工作,避免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发生;二是强化对复耕土地的监督管理,避免假复耕现象的发生;三是将查处的违法占用耕地及时退还于农民或农业生产组织,保障土地真正回归于农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永富  曾铮  王玲娜  
家庭农场是现阶段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代表着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影响了家庭农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以浙江省13个县、区136个家庭农场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土地制度、人员素质、农场用工、政策法律和生产集群是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加强教育培训、注重示范引领、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强化政策导向、加强立法工作、健全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陆荣德  吴耀良  唐金虎  胡耀昌  
一、新的探索 新的发展 1982年春,无锡县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农民第一次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激发了劳动热情。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促进了八十年代前期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登上了新台阶。但是随着乡村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中却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由于“家家农副工,户户小而全”,出现了农业劳动的兼业性、土地经营的分散性、农民收入的补充性、作业方式的落后性和农业产业的依附性,农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徐兆权  
国有农场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国有农场处于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生活条件艰苦、职工生产生活困难的贫困状态。本文从阐述国有贫困农场的现状出发,总结了近年来农垦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同时,分析了当前国有贫困农场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国有贫困农场扶贫开发的相关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庆香  常庆瑞  李云平  寇宝平  
根据陕北农牧交错带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等 ,对该区 5 0年来的耕地变化及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耕地变化态势表现为耕地面积总量减少 ,有效灌溉面积和水田比重大大提高 ,旱地比重明显下降 ;粮食作物面积比重有所上升 ,而经济作物、其他作物比重下降 ;耕地投入增加 ;耕地质量趋于下降。造成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工矿与交通建设、农业用地内部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及退耕还林还草等。最后 ,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战略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