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99)
2023(21419)
2022(17877)
2021(16615)
2020(13990)
2019(31716)
2018(31581)
2017(60417)
2016(33273)
2015(37145)
2014(37195)
2013(36931)
2012(34076)
2011(30938)
2010(31227)
2009(29341)
2008(29205)
2007(26331)
2006(23849)
2005(21927)
作者
(99488)
(82341)
(82014)
(77847)
(52543)
(39342)
(37060)
(32179)
(31407)
(29759)
(28261)
(27654)
(26602)
(26403)
(25604)
(25181)
(24510)
(24411)
(23789)
(23684)
(20716)
(20685)
(20052)
(18810)
(18560)
(18499)
(18471)
(18439)
(16595)
(16269)
学科
(137937)
经济(137746)
(108870)
管理(105591)
(93676)
企业(93676)
方法(55802)
数学(45095)
数学方法(44652)
(41413)
中国(40828)
(40714)
业经(37989)
(31817)
地方(30060)
农业(28197)
(27310)
(26376)
财务(26292)
财务管理(26245)
(25398)
贸易(25377)
企业财务(24898)
(24638)
(24073)
银行(23998)
技术(23850)
(23470)
理论(23357)
(23000)
机构
大学(482043)
学院(480732)
(194795)
经济(190595)
管理(184788)
研究(167139)
理学(157407)
理学院(155619)
管理学(153136)
管理学院(152245)
中国(128308)
(105244)
科学(102165)
(94873)
(85926)
(85847)
研究所(77348)
中心(74666)
(74434)
财经(73751)
业大(73145)
北京(67255)
农业(67234)
(66869)
(62999)
师范(62319)
(60097)
(59375)
经济学(58284)
财经大学(54343)
基金
项目(312928)
科学(244889)
研究(228245)
基金(225491)
(197684)
国家(195932)
科学基金(166630)
社会(143924)
社会科(136284)
社会科学(136249)
(122455)
基金项目(119001)
自然(107672)
自然科(105099)
自然科学(105069)
教育(104153)
(103368)
自然科学基金(103204)
编号(92792)
资助(92309)
成果(76784)
重点(70405)
(69246)
(68648)
(66012)
课题(64816)
创新(61269)
科研(59331)
国家社会(58981)
教育部(58513)
期刊
(227328)
经济(227328)
研究(148690)
中国(100405)
(79929)
学报(78840)
(74816)
管理(73682)
科学(71051)
大学(59747)
学学(56067)
教育(54970)
农业(54083)
(48737)
金融(48737)
技术(41410)
业经(38437)
财经(37060)
经济研究(35115)
(31786)
问题(30255)
(29814)
技术经济(24111)
图书(23534)
(23441)
科技(23167)
(23083)
现代(22673)
理论(22549)
商业(21946)
共检索到741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唐志良  刘建江  
为了彻底摆脱金融危机和巩固全球领导者地位,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强调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有效互动,来重振制造业体系,实现"经济中心"的回归。美国再工业化的全面推进必然会带来中美制造业之间由互补关系向竞争关系的转化,这不仅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而且还会进一步催生来自于"美国力量"抑制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各种可能障碍。为此,在坚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核心的前提下,我国需要从人才培养、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等方面来明确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以应对今后各种可能面临的挑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继彤  陈煜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研究美国再工业化措施对制造业产出效率的影响,并测算2000-2015年美国制造业各行业产出效率。结果表明:(1)再工业化对美国制造业产出效率提升的成效欠佳,提高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有利于制造业产出效率提升,但其重点推行的减税、扩大出口以及促进资本回流的措施并不利于制造业产出效率提升;(2)美国制造业各行业存在不同程度产出效率损失,先进制造业产出效率低于最优水平约5%,传统制造业低于最优水平约25%-35%,二者存在较大差异;(3)再工业化的实施并未能提升美国制造业产出效率,也未能缩小传统制造业同先进制造业的产出效率差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汉林  朱行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正式开始施行。本文通过定性分析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具体举措,研究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表明美国再工业战略的施行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不少挑战:它通过促进中高端制造业的回流,增加了中国招商引资的难度;通过强化本土制造业竞争力,削弱了中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优势;通过加强产业控制程度,加剧了中国制造业转型的紧迫性;通过巩固先进技术产业,拉大了和"中国制造"科研创新的差距。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丹  
产业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表现为不同要素密集度水平的多个层级的协同发展。基于制造业的多层级分布格局,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也呈现明显的层级性特点。再工业化战略对其制造业发展的高端、中端和低端各个层级出台了不同但又互相协调的政策措施。因而,再工业化战略是美国对其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全面调整以及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的重构。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上下夹击态势,对我国各层级的制造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我国应结合再工业化战略的层级性特点,针对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每一层级的影响积极加以应对。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日明  张婷玉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提振经济,促进就业,美国启动了"再工业化"战略。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文章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数据分析,并着重对该战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数据表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且随着该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中美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性将影响中国对美国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加剧中美未来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中的竞争,导致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重,并对中国制造业引资与投资产生双面影响。鉴于此,中国应在传统要素优势渐失的现状下,积极培育制造业出口产品新型竞争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抢占新一轮经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章昌裕  
