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22)
2023(10310)
2022(8592)
2021(7879)
2020(6517)
2019(14521)
2018(14177)
2017(27694)
2016(15135)
2015(16807)
2014(16780)
2013(16434)
2012(15415)
2011(14223)
2010(14658)
2009(14000)
2008(13983)
2007(12875)
2006(11720)
2005(10942)
作者
(43156)
(36065)
(35778)
(34528)
(23228)
(17033)
(16304)
(13768)
(13710)
(13233)
(12366)
(11961)
(11923)
(11766)
(11499)
(11147)
(10719)
(10545)
(10398)
(10322)
(9316)
(8839)
(8793)
(8349)
(8160)
(8112)
(8055)
(7915)
(7174)
(7051)
学科
(60717)
经济(60628)
管理(49598)
(46218)
(39507)
企业(39507)
方法(19942)
(19002)
(18414)
(18325)
中国(16972)
业经(16815)
数学(15971)
数学方法(15725)
地方(12996)
(12709)
(12648)
(11742)
(11647)
银行(11638)
产业(11442)
农业(11388)
(11188)
(11136)
贸易(11130)
(11046)
技术(10927)
(10888)
金融(10885)
(10814)
机构
大学(224575)
学院(223766)
(95692)
经济(93615)
管理(84201)
研究(78499)
理学(70823)
理学院(70033)
管理学(69089)
管理学院(68629)
中国(59780)
(50169)
(47020)
科学(44003)
(39076)
财经(37810)
(36762)
中心(35258)
研究所(34643)
(33988)
(31812)
师范(31598)
(31225)
北京(29877)
经济学(29701)
(28492)
(28243)
财经大学(27625)
业大(27500)
经济学院(26484)
基金
项目(139603)
科学(112149)
研究(108015)
基金(101819)
(86926)
国家(86171)
科学基金(74400)
社会(70452)
社会科(66859)
社会科学(66848)
(53993)
基金项目(52551)
教育(49344)
(45616)
自然(44919)
编号(44076)
自然科(43811)
自然科学(43802)
自然科学基金(43042)
资助(40582)
成果(38639)
(32284)
重点(32110)
(31884)
课题(31672)
(31464)
(29665)
国家社会(29190)
(28970)
教育部(27920)
期刊
(116090)
经济(116090)
研究(76226)
中国(47030)
(39684)
管理(34043)
(30060)
学报(29681)
科学(29665)
教育(28721)
(24875)
金融(24875)
大学(23977)
学学(22131)
财经(20265)
农业(19809)
业经(18696)
技术(18481)
经济研究(17751)
(17560)
问题(15359)
(12730)
国际(11367)
现代(11057)
世界(10790)
技术经济(10650)
(10317)
论坛(10317)
理论(10191)
(9982)
共检索到355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建丽   黄骏玮   金亮  
近年来,随着美国在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领域实施选择性产业政策和大国竞争导向的抑他性产业政策,对于美国产业政策的争论再起。美国先进制造产业政策演化遵循对内发展和对外竞争两条逻辑主线,确保“美国优先”的功能性政策从未弱化,其中隐性的竞争性政策是美国产业政策的基石,应激性政策是美国灵活掌握的惯用产业政策,防御性政策随着“美国优先”和大国竞争意识强化而有所加强。美国近年选择性产业政策比重明显上升且显性化,拜登政府时期具有防御性和应激性的抑他性产业政策快速增加,成为美国“新产业政策”的标志。美国政府试图以“强产业政策”积极嵌入市场经济体系,弥补市场不足甚至形塑产业链和市场体系,越来越表现出“企业型政府”特征。美国先进制造产业政策包含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美国不断升级保护主义破坏全球经济秩序、罔顾产业发展规律实施“脱钩断链”以及“以邻为壑”的发展模式也为其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贾根良  楚珊珊  
本文通过对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的战略部署及其先驱性实践的历史性考察,不仅揭示了其强烈的政府干预和产业政策属性,而且也对其以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为载体的组织过程进行了剖析,讨论了其网络型产业政策的三个突出特征:弥补创新链缺失的中间环节、公私合营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和网络化价值链的构建。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旨在运用颠覆性创新和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重振美国中低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不得不引起中国的高度重视;而其网络型产业政策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产业政策的新类型,政府的作用并非局限于修正市场失灵,而是在于塑造和创造市场,美国政府在其中发挥的商业经纪人和技术创新领导者的双重作用值得我们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和借鉴。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贺俊  
