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9)
- 2023(8988)
- 2022(7201)
- 2021(6638)
- 2020(5663)
- 2019(12529)
- 2018(12329)
- 2017(23988)
- 2016(12981)
- 2015(14411)
- 2014(14234)
- 2013(14393)
- 2012(13291)
- 2011(11957)
- 2010(12456)
- 2009(12100)
- 2008(12415)
- 2007(11387)
- 2006(10372)
- 2005(9378)
- 学科
- 业(79920)
- 企(63230)
- 企业(63230)
- 济(60611)
- 经济(60522)
- 管理(49805)
- 农(44865)
- 农业(29935)
- 业经(27148)
- 方法(24398)
- 财(20409)
- 数学(17045)
- 数学方法(16914)
- 务(16027)
- 财务(16023)
- 财务管理(16012)
- 技术(15190)
- 企业财务(15131)
- 制(13963)
- 策(13779)
- 中国(13306)
- 体(11728)
- 划(11710)
- 和(11128)
- 理论(10614)
- 贸(10576)
- 贸易(10571)
- 企业经济(10502)
- 易(10301)
- 经营(10126)
- 机构
- 学院(202688)
- 大学(195034)
- 济(89623)
- 经济(88204)
- 管理(83659)
- 理学(72237)
- 理学院(71586)
- 管理学(70736)
- 管理学院(70376)
- 研究(64585)
- 中国(52459)
- 农(51601)
- 京(40271)
- 财(39320)
- 农业(39270)
- 科学(37660)
- 业大(34728)
- 所(33079)
- 江(32658)
- 财经(31334)
- 中心(29788)
- 研究所(29781)
- 经(28373)
- 经济学(26136)
- 经济管理(25806)
- 州(24876)
- 北京(24495)
- 范(24089)
- 农业大学(23941)
- 师范(23912)
- 基金
- 项目(129746)
- 科学(104528)
- 研究(97912)
- 基金(96180)
- 家(82675)
- 国家(81734)
- 科学基金(71463)
- 社会(65487)
- 社会科(61665)
- 社会科学(61646)
- 省(52355)
- 基金项目(51323)
- 自然(44610)
- 自然科(43623)
- 自然科学(43611)
- 自然科学基金(42912)
- 教育(42570)
- 划(41907)
- 编号(40147)
- 资助(37301)
- 业(34504)
- 成果(31309)
- 创(30359)
- 农(29780)
- 部(29492)
- 发(29381)
- 重点(28317)
- 创新(27476)
- 制(27157)
- 国家社会(27113)
- 期刊
- 济(110728)
- 经济(110728)
- 研究(57321)
- 农(56271)
- 中国(38086)
- 农业(38068)
- 财(32017)
- 管理(31945)
- 科学(29747)
- 学报(28364)
- 业经(25835)
- 大学(23097)
- 学学(22180)
- 融(20630)
- 金融(20630)
- 业(19773)
- 技术(18019)
- 财经(15506)
- 问题(15118)
- 经济研究(14745)
- 教育(14692)
- 农村(13878)
- 村(13878)
- 农业经济(13664)
- 经(13451)
- 世界(13441)
- 技术经济(13036)
- 版(11532)
- 现代(10751)
- 经济问题(10643)
共检索到304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文
美国农业生产的类型及其变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周文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用一定的数量化指标确定美国农业生产的类型及其变迁。本文首先将根据由美国商业部统计局公布的100年来美国农业的有关数据,使用"威弗指数"的方法确定美国农业的生产类型,即回答"美国的主要农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年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结构变迁理论模型来解释农业生产率进步如何促进或抑制工业、服务业等现代部门的增长,并将农业生产率进步影响结构变迁总结为挤出、需求和供给三大机制,以中国为例构建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首先,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率进步对结构变迁的影响不同,从中国现阶段来看,以土地生产率为代表的索罗中性技术进步和以劳动生产率为代表的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要大于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的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其次,农业生产率进步会通过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农业部门聚集从而对其他部门的发展产生挤出效应,抑制结构变迁;最后,农业生产率进步可以通过提高农民收入、释放多余农业劳动力以及为其他部门发展提供粮食供给等方式来促进结构变迁,并且从目前中国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生产率进步促进结构变迁最重要的渠道是增加劳动力供给。
关键词:
农业 生产率进步 结构变迁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正河
农业生产方式是人类取得生存资料最基本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提高了一定土地面积上人口的承载量。本文首先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供给者,指出科研成果虽多、有效供给不足,然后分析农业科技需求者,指出需求强烈、有效需求不足,最后分区域提出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业科技的支持方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克良 焦金波
农民具有的均平求富心态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变迁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我党采取国家帮助发展、大力宣传合作化的好处等措施,满足农民均平求富愿望,引导农民参与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大量农村剩余转化为工业资本积累,无法实现农民增收,最终促生新时期家庭经营和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同时期的生产经营体制只有体现、适应、满足农民均平求富心态,实现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才会成为农民的自觉选择,才会长久。
关键词:
农民 均平求富心态 生产经营体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诗娥 杨汝岱 王璐 吴比
本文从土地流转视角讨论农业生产模式变迁问题。典型事实显示,样本期内农户土地流转率从4%上升到24%,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加速;农业要素投入模式出现了结构性变迁,劳动投入持续下降,农机社会化服务与中间品投入等持续上升,土地经营规模化与分散化并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明显,农户收入、亩均产出、劳均产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等均快速上升。实证研究表明,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模式变迁具有重要影响,土地转出可以促进非农就业,提高非农收入和总收入水平,土地转入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较强经济显著性;从要素投入来看,土地转入能够显著降低要素投入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规模经济。总结而言,土地流转在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模式现代化转型,但效应在不断减弱。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谷成
