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9)
- 2023(7080)
- 2022(5573)
- 2021(5253)
- 2020(4189)
- 2019(9601)
- 2018(9575)
- 2017(18305)
- 2016(9875)
- 2015(11368)
- 2014(11377)
- 2013(11102)
- 2012(10116)
- 2011(9339)
- 2010(9079)
- 2009(8641)
- 2008(8452)
- 2007(7288)
- 2006(6565)
- 2005(6317)
- 学科
- 济(44947)
- 经济(44888)
- 管理(22160)
- 业(20972)
- 中国(17342)
- 方法(16679)
- 数学(15080)
- 数学方法(15006)
- 企(14637)
- 企业(14637)
- 农(12730)
- 贸(10796)
- 贸易(10789)
- 易(10640)
- 业经(9797)
- 制(8637)
- 农业(8205)
- 发(8175)
- 财(8084)
- 融(7821)
- 金融(7821)
- 银(7802)
- 银行(7793)
- 行(7605)
- 地方(7114)
- 学(7033)
- 发展(6843)
- 展(6829)
- 环境(6757)
- 关系(6668)
- 机构
- 大学(144770)
- 学院(139464)
- 济(70049)
- 经济(69074)
- 研究(57950)
- 管理(49189)
- 中国(45316)
- 理学(41607)
- 理学院(41094)
- 管理学(40597)
- 管理学院(40321)
- 京(32231)
- 科学(30805)
- 财(29626)
- 所(29023)
- 研究所(26384)
- 中心(24432)
- 经济学(24138)
- 财经(23829)
- 经(22083)
- 经济学院(21754)
- 北京(21462)
- 农(20609)
- 院(20521)
- 范(20452)
- 师范(20325)
- 江(19075)
- 财经大学(17857)
- 科学院(17373)
- 师范大学(17142)
- 基金
- 项目(90147)
- 科学(72476)
- 研究(68858)
- 基金(68459)
- 家(59837)
- 国家(59411)
- 科学基金(49882)
- 社会(47372)
- 社会科(45001)
- 社会科学(44993)
- 基金项目(34654)
- 教育(31258)
- 省(30111)
- 自然(28646)
- 自然科(28036)
- 自然科学(28029)
- 资助(27954)
- 自然科学基金(27575)
- 划(27300)
- 编号(26296)
- 成果(23044)
- 部(22294)
- 中国(21849)
- 国家社会(21677)
- 重点(20854)
- 发(20693)
- 教育部(19528)
- 课题(18633)
- 创(18215)
- 性(17974)
共检索到221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孟祺
为重新提高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开始推行再工业化政策。美国为什么推行再工业化政策?该文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和国际竞争力变化的情况,研究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美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降低的主要原因。这些都启示中国应该提高劳动生产率,防止产业空心化和盲目的服务业化。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劳动生产率 空心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祺
杠杆化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提高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美国实施了再工业化的政策。对于美国来说,工业化体现在发展清洁新型能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研发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目前中国也面临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上升、产业结构调整,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提供了经验教训和启示:重视制造业的发展,防止产业空心化和虚拟化;加大创新投入,发展先进制造业,抢占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重视低端制造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关键词:
美国 再工业化 政策表现 启示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张婷玉 崔日明
美国在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意识到经济"空心化"的严重性,因此,自2009年以来,美国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重点推动"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并将其视为夯实美国实体经济,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所以,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至今,在促进出口、降低失业率、平衡贸易逆差、重振制造业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通过分析结果得出对中国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制造业 美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蓉
2010年8月,奥巴马总统签署了《制造业促进法案》,标志着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正式启动。为保证这一战略的顺利推进,美国政府采取了包括增加政府创新投入、加大产学研研发力度等一系列措施。该文系统梳理了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最新进展及产生的成效,认为应当从更深层次的"创新"视角对这一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而不是单纯关注制造业就业情况、贸易逆差改变等较为短期的评价指标。同时针对上海如何借鉴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有益经验,从而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制造业 创新 美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海琳
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纷纷采取"再工业化"战略重塑本国竞争优势。文章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概念内涵、发生背景以及各国的实现路径、战略举措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制造业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贾根良
