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33)
2023(4467)
2022(3637)
2021(3538)
2020(3195)
2019(7574)
2018(7692)
2017(15180)
2016(8265)
2015(9509)
2014(9519)
2013(9281)
2012(8363)
2011(7826)
2010(8123)
2009(7583)
2008(7303)
2007(6428)
2006(5579)
2005(5121)
作者
(26083)
(21487)
(21448)
(20380)
(13800)
(10505)
(9705)
(8486)
(8115)
(7839)
(7428)
(7381)
(7127)
(6949)
(6699)
(6594)
(6332)
(6321)
(6264)
(6160)
(5374)
(5355)
(5314)
(4910)
(4858)
(4777)
(4663)
(4656)
(4493)
(4299)
学科
(33248)
经济(33221)
管理(19165)
(18388)
方法(18366)
数学(16642)
数学方法(16129)
(15452)
企业(15452)
(7998)
(7849)
中国(7182)
理论(6594)
(6537)
贸易(6533)
(6369)
业经(6170)
(5044)
(4928)
(4901)
农业(4848)
地方(4749)
技术(4582)
教学(4485)
(4384)
金融(4382)
(4283)
银行(4266)
(4080)
(4069)
机构
大学(118914)
学院(118146)
(44192)
管理(43882)
研究(43848)
经济(43153)
理学(37782)
理学院(37321)
管理学(36159)
管理学院(35972)
中国(31964)
科学(29331)
(27069)
(24585)
(24350)
研究所(22386)
业大(21246)
农业(19846)
中心(19132)
(18215)
(17744)
北京(17599)
(16105)
(15985)
师范(15928)
技术(14596)
财经(14578)
(14271)
科学院(13572)
(13358)
基金
项目(80599)
科学(61692)
基金(57060)
研究(54292)
(52125)
国家(51800)
科学基金(42835)
(31977)
社会(31749)
自然(30202)
社会科(30141)
社会科学(30129)
自然科(29574)
自然科学(29566)
基金项目(29047)
自然科学基金(28990)
(27938)
教育(26295)
资助(25452)
编号(22136)
重点(18794)
成果(18063)
(17202)
计划(16832)
(16729)
(16573)
课题(15990)
科研(15783)
创新(15598)
科技(15231)
期刊
(46680)
经济(46680)
研究(32761)
中国(24610)
学报(22723)
(22173)
科学(20020)
管理(17533)
大学(16427)
教育(15728)
农业(15642)
学学(15276)
(12857)
技术(12036)
(9586)
(9184)
金融(9184)
统计(7971)
经济研究(7927)
业经(7287)
(7195)
图书(6837)
业大(6667)
财经(6611)
决策(6554)
科技(6095)
资源(6084)
技术经济(6068)
(5887)
国际(5878)
共检索到176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娟  陈泽辉  王安贵  祝云芳  郭向阳  王达强  赵丽  胡兴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的杂种优势,探究其杂种优势利用模式,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9个先锋选系及7个测验种为供试材料,组配了63个杂交组合。以黔单16为对照,用部分平衡格子方进行两点联合(海南三亚和贵州贵阳)鉴定。结果表明:①小区产量配合力分析,16个参试材料中小区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是QB662,为12.316;测验种中,小区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是S273,为5.461;63个杂交组合中,两点联合小区产量SCA效应值排在前3位杂交组合依次是QB1051-1×双M9、QB662×S273、QB657-1×QB48,其小区产量SCA效应值依次为10.622、9.1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孟潜  吉海莲  李九云  三森·健葩彤  
简要总结了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概念的形成历史,分析了导致它们在几十年中能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并讨论了相关的问题和今后应研究的重要课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三森·健葩彤  查芭·健葩彤  
泰国的玉米研究,农业合作部农业厅开始于1950年,大学部肯色萨大学开始于1958年。国家玉米和高粱研究中心,通称苏湾农场和农业厅大田作物研究所下属从事玉米研究的Nakhon Sawan大田作物研究中心,通称沙湾中心,分别成立于1965,1963年。著名的SW1于1969-1972年间选育成功,与SW1种源有高度配合力的广基综合种KS23于1987-1988合成,作为与KS23相配对的、相互轮回选择的广基综合种KS24,于1992-1993年合成。截至目前,已合成和改良了下列群体,硬粒型群体有SW2,SW3,SW5,Sawan-complex,NSDR;马齿型群体有KS6,KS27,Caripe...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宗华  汤继华  王庆东  胡彦民  季洪强  陈伟程  