"再工业化"的时代特征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重构实体经济。金融危机过后,为振兴经济,美国开始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推进"再工业化"战略重塑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制造业整体特征是大而不强,因此树立以"资本换技术"的理念,抓住"再工业化"契机,以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为龙头,大力扩展海外技术并购,应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的不二选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袁境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直接体现了该国或该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也是衡量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工业文明以来看,世界历史无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强盛。所以制造业一直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孕育了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变革,发达国家开启了"再工业化"战略~①与重振制造业计划,以提升其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印度也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更加重视制造业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印两国新一轮竞争中如何把握发展趋势、提升自身实力,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条件的制造业发展之路,值得探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平  
金融危机后欧盟提出了"再工业化"的产业政策。分析表明,长期的去工业化进程及金融危机前后的金融和房地产泡沫,使实体经济空心化在欧盟一些成员国相当严重。同时,虽然欧盟工业和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仍占重要地位,但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金融危机的特殊经历让欧盟认识到,制造业是现代经济的发动机,在经济体内保持一个较大的工业和制造业份额极其必要。欧盟的"再工业化"绝不是简单地基于现有产业结构提高工业比重,而是要加强对已有产业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同时推动一批新兴产业的诞生与发展。这样的产业政策思路对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郭进  杨建文  
金融危机后,美国意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出台了"再工业化战略",努力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占领未来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由此拉开了大幕。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如果成功实施,将会在高新技术和清洁能源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产业并制定出新的技术和环保标准,这将对我国"世界工厂"的国际分工定位产生重大影响,因而需要仔细研究,认真应对。一、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由来实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韩永彩  
在经济全球化、生产任务化纵向深入的背景下,比较优势理论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后的政策效果和影响解释力不足。再工业化促使美国经济快速复苏,保持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理论的新应用。基于波特钻石模型,采用中国制造业产业层面数据,结合基于附加值的RCA指标,将外资和中美进出口作为外在机遇,以跨时面板数据检验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实施前后中国不同层级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结果显示,美国再工业化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受到外在冲击的影响呈明显的产业特征。政府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FDI质量,扩大从美国进口高技术中间品都是减少美国再工业化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余珮  
本文以出口增加值为统计口径,采用KPWW算法定量分析了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其19个制造业显性比价优势和嵌入全球价值链(GVC)位置及深度的影响,并对比了中美两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证实了再工业化战略对美国制造业总体显性比较优势、中间品显性比较优势,以及高技术产业嵌入GVC的位置和深度的提升作用。与美国相比,虽然中国在大部分制造业嵌入GVC的位置和参与程度均落后于美国,但在过去15年,制造业的整体出口竞争力还是有所提高,在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能与美国竞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余珮  
本文以出口增加值为统计口径,采用KPWW算法定量分析了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其19个制造业显性比价优势和嵌入全球价值链(GVC)位置及深度的影响,并对比了中美两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证实了再工业化战略对美国制造业总体显性比较优势、中间品显性比较优势,以及高技术产业嵌入GVC的位置和深度的提升作用。与美国相比,虽然中国在大部分制造业嵌入GVC的位置和参与程度均落后于美国,但在过去15年,制造业的整体出口竞争力还是有所提高,在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能与美国竞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婷玉  崔日明  
低价出口战略为"中国制造"的崛起和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中国要素价格的提升及低成本国家的竞争,"中国制造"低价优势渐失。与此同时,美国重磅推出"再工业化"战略重振制造业,并将对我国制造业产生诸多影响。因此,本文在分析"中国制造"低价出口战略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并提出转变低价战略、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黄群慧  
本文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分析,提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承担了三个角色,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的深度参与者,全球包容可持续工业化的积极促进者,共同迎接全球新工业革命合作创新者,对全面认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具有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初玉岗  
本文分析了工业化中前期的中国国情特征和历史任务,认为每个较大的区域都应以制造业作为自己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文章对一些地方曾经提出的“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两通起飞”等战略思想进行了商榷,提出了特色制造业的战略思想,主张在产业选择、发展道路和目标定位等方面突出区域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