转型期中国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其中生产率增长扮演了什么角色?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未来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使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978-2005年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时间变迁和省区分布模式进行实证考察。整个实证表明,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从其内部构成来看,这一增长主要由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效率改善的作用相对有限。从时间变迁模式来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基本是顺周期的。不过从其空间分布模式来看,各省区间的生产率增长差异非常明显。论文最终认为,中国完整的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在农业R&D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整个...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加华 王鹏飞 樊立惠 姜鑫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其中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数量增长最多,同时贸易争端也在不同程度地增加。在这种不确定背景下,正确理解与把握美国农业生产对中国制定相应策略及应对各种状况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利用美国农业普查数据,从农场的变化、农作物生产和养殖业的发展分析了美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如下:美国农业生产在发展过程中因受自然条件的差异、交通运输与农业技术的发展及农业政策、经济利益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其中种植业中谷物分布在中西部平原地区,水果和蔬菜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中西部、五大湖地区北部及东北地区和亚热带气候区,畜牧业中乳畜业分布在五大湖地区北部、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地区及其东部山区,肉牛业分布在中部平原的小麦产区及周边,生猪养殖业分布在玉米带及东部地区,家禽业分布在南方地区。
关键词:
农业生产 地域差异 美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晶晶 史清华
本文基于1995~2016年的全国微观农户数据,从要素投入视角来考察农户生产方式的变化情况,测算并比较了土地、劳动力、化肥、农药、地膜、种苗、机械等各主要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及产出增长贡献。研究发现,在时间序列上中国农户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历了由主要依靠劳动力等传统农资演变为主要依赖化肥等化学农资的替代和转变过程。但目前,各类化学农资对产出的增长动力已开始减弱。即使不考虑其负外部性导致的环境成本,单纯在经济意义上,当前主要化学农资的施用成本也已超过其可带来的产出收益。因此,新的生产方式转变节点已出现。在保障产出安全的前提下,可通过要素间配置的综合调整来实现。具体地,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以依赖良种和机械化投入为主,将是未来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可能的路径和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奕山
根据各年统计资料,本文考察了1953年以来中国农业生产投工强度、投工总量和投工结构的变迁过程,发现以1978年为拐点,各类农产品生产的投工强度呈“倒U型”变迁轨迹。历年粮食生产所需劳动力人数都远低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且1978年以后,粮食生产所需劳动力人数占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历年大豆、棉花、油料、糖料、烤烟种植所需劳动力人数都明显小于粮食生产所需劳动力人数。此外,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现已成为吸纳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主要生产类型。总体上,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仍然明显高于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人数。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威
平均化的分配方式和退出权的剥夺导致人民公社内部的作物生产激励不足。但由国家管制政策引起的作物生产激励问题经常被研究者所忽略。文章发展了信息分权基础上的国家承诺分析框架,由于工业化目标,国家通过建立人民公社以降低治理成本,其中,人民公社承担了收集、处理作物种植信息并提取相应农业剩余的职能,从而导致人民公社面临严重的外部激励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期,财政困境促使国家放松对农业部门的组织化治理,允许以家户为单位的作物生产方法。这事实上放松了对作物生产的信息控制,由信息分权引起的国家承诺具有可信性,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权利的安全性及其生产激励,构成农业部门生产效率改善的重要源泉。
关键词:
人民公社 信息分权 承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静 曾福生 张明霞
本文通过构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模型,分析价格补贴、直接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户生产行为及农业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提高三类农业补贴力度,不仅有利于降低农户到非农部门兼业可能性,刺激农户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推动农业生产增产;还有利于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刺激农户增加农机购置,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但三类农业补贴率均有门槛限制,故补贴力度需要适度调整;(2)价格补贴对农机购置的影响与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劳动要素投入的产量弹性和参数有关,但价格补贴和直接补贴对农业部门农机购置的影响类似,二者均呈现倒"U"形变化关系;(3)当农机购置补贴和价格补贴率满足一定条件时,三类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产量的增量效应排序是价格补贴最优、农机购置补贴次之、农户收入直接补贴效果最低。因此,建议以"价格补贴"改革为重点,适度兼顾其他类型农业补贴改革,协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关键词:
农业补贴 农户行为 农业增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戈大专 周礼 龙花楼 乔伟峰 李裕瑞
城乡转型发展背景下,农业生产转型成为解析区域乡村人地关系演变的重要窗口。科学诊断中国传统农区农业生产转型的类型及其存在的核心问题,可为调控农业生产政策和完善乡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论文以中国传统农区黄淮海地区为例,以农业生产转型的类型划分为突破口,系统诊断不同农业生产转型类型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方案。研究发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尺度分析法是分析农业生产转型阶段差异的有效手段;空间弹性视角下,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转型类型可以划分为传统农耕型、现代市场型和城郊休闲型3类;传统农耕型地区耕地利用转型与农业劳动力转型的失调、缺乏核心产业支撑及实际城镇化率较低是限制乡村有序转型的关键问题;现代市场型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状态和小农户的有效组织是当前亟需突破的难题;城郊休闲型地区完善农户的市场参与方式和降低资本风险是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各转型类型的差异化问题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韩茂莉
本文论述了金代猛安、谋克户迁入中原的过程、数量以及主要迁入地 ,并指出这些迁入地均为主要农业生产区。猛安、谋克户迁入中原后 ,面临的土地贫瘠、签军以及惰农行为 ,限制了他们自己耕种土地上的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也干扰了中原农户的正常生产 ,这一切都滞缓了中原农业生产发展进程
关键词:
金代 猛安、谋克 迁入中原 农业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