为弥合长期存在的美国产业政策争论,破解以往二分法视角造成的产业政策研究“美国之谜”,本文基于“显/隐”(政策资源配置的歧视性)和“轻/重”(政策资源投入强度)两个维度对美国产业政策系统进行分解和类型化,进而围绕竞争逻辑和制度逻辑将分解的美国产业政策进行合成,以尽可能客观呈现美国产业政策的结构特征和演进脉络。虽然以军工牵引民用技术突破、不断塑造新的创新主体等“重/隐”型产业政策具有美国特色,但美国产业政策的独特性和成功要素在于其政策工具背后巧妙设计的、有利于形成强大政策能力的治理结构,以及最大程度地协调市场竞争和国家干预,并基于并行不悖的市场逻辑和竞争逻辑相机动态调整产业政策组合。需要强调的是,在美国产业政策决策框架中,显性产业政策和重型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制度体系中的“剩余”但不可替代的选项,该事实并不支持强选择性产业政策无效的学术主张。通过对照美国产业政策实践中的重要事实,在中国问题情境下深化政府干预边界、政策能力、创新主体塑造等理论问题具有广阔的空间。本文在理解美国产业政策的同时,提出产业政策分解维度和合成逻辑的一般性分析框架,对拓展产业政策理论亦有贡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景海  黄晓凤  
本文拟探究产业政策适合的范围和空间尺度。政策选项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是选择垂直干预瞄准特定企业和部门,抑或水平干预聚焦影响产业发展的一般性条件;第二,是定位于特定地区来发展集群,抑或空间中性,除非绝对必要否则普适所有地区。本文构建空间异质性-选择效应-动态演进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提出:空间是异质性的,产业必须要落实到某一具体地区(或区域),这带有重要的结构意义和政策选择收益;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比较优势;市场失败和系统失败致使产业政策呈现重要演化性质。于是,集聚政策和水平干预是有效的产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景海  黄晓凤  
本文拟探究产业政策适合的范围和空间尺度。政策选项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是选择垂直干预瞄准特定企业和部门,抑或水平干预聚焦影响产业发展的一般性条件;第二,是定位于特定地区来发展集群,抑或空间中性,除非绝对必要否则普适所有地区。本文构建空间异质性-选择效应-动态演进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提出:空间是异质性的,产业必须要落实到某一具体地区(或区域),这带有重要的结构意义和政策选择收益;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比较优势;市场失败和系统失败致使产业政策呈现重要演化性质。于是,集聚政策和水平干预是有效的产业政策工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国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从原来的限制发展到允许发展、推动发展和大力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政策取向都有不同特点。了解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逻辑,对全面认识现阶段的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十分必要。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丹辉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国竞争升级、地缘冲突加剧以及重大风险事件频发等因素交互叠加的世界大变局给各国产业转型发展和政策体系重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世界范围内产业政策随之再掀理论和实践热潮,其演进呈现一系列新动向新特点。各国加大产业政策实施力度,旨在促进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并兼顾抢占前瞻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防范竞争对手、维护产业链安全等多元化目标。为此,应着力加强产业政策与创新政策、竞争政策、贸易政策、环境规制、区域发展战略的机制性体系性协同,在产业政策选择性与功能性导向再平衡的演进逻辑下,塑造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新型关系,探寻产业政策的动态合理边界,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推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景海  林仲豪  
