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3)
2023(4608)
2022(3891)
2021(3824)
2020(3464)
2019(7850)
2018(7925)
2017(15053)
2016(8542)
2015(9716)
2014(9596)
2013(9644)
2012(8917)
2011(7990)
2010(8342)
2009(8025)
2008(8561)
2007(7958)
2006(7212)
2005(6913)
作者
(24372)
(20206)
(20069)
(19142)
(13328)
(9510)
(9246)
(7861)
(7735)
(7586)
(7069)
(7047)
(6613)
(6594)
(6570)
(6337)
(6092)
(5989)
(5940)
(5896)
(5174)
(5025)
(4932)
(4719)
(4644)
(4574)
(4560)
(4537)
(4130)
(3909)
学科
管理(33388)
(30130)
(26154)
企业(26154)
(25542)
经济(25499)
(13909)
方法(13480)
数学(10951)
(10906)
保险(10815)
数学方法(10813)
(10664)
财务(10643)
财务管理(10610)
企业财务(10134)
(9157)
银行(9144)
(9039)
中国(8596)
(8428)
(7818)
金融(7817)
(6161)
理论(6109)
业经(6019)
(6011)
(5821)
(5353)
制度(5349)
机构
大学(121647)
学院(117590)
管理(47684)
(44325)
经济(43124)
研究(38420)
理学(37821)
理学院(37354)
中国(37241)
管理学(36771)
管理学院(36502)
(29307)
(26998)
科学(22459)
财经(21229)
(20391)
(19842)
(19289)
中心(18720)
研究所(18002)
北京(17647)
(17471)
财经大学(16057)
(15971)
(14956)
师范(14808)
业大(14630)
农业(13730)
公司(13670)
(13650)
基金
项目(68074)
科学(53282)
基金(50492)
研究(49430)
(43549)
国家(43193)
科学基金(36957)
社会(30435)
社会科(28723)
社会科学(28711)
基金项目(26129)
自然(24884)
(24568)
自然科(24285)
自然科学(24276)
自然科学基金(23886)
教育(23214)
资助(22065)
(21935)
编号(19836)
成果(17958)
(15875)
重点(15181)
课题(13910)
教育部(13793)
(13653)
(13529)
科研(13414)
大学(13149)
人文(13070)
期刊
(52977)
经济(52977)
研究(40660)
中国(27080)
(25915)
(22762)
金融(22762)
管理(20628)
学报(17076)
科学(16414)
(15103)
大学(13369)
教育(12332)
学学(12181)
财经(10993)
农业(9697)
技术(9189)
(9164)
财会(7928)
会计(7786)
(7450)
经济研究(7037)
理论(6574)
图书(6248)
国际(6220)
业经(6199)
现代(5914)
实践(5906)
(5906)
世界(5886)
共检索到199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范立夫  陈军晖  毛德一  
债券违约风险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关键因素,是债券市场管理的重要内容。美国对债券违约风险的管理有着成熟的制度和经验,借鉴其经验对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美国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管理的方法,如分类管理、信用评级、保护性条款、破产清算等进行了归纳,并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中  
美国债券市场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品种丰富、机制成熟、投资者基础广泛,是全球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参照。截至2020年末,美国债券存量规模约51万亿美元,品种主要包含美国国债、企业债券、住房抵押支持证券、市政债券、资产支持证券、联邦机构债券、货币市场债券七大类。其中,国债、住房抵押支持证券和企业债券规模位居前列。根据发行主体特点,美国债券发行模式整体上以公开招标和簿记为主,可组建交易商团或承销团协助,也设置了直投模式。美国债券市场完善的发行机制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债券市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再杰  李艳  
近年来,在我国信用债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信用违约风险日益凸显。尤其是进入2016年以来,信用违约呈现出风险事件增加较多、涉及行业和发行主体不断扩大等特征,未来债市违约风险或将进一步上升。全球主要国家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显示,违约是债市市场化运行的必然现象,违约概率上升是经济周期发展的正常反映。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具备处理和消化违约风险的条件和能力。为建设市场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债券市场,一方面,要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市场扭曲;另一方面,要着力完善市场化的信用风险约束和违约处置机制,构建多元化的风险分散和分担渠道以及加快完善监管制度等,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将风险控制在市场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雅丽  朱文清  肖昂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上违约案件频发,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债券市场上与信用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存在不足。本文选取"11超日债"作为案例,分析了其违约事件中存在的典型事实,并借鉴美国债券市场上的信息披露、评级、保障约束条款以及违约处理等制度,思考我国当前债券市场相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若干建议,包括强化债券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的行业机制、加强债券市场上投资者保护机制和完善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处理机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郑肇晨  
本文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框架下将债券按信用高低分组,研究债券市场违约率对信用利差的结构性影响。通过我国信用债市场2014Q1至2019Q3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用风险对高等级(AA评级以上)债券利差的影响显著小于市场平均水平,且并非所有区制内的影响都显著。高等级利差受GDP下行压力的影响较小,更多反映了市场融资成本信息;而低等级债券利差普遍高估了当前的违约风险,且随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而抬升,展现出逆周期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步高  
