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
2023(1289)
2022(1042)
2021(1043)
2020(947)
2019(2037)
2018(2031)
2017(3826)
2016(2301)
2015(2812)
2014(2773)
2013(2749)
2012(2675)
2011(2550)
2010(2671)
2009(2441)
2008(2331)
2007(2046)
2006(1846)
2005(1765)
作者
(6388)
(5197)
(5168)
(5038)
(3458)
(2544)
(2455)
(2051)
(1992)
(1906)
(1808)
(1807)
(1700)
(1662)
(1615)
(1590)
(1557)
(1529)
(1522)
(1517)
(1305)
(1257)
(1192)
(1181)
(1168)
(1149)
(1143)
(1132)
(1114)
(1060)
学科
(5570)
经济(5560)
管理(5514)
(2701)
中国(2547)
(2366)
工作(2355)
(2202)
企业(2202)
(2175)
方法(2162)
教育(2105)
数学(1906)
数学方法(1872)
财政(1846)
(1678)
公司(1651)
(1613)
国家(1612)
(1561)
(1508)
国公(1505)
(1505)
跨国(1505)
跨国公司(1505)
及其(1447)
理论(1413)
(1329)
人事(1190)
人事管理(1190)
机构
大学(34682)
学院(30717)
研究(13096)
(11144)
经济(10842)
管理(10729)
理学(8981)
理学院(8808)
管理学(8703)
管理学院(8596)
(7893)
中国(7856)
科学(7239)
(7167)
师范(7112)
教育(6890)
(6828)
(6282)
研究所(6163)
师范大学(6151)
北京(5336)
中心(5326)
(4899)
(4556)
财经(4503)
(4469)
(4093)
(3837)
业大(3775)
经济学(3699)
基金
项目(19760)
研究(15994)
科学(15442)
基金(13964)
(12036)
国家(11927)
社会(9926)
科学基金(9590)
社会科(9356)
社会科学(9354)
教育(8320)
成果(7832)
编号(7116)
基金项目(6829)
(6782)
(6774)
资助(5557)
自然(5210)
自然科(5098)
自然科学(5096)
课题(5093)
(5047)
自然科学基金(5010)
项目编号(4708)
重点(4703)
教育部(4490)
(4485)
(4315)
(4308)
(4266)
期刊
研究(13056)
(12712)
经济(12712)
教育(10057)
中国(7398)
学报(5121)
图书(5026)
(4691)
(4398)
书馆(4210)
图书馆(4210)
大学(4185)
科学(4113)
管理(3542)
学学(3405)
农业(3095)
(2673)
金融(2673)
国际(2586)
世界(2566)
技术(2486)
(2474)
论坛(2474)
财经(2332)
(2126)
经济研究(2079)
(2044)
比较(1957)
(1871)
问题(1841)
共检索到53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露茜  
从教育与权力的关系入手、以意识形态冲突为视角来研究美国公共学校的"战争史",是美国公共教育史的一种解释路径。知识与学校从来就不是价值中立的,它体现着社会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从美国公共教育和公共学校诞生之日起,在当时社会和历史条件中居于主流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集团对公共教育和公共学校中"谁来学、谁来教、学什么、为什么学"的争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使得公共教育和公共学校从一开始就沦为了灌输社会主流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工具,沦为了统治集团实现价值控制力的工具,沦为了阶级再生产、经济再生产、政治再生产、文化再生产的工具。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露茜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优质运动展现了保守主义在实现全面复兴与现代化过程中所进行的斗争。他们围绕着对"优质"概念符号进行批判、生产与再批判的线索,进而达成对公共教育政策文本的钳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出现了保守主义与进步主义、激进主义之间的冲突,也出现了保守主义阵营内部——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之间的斗争,并进而帮助反思"永恒"、"常识"、"科学"等习以为常、普遍接受的语言符号中所蕴藏着的不平等的权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高中建  
意识形态自媒体话语与意识形态的教育话语、影视话语、文学话语等同,属于意识形态话语形式,皆为阿尔都塞所指的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主流意识形态自媒体话语即是在话语实践中,以主流意识形态为话语内容,以自媒体为话语形式,二者分别为话语实践活动的"质料因"与"形式因"。从经济利益、表达特征两方面考察,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阻碍了话语实践活动的进行。在自媒体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强势且其社会影响快速赶超传统媒体的前提下,用理论和经济思维审视主流意识形态的自媒体话语实践并对其进行生产调控,对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地位和功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海丽  
美国公共图书馆管理外包始于1997年,其主要模式包括馆长职能外包和整体运作外包两种。美国各界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外包在以下方面存在争论:运营费用和服务;员工身份的改变和员工福利;资源共享;运营管理透明度;思想信息自由流动。美国公共图书馆管理外包的案例可为我国提供借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德胜  
20世纪美国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有其鲜明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不是孤立的教育现象,而是意识形态(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和社会文化(多元文化)塑造的结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露茜  