全球制造业生产与需求的"重力中心"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到新兴经济体,重塑了世界产业格局。全球制造业出现了一些新的焦点问题:市场拉力因素催生新的市场需求;新兴技术推力因素重新界定了竞争能力;不断涌生的商业模式和组织趋向将改变价值链结构与企业-消费者交互方式;自然资源、清洁水的减少,逆向气候变化,说明需要提升资源使用效率。这些变化将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并对国家与企业提出新的挑战与机遇。产业政策被认为是一国支撑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关键的新方式。本文采用新产业政策矩阵方法解析美国制造业创新系统背后的政策机制与潜在影响,并提出基于增加知识要素投入、跨行业政策干预、增强国际竞争力、创新制造业价值链、营造社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晋良海   李钰涵   方梅   陈颖   张倩  
首先,定义光伏产业政策叙事的3W框架,抽取光伏产业政策结构化内容,基于词频-逆文档算法,挖掘2011—2022年光伏产业政策叙事主题关键词;其次,采用共现网络方法,可视化分析光伏产业政策叙事主题;最后,耦合时序要素,对应分析光伏产业政策叙事主题焦点。结果表明:2011—2019年光伏产业政策叙事主题聚焦于推广分布式光伏应用、解决光伏消纳等问题,而2020—2022年光伏产业政策叙事主题逐渐转向提升储能、保障消纳等方面。省域政策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度较高,政策主题基本保持一致,但省域政策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施策,各地发展方向均有所侧重。从对应分析来看,不同阶段国家政策的叙事主题以及不同阶段省域政策的叙事主题均存在显著差异。省域政策年际间衔接紧密,政策执行力度强,政策寿命长;国家层级与省域层级的叙事主题和时间变量之间都存在非连续的局部相关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盛亚  戴建新  
基于Rothwell和Zegveld政策工具,从国家顶层政策设计视角选取2012-2016年中国、德国、美国"互联网+制造"模式11项产业政策为分析样本,对比顶层政策的高效性、合理性。研究发现,人才培养仍然是各国政策的关注点,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引导角色至关重要,政策出台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创新性更重要。最后,提出中国政府利用"互联网+制造"模式发展契机,通过细化顶层政策设计、建立制造和技术传承新范式等促进制造业良性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崔万田  
本文认为一个区域是否具有产业竞争力取决于该区域比较优势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并由此形成的各个区域不同的产业结构。区域产业政策应选择和培育本区域优势产业,提升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并提出了,区域产业政策实现的途径。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张强  
评价联邦政府履行职责情况,对联邦政府经济政策进行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是美国审计署的重要职责。本文以美国审计署在推动各方面贯彻落实美国重整制造业政策中的作用为例,说明美国审计署积极参与国家治理的路径和措施,这对我国国家审计在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咏言  
夏大慰、史东辉新著《产业政策论》,对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作了全面而又细致的论证,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 该书一个显著的特色是将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作者在就产业政策的某一领域进行理论论述的同时,以详尽的资料、独特的视角对有关国家产业政策实施的背景、意义及局限作深入分析,从而提炼出可资中国借鉴的内容。例如,作者在论述产业结构政策中有关幼小产业扶持政策时,将贸易保护、国内生产扶持如进口关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继球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减少对国外技术供给的依赖,强调战略性产业的自育自立自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相应对产业政策提出新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环境发生了复杂深刻变化,适用于外循环的既往产业政策"选产业、选技术、选企业"弊端增多、有效性弱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需加快推动产业政策向"选有限产业、产业内普惠性支持"转变,促进政策实施范围有限聚焦,放弃对特定技术路线和具体企业的选择,逐渐放弃以往的行政干预手段,更多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和工具。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媛媛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的先进制造业发展计划,敏捷制造、智能制造成为其先进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政策支持上,美国以创新政策引领,推动官产学研合作,助力大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依托其"软实力"自上而下重新塑造制造业发展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