目的分析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的利用模式。方法利用玉米基因组的143对SSR引物,从中筛选出均匀覆盖玉米染色体组的95对多态性引物,对河南省主要审(认)定品种的亲本及少数其它自交系进行PCR扩增,用UPGMA法对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河南省审定品种及部分外引品种在1981~2003年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河南省审(认)定品种的主要自交系可分为Reid、温热、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和综合种选系6个类群,与系谱分析基本吻合;(2)河南省玉米生产上利用的杂优模式主要有12种,其中Reid×唐四平头、Lan.×旅大红骨两种主要模式的应用面积分别为26.47%和20.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海英  孙毅  阎敏  段永红  
为探讨玉米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选用了8个玉米自交系和它们的5个杂交种,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杂种和亲本之间抽穗期叶片的基因表达差异模式。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杂交种与自交系之间的基因表达模式可以分为5种类型:杂种特异表达型(W1)、单亲显性表达型(W2)、双亲表达沉默型(W3)、单亲沉默表达型(W4)、亲本和杂交种表达一致型(W5),所占比例分别为2.81%,16.92%,11.79%,4.25%和64.23%。还对每种差异表达模式与12个杂种性状表现和中亲优势进行了相关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征彬  王长征  
棉花病虫害是制约棉花高产稳产和提高棉花品质的主要因素,减轻病虫对棉花的危害,节省防治投资、提高防治效果,尤其是进一步保护环境、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持棉田生态平衡,争取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高是棉花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小炜  董昕  黎亮  刘晨旭  张艳  刘文欣  陈绍江  
利用2个诱导系与25个单倍体诱导率呈现梯度变化的材料,采用NCII设计,组配了50个杂交组合,并对其诱导率及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诱导性状的杂种优势不显著,F1代诱导率呈现出接近中亲值或略低于中亲值的特点,但F1的农艺性状较双亲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株高、雄穗长度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经筛选评价,2个杂交组合诱导率稳定在8.5%以上,可在今后的育种中加以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彦惠  张传贞  彭泽斌  刘新芝  贾建修  
以唐四类群和Reid类群中有代表性的自交系为材料,对唐群×R群杂优利用模式中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内组合产量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sca)小,杂种优势低;群间组合产量各性状的sca大,杂种优势强;群间杂交种各性状表现出4种杂交反应模式和单株产量高、穗长、粒多、千粒重高的特点,但亦有抗病性等方面的不足。因此育种上一方面应对模式中的自交系进行改良提高,继续加以利用;另一方面,还应拓宽种质,鉴定出新的杂交类群,构建更高级的杂优模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俊  闫淑琴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通过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和泰来的两点试验,以玉米自交系Mo17,B73,444,丹340为测验种,对从群体品综1号、中综3号和陕综5号选育的18份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以探讨群体选系在我国东北早熟玉米区的利用途径.结果表明,选自同一群体的自交系配合力存在较大差异,陕综5号群体选系HR14,HR17,HR15,中综3号群体选系HR9,HR8,品综1号选系HR4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初步的类群划分结果品综1号选系为瑞德群,中综3号选系为旅大红骨群,陕综5号选系为兰卡斯特群.在供试的72个组合中HR15×丹340,HR17×丹340,HR9×Mo17,HR14×丹340,H...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力行  傅骏骅  刘新芝  彭泽斌  张世煌  李新海  李连城  
