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5)
2023(10105)
2022(8710)
2021(7983)
2020(7247)
2019(16670)
2018(16403)
2017(32014)
2016(17721)
2015(20229)
2014(20530)
2013(20585)
2012(19598)
2011(17669)
2010(18370)
2009(17838)
2008(17075)
2007(15531)
2006(13582)
2005(12513)
作者
(53708)
(44685)
(44659)
(42828)
(28533)
(21616)
(20671)
(17531)
(17130)
(16197)
(15269)
(15114)
(14253)
(14247)
(14220)
(14195)
(13750)
(13339)
(13120)
(13033)
(11196)
(11112)
(11079)
(10314)
(10278)
(10134)
(10052)
(10040)
(9195)
(9080)
学科
(69187)
经济(69091)
(48687)
管理(47881)
(38044)
企业(38044)
方法(33428)
数学(29371)
数学方法(29065)
中国(20501)
(20170)
(19608)
(16753)
(16015)
(15338)
银行(15296)
(14481)
(14307)
金融(14305)
(14158)
贸易(14151)
业经(14035)
(13775)
地方(13031)
农业(12748)
(12550)
财务(12521)
财务管理(12480)
企业财务(11806)
理论(11237)
机构
大学(260331)
学院(255692)
(104391)
经济(102034)
管理(95094)
研究(89390)
理学(80114)
理学院(79215)
管理学(77793)
管理学院(77324)
中国(74129)
(56030)
科学(54668)
(52448)
(49431)
(46862)
中心(43364)
研究所(42300)
(41485)
财经(40775)
业大(39694)
农业(39399)
(36912)
北京(35816)
(33706)
师范(33294)
经济学(32726)
(32644)
(31608)
财经大学(30407)
基金
项目(163268)
科学(126708)
基金(118087)
研究(117139)
(103864)
国家(102958)
科学基金(86333)
社会(73079)
社会科(69082)
社会科学(69060)
(62858)
基金项目(61662)
自然(56605)
自然科(55290)
自然科学(55265)
教育(54789)
(54502)
自然科学基金(54265)
资助(49939)
编号(47578)
成果(40736)
重点(37304)
(37120)
(34442)
(33308)
课题(33282)
科研(32258)
教育部(31613)
创新(31201)
大学(30843)
期刊
(115551)
经济(115551)
研究(82006)
中国(52868)
(44518)
学报(44012)
(41502)
科学(38107)
(36304)
金融(36304)
管理(33517)
大学(32974)
学学(30633)
农业(28728)
教育(28604)
技术(20604)
财经(20287)
经济研究(18264)
业经(17827)
(17340)
(15615)
问题(15425)
理论(13564)
图书(13326)
(13207)
(13180)
技术经济(12568)
实践(12348)
(12348)
国际(12049)
共检索到398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庆寰  
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储贷危机和2007年次级贷款危机都发生在房地产抵押贷款领域,储贷协会是一种风险汇聚机制,而次级贷款以及次级贷款证券化则是风险分散机制。本文从道德风险的角度入手,对比两种制度的风险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两种制度下,道德风险都会造成非理性和市场信息结构扭曲,致使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加大,稳定性下降;道德风险不会随着金融市场结构的演变而消除,必须在制度设计上防范道德风险带来的危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诸濛  佘传奇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短短20多年,美国金融业先后爆发了以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为导火索的储贷危机、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均不同程度地给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万荃  
本文针对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期间,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在处置金融风险过程中的处置方式分布及处置成本高低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由存款保险担任接管组织,及时通过收购与承接以及过桥银行等市场化措施处置风险,能够确保经营不关门、关键服务不中断,并且处置成本明显低于直接偿付,有利于在实现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的同时,使存款人继续获得全面的保障。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梅世云  
透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不断被媒体曝光的诸多欺诈、投机、不负责任等败德行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这个次贷链条中存在着贷款人、贷款机构、债务发行人、投资者、监管者和国家等行为主体,而这些行为主体都明显或潜在地存在道德风险。因此,本文从伦理的视角审视次贷危机,认为危机的实质是美国的道德危机,也就是说道德风险是引起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   周学东  
<正>从宏观背景和危机特征上看,储贷危机和美国中小银行危机有一定相似性均处于高通胀和美联储大幅加息的宏观环境储贷危机发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高通胀、高利率的环境中:CPI同比增速从20世纪60年代的2.3%上涨到70年代的7.1%,1974年、1979~1981年突破了10%。1979~1982年,沃尔克领导美联储大幅加息抗击通胀,
关键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牟怡楠  
本文选取风险联动这个视角,对美国次贷危机中各种风险的引发和传导进行了探讨,剖析了现代金融风险相互关联、交互作用的特征,现代金融风险的这种特征凸显了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当前全面风险管理实施中存在若干问题,使得它没有在危机来临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恰恰说明了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汲取次贷危机的经验和教训,中国银行业应以推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契机夯实全面风险管理。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健忠  
本文试图从按揭抵押贷款为基础的CDO入手,分析CDO市场在整个次贷危机中的影响。CDO(Collaterailzed Debt Obligation)是指创始银行透过特殊目的公司(SPV)将缺乏流动性且具违约可能的债权组合风险予以分散,并重新包装成各种等级(Tranche),再发行给一般投资人。文章通过分析,得出以次级按揭贷款为基础的CDO极大地扩大了危机影响面;并通过合成CDO定价模型,测量了影响CDO投资者损失扩大的关键因素,包括借款人个体违约概率变化、住房价格变化、信用评级机构错误评级等对投资CDO市场的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骆克龙  
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演变为全球危机,其爆发的烈度之强、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大令人震惊,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滑落。在危机中,美国政府和货币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助措施。本文对美国在本次危机中实施的救助措施进行总结,希望通过汲取其危机救助经验,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贺春  李艳  
1.政策导向不切实际。本世纪初,在美国网络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美国货币当局采取了"连续降息、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号,以保持经济增长。在这一政策的导向下,各放贷机构采取了极为宽松的放贷政策,大量次优级和次级客户成为放贷机构业务竞争的主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萨奇  宗良  黄金老  
作为高风险产业,银行业在营运过程中发生一定量的不良贷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金融监管体系健全的发达国家这样的案例也不少见。但是银行业又是凭借信誉而生存,所以要维持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必须设法消除存在于银行身上的不良贷款负担,成立中介机构即是消解办法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胜会  
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受宽松利率管制等因素的影响,大批储贷机构倒闭,爆发"储贷协会危机"。回顾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和进程,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储贷协会的影响,剖析储贷协会危机的原因,吸取其经验和教训,对我国适时适度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防范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小军  陆晓明  吴晓晖  
本文首先揭示了次贷危机的三大特征,然后分析次贷危机对金融业所造成的损失,接下来分析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和对美国经济的整体影响。我们从周期及其结构的角度上作出谨慎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和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龙  周小燕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虽已持续几年,其影响尚未结束,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致了欧债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因此现阶段对美国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仍具有重要意义。从次贷产品链的视角入手,分析危机发生的最直接因素,得出次贷产品链缺乏止损机制、信用评级不可靠、收益脱离实体经济、衍生品本身存在缺陷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