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22)
- 2023(5112)
- 2022(4438)
- 2021(4501)
- 2020(3878)
- 2019(9165)
- 2018(9434)
- 2017(19286)
- 2016(10706)
- 2015(12009)
- 2014(12148)
- 2013(11872)
- 2012(11131)
- 2011(10037)
- 2010(10449)
- 2009(10247)
- 2008(10432)
- 2007(9095)
- 2006(8576)
- 2005(8150)
- 学科
- 济(40973)
- 经济(40900)
- 管理(32650)
- 业(31748)
- 企(27838)
- 企业(27838)
- 财(18103)
- 方法(17877)
- 制(15986)
- 数学(15977)
- 数学方法(15887)
- 中国(14065)
- 体(11982)
- 务(11718)
- 财务(11712)
- 财务管理(11683)
- 企业财务(11288)
- 农(11238)
- 体制(10616)
- 银(9772)
- 银行(9760)
- 行(9378)
- 业经(9320)
- 融(8827)
- 金融(8827)
- 贸(7714)
- 贸易(7707)
- 易(7576)
- 税(7234)
- 税收(6926)
- 机构
- 大学(153945)
- 学院(150449)
- 济(66484)
- 经济(65163)
- 管理(56461)
- 研究(52556)
- 理学(47551)
- 理学院(47054)
- 管理学(46596)
- 管理学院(46275)
- 中国(43148)
- 财(38538)
- 京(33126)
- 财经(29008)
- 科学(26675)
- 所(26484)
- 经(26300)
- 研究所(23035)
- 中心(22429)
- 北京(22323)
- 江(22270)
- 财经大学(21628)
- 经济学(20998)
- 范(20656)
- 师范(20504)
- 经济学院(18964)
- 院(18817)
- 农(18676)
- 州(17789)
- 师范大学(16913)
- 基金
- 项目(84490)
- 研究(67157)
- 科学(66455)
- 基金(61309)
- 家(51573)
- 国家(51131)
- 社会(43144)
- 科学基金(43115)
- 社会科(40852)
- 社会科学(40839)
- 教育(32108)
- 基金项目(31856)
- 省(30482)
- 编号(28145)
- 划(26663)
- 成果(25985)
- 资助(25477)
- 自然(24953)
- 自然科(24269)
- 自然科学(24260)
- 自然科学基金(23867)
- 部(21185)
- 课题(19527)
- 重点(19196)
- 性(18930)
- 教育部(18816)
- 发(17900)
- 制(17841)
- 项目编号(17824)
- 人文(17725)
共检索到244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黎翠梅
一、美国上市公司丑闻暴露出其公司治理模式的某些缺陷和漏洞 2002年,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通讯公司、施乐公司等国际大公司相继爆出假帐丑闻,令业界一片哗然。不久,世界著名的威斯评级公司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称有多达三分之一的美国上市公司可能有篡改盈余报告的问题。假帐现象的严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这暴露出美国现行公司治理模式存在某些缺陷和漏洞。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沈越
自2001年年末美国爆出安然公司会计假帐事件以来,接二连三暴露出一系列财务丑闻,像环球通信、世界通信、施乐、默克、奎斯特通信等许多大公司都榜上有名。这使公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林琼慧,王永祥
上市公司接连出现财务丑闻 ,暴露了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重大缺陷。缺陷产生的原因在于制度创新的过程中风险与约束机制之间不对称 ,缺乏必要的约束。受这次财务丑闻的影响 ,美国正在进行范围广泛的改革 ,内容包括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对公司高层经理的约束 ,外部审计独立化等方面。这些改革措施 ,对于完善和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很有借鉴。
关键词:
财务丑闻 公司治理结构 风险约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丹
为了避免作为所有者代表的董事会成员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将自身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而损害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 ,各国《公司法》都采取相关的公司监控设计模式。本文拟通过对 2 0 0 2年美国公司改革法案中关于公司外部审计监督和审计委员会之立法的介绍 ,针对我国公司监控的现状 ,提出对监控模式改革的建议 ,以作为我国相关立法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竹
用行为金融学的非有效市场理论等分析美国公司丑闻发生的机理,可以看出:非有效资本市场中存在的股票溢价现象,不仅是公司丑闻发生的必要外部环境,而且更造成了公司经营目标的异化;市场迎合理论和市场时机理论共同作用于非有效资本市场,大大增加了公司管理者非理性化恶性转变的可能。行为金融学理论对美国公司丑闻的分析,为我们认识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是建设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借鉴。
关键词:
行为金融学 美国公司丑闻 非有效市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卢福财 周倩