满足社会需求是实现社会生产的充分必要条件。教育政策的生产也是如此。只有产生了社会需求与政治需求,才有教育政策生产的充分性与必要性。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三大社会运动——黑人权利运动、人本主义教育运动和新效能运动,为20世纪80年代新保守主义的复兴及其教育议程的形成铺垫了必要的社会需求,形成了新保守主义的公共教育议程,即构建以"核心知识"与"共同文化"为基础的"全国课程";实现公共学校中的权力制衡;恢复公共学校中的祈祷制度。这赋予美国公共教育全新的品性——"常识"领域的集权与"制度"领域的放权,对美国教育产生了自公共学校运动以来最为重要的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鸥  赵长林  
科学教科书的话语结构其实隐喻着“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意识形态的问题,只是科学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功能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讲,更加隐蔽。科学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其教科书的编制与话语选择必然反映着它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科学教科书中宣扬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实证主义的、归纳主义的、机械还原论的意识,这不利于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
[期刊] 求索  [作者] 孟宪平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维昭  
"红学"有学术与意识形态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虽互有关联,但有各自的特点。意识形态阐释是《红楼梦》意义呈现的基本方式,但它必须以尊重《红楼梦》的整体性结构为前提,否则就会走向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化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娱乐主义意识形态、乡愿意识形态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蒋丽  
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得以快速发展,伴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还有网络语言的兴起与普及。作为互联网与现代生活衍生物的网络语言,其根植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之具备极强的社会影响力;其与人们现代生活紧密联系使之饱含浓厚的后现代主义意识,极具解构性;其与年轻人日常需求相契合则使之具备鲜明的戏谑性,这构成了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冲击与挑战。因此,消除网络语言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解构性,是当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措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国庆  
学问化是当前我国职教课程的核心特征与根本缺陷。这是由于普通学校的教育理念上升到整个学校体系,成为统括所有学校的意识形态所致。普通学校的理念可归纳为四个方面:课程内容理论化、学习方式课堂化、学习结果文凭化和学校组织制度化。教育大众化内在地需要学校类型多样化,而学校类型多样化的关键在于课程知识多样化。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永强  祁曈曈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自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控制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构建了一套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化理论范式,长期垄断世界现代化理论的话语权,干预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其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和思想殖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理论升华,具有与西方现代化理论截然不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特质,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世界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房广顺  马强  
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美国对亚太"再平衡"战略做了重要调整,凸显了美国意识形态输出的目的性。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输出意识形态,在内容上注重推广"民主"、"人权"、"自由"等"普世价值",在载体与手段上采取政府机构直接推动、协调和资助政府间组织或相关非政府组织开展活动、借助文化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围绕互联网自由开展工作、有关国家公开施压等多种方式,目的在于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美国意识形态输出具有灵活性、多样性、隐蔽性等特点,既要保持高度警惕,又要积极应对,做到不畏惧、不回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素勤  
美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方法灵活多样、载体多元化、阵地网络化的特点,启示我国突出政治性,理直气壮地开展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以学生为本,加强受教育者的参与性;加强渗透性,注重运用隐性教育方法;坚持系统性,打造"五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彦伟  曹雪娇  
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是具有独特逻辑和独特结构的表象体系,他的实践职能的重要特质是询唤作为主体的个人,即把个人询唤成意识形态所愿意看到的主体。由于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样态,故此可以得出结论:文化询唤作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个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