在19世纪的美国工业化中,由学术圈之外的政治家和新闻工作者等创立的一套自封为"美国学派"的经济学说,作为美国经济政策制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崛起为全球工业化强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指导作用。这种经济意识形态是民族主义的,强调内需和保护国内市场,以技术创新和资本生产率的提高作为立国之本,通过城乡协调发展和"内部改善"等措施推动经济发展,因而造就了美国工业化的成功经验。但是,在美国工业化过程中,这种经济意识形态对自由放任主义的暧昧态度在美国的"镀金时代"却产生了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美国工业化及其经济意识形态的经验教训为我国如何启动内需和解决贫富两极分化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丁平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美国及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并引发了对美国现有增长模式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强力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以期重振制造业,使美国回归实体经济。本文对美国再工业化的实施背景和动因进行了剖析,认为这不仅是一种短期的应急举措,更是长期的发展战略,并从制造业产值、就业、出口等层面分析了再工业化的积极成效,最后得出结论:美国再工业化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关键词:
美国再工业化 动因 成效 中国制造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继扬 张换兆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了美国经济逐步复苏,提高了就业和扩大了出口。但其进一步实施会加剧中美高技术产业竞争和贸易纠纷。建议中国实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以应对中美制造业激烈竞争,实施更为积极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以应对中美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扩大中美创新对话,努力寻找中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
“再工业化”战略 欧债危机 贸易纠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盛垒 洪娜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力推"再工业化"战略,试图再次占领全球产业分工制高点,重塑其美国世界经济领导地位。为推动"再工业化"进程,奥巴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政,虽面临不少现实困难,但初步成效已开始显现,其未来前景更值得期待。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可能造成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深刻变化,并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产生深远影响,需引起我国高度重视并及早做出应对。
关键词:
美国 再工业化 制造业 中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展祥
基于不同角度,去工业化可以分为很多类别。英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两个典型代表。英国偏总量、整体性去工业化,从数量上看偏强去工业化,更多表现为生产率的去工业化;美国则偏结构性和区域性去工业化,从数量上看偏弱去工业化,更多表现为就业和产出的去工业化。从事后的观点来看,去工业化给英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偏消极,而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偏积极。当前中国似有去工业化的苗头,需要在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上进行思路调整与改革,构建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发挥大国优势,充分利用区域去工业化和结构性去工业化的机会,从根本上提高社会整体劳动生产率,避免去工业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坤荣
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这对世界经济而言是一个重要事件,会对全球的价值链、产业布局、经贸合作等产生重要影响。对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且与美国经济有较多融合的中国而言,在推进产业机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大元 王昶 姚海琳
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研究主要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发展路径,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论文在分析再工业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实现路径,探讨了其对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启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平
金融危机后欧盟提出了"再工业化"的产业政策。分析表明,长期的去工业化进程及金融危机前后的金融和房地产泡沫,使实体经济空心化在欧盟一些成员国相当严重。同时,虽然欧盟工业和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仍占重要地位,但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金融危机的特殊经历让欧盟认识到,制造业是现代经济的发动机,在经济体内保持一个较大的工业和制造业份额极其必要。欧盟的"再工业化"绝不是简单地基于现有产业结构提高工业比重,而是要加强对已有产业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同时推动一批新兴产业的诞生与发展。这样的产业政策思路对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冷鹏 盛邦跃 武舜臣
工业化农业与生态农业是国际农业现代化的两种主要路径,其实践经验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历史研究法,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地区实践和关键特征进行梳理总结,并从生产力、资源环境、社会经济、营养与健康4个方面对比分析两种路径的成效与不足,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研究表明,工业化农业能够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和劳动生产效率,适用于耕地充足的大型农场和规模农业经营户,但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食品安全和农户生计保障上存在缺陷。生态农业能够保证稳定的粮食产出、提供多样化的高品质农产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利用率和农户生计保障上表现出优势,适用于耕地资源紧张的区域和小农户,但面临覆盖范围小、技术手段陈旧等问题。根据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生态化改造工业化农业,智慧化升级生态农业,同时传承利用中华农耕文化中的生态智慧,选择适合地区禀赋特征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