安然等公司相继曝出财务丑闻后,人们对美国的公司治理制度(特别是独立董事制度)的功效表示怀疑。美国国会、证监委和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都要求加强对董事会权利和诚信的监管并对独立董事制度进行修改。本文介绍了美国近期对有关独立董事等公司治理制度所作的修改或完善,并结合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分析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审计委员会 治理结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继勇 肖光恩
美国公司治理机制主要由外部治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和社会约束机制构成 ,其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 ,2 1世纪初美国一些大公司的财务丑闻直接引发了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最新一轮改革 ,改革主要集中在投资者获取公司信息的准确性和可得性、加强公司管理者的责任和外部审计的独立性等几个方面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所采取的措施 ,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和完善 ,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重组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翼 马光
本文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丑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检验了被中国证监会、深交所和上交所公开实施处罚的上市公司,发现一些公司治理特征与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相关。这些特征包括公司控制人的类型,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董事长持股比例,以及领取报酬的监事比例。没有证据表明其他一些治理特征与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有关,包括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的数量,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监事会的规模等。我们还发现,一个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与当地的信用和法制发展水平相关。一个地区的信用水平越高,当地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越小。另外,一个地区检察院立案的经济案件数越高,当地公司越有可能发生公司丑闻。而一省法院受理的经济诉讼案...
关键词:
公司丑闻 股权 公司治理 法律效力 信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传彬 伍中信 葛干忠
东芝一直被视为日本规范公司治理行为的"优等生",然而近期的财务丑闻凸显了日本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激励与监督机制的失灵。公司治理结构是同企业外部环境密切相关的,企业文化、资本市场、金融环境等都会影响公司治理的效果。丑闻的发生意味着形式主义的公司治理很严重,应追求适应外部环境能力提升公司价值的治理模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佳康
以英美经验为核心所确立的委托代理公司治理模型是世界范围内存在时间最长、最有影响力的公司治理模式(Clarke,2007:129),并随着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全球化的影响迅速扩散到全球。但2007年末自美国爆发的金融海啸将这种治理模式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为什么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金融系统会如此脆弱?为什么美国的制造业会衰落的如此之快?为什么金融的崩盘会如此剧烈的影响工业发展?以股东价值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彭兴庭
奥林巴斯是日本公司治理大变革中的一个具体样本。奥林巴斯的财务丑闻何以能够掩盖20余年?在微观上,是独立董事、监事和会计监察等制度的失灵;而从中观的角度来看,则与日本企业中主银行关系的削弱以及法人持股、交叉持股有关;然而,在这些因素的背后,奥林巴斯丑闻还有其文化基因。丑闻的发生意味着,在旧有制度的路径依赖下,奥林巴斯仍在一种非正式的制度架构中运行。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江作良
1992年初,印度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孟买证券交易所爆出了一桩印度独立40多年来最大的金融丑闻。这一丑闻不仅直接冲击了印度的金融、证券业,而且给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一、丑闻的经过及影响1992年初,以印度著名的股票经纪人迈赫塔为首的一批经纪人和银行官员串通一气,利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鲁思·普瑞凯特 夏青
奥林巴斯前总裁迈克尔·伍德福德与我们分享了他在历经一起百万美元舞弊举报中得到的启示以及内部审计如何能帮助企业防范丑闻。对不良行为的检举告发一直都在发生。我们看看新闻,好像几乎每个月都有人因滥用公款、银行人员犯罪以及违反个人隐私保护等在公众面前曝光。例如,根据PRC律师事务所的统计,截至2013年8月,英国金融管理局一共收到4718通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倪淑慧 胡海峰
从2002年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到2016年富国银行账户欺诈丑闻,美国大公司欺诈丑闻接连不断。研究21世纪以来美国主要大公司欺诈丑闻后,本文发现制度的缺陷,包括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让欺诈行为有漏洞可寻;但制度内在的诱导机制,包括监管部门执法不力,特别是华尔街"利润至上"价值观渗透至普通投资者,使得大公司欺诈丑闻不再是一个偶发现象,而成为美国当前制度下的常态;最后给出相关启示。
关键词:
公司欺诈 高管薪酬 监管纵容 华尔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