2014年,债券市场的刚性兑付被打破,相关违约事件屡有出现,违约规模呈增长态势。文章着重分析了债券市场出现违约的原因及影响,总结概括了我国债券违约处置的办法,并结合我国债券市场的现实情况,认为我国债券市场还需要从完善债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消除多头监管,提高债券市场风险容忍度,完善金融市场违约风险处置机制等方面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林淼  
近年来,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变大,加之企业现金流恶化、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不断暴露,2014年3月4日,发生了资本市场上第一只公募债券利息违约事件——"11超日债"延迟利息支付,我国公募债券的"零违约"被打破,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随后,我国债券市场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史蒂芬.马祖  
该文首先分析了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如何为投资者提供固定收益投资的违约保护;其次分析了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资产如何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最后文章认为2008年随着操作流程的简化,企业债券将在国内债券市场上占据较大的份额,而引入信用违约互换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力  张自力  
美国市政债券市场监管工作紧密围绕着:规范信息披露与信用评级制度、科学界定市政债券的违约概念和统计口径、建立有效的偿债担保机制等具体内容展开,这些措施在保持市场风险分析的准确性、保护投资者权益以及违约风险监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的监管经验对于仍处于尝试发展中的我国市政债券市场颇具借鉴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海全  黄滨  姚林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债券违约事件开始出现,且发生频率有加快之势,显示出数量增加、金额扩大、由民企向国企扩散等特点。债券违约事件频发,除了宏观经济下滑的原因外,还有行业不景气、公司治理不完善等。面对债券违约事件频发,我国对投资者的保护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信息披露不健全、持有人会议制度实际保护效力较弱、受托人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交叉违约条款有待设立等。借鉴美国等投资者保护较完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我国需要在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完善债券受托管人制度、引入偿债保障条款等方面进行努力,强化对债券市场投资者权利的保护。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涛  陈明利  
我国债券市场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结构最复杂的市场,导致综合统计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难度。文章通过梳理全球金融业和债券市场统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债券市场综合统计的开展现状,针对法律基础、金融基础设施、统计信息标准、监管协调与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晓旭  
2016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周期叠加去杠杆的背景下,企业到期债券偿付压力明显增大,国内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频发,债券评级下调大幅增加。当前违约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和周期性行业,违约主体开始从民企向国企蔓延,提前兑付、企业实际控制人变更等另类违约风险也逐渐增加,对我国债券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违约背后反映出,我国债券市场存在杠杆率过高、监管与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违约风险分担和市场化处置机制不健全、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等问题。最后,对我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晓旭  
2016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周期叠加去杠杆的背景下,企业到期债券偿付压力明显增大,国内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频发,债券评级下调大幅增加。当前违约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和周期性行业,违约主体开始从民企向国企蔓延,提前兑付、企业实际控制人变更等另类违约风险也逐渐增加,对我国债券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违约背后反映出,我国债券市场存在杠杆率过高、监管与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违约风险分担和市场化处置机制不健全、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等问题。最后,对我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熊海芳  刘天铭  
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中国发债上市公司在流动性冲击下的企业现金持有、流动性工具选择以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流动性冲击下,债务依赖度高的企业会增持现金进行流动性管理而非利用银行授信;国企和公司治理能力强的企业在面临流动性冲击时会增持现金;企业在面临流动性管理时会考虑自身抵押贷款能力而非破产风险。企业在流动性困境中应增强对现金流的管理,提升资产抵押和公司治理能力;商业银行应实行抵押资产多元化,充分发挥银行授信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文华  
自2007年8月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信用违约互换日益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其中以负面评价居多,认为它的存在造成了对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一时间,谈CDS而色变。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一分为二,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首先,必须承认,CDS自产生以来,由于缺乏监管,投机猖獗,交易额迅猛增长,构成了对全球金融稳定的巨大威胁。但不应忽略,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信用衍生产品,它具有分散信用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扩大金融市场规模与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等积极作用。因此,笔者主张,应充分汲取和借鉴美国政府对待信用违约互换的经验和教训,对CDS正确认识,妥善监管,以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