利用 RFLP、SSR、AFLP和 RAPD分子标记对 1 5个玉米 (Zea mays L.)骨干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继而研究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 1 0 5个双列杂交组合的产量及特殊配合力的相关性 ,探讨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1 )利用分子标记把 1 5个供试材料划分为唐四平头、旅大红骨、兰卡斯特、瑞德和 PN共 5个类群 ,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 ;(2 )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 F1产量、分子标记特殊遗传距离与特殊配合力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 (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建明  徐春霞  王树彦  李心文  
为进一步了解蓖麻表型性状杂种优势表现特点及与亲本相应性状的关系。选用两种基因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中高秆和矮杆蓖麻杂交组合的亲本CS-R6(♀)、CS-R181(♂)和CS-R63(♀)、CS-R268(♂)和它们的杂交种CS-R6.181F1、CS-R6.181F2、CS-R63.268F1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在营养体和生殖体中分配速率和成熟期13个表型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杂交组合的生育特点及杂种优势表现上有明显差别,CS-R6.181F1属于生殖型为主、体质型为辅的杂种优势类型;而CS-R63.268F1属于生殖型的杂种优势类型;中高秆杂交种C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胜恒  杨华  雷开荣  蔡治荣  鲜红  易红华  陈荣丽  
分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重庆市自育22个糯玉米杂交种的血缘关系、配合力及SSR标记分类,结果表明:①S181类群、衡白类群为重庆糯玉米育种主要杂优类群,其中S181类群是具有重庆特色的西南优秀杂优类群,②杂优模式主要为S181类群×衡白类群,其次为S181类群×其它类群。重庆糯玉米育种要在坚持应用、扩大S181、衡白两个杂种优势群遗传差异的同时,并以S181为主发展其它杂优模式,要进一步加大对西南地方种质的改良利用力度,解决遗传基础狭窄问题,育成突破性新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自超  王象坤  王剑平  黄燕红  
对13个美国稻(A)与籼稻(H)、粳稻(K)的F1杂种优势的研究结果表明,A×H的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与K×H(亚种间)比较一致,但一般稍低于K×H,单株产量、单株穗数和主穗颖花数优势较强,且是可利用的杂种优势,株高也有较强的优势,但是非利用的杂种优势,单株产量的优势大小与美国稻的亲和性有密切关系;在A×K中,单株产量和单株穗数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表现了与K×K较一致的趋势。千粒重无论在A×H或A×K中都表现了较低的正向优势。另外,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美国稻中的广亲和品种(WCVS)与籼稻杂交或美国稻与粳稻杂交均为水稻杂优利用中较好的高产组合模式,其中A×K更为切实可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铁双贵  卢彩霞  丁勇  郑用链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 ,以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 6个自交系做测验种 ,与 6个合成群体组配成 36个组合。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的GCA以LBM最高 ,其次为WBM ,从株型、穗型性状的SCA分析合成群体与自交系组成了 9个优良杂种优势模式。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为HZ85×WBM ,其均值为 10 8 75g。通过对优良杂优模式内的变异参数估计 ,在群体内有丰富的变异个体 ,具有很强的选择潜势。组合内个体产量分布以及出现的频率对选系和轮回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人工合成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分属于不同的杂种优势类群 ,具有多元种质的特性。作为选系和轮回选择群体 ,具有明显的选择潜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彦惠  张世煌  吴连成  王铁固  李明顺  邓凌伟  张明友  白锦雯  
以13个玉米改良群体和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采用NCⅡ遗传设计,测定并分析了群体产量配合力、杂种优势、杂优模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WBM C4、豫综5号、辽旅综群、中群14 黄综群5个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在群体与测验种的52个杂交组合中,12个组合产量与单交种对照相当,特殊配合力较高,其中掖478×黄综群、黄早4×中群14、丹340×黄综群、黄早4×豫综5号4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2 29%~4 82%。研究结果既说明了中国玉米群体改良取得的研究进展,又为这些改良群体进一步改良、利用和杂优组合模式构建提供了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